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针灸治疗癌因性疲乏的研究进展

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时间:2021-07-22 10:18:54

【摘 要】 气血阴阳不足是癌因性疲乏中医的主要病机。针灸作为中医理论指导下的物理疗法,具有沟通表里内外、联系脏腑经络,从整体上调节机体气血阴阳平衡的作用。近年来,针灸在治疗癌因性疲乏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通过对肿瘤的直接作用、肿瘤治疗相关副反应、肿瘤治疗的并发症等方面来改善癌因性疲乏。笔者对近年来针灸治疗癌因性疲乏患者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关键词】 癌因性疲乏;针刺;艾灸;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2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7-0038-04

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NCCN)将癌因性疲乏(cancer-rlated fatigue,CRF)定义为是一种持续的、主观的使人痛苦的感觉[1]。癌因性疲乏是癌症患者最常报道的症状,许多研究表明在癌症患者中发生率超过70%[2]。癌因性疲乏的病因是复杂的,其产生既受到社会客观因素的影响也受到个体主观因素影响。针对癌因性疲乏的病因,国内外虽然经过三十多年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目前普遍认为癌因性疲乏的诱因有肿瘤自身因素、肿瘤治疗因素、肿瘤治疗的合并症、精神心理因素等。目前临床上患者及医师对CRF关注较少,尚无理想的治疗手段。CRF是癌症及其治疗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伴随症状,迫切需要探索出更好的治疗方法。中医之“虚劳”,癌因性疲乏可归属于“虚劳”范畴。针灸作为中医传统的物理疗法,具有沟通脏腑,疏通经络,调节阴阳,促进人体各脏腑、经络、组织器官的功能趋向正常与平衡的功效,其在治疗癌因性疲乏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报道的针灸治疗CRF,大多针对其发病原因予以治疗,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综述如下。

1 针灸通过控制肿瘤改善癌因性疲乏

针灸可以通过调节各脏腑、经络、组织器官的功能,改善机体内环境,提高免疫力,使病情稳定,也可使患者精神状态得到改善。肿瘤的发展及患者对肿瘤的恐惧都是导致癌因性疲乏的因素,而针灸能够通过控制肿瘤,改善癌因性疲乏。裴氏[3]应用针刺配合中药治疗子宫肌瘤, 取气海、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大赫、气穴、子宫为穴,同时配合中药治疗。结果24例患者痊愈5例,显效9例,有效6例,无效4例。胡氏[4]在予以扶正祛毒中药的同时,配合针灸治疗鼻咽癌,针灸取天突、哑门、膻中为主穴,配合中脘、脾俞、胃俞、三阴交等穴。结果:治疗 6 例,基本痊愈3例, 好转2例,无效1例;针灸组患者精神状态较前明显改善,癌因性疲乏评分较对照组减低。

