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高职药品制造类专业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践

家教社会实践报告 时间:2023-07-17 12:00:46

[摘

要] 以药品生产技术专业为试点,与校内医药研发及中试企业进行合作,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从课程体系构建、特色课程设置、招生与招工、师资双向培养及教学管理等方面予以阐述,是基于产学研结合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有益尝试。

[关

词] 高职;现代学徒制;药品生产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1-0236-02

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教职成[2014]9号)和《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教职成[2015]9号)文件指导精神,职业教育迫切需要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近年来高职培养的制药类专业人才数量正在萎缩,与市场所需求的从业人数间存在缺口,而现实中,高职培养的人才质量与企业所期待的用人标准间的矛盾依然存在,导致培养的学生与企业脱节,究其原因,现行的教学制度及组织模式不能有效调动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学习,导致人才培养出现诸多问题,如教学内容矛盾、培养规格矛盾、供需矛盾、教学安排与企业日常运作规律间的矛盾等。

本文立足于现代学徒制这一创新教学模式,选择与我校深度合作的企业(武汉英纳氏药业有限公司),探索校企合作育人新途径,着力于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提炼出一套能够满足企业用人需求的高职制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既能承袭传统学徒制度的基本特点又符合现代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能从根本上解决学校职业教育脱离企业实践的弊端,以培养具有良好职业修养、先进技术水平、理论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

一、校企联合制定制药类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我校2015级生化制药技术专业和2016级药品生产技术专业(教育部高职专业目录调整后改名)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含制药工程、药品营销、学徒制试点三个方向,充分考虑到了学生专业发展方向和兴趣。首先是校内专家的初步认证,然后聘请湖北省医药协会、武汉英纳氏、武汉爱民、武汉维奥等医药行业企业专家把脉,所制订的人才培养体系能满足学徒制试点的需求,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总的来说,课程体系体现了以下特点:

(一)体现了“2+1”工学结合模式

拿2015级生化制药技术专业为例,人才培养方案共130学分、2672学时,第一学期包括基础学习领域和高等数学、化工制图、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二学期以有机化学、生物化学为主;第三学期包括化工原理、仪器分析、微生物基础、药物化学、药理学等专业基础课程;(三个专业方向在前三个学期课程体系安排一致,这也是校内教学正常进行和方便管理的需要);第四学期体现出了方向性,选择制药工程方向的学生选修化学制药技术、生物制药技术,药品营销方向的选修医药电子商务、药品储存与养护、医药广告及营销,选择学徒制试点方向的选修化学制药技术、多肽化学(或离子液体化学);第五学期安排有药事管理与法规和专业文献检索;第六学期为统一的顶岗实习环节。这样的“2+1”工学结合模式保证了前两年能在学校完成专业基础教育,也是人才体系完整性的内在需求,学生第三年可进入到企业进行学徒学习,所安排的药事管理与法规和专业文献检索完全可带进企业,采取工学结合形式完成。

(二)设置企业特色课程

武汉英纳氏药业是校内的医药产品研发及小試、中试生产基地,根据其产品类型,校企确定了学徒制方向的重点课程,包括多肽化学、离子液体化学及相应的实训(见下表),在校中厂展开教学,由企业技术人员主讲,课程的学习和教学场景围绕企业具体产品的研发生产过程,教材是基于企业SOP的自编讲义,这种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能更好地激发出专业兴趣,为第三年学生以学徒制(员工)身份进入企业打下基础。

(三)企业参与的灵活管理机制

第五学期进入企业的学徒,有着准员工的身份,一方面,企业按照内部的规章制度进行管理,同时,学校对于顶岗实习也有一套管理办法,基于学生的双重身份,学校和企业参与的灵活管理机制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由学生向职业人的角色转变,形成较高的职业素养。

二、招生与招工相结合

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让学生深刻体会自己的双重身份。与合作企业共同研制招生与招工方案,从2015级生源中进行选拔,组建专业方向或班级。通过企业文化宣讲、名人讲堂、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等环节加强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和创业精神的教育。

