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浅谈中国歌曲的创作历程

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时间:2022-02-07 10:07:30

摘要近百年来中国歌曲创作取得了伟大的成就,本文沿着中国不同时期的历史路线对当时创作的歌曲进行分析总结,研究当时歌曲的风格特点及演唱表现形式,并举例说明,通过当时历史的特点反映出歌曲在不同时期的创作动机,每一首歌曲都印证着所在历史时期的变迁与发展,从而形象地成为这一时期的标志杆。本文分5个历史时期进行论述:一、古代时期的歌曲形式,二、中华民国时期的歌曲艺术——新式歌曲,三、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歌曲的创作——解放建国歌曲,四、“十年”曲折前进中的歌曲创作,五、改革开放以来的歌曲创作。

关键词:不同时期 中国歌曲 艺术特点

中图分类号:J609 文献标识码:A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我国的歌曲艺术经历了诗经、楚词、乐府诗、绝律诗、词曲等不同体质的发展与演变,从而使歌曲形式不断得到完善,并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形成了以“情”为核心内涵、以“字正腔圆”为审美标准、对“声音”音色的独特选择、“润腔”的创造性歌曲、重“表演”与“表现”的中国歌曲创作与演唱的独特风格。

一 古代歌曲——源远流长,品种繁多

古代歌曲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其萌芽状态可追溯到遥远的原始社会,那时的诗歌、音乐、舞蹈三者浑然一体。先民们在生活和劳动中,为了社会交际和思想交流的需要,产生了语言。相传黄帝时作的《弹歌》就是反映狩猎生活的;在《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的“八阙”是反映农牧民生活的组歌;而在《礼记·郊特牲》中记载的:“土返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则是反映祭祀活动的歌曲。

为了抒发情感的需要,在语言中稍加简单的节奏和声调因素,便开始了最原始的歌曲创作。因此,《诗经》序中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咏歌之……”简要地概括了歌曲创作的萌芽过程。在《吕氏春秋·音初篇》中记载有禹的一段逸事,说是禹在巡视南方的时候,他的恋人涂山氏之女为了诉说她思念和期待的感情,吟唱了一首歌,歌词说:“候人兮猗!”意为“盼你啊盼你!”这是至今所知的最早的一首情歌,它从侧面形象地反映了大禹为民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公而忘私的精神。整首歌只有四个字,而语气词“兮猗”已占去了一半,充分体现了原始歌曲形成的途径和特色。

到了汉代,就要说说乐府歌曲了,其曲风惯于以景抒情,以景喻人。最为著名的是那首“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字里行间透出的情与景,紧密结合,处处充满诗意。

唐代,民间歌曲的创作是很丰富的,在民间流传也相当广泛,另外在唐玄宗时还设置 “教坊”五所,搜集了国内各地区和国外的大量歌曲。唐代的民间歌曲,除单独清唱外,还被广泛用于说唱和歌舞中,这对后来的宋词、元曲的发展起到了有益的影响。唐代民间歌曲已有山歌和小曲的区分。山歌是泛指各种在山野、田间劳动或休息时编唱的歌曲,如渔歌、田歌、打铁歌,以及各种风俗性歌舞等,都属于山歌的范畴,都可以叫做山歌。小曲又叫曲子,通常是指经过艺人加工改编或仿作的各种民歌,主要流行于城镇。

宋元时期,歌曲的形式较为多样化,瓦栏、勾舍、茶坊、酒楼林立,唱赚、诸宫调、杂剧、散曲开始流行,歌曲在不同场合,以不同形式流传,最为著名的是岳飞的《满江红》和马致远的《天静沙·秋思》。

明清时期,城市集镇扩展,戏曲音乐兴盛,京剧艺术形成,民歌舞流行。明人卓柯月说:“我明诗让唐、词让宋、曲让元,庶几《吴歌》、《挂枝儿》、《打枣杆》、《银绞丝》之类,为我明一绝。”一句话代表了明清时的歌曲特点。

二 中华民国时期的歌曲艺术——新式歌曲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政府宣告成立,自此新音乐开始启蒙,学堂乐歌渐渐成为当时主要的乐曲创作形式。随着音乐文化的巨大发展,现代音乐教育体系也初步形成。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改为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上海国立音乐院成立,加上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音乐科、北京艺术专门学校音乐科、上海专科师范学校音乐科、中央大学教育学院音乐系、上海艺术大学音乐系等相继成立,使我国的现代音乐教育初成规模,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音乐人才。

