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聚焦两会 关注和谐 绿色中国10人谈

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时间:2023-07-14 11:10:06

每年的阳春三月,在弥漫着春天气息的暖风里,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都汇集到北京共商国是。每年的“两会”既是一次代表、委员行使权利的盛会,也是中外记者们一次新闻大战。2009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政协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是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落实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关键时间召开的,对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拉动内需等将起到重要作用。为此,人民网和绿色中国网络电视联合主办两会特别节目《绿色中国10人谈》。

不管是“两会”代表委员刚刚到京,还是讨论政府工作报告的间隙,我们邀请了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大型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基层环保志愿者等,请他们站在各自的角度畅谈如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事业的发展,以使广大群众了解两会精神和代表委员的所思所想。

聆听,是一种幸福;参与,是一种责任。10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访谈,十种闪烁着思想之光的不同声音,汇聚成了两会的绿色中国强音。本刊精选了10位代表委员的言论,以“特别策划”的形式隆重推出,希望绿色的声音能够传播得更远。

嘉宾档案

王玉庆,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原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国家核安全局局长。1945年11月生,河北肃宁人,自1978年起在国家环境保护部门工作,先后任处长、司长,1994年起任国家环保局副局长,1998年至2006年底任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2004年至2006年兼任国家核安全局局长。曾任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和中国鸟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第四届委员会副主席等。组织并参与了国家环境保护“七五”计划、“八五”计划和“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工作。组织编写了《中国自然保护纲要》、《中国自然保护地图集》、《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中国环境保护行动计划》等一些重要的国家报告,组织起草了一些重要的环境法规,主编了《环境经济学》。

王玉庆我国当前的环境保护形势与政策

记者:王主任,您好!请问两会上您带来了哪些提案,您产生这些提案的最初想法是什么?

王玉庆:我准备了两个提案。一个是加强国家和谐发展促进我国核电健康发展的,再一个提案是关于白色污染的问题。

第一个提案的考虑是我国核电现在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前期,各地要求上核电项目的愿望非常迫切,而且目前的建设速度也正在加快,但是核电的安全监督力量比较薄弱,所以我希望通过我的提案能够加强一些核安全的監管。

第二个提案是关于塑料餐盒的。在10年前,国家发布了禁用不可降解的发泡塑料做塑料餐盒,这么多年来实行效果并不好。现在经过各方面的专家论证和调研,觉得实际上应该采取回收利用的方法。因为发泡的塑料餐盒安全、卫生,而且方便、价格便宜,但是随便丢弃以后就造成了白色污染。如果把它回收,它对环境的影响还是非常小,所以我觉得这个问题应该重新研究。

记者:2008年中国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日前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对绿色奥运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和评价。您觉得绿色奥运的成功之处在什么地方?还有哪些不足?

王玉庆:应该说北京奥运非常成功,不仅竞赛组织的有条不紊,而且从环境上也完全兑现了申办承诺。奥运会期间,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有十几天,这在北京历史上是空前的,北京的老百姓也非常高兴。我想成功的地方有这么几点:第一、“绿色奥运”作为我们承办奥运的一个目标、一个标志、一个口号提出来,实际上是中国政府对国际的一个承诺,也是对中国国人的一个承诺,这样就可以动员方方面面的力量,而不仅仅是少数人和环保队伍的力量:第二、北京的“绿色奥运”做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制定了一个非常好的规划和计划,而且坚持不懈地抓。奥运期间的环境改善,绝对不是那几天的事,在这之前北京先后实施了14个阶段的控制大气污染措施,像汽车提前实行了欧4标准,加快淘汰落后的汽车。第三、六省市的联动来解决大气污染问题,这也是这次奥运保证环境质量的成功之处。所以环境问题不是一个点上的问题,是一个大的区域,像河北、天津、内蒙、山西都会对北京的大气环境产生影响。这次六省市联动确保环境质量,也是这次奥运的一个创举。

不足的地方,我觉得有些需要今后做的:第一、为了确保北京奥运的环境质量,采取了一些特殊措施,比如一些建筑工地停了下来,应该说是付出了代价的,不光是北京,周围的地区也有这种状况,这种情况可能只在特殊情况下适用,今后要长期保持的话,还是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企业的污染问题。第二、机动车淘汰力彦应该加大,而且在将来车辆的发展、使用上还应该有新举措。买车现在没有控制,如果车辆的使用没有一些新说法,比如说在市中心是不是停车费可以高一点,禁止乱停车,能够乘公共交通的尽量乘公共交通等。第三、北京应该加大清洁能源使用推广的力度,尽量减少煤炭的消耗,这是从根本上改善北京大气质量的重要措施。总之,要持续不断地抓,有些东西不能抓一下就不抓了,将来空气可能又会有些反复。

记者:很多群众担心在拉动内需的时候会降低环保的门槛,一些地方会盲目搞一些耗能高、高污染的产业,对此您是如何看的?

王玉庆:我觉得国家4万亿投资拉动内需,对环境来讲既是机遇又是风险。说它是机遇可以从这几方面看:第一、可以用475亿投资加强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目前国务院去年年底已下发1000个亿,今年年初也下发了3000亿。这些资金中大致用于环境基础设施的主要是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这样可以带动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第二、中央对4万亿的投入,强调一定按照国家的产业政策治理污染严重的工厂、产品和工艺。这是调整产业结构的契机,同时也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集中度的一个很好的机会,这是讲的机遇。当然也存在着风险,风险有两个方面:第一、中央的要求很明确,拉动内需不能上那些落后的、污染严重的项目,但是到了地方是不是能得到落实还是个问题,特别是很多地方大干快上的劲头很大,人们把GDP的指标看得非常重,这样对环境有可能会忽略,这是一个风险。第二、地方环保部门有可能把关不严,可能由于种种原因,对一些污染严重的项目没有能够严格把关,上了一些造成新污染的项目,这确实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有几项工作应该特别加强:第一、建议将来中央进一步在拉动内需中间把环境基础设施,特别是城市的排水管网、污水处理厂建设、垃圾处理厂建设,作为我们4万亿投资的重点,增大投入。这件事情既有利于环境,又有利于经济增长,同时也是早晚要办的事情。过去由于城镇发展很快、工业发展很快,环境方面造成欠账,这是一个弥补欠账的非常好的机遇。第二、对个别地方可能没有按照中央要求做,我想需要加强教育、加强宣传,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氛围。同时增加透明度,加强社会的监督。第三、作为环保部门,可能要加大环境影响评价和改革的力度。过去环保部已经提出了要有

推荐访问:中国 两会 聚焦 和谐 关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