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以改革精神推进为民务实清廉的体制机制创新

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时间:2022-04-03 10:28:47

摘 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改革是国家发展的动力,创新是党和民族进步的灵魂。以改革精神推进为民务实清廉体制机制创新具有重大意义,其途径在于:创新宣传教育体制机制,端正“三个观念”;创新工作落实体制机制,纠正“三种主义”;创新示范激励体制机制,培育“三大精神”;创新监督问责体制机制,健全“三类监督”;创新考核评价体制机制,接受“三门考评”。

关键词:改革精神;推进;为民务实清廉;体制机制创新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1-0036-03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一名好的党员干部的基本准则是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在此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建立健全促进党员干部坚持为民务实清廉的长效机制。要贯彻落实党中央的一系列会议精神和习总书记的指示,就要深刻理解以改革精神推进为民务实清廉的体制机制创新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为民、务实、清廉的内涵性质及相互关系,并且要长期坚持为民务实清廉体制机制创新。

一、深刻理解以改革精神推进为民务实清廉体制机制创新的重大意义

改革是国家发展的动力,创新是党和民族进步的灵魂。以改革精神推进为民务实清廉体制机制创新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深度、广度、厚度上取得突破的必备条件。唯有不断推进为民务实清廉体制机制创新,才能切实落实党的性质宗旨,才能继续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才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一是切实落实党的性质宗旨的必然要求。党的“两个先锋队”“三个代表”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是要求我们的党员,尤其是干部要遵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践行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推进为民务实清廉体制机制创新就是落实党的性质宗旨,“先锋”就要求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始终代表”就要求不断开拓创新,“全心全意”就要求不断完善和改进制度建设。

二是继续提升治党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题中之义。党的建设集中在“两治”,即治党能力建设和治国能力建设。先进性、纯洁性建设是贯穿党的科学化建设始终的一条主线,这条主线完全包含了对党员干部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推进为民务实清廉体制机制创新是提升治党能力的必由之路。以改革精神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的根本目的就是要确保源头有“活水来”,始终保持党的青春活力,始终保持党员干部的先进纯洁。

三是不断增强治国能力、永葆执政地位的重要保障。治国能力就是执政水平问题,就是如何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民族复兴“中国梦”和巩固执政地位的问题。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促使党员干部把为民、务实、清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是激发基层党组织活力、夯实党的群众基础的有力举措,也是提高治国能力、走出“历史周期律”、永葆政治地位的重要保障。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方能得民心,而得民心者得天下;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方能有效改进治国理念和执政方式;勤俭节约、清正廉洁方能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当国内外一切资本主义势力冷眼笑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能走多远时,我们的回答是当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共产主义实现之日,才是党功德圆满地退出历史舞台之时。

二、准确把握为民、务实、清廉的内涵性质及相互关系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不同时期,群众路线的要求有异。党在革命时期,群众路线必须立足于壮大党的实力,从群众中发展可靠的党员并从群众中获得人力、物力、財力的支持。现阶段,作为执政党,群众路线的基本要求就体现在为民、务实、清廉三个方面。

为民,作为群众路线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本质上是一个政治立场问题,是将自己当作“老爷”还是“公仆”的问题,是将人民看作“奴仆”还是“上帝”的问题。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之三)》中曾赞扬以随时可以罢免的勤务员来代替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老爷们[1]96。列宁、毛泽东也曾要求党员干部应做人民的公仆而非主人。人民才是历史的主体和国家的主人。为民,就是要依据最广大人民的意志办事,谋求人民的根本利益,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

务实,作为群众路线的行动指南,本质上是一个工作路线问题。求真务实是各届领导人共同讲、反复提的工作方法和实践路线,不管是毛泽东同志号召的“实事求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猫论”,还是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都是要求各届各级党政军机关工作人员做到“实”,要察实情、重实际、鼓实劲、求实效,而不是对群众采取官僚主义作风,对工作使用形式主义做法,对自己实行享乐主义态度。当前,国际形势纷繁复杂,我国改革事业也进入了攻坚期和深水区,这就对党员干部提出了更高要求:更要为民务实,拿出甘为人梯、乐于奉献的决心;更要不畏艰难,拿出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气魄;更要坚韧不拔,拿出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干劲。