黎锦晖就是民国时期音乐界一个标志性的人物,他开辟了儿童歌舞剧和流行音乐歌曲领域,其作品创作非常重视采集和运用民族和民间的音乐资源,曲风轻松活泼,生机盎然。和早期学堂乐歌一样,他的很多儿童歌舞剧中的歌曲风靡全国,伴随了几代人的成长。“小孩儿乖乖,把门开开,快点开开,我要进来”——这首几乎所有人都耳熟能详的歌曲就是他儿童歌舞剧的处女作。此外,这种歌舞剧的形式对日后民族歌剧的发展也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

“九·一八”事变后,进入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开始面临日本全面入侵的危机,但中国歌曲创作却得到迅猛发展,创作为时代所需要的音乐作品成为历史的要求。中国的音乐家们大多数人以此为己任,创作了大批救亡抗战歌曲,从而形成了中国现代音乐创作史上一个高潮。音乐工作者、学校师生等积极开展抗战歌咏活动,群众性的抗战歌声遍及城乡。当时在群众中广为流传的歌曲有《松花江上》、《保卫黄河》、《在太行山上》、《延安颂》、《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等。上述歌曲不少是为电影作的主题歌或插曲,随着电影的放映,这些歌曲很快就在广大城乡流传开来,伴随着全国各地群众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的积极开展,既起到唤醒民众,推动我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鼓舞人民精神的极大作用,又为中国的现代音乐发展史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笔。它的伟大,不仅在于创作了一大批带有强烈时代特征和艺术品位的作品,直接鼓舞了千千万万的抗日将士驰骋沙场,还在于它开创了一个重要的歌曲创作手法,就是要让音乐真实地反映大众情感,反映伟大深刻的民族精神,反映时代精神,就是要让音乐在吸收借鉴外来表现手法手段的同时,坚持挖掘利用民族民间资源,坚持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三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创作——解放建国歌曲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始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新的时代,新的生活,为歌曲作家们施展才能创造了更为广阔的天地。广大词曲作家满怀热情地讴歌新社会朝气蓬勃的景象,富于时代精神的歌曲,激励和鼓舞着人们积极地投身新中国的建设。

上世纪50年代,是我国歌曲艺术的高潮时期,群众歌曲、抒情歌曲、艺术歌曲、电影歌曲、少儿歌曲的创作都获得了全面的发展,刚刚解放的人民兴高采烈,出现一大批优秀的歌曲。新中国初创之时,许多作曲家看到孩子们幸福的生活,常常联想到自己的苦难童年,联想到革命先烈为之奋斗的理想,心中无限感慨,创作出大量优秀的作品。如郑律成的《我们多么幸福》(金帆词),那摇曳的三拍子,托出优美的旋律,孩子们快乐的歌唱,足以让大人幸福得落泪。正是这种艺术真诚,吸收了许多作曲家写作小歌。这一时期的少儿歌曲不同于学堂乐歌那种方整简单,也不同于革命时期那种硬朗铿锵,它表现出了一种全新的特点,集中地体现了新中国的小主人的精神风貌,散发出别样的清新率真、幸福快乐的情绪,是一个时代美好生活的见证。

在中国当代音乐创作中,最具影响的群众歌曲,仍然是最受人们欢迎的音乐形式。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有《歌唱祖国》、《社会主义好》、《学习雷锋好榜样》、《我爱我的祖国》、《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等等,这些歌曲在群众中广为传唱。

四 “十年”曲折前进中的歌曲创作

1957年“反右”开始,歌曲创作在阶级斗争之中起伏。这一时期,歌曲风格形成了战斗性、英雄性、歌颂性的特点。歌曲题材主要集中在歌唱祖国、歌颂党、歌颂领袖、为毛主席诗词谱曲。也出现了一些优秀歌曲,如:《长征组歌》等。这一时期对于不符合上述情调的歌曲予以排斥。

60年代初,我国国民经济遇到严重困难。在这个非常时期,音乐家们创作了大量优秀的群众歌曲,以昂扬乐观的音调抒发了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万众一心,排除困难,迎接光明未来的坚强意志。《我们走在大路上》就是这一时期群众歌曲的代表作,音乐激奋有力,生动表现了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豪情。

