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王造时:民主法制建设的探索者

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时间:2022-03-31 10:51:15

今年是“七君子事件”66周年,也是“七君子”之一王造时诞辰100周年。王造时,1902年8月3日生于江西安福。原名雄生,8岁启蒙,老师以英雄相期,改名“造时”。1910年起,王造时经三年私塾、四年小学,受辛亥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激荡,兹生民主共和、正义、人道、公理、科学等美丽名词,痛恨卖国求荣袁世凯、日本强盗,崇尚孙中山。1917年(16岁),考取清华学校。五四运动爆发,因反对卖国贼上街演说,遭二次被捕。五卅运动中主编北京《晨报》副刊——“上海惨剧特刊”。1925年9月,由公费赴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插班三年级学习政治学。经四年苦读,相继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为罕见莘莘学子。1929年夏,赴英国伦敦经济学院,师从拉斯基教授,研究“费边”社会主义理论。1930年夏归国,任上海光华大学政治系主任、文学院院长兼教授,著书立说。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王造时率先在上海组织上海大学教授救国会,旋即参与组织上海各界救国会,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全国抗日救国联合会,均任执行委员,主管宣传。同年10月中旬,发表的抗日《救亡两大政策》,主张对外与日本拼命到底;对内取消一党专政,立即停止内战,组织国防政府等重要思想,开全国抗日宣传之先风。

1936年11月21日,因抗日救国与沈钧儒、章乃器、邹韬奋、李公朴、沙千里、史良被国民党当局以“危害民国罪”逮捕入狱,成为轰动中外的“七君子事件”。在苏州法庭上,王造时把法官质问得目瞪口呆。1937年7月底,在国内外营救七君子舆论压力下,当局被迫宣布无罪释放。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王造时任国民参政员,主办《前方日报》,为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活跃于抗战舞台。抗战胜利后,在国统区宣传和平、民主、团结,参与反美抗暴、反独裁、反内战的民主斗争。

1949年5月,上海解放,任华东军政会华东文教卫生委员,上海法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政协委员,复旦大学政治系、历史系教授。

1957年,因发表主张扩大民主生活的讲话,被错划为右派分子。1966年“文革”不久,被诬陷为“现行反革命”,长期关押于上海第一看守所。1971年8月5日冤死狱中。

王造时一生反帝爱国无役不从,为中国的民主与繁荣鼓与呼。1937年邹韬奋在其《经历》一书中对王造时作了极为深刻而传神的描述:“我们的难兄难弟里面有一个胖弟弟——王博士。……样子生得那样胖胖白白,和蔼可亲!他的性情又是那样天真烂漫,笃实敦厚!凡是和我们这个胖弟弟做过朋友的,想都能得到这样的印象吧。”“王博士屡有做官的机会,但是因为忠于他自己的主张,不肯随便迁就,宁愿过清苦的生活,行其心之所安,这是很值得敬佩的。”

王造时思想极为丰富,对中国社会发展有重要进步影响,尤其是关于民主社会主义主张,在民主、法治领域的见解至今光辉尤在。

“我要的是政治平等的国家”

1925年秋至1929年夏,王造时在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阅读了世界各国有关政治学、历史学、法律学、社会学、经济学等方面的书籍,尤其对美、英、法等国现代政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作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形成对美国制度的根本看法。认为美国的政治制度在根本上与西欧国家民主制度是一致的,国家机关权力不过分集中,而实行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分开,以便互相制衡,长期保持民主共和制度。体现了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权力为人民。

王造时认为:美国政治制度是在反英殖民统治的斗争中建立起来的,这种民主制度,比起中国的封建制度和国民党的一党专政制度有着根本区别,确实具有民主性和优越性。中国的政治制度必须学习欧美国家的民主制度,进行彻底改革。但同时王造时也认为,美国的总统制在有民主传统的美国是适用的,假如照搬到中国也是不适合的。因为美国总统集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三军统帅于一身,权力太大,容易演变成独裁政治。相反英国实行的是责任内阁制,即政府首脑由国会选举产生,对国会负责,国会有权通过不信任投票随时更换政府首脑,这样更能适合中国情况。由于美国建国后就实行民主制度,保障私有财产,鼓励自由竞争,经济发展很快,仅一百多年由农业国发展为非常发达的现代化强国,国民收入和人民生活都有很大提高。然而,贫富差别很大,阶级矛盾尖锐。总之,“美国的民主政治给人民以政治上的平等,但它的资本主义制度造成了经济上的不平等,使它的民主政治和法制容易变成虚伪的东西”。如何解决这方面矛盾,王造时决心到英国去探究答案。

