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走进发票的历史长河

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时间:2022-02-08 10:07:04


打开文本图片集

如今,无论身在何处,从事何种职业,发票已经成为人们在工作、生产、交易、生活中必不缺少的重要信物和交易凭证。发票从何时产生?这一枚枚小小的发票里面,到底蕴含着多少方方面面的信息?在历史的浩淼长河中,又是如何发展和演变的?我们中的大部分人,可能从未思考和研究过这些问题。但在位于河北经贸大学的中国发票博物馆内,除了能找到如上问题的答案,那一张张、一组组各个历史阶段饱藏政治、经济等各种信息的发票绝对能震撼到每一位观者。

这座发票博物馆,牌匾不大,从外面看起来,并不起眼,若是不留神真的会忽略它的存在。但是,走进博物馆内,那古朴典雅的设计,匠心独具的专题分区,尤其是2000多件各个年代门类、地区的发票,透露出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令人叹为观止,仿佛走进了一条发票的历史长河。

中国发票博物馆面积经过二期扩建后达到600多平方米,设置两个展厅。其中,一展厅共分为三个展区,分为商业发票展区、东口·张家口展区和同记商场与武百祥展区,陈列有伪满洲国-大同发票、伪满洲国-康德发票、昭和发票、蒙疆发票、香港发票、澳门发票、台湾发票、外资企业发票八个专题部分。二展厅为契约展厅,主要展示有清康熙年间到建国初期的田房地契,旨在为参观者展示契书及契税的发展变化。

“为搜集这些珍贵的老发票,我跑遍了全国各地,花费了大量心血。”发票博物馆藏品的提供者毕志夫说到。或许是由于工作的缘故,让毕志夫偶然接触到了发票,从此便和发票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开始了解发票的版式、应用功能、商业信息等,渐渐地,他知道了什么是商业发票、什么是剪贴发票,知道了现代发票的印制工艺流程以及一些与发票使用、管理相关的具体事项,并由此对发票产生了难以割舍的情感。多年来,毕志夫走了很多地方,收藏了大量的发票,并由此开始潜心研究,对发票的认识和理解也越来越深。展馆的建立,似乎也成了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

“发票是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的进步,产品数量不断增多、交易不断增大而出现的,买卖双方急需要一种证明自己的交易数量价格的凭证”跟随着毕志夫的讲解,开始对发票展开了进一步的了解。封建社会时人们常说,“空口无凭,立字为据”,票据是写有收款人及相关交易内容,为满足商家记账和“核算”的需求而自然形成的,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俗话说“票走货来,货走票随”,发票在早期与价格没有关系,买卖双方很希望有一种能证明交易过程的真实性的证据,所以真正现代意义上的“发票”就是一件民间“信物”。

在博物馆的橱窗中,每一张发票,历史遗留下来的痕迹清晰可见。展览的发票是从清咸丰二年(1852)到同治、光绪、宣统、民国以及建国后各个时期的,其中还有伪满州国大同、康德年号和伪蒙疆联合政府使用的“成纪思汗纪年”的发票、税票以及房地契约,同时光绪、宣统、民国、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些老账簿和商号印章等历史物件也在展览中亮相。

从发票中透视历史变迁

从中国发票博物馆的实物发票和文献来看,发票在我国的历史只有二百年左右,百年来“发票”的称谓可以说是“五花八门”,称谓最多的有:发条、发奉、抄奉、收条、账单、结算单、发票、发货票、收据、订货单、统一发票等,不难发现这种“发票”产生过程是从清代时期人们最常用的民间买卖田房契约书和官方发放的征税执照中逐步演变而来的。

书契式发票

馆内最早的发票是清咸丰、同治时期,均为传统书契式发票。它主要是运用雕版印刷技术在毛纸上根据商家需要,印刷上一些固定简单的内容,而这个时期由于业务和流通货物比较少,所有的发票都要用毛笔逐一填写。发票博物馆内这一时期的发票,充分展示了当时账房先生的美妙文笔书法,每一张发票都可堪称为一件书法艺术品。

民国时期发票

自清王朝灭亡中华民国建立到新中国成立的三十八年中,这个时期的发票由于受到西方列强影响,它在纸张使用上、印刷技术及发票设计上都有了一定进步,增加了一些美术的线条和图案。同时更多出现了商家友善的人文语言和大量的商业广告,大力宣传和提高商家知名度。由于当时民国时政府对于发票印制管理没有做统一要求,发票依旧使用雕版书契式形式。并且在这时开始使用上了印花税贴。

建国初期发票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发票加强了管理,明确规定了按照税务机关统一要求、规定格式印制发票。也就是从这时起,中国有了第一部发票管理成文典章。这时候的发票在全国各大城市广泛使用,将所有的数量、价格统一填入表格式发票中,从博物馆的藏品看出,虽然减少了开具时间,但是中国古典文化的毛笔式书写形式却没有保留下来。

文革时期发票

那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让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永远难以忘记,在这段特殊的岁月,即便是一张小小的发票也充满了浓厚的政治色彩。在当时无论是沿用传统制式的统一表格式还是自印发票,每张发票中除充满了用时代流行的红旗、红卫、为民、工农兵、东方红、大众等红色语言来称谓商家和制作印章,更多的还是发票中那不可缺少的毛主席语录。印有毛主席最高指示的发票在发票博物馆中随处可见,足以证明,毛主席的精神在当时深入人心。

现代发票

改革开放后的今天,发票管理有了飞跃发展。发票由传统表格普纸复写发票、定额发票、剪贴发票,发展为无碳复写和干式复写,由手工填发票到机打发票和网络发票。发票在工艺和技术上突飞猛进的发展,使这个特殊的票证今天能更方便、快捷地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生活服务。

在中国发票博物馆内,纵观中国百年发票的历史,其实并不久远,一张张不同时期的发票,记录着一百多年来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全过程。

每张发票都是一扇窗口,反映着近代中国社会的风雨沧桑;每张发票都是一个鉴证,印证了近代中国社会的耻辱辉煌;每张发票都是一件工艺,表示着近代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

在收藏老发票的15年中,毕志夫的足迹越走越远:北京报国寺和潘家园、天津沈阳道、南京朝天宫、长沙清水塘、上海云洲、太原南宫等旧货市场都留下他的身影。“每一张发票都是我的孩子,我特别珍惜他们,每次发现了有价值的老发票,就非常兴奋,甚至晚上做梦都会笑出声来。”

正是像毕志夫这样的有心人,在收藏和研究老发票的同时,发掘了中国发票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也给当今社会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编辑/王智丽

推荐访问:长河 发票 走进 历史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