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刍议高中历史教材目录在高考复习中的作用

暑假社会实践报告 时间:2022-03-23 11:22:20

目录是教材的缩影、知识体系的纲要。在历史学习中利用目录构建知识框架,既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历史现象,认识历史的全貌,又可以避免在学习中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历史课程分为若干专题,每专题涉及一个或几个比较具体的历史问题。但同一专题的各节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故学习必修一模块,阅读目录,可以从整体上把握整本书或一专题或一历史发展阶段的基本线索和阶段性基本特征,了解中外历史上重大事件及其内在联系。对于教材目录,我们通常使用得比较多的是目录的检索课文的功能,忽略了目录之间的内在知识联系。倘若能通过加强目录的合理利用,理顺知识间的逻辑关系,则能大大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一、利用教材目录,构筑新的教学导航

第一讲:古代政治制度发展演变史(教材第1、2单元),包括古代中国、古希腊、古罗马政治制度的发展;

第二讲: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教材第3、4单元),包括西方资本主义与近代中国对新制度的探索;

第三讲: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教材教第5单元)

①苏俄经济三大政策:列宁的战时共产主义、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

②后斯大林时代的经济改革: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

第四讲:中国近、现代化(第6、7单元)

①近代中国自然经济的瓦解与近代化历程(多元化的近代中国经济结构)

②现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与创新

③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五讲: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第8单元)——七个专业化名词

①战后初期三大经济支柱:IMF,GATT,World Bank

②90年代经济区域化:EU,APEC,NAFTA

③全球化:WTO(20世纪世界市场的后续演变)

人类经济发展类型划分为两大模块:自然经济发展史和自由经济即商品经济发展史。自然经济的典型就是中国古代经济,它缓慢发展,自成体系,为中国的古代农耕文明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同时也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经济基础,是决定东方儒家文化主流思想意识形态的社会存在形式。在资本主义发展问题上,为了让学生形成一个关于资本主义经济种种发展表现的整体意识,可以把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统一,以“显性知识”的形式告知学生来降低未来教学的难度。如此未来的教学就有规矩可循了,所谓“纲举目张”也就变得简洁而科学了。

苏俄(联)的经济模式从时间和性质而言都是自成一体的,它是另一种“现代化模式”,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斯大林模式”有着明显的影响。中国近现代化问题,其发展本身就深受西方世界市场和前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斯大林模式的影响。中国近代化是“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下的半殖民地经济,是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前提下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形式存在,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附庸。中国现代化建设开始的计划经济体制受前苏联“斯大林模式”的影响,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则是合理运用“白猫”“黑猫”的“两手”理论,探索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建设路经。

二、利用教材目录,建立树形知识结构,构建历史知识体系

比如,《中国近现代史》第一单元主题是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在学习时注意让学生把握有哪些侵略,如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又有哪些中国人的反抗,如广东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太平时天国运动、左宗棠收复新疆、义和团运动等。在学习前,教师带领学生阅读目录,建立一个整体概念,在学习后,再看目录,这样构建知识体系就不难了。

《中国近现代史》第一单元主题是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第二单元主题是近代化的探索,第三单元主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第四单元主题是抗日战争。当我们先学习了目录,在进行系统学习的时候,就等于是有一棵“大树”叫“中国近现代史”,长了四个“树枝”,我们的任务就是给它长满“小枝”和“树叶”,这样学生就会有兴趣了,学起来轻松,容易掌握。当学生心中有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时,他们就会体会一个过程,享受一份学习的快乐。

三、利用教材目录,掌握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例如,《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第二单元标题是“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在这一章节中,1956—1966年中国历史的阶段特征得到了高度的概括,即探索性、曲折性和前进性的统一。联系教材内容具体分析:(1)进行了正确探索,对前苏联经验的迷信得以破除,制定了中共八大正确方针政策,人民内部矛盾得到正确处理,开展整风运动听取党外人士的批评与建议,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调整国民经济,等等。(2)在探索过程中出现了错误并遭受了一定的挫折,反右派斗争的严重扩大化在理论上产生不良影响,中共八大二次会议的总路线忽视了客观规律,“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反右倾”斗争使“左”倾错误进一步发展。(3)道路尽管曲折,但总趋势在向前蓬勃发展,在十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其成就显著。因而我们不难得出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制定必须结合和反映中国的具体实际,才能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反之就会造成失误或遭受挫折。

四、利用教材目录,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横纵向整合

如“世界经济专题”下,调整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经济体制的变革”这一方面可以进行如下整合。

1.美国面对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2.前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逐渐形成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20世纪50—80年代一系列改革;由于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1991年苏联解体。

3.中国:1949—1952年的土地改革被认为是“第一次经济体制改革”;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不切合实际的经济体制变革”;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逐渐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之路”。

目录是一本书的提纲,学完一册课本后,重读目录,以目录为线索,对获得的信息进行整理,形成连贯、完整、系统的知识,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书的基本内容和要点。如果把目录中的每个题目都变成问题设问,用来自我检查学习效果,就可以得知哪些内容已经掌握,哪些内容还没有完全理解、掌握,哪些内容还很模糊甚至已经忘记,然后有针对性地再读有关章节,加以弥补。这样的复习才能做到事半功倍。同时,经过按目录顺序归纳,该专题历史知识的内容一目了然,便于学生进行知识间的横向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而且有利于回答综合性的材料解析和探究性试题。

综合以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通过利用教材目录的学习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很有效率,为学生们学习提供了便捷的途径,不仅有利于对历史知识的梳理和归纳,而且能让学生明确地意识到历史发展的进程,更有条理性。因而,这种学习方法值得推崇与学习。

推荐访问:刍议 高考复习 作用 教材 目录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