清廉,作为群众路线的迫切要求,本质上是一个作风修养问题。清廉,一是要刚正不阿,对上级不献媚,对亲朋不松口;二是要洁身自好,不滥用职权,不贪赃枉法。清廉既是党纪国法对一名党员干部的法律要求,也是广大群众对一个人民公仆的道德要求。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后,就以清廉作为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今后仍要坚持和弘扬,要守得住清贫、扛得住诱惑、保得住晚节、经得起考验,确保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建设取得最终胜利。

为民、务实、清廉是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的辩证统一体。一方面,为民、务实、清廉统一于群众路线旗帜之下,构成了群众路线的内容主体。另一方面,三者的地位又有所区别。为民是务实工作、作风清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务实是实现为民目标的必备条件;清廉是我们为民、务实的必然要求。党员干部必须在保证自身清正廉洁的基础上勤政务实,以更好地为民服务。可见,为民、务实、清廉的体制机制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任何一个层面出现纰漏都会影响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整体实效,这就要求我们要以统领全局、协调各方的宏观微观相结合的指导思想,以改革精神推进为民务实清廉体制机制创新。

三、以改革精神推进为民务实清廉的体制机制创新的基本路径

体制机制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的特征,但体制机制建设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创新。这是因为,其一,体制机制的完善不是一蹴而就的,而要经历长时期实践的检验。其二,体制机制的建立不是一劳永逸的。世情国情党情总是处在变动之中,这就要求我们的制度也要遵循“新陈代谢”的法则。与时事联系密切的为民务实清廉体制机制更应如此,应废止过时的机制,完善现有的机制,制定新的机制。

1.创新宣传教育体制机制,端正“三个观念”(群众观、政绩观、利益观)。思想意识决定人的行为。党员干部思想意识的优劣直接决定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效果的好坏。思想上一旦得了“软骨病”,就会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腐败、道德上堕落。因此,第一位的是要以改革精神推进宣传教育体制机制创新。一要扩大宣传范围,加强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宣传教育力度。不仅要在机关单位、事业单位宣传群众路线的理论和观点,还要通过电视广播、书报刊物、网络媒体向基层群众开展宣传,最大程度地赢得群众的理解、参与和监督,以在全国产生共鸣,从而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二要建立思想理论定期学习机制,加强马克思主义利益观教育。马克思主义政绩观告诉我们,不能以GDP论英雄,而应以民意论英雄。有些领导干部为了追求业绩,美化数据,搞起劳民伤财的“面子工程”“形象工程”,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使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杜绝类似的事件再次发生。三要探索党员干部学习培训经历、表现入档机制,加强马克思主义政绩观教育。要把党员干部参加群众路线学习的经历和表现存入档案,作为考评的依据。马克思曾深刻指出,有些党员“为了追求自己特殊的利益,从社会的公仆变成了社会的主人”[1]12。通过宣传教育,一定要帮助党员干部想明白“入党为了什么”“为官该做什么”的问题。追求光明的前途本无可厚非,但入党、考公务员决不能成为升官发财、贪图享乐的“敲门砖”。

2.创新工作落实体制机制,纠正“三种主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教育与落实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且要反复抓,一直硬。习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贯彻群众路线没有休止符,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2]。为此,要创新工作落实机制。具体而言,一要完善定期走基层和岗位交流机制,抵制官僚主义。党员干部定期走基层是改善党群、干群关系的有力举措。马克思主义政党与其他一切政党相比,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拥有广泛、深厚、可靠的群众基础,是我们党屹立于世界政治舞台不倒的决定性因素。党员干部必须自觉抵制官僚主义,坚持群众路线,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二要推动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创新机制,消除形式主义。群众普遍反映现在有些部门门难进、人难找、事难办,有些党员干部只愿喝茶看报吹空调,而不肯走基层,即使被迫下到基层,也是走马观花,不但不为民解忧,还给群众增加负担。对此,要制定章程条例,明确工作权责。各级机关工作人员、党员干部务必要明确自身的权责,在工作中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还要增加透明度,规范公职人员用权。三要探索工作作风预警机制,反对享乐主义。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民主生活会,以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式分析得失,加大奖惩力度,及时警告作风不当的行为,在源头上消除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通过全党全国范围内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党员干部务必要再次树立起名副其实的一心为民的“公仆”形象、求真务实的“勤务员”形象、清正廉洁的“苦行僧”形象。