“文化大革命”是文化大倒退的十年。“文革”中“四人帮”所推行的“阴谋文艺”,使“中国音乐事业遭受了史无前例的大灾难和大破坏”的批判,民族音乐、国外音乐,甚至于“五四”以来的优秀音乐作品被一概否定。歌舞成为宣扬个人崇拜、政治斗争的工具。歌曲创作被“语录歌”和“高、强、快、硬”的反常现象引入歧途。一时间群众既无好歌可唱,又无好歌可听。这是一种极不正常的情况。但一些有良知的音乐家仍以高度的责任感,力所能及地写出一些反映人民心声的歌曲。虽然数量有限,却深受群众的喜爱。如《北京颂歌》,《打起手鼓唱起歌》,《红星照我去战斗》、《映山红》等。

五 改革开放以来的歌曲创作

结束“十年动乱”,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中国歌曲创作进入了新的时期。从风格上讲,形成与前十年相对的风格,歌曲内容开始表现人的情感。出现了《党啊,亲爱的妈妈》、《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在希望的田野上》、《祝酒歌》、《在希望的田野上》等,好歌如潮,不胜枚举。

中国的大门也慢慢打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绿了整个华夏大地,进入内地的是台湾校园歌曲——《乡间的小路》、《外婆的澎湖湾》、《踏浪》等,如雨后新页上的水滴,给听惯了严肃题材歌曲的内地人带来一股轻灵新鲜之感。上世纪80年代中期,台湾流行音乐批量进入内地,不仅刘文正、罗大佑、苏芮、千百惠等歌手的盒带在内地发行,邓丽君也由地下慢慢“浮出水面”。

自此内地的歌曲三级跳。1986年后,受港台《明天会更好》大型演唱会的启发,郭峰、陈哲等一批内地音乐人在北京策划举办了《让世界充满爱》的大型演唱会,演唱会的同名主题歌很快流行起来,成为“世界和平年”里中国音乐界发出的声音。1987年后刮起“西北风”,成为内地流行音乐确立本土意识的一次宣言,如《信天游》、《黄土高坡》、《我热恋的故乡》等,造就了中国通俗音乐的一个繁盛期。1990年,以崔健为领军人物的摇滚风暴,以批判的姿态以及与世俗毫不妥协的立场,席卷了中国乐坛。崔健的《新长征路上的摇滚》掀起追捧高潮。90年代以来,一股质朴、温情的校园谣风重新刮起,《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铺的兄弟》等风靡一时,以大学生为接受群体的校园民谣开始盛行。2000以后,中国歌曲开始走“中国风”的特色道路,中国的民乐开始出现在流行歌曲中,外加一些戏曲的唱段及唱法,都被采用。此外,还出现了民歌和现在新唱法“说唱歌曲”结合的新形势。

再看现在发展最热的网络音乐,网络中的音乐,尤其是原创歌曲曲调简单,朗朗上口,通俗易唱,加之曲调显得缠绵、抒情、优美,比较适合年青人随时随处哼唱,宣泄自己的情感,所以能够得以流行。网络歌曲大多是民谣类型的,其节奏一般都是舒缓、平稳,变化不大。如《东北人都是活雷锋》的旋律接近于儿歌;《丁香花》是典型的民谣,介于校园和城市民谣之间。还有些歌曲的旋律追求特色,以此来让人过耳不忘。

近百年来,中国歌曲创作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不仅在我国现代音乐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在世界乐坛上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我国歌曲的发展体现着整个中国的发展路线,每一首歌曲都印证着当时所在历史时期的变迁与发展,形象地成为这一时期的标志杆。

参考文献:

[1] 方智诺编:《歌曲分析与写作》,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 齐易、张文川:《音乐艺术教育》,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3] 杨瑞庆著:《歌曲创作探索——自学作曲77法》,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年版。

[4] 上海音乐出版社编:《音乐欣赏手册》,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年版。

[5] 顾建华:《艺术鉴赏》,北京出版社,1993年版。

作者简介:刘娜,女,1981—,河北保定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艺术学,工作单位:河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

推荐访问:浅谈 中国 历程 创作 歌曲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