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成就提问的人文性与艺术性

暑假社会实践报告 时间:2023-06-25 17:50:32

【摘 要】课堂是师生的,应该充满美好的感情,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下完成,达到人文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教师提问的艺术性是必不可少的,更重要的是要心怀学生,平等对话,方显当代教师的胸襟和气度。

【关键词】人文;艺术;平等;胸襟;气度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16-0090-02

人文是人類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即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集中体现为: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简而言之,人文,即重视人的文化。艺术性是指人们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所体现的美好表现程度。课堂是师生的,应该充满美好的感情,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下完成,达到人文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

一、寓问于乐,妙趣横生

有儿童味的提问会让学生流连忘返,乐不思蜀,他们忘记了此时在上课,只觉得是在进行热爱并愿意为之付出努力的活动。教学四年级上册《小动物的家》一课时,笔者问:“每位同学都愿意生活在温暖而舒适的家中,那小动物有家吗?它们的家跟我们的家一样吗?为了爱护它们和它们的家,观察时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注意哪些问题?”这些提问把小动物的家类比到自己的家,学生顿感亲切,生发出爱护之意,准备工作会更细致,注意的问题会更全面。

执教四年级下册《种子发芽》一课,笔者问:“种子宝宝在土壤妈妈的怀抱里喝足了水,吸足了养料,伸伸懒腰,探出了小脑袋,看见了蓝蓝的天,青青的草,种子宝宝发芽了,它为什么能发芽呢?”儿童化的语言,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又使他们得到启发,引发其对影响种子发芽因素的思考。

二、精炼准确,指向明确

提问最忌没有目标,误打误撞,语言随意,指向不明,精当的提问能让学生听得明白,想得清楚。教学三年级上册《水是怎样变热的》一课,水壶内水变热的过程既是重点也是难点,笔者根据学生情况,设计了一系列提问:火在壶底加热,壶的哪一部分先变热?壶底受到的热传递给了哪里的水?壶内上部的水是怎样变热的?这三个问题指向明确,一步步引领孩子理解水壶内水变热的原因,是符合三年级孩子需求的。

教学《谁吃谁》一课,学生能正确写出食物链既是重点也是难点。针对这种情况,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食物链以什么开头?什么结尾?箭头指向哪?包括哪些生物?”学生一开始写的时候处于模糊状态,不能根据定义指导书写,写出来之后也无法判断正误,这几个问题的出现,指向食物链的核心概念,学生有了清晰的判断标准,对食物链的深层理解也在运用中逐步形成。

三、善于引导,层层推进

当学生回答问题出现疑难时,教师要充分发挥教育智慧,用层层递进、抽丝剥茧的提问,使学生在山重水复疑无路时,看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盘山公路》一课讲的是斜面在生活中的运用,为使学生认识斜面、理解斜面,笔者特设计了一系列有梯度的问题:“斜面可能有什么作用?你有哪些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测?斜面的长短、坡度的大小省力一样吗?不同类型的斜面在生活中有什么样的应用?”学生从对斜面的表象认识,到经历看到现象、进行猜想、设计实验、得出结论的过程,学会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茎繁殖》一课教学中,需要做一个关于扦插的对比实验,实验如何设计、如何做、为什么这样做?学生都还不太清楚。根据学生的经验和设计的方案,教师针对性地提出一系列问题使学生对实验的目标更清楚:“选取月季的茎时应注意什么?为什么把茎的下端剪成不同形状?怎样控制实验中的变量和不变量?生活中还有哪些植物也可以用茎繁殖?”这些由浅入深的提问,能引导学生对问题深入理解和把握。

四、总揽全局,整体联动

教师要对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有清醒的认识,设计一两个主要问题,分步完成,如果问题过于细碎,应删繁就简,以抓住、解决主要问题为目标。

《地表变化带给我们的信息》一课,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学生在阅读时并没能注意到提出这一学说的过程是曲折而漫长的,他们关注的是大陆漂移学说的内容,也就是知识层面的。如果浅尝辄止,不利于他们理解发现科学规律的复杂性。本课想让学生了解学说发现过程,认识科学学说的提出要经过观察、猜测、再观察、实地考察与研究等循环往复的过程,是复杂而艰辛的。为使学生达到这一层面,教师在统观全局的基础上,提出以下问题:“魏格纳的发现是如何产生的?他做了哪些工作才提出这一假说?这个故事对你有何启发?”让学生深层了解故事的内涵和意义。

