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如何看待儒家学说的宗教性

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时间:2021-07-27 10:29:34

(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北京 100088)

摘 要:本文试图通过从重新厘定宗教的核心定义入手,回溯到宗教的原始时期即巫术阶段,将宗教定义为对于神秘力量的崇拜,进而以此分析中国宗教的结构,并完成对儒家宗教性的剖析。

关键词:神秘力量 祭祀 周礼 公权力

宗教通常是任何一个文明都不会缺乏的,所不同的在于其宗教的表现形式、侧重内容的不同。在讨论宗教问题时,我们在纷繁的内容中很难分别什么是主流、什么是枝节,往往把宗教战争中的分析当做宗教的实质。

对于中国来说,由于地理、历史、文化因素的不同,其宗教的表现形式自然与西方会有很大的不同,这也是为什么在这个问题上会出现如此多的分歧。其根本问题在于在当今西方学术高度发达的情况下,我们只能且必须像民国初年的学者一样借用西方的概念、范畴、逻辑来分析、整理中国的资料,但是对中国资料的整理成功与否并不仅仅取决于材料的掌握是否足够,更关键的是所借用的西方概念、范畴、逻辑是否足够深刻以至于能够超越于西方、东方表面的分歧而深入到人类社会的共同基础上。在这一过程中,较为突出的问题在于西方长期以来的宗教是一神教,所运用的分析体系也是基于此。此一类观点的顶峰体现在黑格尔的《宗教哲学讲演录》1里,他将东方的宗教视为世界的开端即仅比巫术高一点的宗教形式。他们的来源正是16、17世纪天主教修士,尽管我们不否认他们对于东西方文化对比上的犀利观点,但是其所观察的出发点仍是值得商榷的。

如果要真正超越东西方文化的分歧进而正确理解、分析中国的宗教问题,需要回溯到宗教发展的起源上来,也就是要追溯到古希腊、古埃及的宗教以前即原始宗教上来。之所以如此,原因在于从人类学角度而言,人类在早期生活中的崇拜形式差别并不是很大,只要从这入手,进而对比东西方宗教的不同,才能看出在发展的道路上各自做了哪些取舍、选择了什么样的发展路径。得益于西方人类学家自19世纪对澳大利亚、非洲原始部落的研究,关于原始宗教的资料已经积累地足够有体系了,他们主要研究的是图腾信仰。从研究结果来看,即使是远隔几万里的澳大利亚和美洲的印第安部落,在图腾信仰依然拥有很大的共同性,这就为我们后续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

从宗教的发展史来看,原始宗教已经基本具备了宗教所必备的因素,那么这些因素的核心是什么呢?首先应定位在对于神秘力量的崇拜。神秘力量在各种宗教的表现形式差别很大,在原始宗教里表现为图腾,在古希腊宗教表现为奥林匹斯诸神,在亚伯拉罕宗教表现为上帝。任何一个宗教均是围绕着神秘力量而构建的,失去神秘力量的宗教只会变成一种伦理学说,这点反映在近代以来基督教理性化的高峰就是康德笔下的实践理性批判。神秘力量在情感中是贯穿于历史发展中的各种宗教之中的,他們是一种近似于畏惧与神往相统一的神秘情感。这一点无论是在原始宗教的祭祀中还是后期宗教的神秘主义体验中均有充分反映。关于宗教的传说、神话主要便是围绕神秘力量而展开的,例如各大宗教的创世神话,这反映了神秘力量与人之间的创造与被造的关系。

在神秘力量的基础上,宗教的主要内容便是对于神秘力量的崇拜上,即人是如何与神秘力量进行交流、沟通的,也就是神人关系的构建。这在宗教的表现形式便是宗教仪式,而此往往是各种宗教差异的主要体现。这是因为宗教仪式的差别尽管是基于他们关于神秘力量的叙述中,但是在执行上往往对于信奉人群的文化、习俗等因素考虑的会更多,这一点从基督教和犹太教尽管两者信奉的对象都包括旧约却在宗教仪式3仍有很大差别上能看得很清楚,特别是根据有些研究认为基督教的节日对古罗马宗教吸取的较多就更能反映这个问题了。

故综上所述,探求儒家学说的宗教性仍是需要回到原始宗教的结构中来探寻,即确定儒家学说所崇拜的神秘力量。根据先秦祭祀的材料,我们不难得出对于天的崇拜构成了儒家学说崇拜的核心。我们称皇帝为“天子”,即意味着他沟通着人们与上天的关系;我们称有资格当上皇帝的人为天命所在;我们诅咒一个人时会说,人在做天在看。诸如此类,对于天的崇拜已深深地引入我们的语言结构之中,而且对于天的崇拜不仅反映在官方的祭祀仪式中,还仍然体现在诸如水浒、三国等民间文学、戏曲中。如果仅仅就崇拜对象的建构来看,中国的“天”与西方的上帝、诸神相比无疑是十分粗糙的,是一种近似自然崇拜的形式,还没有进化到人格神的地步,更不要说到一神教的层次了。这种指责在一定程度上无疑是很有道理的,它反映出中国对于崇拜对象的思考不是十分深入,缺乏严肃的神学思考,这带来的问题便是中国的神学、形而上学思维是较差的,这也是为什么佛教的传入会形成如此大的冲击。但是这并不是说儒家学说仅仅停留在自然崇拜的层面,因为这无法解释儒家学说何以支撑如此大的文明,实际的情况应该是晚期宗教在应用层面的使用诸如文化、伦理等内容在儒家学说是充分发展起来的,换句话说就是儒家学说在如自然崇拜一样简陋的形式中寄存了成熟宗教时期丰富的功能、应用,这也反映了中国强烈的实用主义倾向。

参考文献:

[1] [德]黑格尔:《宗教哲学讲演录1》,燕宏远,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2] [美]弗雷泽:《金枝》,徐育新等译,大众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3] [法]涂尔干:《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渠东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注:

[1]参见[德]黑格尔:《宗教哲学讲演录1》,燕宏远等译,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2]参见[美]弗雷泽:《金枝》,徐育新等译,大众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3]参见[法]涂尔干:《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渠东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推荐访问:儒家 学说 如何看待 宗教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