2 针灸通过改善肿瘤治疗相关副反应控制癌因性疲乏

放化疗、手术等癌症常规治疗方法,作为肿瘤治疗不可缺少的手段,不可避免的带来放化疗药物的副反应,如恶心、呕吐、胃肠胀气等症状。而这些症状又会作为癌因性疲乏的病因,导致或加重CRF。针灸治疗在减轻骨髓抑制,升高白细胞,提高免疫力,促进红细胞生成,改善贫血,减轻腹水方面效果明显,可有效,控制CRF的产生。吕氏[5]研究“胃三针”在防治化疗致恶心呕吐的作用,取中脘、内关、足三里每次留针30min,每日一次,至一个周期化疗结束,每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恶心、呕吐均予以胃复安10mg肌注。结果:治疗组恶心、呕吐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治疗组所补充的胃复安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许氏[6]研究艾灸防治乳腺癌化疗所致恶心、呕吐中的作用,治疗组在盐酸格拉司琼止呕同时予以隔姜灸疗法,观察第1天至第7天消化道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6%)、迟发性呕吐完全缓解率(96.6%)均优于对照组(93.1%、62.1%)。丁氏[7]研究“老十针”防治化疗药物(顺铂)引起的消化道症状的临床作用,治疗组在静点恩丹西酮预防治疗的同时运用“老十针”配合防治消化道不良反应;对照1组仅静点恩丹西酮进行防治;对照2组在静点恩丹西酮预防治疗的同时配合内关、足三里为组穴进行防治(治疗组与对照2组针刺周期为服用顺铂前后各一周,每周五次,每次留针30min),在治疗前、中(消化道不良反应最高值时)、后期进行消化道症状分级及体力情况记录,结果运用“老十针”在防治使用顺铂化疗过程中出现的食欲减退及恶心呕吐症状时疗效明显优于未使用者,但老十针与内关、足三里组相比较时,有待进一步大样本的研究,以鉴别“老十针”与普通穴位针刺的疗效评价差异。张氏等[8]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癌化疗副反应的效果,化疗期间分别给予针灸加穴位注射维生素B6,针灸及维生素B6治疗,同时应用相同的止吐药物。结果:针灸加穴位注射维生素B6组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时间明显缩短,无副反应时间明显较其他2组延长。李氏[9]研究22例食管癌术后第1天针刺足三里的效果,结果:针刺足三里能明显促进食管癌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减少胃管留置时间,减少胃液引流。灸法向氏等[10]选择60例FOLFOX4方案术后辅助化疗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单纯化疗,治疗组加用艾灸,观察两组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显示除第3化疗周期外,其他化疗周期治疗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艾灸可有效减轻结肠癌术后化疗所致的恶心呕吐。周氏[11] 选取100例患者随机分两组各50例,治疗组予以枢星化疗前30分钟静推+艾灸足三里;对照组予以枢星化疗前30分钟静推,观察化疗后7d内呕吐情况。结果:治疗组艾灸足三里迟发性呕吐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潘氏[12]将60例经化疗出现消化道反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予盐酸格拉司琼氯化钠注射液静滴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醋调吴茱萸末贴敷双侧涌泉穴治疗,每日1次,每次4~8小时,两组均7天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恶心呕吐控制程度,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88%,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1.50%。沈氏等[13]将60例妇科恶性肿瘤术后诊断为胃肠功能紊乱的患者随机分针灸组、血海予以温针灸,每日2次,疗程为3天。艾灸组取中脘、水分、神阙及上巨虚等穴位予以艾条温和灸,每日 2次,每次20分钟,3天为1个疗程。比较3 组患者胃肠功能紊乱症状缓解情况及疗效。结果:针灸组和艾灸组腹胀、恶心、呕吐症状缓解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针灸组和艾灸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3组治疗前后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缓解。上述研究均表明针灸治疗恶性肿瘤,患者恶心、呕吐症状均有所缓解,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均取得成效,在缓解癌因性疲乏方面具有疗效明显。