《玩潜水艇》一课,孩子能做一个潜水艇模型是这一课的关键所在,有的老师觉得,知道潜水艇的工作原理才是关键,试想,如果一个孩子能做出一个沉浮自如的潜水艇,原理他会不懂吗?所以,笔者在上这一课之前先让学生查阅有关潜水艇的资料,并选用合适的材料做一个潜水艇。学生做完之后进行交流、展示,发现不同材料做的潜水艇都有共同的特点,就是密封性好,沉浮自如,否则制作就失败了。学生在研究、制作的过程中,弄清了潜水艇的沉浮原理,这是在抓住关键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才能达到的效果。

五、随机应变,关注生成

真实的课堂是生成的课堂,教师的预设千万种,课堂的生成却无法预测,正是因为有了意外,课堂才显得更加精彩。

《一天中的动植物》一课,孩子们根据日常经验发现植物的行为受到昼夜交替的影响,并举出了若干例子。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意识,笔者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并播放了一系列特别的植物,如:向日葵的花盘未开花之前向阳转运,一旦开花之后就不再向阳转动;昙花夜晚开花;睡莲白天开放,夜晚闭合……看完后,学生问道:有些植物的花是晚上开放或生长,说明这些植物的生长不需要太阳。此语一出,乍一听,还挺有道理,但仔细想来却有问题,考验学生的时候到了,对,让他们自己讨论解决吧!通过讨论,学生发现通常所说不需要阳光生长的植物只是需要的阳光很少或很弱而已,夜晚的环境条件正好适合这些植物。学生自行讨论、思考解决课堂生成的问题是教师教育智慧的体现。

教学《生物繁殖新技术》一课,学生了解更多动植物繁殖新技术是关键。为了扩大知识面,笔者安排学生课前查阅资料,并提出自己疑惑的问题。学生介绍了很多新技术,如:胚胎分割、基因注射、嵌合体等,说到克隆时特别感兴趣,一学生说:“克隆技术这么发达,为什么不克隆人呢?”此言一出,引起一片骚动,如何处理学生才能信服?把学生分为正方和反方进行辩论,各自陈述观点后,发现克隆能给医学界和生物学界带来巨大的福音,但技术还不成熟,成功率很低,如果用来克隆个体人的话从情感上无法接受,也会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结合实际生活,学生深入探讨后发现克隆技术并不能广泛运用。

六、注重差异,热情鼓励

孩子们的能力、性格各有迥异,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能力的提升。有的孩子表达轻松自然、层次清晰、逻辑性强;有的孩子扭捏害羞,声如细蚊,时断时续;有的孩子胸中有丘壑,却无法用合适的语言表达;有的孩子胸有成竹,却从不举手……不论哪一类学生回答问题,教师都要洗耳恭听,不能随意打断,更不能显得漫不经心。要根据学生的水平,及时给予不同的評价,使学生从评价中看到自己的进步,发现努力的方向,获得成长的动力和能量。可以将学生大概分四类:

第一类学生往往思维敏捷、性格外向、积极主动、知识面宽、表达能力强。教师要注意保护他们的积极性,给予他们一定的机会,但不要过多,在课堂需要“救火”时重用他们,要注意细节和方法指导,使学生获得更大的进步。

第二类学生往往知识面不宽、自信心不足、表达能力不强、缺乏信心。在鼓励其大胆回答的同时,对正误不做过高要求,发现优点及时鼓励,不足的地方以“如果这样是不是会更好”等语言点到为止,保护其自尊心,培养其大胆、积极的品质。

第三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没有问题,存在表达的障碍。教师要充分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有回答问题的欲望,能用通俗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即可。若学生回答过程中出现说了上句说不出下句时,可请其他学生适当帮助完成,避免学生尴尬。

第四类学生大多成绩优秀,能起到引领作用,但不太爱表现自己。教师要善于在合适的时候给这类学生平台,让他们把握机会,从中获得成就感,避免出现由于长期不回答问题而出现语言退化、胆小等问题。

不论哪一种提问技巧和模式都不是万能的,它只是在特定情况下针对具体的学生群体或个体的一种应对策略,教师提问的艺术性是必不可少的,但更重要的是有一颗悲天悯人之心,心怀学生,平等对话,方显当代教师的胸襟和气度。

(编辑: 张 婕)

推荐访问:艺术性 提问 人文 成就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