“我爱的是经济平等的国家”

政治和法制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又反过来影响经济。王造时在美国仅仅获得的一个笼统的概念,也就是说,“以中国这样极其落后的经济和极其微弱的私人资本,要走资本主义的经济道路,赶上英、美等资本主义先进国家,同他们竞争,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何况资本主义经济造成了种种罪恶的后果,从社会主义上看也是不足取的”。因而,他“不主张中国在民主革命成功后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

1929年8月,王造时由纽约到了英国,入伦敦经济学院,作为研究员跟随拉斯基学习。拉斯基是国际上有名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费边社会主义的阐述者,任过英国工党主席。在英国一年中,王造时埋头在伦敦图书馆,潜心研究费边社会主义。费边社会主义亦称“渐进社会主义制度,认为实现社会主义最好采用一步一步的方法,迫使资产阶级一步一步后退,逐渐地把生产资料收归国有。随着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普及,民主权利的扩大;随着工人阶级队伍的增加,工人阶级觉悟的提高;随着代表工人阶级政党的发展和强大;随着社会主义的传播深入人心;随着资本主义弱点的揭露和暴露;随着社会的进步,文化教育的普及和提高,从而社会正义感的扩大,工人阶级的政党可以通过合法斗争和议会道路,逐渐实现有利于工人阶级的社会改革,以至于最后取得政权。尤其是1929年在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中,英国工党竟在竞选中获288名议席,与保守党联合执政,这更使王造时对费边社会主义坚定了信念。他认为,照列宁、斯大林通过武装斗争夺取政权十分艰难,而且人民要付出极大代价。采用民主渐进方法,对资本主义实行改良,逐步走上社会主义,既可避免因暴力革命造成的破坏,又可避免大规模的流血和残酷的阶级斗争,因而是一种比较好的途径。

费边社会主义还认为,工人阶级取得政权以后,根据科学调查研究的结果,逐渐将私人企业收归国家所有,国家经营,到最后成为一个全民所有、全民所治、全民所享的社会主义国家。王造时对照了苏联,认为“苏联虽然在经济上实现了平等,但在政治上没有民主,实行无产阶级一个阶级的专政,共产党一个党的专政,不符合全民政治的原则,造成了人民在政治上的不平等”。于是形成了对中国实际的民主社会主义主张,其主要内容收集在1935年自由出版社出版的《荒谬集》中,主要如下: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工人只有200万左右,实行无产阶级革命和全面实施社会主义的条件尚不具备。中国革命的当务之急是反帝反封建,需要的是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待革命成功后,才能实施社会主义。

——怎样逐渐实施社会主义呢?认为全国工商业应分为下列三类:(甲)国家所有,国家经营;(乙)公私共有,公私共营;(丙)私人所有,私人经营,国家监督。农业也分三类:(甲)国营农场;(乙)集体农场;(丙)个体农场。随着国家机构的健全,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培训,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各行各业及该企业单位的具体情况,贪污的根绝等等条件,经过科学调查研究,逐步地由(丙)类上升到(乙)类,再升到(甲)类,以达到一切工商业和农业都归国家所有,国家经营,即为社会主义的全面实现。

——在政府组织方面,认为英国的议会制,即责任内阁制,要比美国根据三权分立原则的总统制好得多。主要好处有三:第一,比较能反映民意;第二,政党的责任分明;第三,工作效率较高。中国应效法英国的办法。

——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关系方面,英国行的是单一制,美国行的是联邦制。中国几千年来行的亦是单一制,从社会主义要求看来,也不应该采取美国式的联邦制。

——什么阶级来领导民主革命呢?王造时隐约地认为应该由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来领导。