3 针灸通过改善肿瘤治疗的并发症缓解癌因性疲乏

恶性肿瘤患者多因治疗的需要,不可避免的带来放化疗药物的副反应及相关并发症,如免疫力低下、贫血、疼痛等。且肿瘤患者本身也容易致免疫力的降低。这些肿瘤治疗的合并症作为癌因性疲乏的病因,导致CRF的产生。针灸治疗在减轻骨髓抑制,升高白细胞,提高免疫力,及促进红细胞生成,改善贫血、减轻腹水效果显著。肿瘤治疗的慢性合并症如疼痛等也是癌因性疲乏的病因之一。针灸腧穴通过扶正祛邪、疏通经络而达到协调阴阳的作用。相关研究表明针灸对免疫分子、免疫细胞、免疫应答均具有调节作用[14]。针灸治疗痛症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近些年研究发现的针刺对内源性阿片肽的调节作用是针刺镇痛的生化基础[15],这说明针刺镇痛有应用于癌性疼痛的基础。因此,针灸通过改善肿瘤治疗的并发症,缓解癌因性疲乏。如针刺周氏[16]将102例化疗患者随机分为针刺治疗组(穴取内关、中脘、足三里等)和服药对照组(口服VitB6、吗丁啉等)进行研究。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可升高化疗患者的血细胞水平,但治疗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在改善化疗后主要症状和体征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13%,对照组为67.16%。叶氏[17]研究电针疗法对化疗患者T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体液免疫的影响,对化疗患者加用电针疗法,在电针治疗前(化疗前)和电针治疗4个疗程后测定患者的T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体液免疫及白细胞计数。结果化疗并使用电针疗法4个疗程后,T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体液免疫及白细胞计数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使用电针治疗的化疗患者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未用升白药物的对照组。张氏[18]将105例患者随机分成针灸组、中药组和常规组,每组35例。3组均给予术后胃肠减压、补液等常规处理;针灸组于术后第1天行温针灸治疗,穴取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等,每日1次,治疗10天;中药组于术后第1天营养管推入四磨汤口服液。观察术后患者肠功能恢复情况、外周血象变化、T淋巴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细胞的变化。结果:温针灸对恢复肠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有较好的疗效,并可调节外周血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改善术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提高免疫功能。陈氏[19]将66例晚期癌症且伴有疼痛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药物组。针刺组采用以痛为腧治疗,在疼痛部位找3~5个最明显的压痛点作为针刺点;药物组按三阶梯给药原则口服给药,轻度癌痛用阿司匹林,中度用可待因,重度用吗啡。结果,针刺组和药物组均可有效控制癌痛,但针刺组作用明显优于药物组,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4.1%,药物组总有效率为87.5%。徐淑英等[20]针刺足三里治疗胃癌胃痛42例,留针15分钟,每日1次,2周为1个疗程。结果总有效率为88.09%。陈莉[21]用单纯针刺治疗18例不同程度的各种癌痛病人,留针30分钟,每日1次,10天为1个疗程。结果:I级疼痛有效率为100%,II级为66.7%,III级为0%。陈氏[22]在循经取穴组采用以痛为输取穴法,在治疗组中根据癌痛所在部位或病变所属脏腑选取相应穴位,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局部取穴组选取疼痛部位的痛点进行针刺;药物组按疼痛三阶梯给药。结果,循经取穴组和局部取穴组效果均优于药物组,循经取穴组的起效时间略长于局部取穴组。灸法吴氏[23]采用针刺双侧足三里,并用补法,得气后再温灸足三里,治疗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最终白细胞数明显增多。隋氏[24]运用针灸治疗白细胞减少症,取主穴足三里、三阴交、血海、脾俞、膈俞;配穴:肝俞、肾俞、合谷、内关。治疗患者84例中痊愈67例,好转12例,无效 5例。杨氏[25]将57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均在化疗同时常规应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温针灸组27例,在化疗和常规应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基础上,进行温针灸处理,取穴:关元、气海、足三里(双)、膈俞(双)。观察患者白细胞数。结果:温针灸组在整个观察周期内提升白细胞速度快,提升幅度大,恢复率高,疗效可靠稳定。提示温针灸在治疗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方面优势明显。邓氏[26]观察艾灸防治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症46例,将4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运用自身前后对照方法,艾灸组在化疗同时艾灸足三里、三阴交,两组均在白细胞减少达III度以上时给予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利激因子治疗。比较两组各级白细胞减少发生的例次、住院天数及升高白细胞费。结果:艾灸组使用升高白细胞西药的例次明显减少,艾灸组发生III-IV度白细胞减少的例次较非艾灸组明显减少。赵氏等[27]观察隔姜灸治疗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症的疗效及对肿瘤患者化疗后生存质量的影响,将符合条件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隔姜灸组用隔姜灸,选取大椎、膈俞、脾俞等穴位;中药组口服参花片、强力升白片。观察两组病人白细胞减少情况。结果:10日后隔姜灸组治愈率为84.11%,有效率为66.14%;中药组分别为35.12%、33.13%。李氏[28]将4年期间入院确诊为恶性肿瘤且白细胞均低于正常的患者,予以西医治疗同时艾灸足三里、血海、合谷、脾俞、肾俞,同时对照组予以口服升白药鲨肝醇、利血生。观察患者升白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4%,对照组总有效率67.1%。杨氏[29]连续2次血常规检查示白细胞总数低于3.0×109/L或中性粒细胞低于2.5×109/L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惠尔血0.15mg,每日1次,连续3日。治疗组加用温针灸两侧足三里穴,每日1次,直至化疗后第3日。结果:对照组治疗的26例共治疗73次,治愈44次,好转29次,有12次发生不良反应,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44%。联合温针灸治疗组28例共治疗68次,治愈57次,好转11次,发生不良反应3次,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1%。王氏[30]将中药沫敷于神阙穴,上置刺有小孔的生姜片,再将适量艾绒置于姜片上,点燃灸之。观察腹水缓解情况,106例中完全缓解46例,占46.1%,部分缓解38例,占37.8%,无效18例,占17.6%.总有效率为82.4%。李氏[31]通过研究隔姜灸对化疗患者免疫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将60例患者分为每日艾灸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在一般治疗基础上予以艾灸膏育俞(双)、脾俞(双)、胃俞(双)、隔俞(双)、肾俞(双)。每日艾灸1次,连续2周为1个疗程。观察患者T细胞亚群、NK细胞总数。治疗后艾灸组CD4、CD8、NK含量百分比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CD3含量百分比未有显著性差异(P>0.05)。赵氏[32]将60例结肠癌肝转移患者,采用针刺足三里、三阴交、内关、上巨虚、合谷、太溪、太冲。艾灸神阙、关元、气海、足三里。在治疗前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CD4、CD8T细胞和NK细胞变化。结果:CD3、CD4、CD8T细胞和NK细胞的数量较前均有明显升高。赖氏[33]将105 例癌痛患者随机平均分为温针灸组、西药组及针药结合组。选取合谷、内关、支沟、丰隆、少府、太冲、丘墟、足三里、三阴交温针灸。西药组按三阶梯止痛给药。结果:针药结合组镇痛效果,镇痛起效时间及镇痛持续时间均明显优于其他两组,且温针灸组不良反应较西药组少。蔡氏[34]用隔药灸治疗癌性疼痛31例,在口服氨酚待因的基础上,用舒痛灵药膏涂抹在疼痛区皮肤上,并用清艾条于涂有药膏的疼痛区域上熏灸。另设两组对照,为舒痛灵组和氨酚待因组。结果:治疗组与舒痛灵组和氨酚待因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有效率为93.5%,且镇痛起效时间短,维持时间长,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癌因性疲乏症状明显得到改善。