(一)入校专业介绍

新生入校,为了让其更好地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行业产业状况,开展了校内的专业教育和校外企业参观,让校内的学习和校外真实的工作场景发生关联,让学生对学习和工作有所区分,一方面,学生对校内的三年学习安排有了认识,知道了所谓的常规教育,另一方面,通过给他们介绍学徒制计划(可称之为精英教育),让其了解这是一个培养高技能、高素质、强适应性人才的有效途径,从而激发学习兴趣与报名参与的积极性,为今后实施学徒制计划奠定基础。

(二)招工要求

学徒制计划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有效实现方法之一,而校企联合成立的二级学院(以我校武汉英纳氏学院为例)是开展学徒制的有效平台,这里有企业教师关于职业素养的专题讲座,有国家行业政策案例剖析,有国内外需求量大的医药中间体、原料或产品介绍等资源,通过日常专业教学与平台互动相结合,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职业能力,为招工打下基础。招工要求及程序:首先考虑学生的主观意愿,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其次,给学生进行基础知识与技能测评;最后由企业主管与学生进行面谈及签订三方协议,明确其责任义务及权益,让其学习有目的、工作有任务、职业有规范。

三、教师双向兼职

(一)企业教师

聘请企业工程师参与职业指导与创业教育,从职业人角度来谈职业或创业,比校内教师更能引起学生的关注;企业特色课程基本由企业团队和专业教师一起开发,注重学徒制属性,体现带和学两者的统一。

(二)专任教师

为了更好地开展学徒制试点,特安排了专任教师到企业深度锻炼,为学徒和企业师傅之间搭起桥梁,在教与学之间起到润滑剂作用,这样,教师可以根据实践项目进行课程置换和学分替换;校企双方加强横向技术研发,开发出具有联合或自主知识产权的医药中间体,共同申报政府项目,吸纳专任教师参与到研发环节,带动若干批次学生进入到研发平台,开展药物合成工艺研究,这种基于校企合作项目组建的科研团队,由企业、学校和学徒三方组成,构建横向学徒制培养路径。

四、弹性的教学管理

丰富教学方式和手段,加强过程管理,采用灵活的考核方式,根据工学交替的特点,实行弹性学制或学分制。将课程分解进行项目化,与企业对接,进行课程置换,采取企业师傅和专任教师双考核制度,废弃传统以考定成绩的办法,能更加客观地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的学习时间由企业师傅予以积分,积累到要求值即可修完,学徒制对传统课堂形成了冲击,真实的场景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方式得以体现。

五、总结与展望

从我校制药专业与武汉英纳氏药业近三年的学徒制试点来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首先是学生获得了更好的成长,在2017年全国石化行业高职院校化学制药技术技能大赛中,三位学徒制成员组成的参赛队,经過三天的鏖战,力克群雄,喜摘团体一等奖,他们经过学徒制训练后,专业知识、核心技能和职业素养得到全面提升,为大赛取得优异成绩奠定坚实基础;其次是教师获得了发展,体现在教学改革方法和专业能力提升;再者企业受益,一批优秀的学生融入了企业,参与项目辅助研发,解决了企业的用人需求和运营成本的降低;最后带来了良好的社会声誉,通过招生、招工、就业一体化模式,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引进了高技能型人力资源。

但是,还存在一些不好处理的问题,尚需进一步探索,如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改革、学生作业时间难以和企业员工上班时间对接、专业课程体系的完整性需求和学徒制知识分散之间的矛盾等。

参考文献:

[1]王琳.论现代学徒制对高职院校转型发展的影响[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4(23).

[2]李梦卿,杨妍曼.现代学徒制发展的诸种背景要素支撑功能比较研究[J].职教论坛,2013(16):19-22.◎编辑 冯永霞

推荐访问:学徒 高职 类专业 培养模式 实践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