王造时远涉重洋,艰辛求索获得的上述主张,虽然不是马克思主义的,但能从东西方历史发展的不同,结合中国当时的实际情况,作出这样深邃的见解,亦可点可圈。

1930年夏,王造时回国,面对国共分裂,国民党新军阀混战在酝酿中,走革命路不可能,做官路不愿走,只有教书路可行。于是接受上海私立光华大学聘书,并打算五年不从事实际政治活动,著书立说,教书育人。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王造时敏锐地认为这是日本独吞中国阴谋计划的第一步,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大关键。于是中断了教书生涯,立即发表题为抗日《救亡两大政策》的小册子,主张对日实行抗战,对内实行民主。由于中国的历史发展从此进入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当务之急最现实的是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1945年9月至1946年夏,虽有民盟为代表的一股中间势力,欲建立欧美式的民主共和国思潮,由于中国面临的客观条件不允许,作为无党派人士的王造时,毅然放弃民主社会主义主张,“慢慢向左走”,最后响应中共提出的“打倒蒋介石,建立新中国”的号召,拥护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为扩大社会主义民主生活,加强法治献计献策

新中国成立后,王造时由衷兴奋。1950年5月,上海解放一周年,他发表《几点感想》一文,赞扬“人民政府是廉洁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1952年底,新中国经济取得了很大成绩,他著文表示“衷心感佩”。1954年,讨论宪法草案,他应邀在电台演讲,怒斥“国民党的统治是无法无天的统治”,赞扬新宪法“将是中国历史上破天荒一件大喜事,大快事!论功劳,是不能不推及到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上去”。对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认为这是“大步走向社会主义,并且具有巨大世界历史意义的大事件”。其间,王造时受推荐担任了上海市人民代表和法学会副会长等职,衷心感谢共产党的关怀,觉得自己“同共产党越来越近了”,甘做共产党诤友。

1956年,苏共二十大,赫鲁晓夫揭发斯大林秘密报告发表后,相继发生波兰事件、匈牙利事件。王造时庆幸新中国没有发生这样的严重问题,但是认为我国有扩大民主生活和加强法制的必要。他详细分析了理由:第一,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革改造基本完成,作为资产阶级已不复存在,阶级斗争已基本上结束,扩大民主生活以防止官僚主义,加强法制以防止干部滥用职权应该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第二,最高人民检察院董必武已经有加强法制的报告,中央的刑法草案已下达上海政协法律组讨论,自己又是该组的召集人之一,认为颁布重要法典的时机已到。第三,上海法院已经采用律师辩护制和陪审员制,并有律师协会的成立,自己又是党务理事,认为这是批判地接受资产阶级法治的表现,资产阶级民主和法治并不是完全没有用处,而应当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1957年2月,全国政协开会,上海推王造时、刘述周两人参加。王造时到了北京,受到救国会老朋友沈钧儒、史良、沙千里等热情接待,并透露有重要工作在等待着他。2月27日,王造时应邀参加了毛泽东主席召集的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听取了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讲话。特别是党对知识分子和民主党派实行的方针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王造时尤受鼓舞。3月5日至20日,全国政协二届三次会议讨论如何落实中共八大提出的加强民主法制,团结国内外一切能够团结的力量,艰苦奋斗,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王造时作了题为《我们的民主生活一定日趋丰富美满》的发言。他针对当时许多人陶醉于成绩,看不到缺点的倾向,在发言中赞扬在共产党领导下取得光辉成绩的同时,要求人们“一手应该拿着望远镜”肯定成就,展望未来,满怀信心向社会主义前途迈进;“另一手应该拿着显微镜”来发现我们工作中的矛盾、困难和缺点,使其在萌芽的时候加以消除,避免招致不必要的损失。希望民主人士能本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精神向党和政府提出意见,使问题及时得到解决。他还用了历史上的典故比喻说:“做唐太宗固然不易,做魏征更难,做唐太宗的非有高度的政治修养,难得虚怀若谷;做魏征的非对人民事业有高度的忠诚,更易忧谗畏讥。我想现在党内各级干部中像唐太宗的可能很多,党外像魏征的倒还嫌其少。”他的发言,受到与会人士的普遍赞扬。3月20日《人民日报》第三版还全文刊登了他的发言,并配登了照片。3月27日,周恩来在百忙中邀请王造时吃饭,与之亲切交谈,希望他来京工作。散席时,周恩来紧握他的手,亲自将他送上汽车。