4 针灸通过改善精神心理因素缓解癌因性疲乏

谈“癌”色变是一种普遍现象,每个癌症患者多有精神心理异常,大多表现为恐惧、焦虑、抑郁、孤独等。这些情绪不同程度的影响患者情感及认知等方面,加重癌因性疲乏。针灸通过疏通人体脏腑经络气血、沟通表里内外,可以达到调节气机的通达运行,改善患者因脏腑气血不和所致的精神心理因素,从而缓解CRF。刘氏[35]将40诊断为抑郁患者随机分两组,取百会、内关穴先针刺主穴,百会沿头皮针刺1~1.5寸,捻转法,取双侧内关穴,进针0.5~1寸,施捻转提插法,200转/分并随症配穴。对照组予以黛力新10mg/d,晨起饭后顿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且针刺组副反应较小。王氏[36]将72例心脏官能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针灸加中药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汉密顿抑郁量表和焦虑量表评分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77.78%。治疗后汉密顿抑郁量表和焦虑量表评分较对照组低。杜氏[37]采用针刺合谷、外关、后溪、阳陵泉、太冲等,平衡阴阳,调节气血。对照组予以艾司唑仑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5%,优于对照组58.93%。祝氏[38]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以中药和针灸治疗,对照组予以百忧解口服治疗,观察患者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并于治疗前后观测血清雌二醇、催乳素水平。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2.1%,对照组有效率94.5%,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治疗组血清雌二醇显著升高,催乳素显著下降,表明中药联合针灸具有改善女性雌激素的作用,降低女性抑郁得分,缓解CRF。

综上所述,针灸作为中医传统物理疗法,通过调整机体经络系统,沟通表里内外、联系脏腑与经络,促进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功能趋向正常与平衡。从而疏通经络,促进人体气机的运行,辅助脏腑气血的化生,增强人体免疫力,改善情志,缓解CRF症状。针对导致CRF的病因如肿瘤自身因素、肿瘤治疗因素(手术、化疗、放疗、生物治疗等)、肿瘤或肿瘤治疗的合并症(贫血、感染、营养不良、慢性疼痛、睡眠紊乱、免疫力低下等)、精神心理因素(焦虑、沮丧等),针灸治疗都具有重要的治疗作用。近年来,国内对针灸治疗癌因性疲乏的相关报道不多,但治疗作用是显著的,研究前景也是广阔的。但目前国内在这些方面的研究仍存在问题,大多只是小样本临床研究,只涉及治疗效果,没有进一步探讨针灸在改善患者癌因性疲乏的机制。总之,针灸治疗癌因性疲乏的作用机制是多方面的,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Cancer-related fatigue (version 1.2012).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2012.

[2]MoekV,AtkinsonA,BarscvickA, etal. NCCNPraeticeguideinosforeanecr-related fatiguo[J].Oncology, 2000, 14 (11A):151-161.

[3]裴磊. 针刺配合中药治疗子宫肌瘤 24 例疗效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 2006, 22(1) : 12.