3.创新示范激励体制机制,培育“三大精神”(周恩来精神、焦裕禄精神、雷锋精神)。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树立先进典型往往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为此,一是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起到榜样带头作用。邓小平指出,“党要管党,一管党员,二管干部。对执政党来说,党要管党,最关键的是干部问题。”[3]一个部门的腐化变质总是与领导干部有关,上梁不正则下梁歪,领导搞官僚主义,下面就会如法炮制;领导搞形式主义,下面就会弄虚作假;领导搞享乐奢靡,下面就会投其所好。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示范,当好“排头兵”。二是要向历史上的先进典型学习。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党内涌现了一大批先进典型,这些典型及其继承者们积淀而成的高尚精神在当下仍具有教育价值和实践意义。两袖清风、艰苦朴素的周恩来精神,科学求实、迎难而上的焦裕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精神都是所有党员干部学习和效仿的典范。三是要创新激励机制,选树表彰典型。对教育实践活动中表现优秀的个人和组织给予适当的物质表彰和精神鼓励。选树典型时要拓展范围、畅通渠道,从而形成人人力争上游、创先争优的社会局面。

4.创新监督问责体制机制,健全“三类监督”(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同级之间的监督)。腐败产生的根源在于两个层面:经济体制实行的私有制及由其决定的政治制度的个人集权或集团专制;经济上处于劣势的普通公民成为弱势群体,公共权力缺乏行之有效的制约。与此对应,落实为民务实清廉的途径在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并建立与之配套的对权力及其行使者进行监督问责的体制机制,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以往对党员干部的监督主要是自上而下的形式,成效有限。创新监督问责机制就要建立健全“三位一体”的监督体系,即以自下而上为核心的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及同级之间三重力量形成全方位多领域的监督。一要深入贯彻落实来自公检法、纪委、组织部、中央和地方巡视组等党政机关内部的问责机制;二要建立包括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在内的自下而上的发表建议、投票选举、监督咨询等机制;三要健全同级之间的信息反馈和监督评价机制,这点对处于监督薄弱环节的中央和地方“一把手”的意義更大。同级之间接触机会多、时间长,知根知底,健全这方面的监督效果更佳。

5.创新考核评价体制机制,接受“三门考评”(党内、人民群众、新兴媒体的考评)。考评是一项活动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是判断成效的重要依据。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真正取得实效,必须坚持“开门办活动”的原则,在创新党内监督考评机制的同时,欢迎党外力量进行考核评价。一要增加考评主体。以党政机关内部的考评为核心,充分发挥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并正确引导媒体、网络、电台参与讨论、评价和监督。二要丰富考评内容。围绕落实为民、务实、清廉和增加群众决定权进行检查考评,建立健全自我评价制度、单位同事评议制度、网络测评制度、群众满意度调查制度,要尝试推行干部“届中经济责任定期审计制”和“民生项目终身负责制”,防止有些领导干部决策时盲目上马,检查时信心满满,出了问题却推卸责任。三要完善反馈机制。考评结果出来后,既要向上级部门和所属单位反馈,以作为今后选拔用人的参考依据,也要向群众做出交代,以提高人民的政治参与热情和主人翁意识。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习近平.扎实开展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 努力取得人民群众满意的实效[N].人民日报,2014-01-21.

[3]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28.

推荐访问:清廉 为民 务实 体制 机制创新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