王造时回上海不久,4月27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决定在全党开展以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为主题,以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为内容的整风运动,号召全国各界人士,要本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精神提出意见,帮助共产党整风。王造时认为“在所有社会主义国家中,只有中国共产党能够这样主动地、有远见地、有魄力地提出扩大民主生活的政策,……中国决不会发生类似匈牙利的事件”。

1957年5月,王造时先后在上海市宣传工作会议上,在市政协会议上,在《新闻日报》、《光明日报》召开的座谈会上,怀着爱国爱党兴奋心情,献计献策,诚恳地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主要内容有:

——要求扩大民主,正确处理民主与集中的关系。“民主集中制是我们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从革命发展的过程去看,集中或许是先行于民主,但从制度的本质上说,民主究竟是第一性。只有在民主基础上谈集中,这集中才是健全活泼的,缺乏民主基础的集中,最是滋长官僚主义的温床。”

——要求加强法制宣传,克服人治倾向。“解放以来,大家的政治水平尽管都有了提高,但由于几千年的封建专制的统治,我们一般人对于法治,还缺乏了解,并且在生活习惯和处事作风上,始终没有完全摆脱掉一向重人治而轻法治的残余封建传统。我们一些机关干部轻视法律的规定,甚至有一些司法工作者也有时犯了有法不依的过失——这都是人治主义的表现。过去对于法治的宣传实在做得不够,今后应该特别加以注意,作为人民基本教育的一部分,务必使每一个人都认识到宪法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根本大法,大家必须按照法律行事。全国人民在法律前面是平等的。”“党固不可以代政,也不可以党代法。这不仅对人民是一种保障,对于党的威信也是一种保障。”

——要求加强、加快立法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依据宪法,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但是我们还没有通过普遍的立法来把它完全实现,例如宪法里面有二十几处提到‘依照法律’、‘根据法律’、‘服从法律’、‘法律的保障’等等字样,但这些有关的法律大部分都没有制定出来。”“除宪法外,我们需要制定各种重要法典,……作为我们共同生活的准则,否则国家干部无法可依,一般人民无法可守,权利与义务搞不清楚,犯罪不犯罪没有明确界线。”

——主张建立有效的监督制度。“党的领导是我们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为了进一步保证党的领导更加健全无失,毛主席看出了民主党派的作用,而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政策。”“我觉得这个政策尽可以扩大到人民团体,因为人民团体所代表的群众比民主党派更多。”“中国古代的御史制度享有独立和公开的弹劾权,在历史上曾经起过积极作用,也许我们可以考虑把政治协商委员会已有的视察工作,扩大为类似御史的弹劾权,这不仅可以具体而鲜明地充实互相监督的作用,而且还可以间接培养和发扬中国历来士人重气节的优良传统。”

——主张在基层和工厂实行民主管理。“民主的真义不仅仅是为广大人民谋幸福,而且是要人民真起来当家做主。”“应该使生产者在他的生产单位内,充分参加管理。……广大劳动人民充分享受了民主权利,培养了民主生活的思想和习惯,那么民主就生了根,就会开花结果,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便不是任何反动势力可以渗入而破坏的。”

1957年6月8日,中共中央发出《组织力量反击右派分子猖狂进攻》的通知,随后反右派斗争便在全国各界人士中大张旗鼓地展开。在上海,王造时被列为重点对象首当其冲。最后被定为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极右派分子”,撤销一切职务,剥夺上课权利,送农村劳动改造。1960年9月,虽被摘帽,然“文革”不久,又以“现行反革命”罪被捕入狱,最后冤死狱中。

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历程的轨迹,是多种社会力量,在多种社会政治思潮相互碰撞、融合下的结果。王造时在30年代初形成的,50年代中期提出的,关于民主社会主义政治平等、经济平等,加强民主法治等思想,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不仅不是阻碍历史发展的错误主张,而是明显地表现了其科学思维和创新精神,富有哲理性、前瞻性、现实性。这些主张至少与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基本一致的,同样是中国社会主义潮流中的进步一流,也是世界社会主义进步潮流的一部分。王造时不愧为民主法治先驱,中国共产党的诤友。

(责任编辑:瑶 池)

推荐访问:探索者 法制建设 民主 王造时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