[4]胡秉德.中医药疗法配合针灸治疗鼻咽癌[J].吉林中医药, 2004, 24(10) : 39-40.

[5]吕金胜.胃三针防治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

[6]许素文.艾灸防治乳腺癌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临床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

[7]丁利.老十针防化疗药物(顺铂)引起的消化道症状临床观察[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

[8]张苑珑,尤琪,宋福,等.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癌化疗副反应临床研究[J]. 中国伤残医学,2011,19(5):9.

[9]李鸿雁,杨丹宁,李航,等. 针刺足三里对食管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J].江苏中医药,2008,40(12):83.

[10]向培. 艾灸减轻结肠癌术后辅助化疗所致恶心呕吐效果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1,20(8):1327-1328.

[11]周文丽,考军,于长青,等. 艾灸足三里治疗顺铂所致迟发性呕吐的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5,21(3):47-48.

[12]潘迎英,陶敏贤,黄攀. 吴茱萸贴敷涌泉穴治疗化疗致消化道反应32例[J].河南中医.2011,31,(7):795-796.

[13]沈美云,张凤. 针灸艾灸治疗妇科恶性肿瘤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研究[J]. 南通医学院学报,2009,29(4):268-269.

[14]齐淑兰.免疫与针灸治疗[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2000,25(3):154-156.

[15]陈惠君,李熳,陈琳.电针镇痛的外周机制与皮肤内源性大麻素系统[J] .武汉大学学报,2011,32(4):564.

[16]周俊青,徐天舒,钱雷. 针灸对肿瘤患者化疗后血细胞和消化道反应的影响[J].中国针灸,2004,24(11):741-743.

[17]叶芳,刘德山,王淑丽,等. 电针疗法对化疗患者T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体液免疫及白细胞计数的影响[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20(4):212-213.

[18]张双燕,杜业勤. 温针灸对肠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针灸,2011,31(6):513-515.

[19]陈仲杰,郭宇鹏. 以痛为愉针刺治疗癌性疼痛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8,28(4):251-252.

[20]徐淑英,李慧,孟雪凤.针刺足三里穴治疗胃癌痛42例临床观察[J].针刺研究,1994,19(1):131.

[21]陈莉.针灸治疗癌痛18例观察[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1998,5(5):75.

[22]陈仲杰.癌痛循经取穴针刺镇痛作用临床观察[D].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2008.

[23]吴建军,戚玲娟.针灸足三里治疗乳腺癌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 21 例[J].浙江中医杂志,2008.43(1):46.

[24]隋胜莲,刘秀珍.针灸治疗白细胞减少 84 例[J].中医外治杂志,2004,13(1):20-21.

[25]杨嘉恩.温针灸治疗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观察[D].武汉:湖北中医药大学,2013.

[26]邓宏,龙顺钦. 艾灸防治化疗致白细胞减少症46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07,39(6):90-91.

[27]赵喜新,路玫,朱霞,等. 隔姜灸治疗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症: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2007,27(10):715-716.

[28]李秋荐,裴兰英,郭英昌. 温和灸治疗肿瘤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87 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2007,39(1):41-42.

[29]杨燕艳, 郑红薇,孙大志.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温针灸治疗消化道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的疗效[J].世界华人杂志,2006,14(36):3525-3528.

[30]王海峰,杨明竹.中药脐灸辅助治疗癌因性腹水102例[J].山东中医杂志,2011,30(8):556-557.

[31]李兴,隔姜灸对化疗患者细胞免疫及生活质量影响的临床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

[32]赵昌林,彭磷基,张子丽,等.针灸对结肠癌肝转移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活性的影响[J].中国针灸,2010,30(1):10-12.

[33]赖洪康,黄海福,范志勇. 温针灸治疗癌痛临床研究[J].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10):1579-1560.

[34]蔡圣朝,肖伟,曹奕,等.隔药灸治疗癌性疼痛31例疗效观察[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1999, 18(5): 56 -57.

[35]刘鹏.针刺百会、内关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9.

[36]王丽萍.辨证联合针灸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36例[J].陕西中医.2014,35(7):832-834.

[37]杜永武.针灸治疗失眠56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27(21):103-108.

[38]祝源隆.中药配合针灸治疗女性抑郁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4,20(5):67-69.

(收稿日期:2015.05.25)

推荐访问:研究进展 疲乏 针灸 治疗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