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公共管理视野下的我国癌情初探

家教社会实践报告 时间:2023-07-20 11:00:43

摘 要 现阶段甚至将来很长一段时期内,我国癌情都是一个十分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从公共管理的视角研究我国癌症的现状,寻求我国癌症频发的原因,提出有关癌症控制的建议刻不容缓。控制癌症高发应坚持“预防为主”的策略,遵循“政府领导、卫生部门主导、多部门协作”的原则,采取一些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癌症 公共管理 对策

中图分类号: R730 文献标识码:A

目前,癌症已成为全世界的首要死因。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2008年,共有1270万新发癌症病例,760万人死亡(约占所有死亡人数的13%)。全世界癌症死亡人数有持续上升的趋势 。由此可见,在全世界范围内,癌症逐渐从个人问题上升为一个严峻的公共问题,涉及到了社会公众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因此,对癌症的研究就不应只停留在医学的角度,而“大卫生观”的形成,使得公共管理视野下的癌症研究成为可能,并且成为癌症研究的一种新突破。

2013年初,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发布了《2012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该年报采用国际通用的癌症统计方法,通过全面收集我国癌症相关的统计数据编纂而成,其数据具有权威性。因此笔者以年报提供的有关数据为起点,对我国的癌情进行了初探分析。

一、我国癌情的现状分析

从发病率看,癌症的发病率极高,我国每年大约有312万例癌症新发病例,平均下来,每天约有8550人、每分钟约有6人被确诊为癌症。从死亡率看,癌症的死亡率也非常高,每年的癌症死亡病例为270万例,每10万人中就有180人死于癌症。从病种看,肺癌是发病率与死亡率最高的癌症,其他进入全国前十位的癌症主要有:胃癌、结直肠癌、肝癌、食管癌、乳腺癌等。从年龄段来看,随着年龄的增长,癌症发病率是逐渐增加的,每10万人中,约有87位癌症患者处于35岁~39岁年龄段,154位处于40岁~44岁年龄段。与其他年龄段相比,50~80岁年龄段人群的癌症发病率是最高的。从地区来看,中国癌症发病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总体来说,城市居民的癌症发病率高于农村居民,并且不同癌症病种的高发区存在不同地区 。

二、我国癌情严重的原因分析

癌症,亦称恶性肿瘤,源自一个单细胞。癌症的产生通常要经历从一个正常细胞转变为一个肿瘤细胞的多阶段过程,即由癌前病变发展为恶性肿瘤。这些变化在一个人的基因因素与三种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而产生,这些外部因素包括:物理致癌物质,例如紫外线和电离辐射;化学致癌物质,例如石棉、烟草烟雾成分、黄曲霉毒素和砷;以及生物致癌物质,例如由某些病毒、细菌或寄生虫引起的感染 。

将癌症的致病原理与我国癌情在病种、年龄及地区方面的特点相联系,就可以在公共领域中找到导致我国癌症高发的原因。

(一)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是伴随着工业化生产过程中过度向自然界排放有毒、有害物质而出现的,主要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放射性污染及土壤污染等。这些污染都或多或少地含有物理、化学及生物致癌物质,生活在一定区域环境中的人们难以避免来自空气、水源、土壤中致癌物质的侵害。因此某一地区环境污染的范围与严重程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该地区癌症的发病率与死亡率。

在我国, “癌症村”在广东、浙江、江苏等经济发展较早、较快的东部沿海省份被频频曝光,这些“癌症村”几乎都紧邻工业园区或化工企业,其自然环境受到了工厂排出的废水、废气、废渣的严重污染。资料显示,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就有“癌症村”出现,90年代后期以来,其数量快速增加,在地域上,“癌症村”的分布与我国经济分布区保持着高度的一致,经济越发达的地区环境污染越严重,因此“癌症村”的数量也就越多,出现的时间越早 。

(二)食品安全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三聚氰胺”、“地沟油”、“瘦肉精”等食品安全事件增多的同时,肝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并且这几种癌症已进入我国前十大癌症的行列。这些在人体消化系统频发的癌症,表明了食品质量安全与人们的健康有着越来越密切的联系。食品一旦在生产、流通环节受到污染,就容易含有有害,甚至是致癌物质,如果长期食用,致癌物质就会在人体内堆积,导致癌症发生。

例如,腌制类食品中往往含有亚硝酸盐,高剂量的亚硝酸盐有很大毒性,长期使用会导致食道癌和胃癌;餐饮业盛行使用的“地沟油”是一种由回收的泔水提炼而成的劣质油,含有黄曲霉素、苯并芘这两种强致癌物质。食品中,除了直接含有的致癌物质会极易引发人体患癌外,一些违法食品添加剂与有害物质的使用,如防腐剂、甜味剂、工业明胶等,也会对人体造成一定危害,产生致癌风险。

(三)人口老龄化。

从上述的现状分析可知,年龄越大的人群,癌症的患病率就越高。因为癌症危险因素在生命历程中是不断积累的,年龄越大癌症危险因素就积累越多,再加上随着一个人在逐渐衰老,细胞修复机制的有效性是逐渐下降的,这就导致了正常细胞在人们年老时更容易发生癌变。我国已经步入了“老龄化”时代,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加,这也就增加了总人口中的癌症患病率。因此,除了外部环境的致癌因素作用外,人口老龄化是导致癌症高发不可避免的内在因素。

此外,现代社会各种电子产品,如电脑、手机、或者其他通讯及视听设备带来的各种电离辐射也是潜在的致癌因素,这方面的情况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三、中国癌情的对策分析

(一)坚持“预防为主”的策略。

首先,国内外医学界已经证实, 只有5%左右的癌症与基因因素相关,而 80%一90%以上则归咎于外部环境因素,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改善环境,减少致癌物质,从而有效地预防癌症;其次,目前世界上还没有能够安全、有效药治愈癌症品和医学技术,现有的抗癌药品与放化疗方法不仅难以降低死亡率,而且其产生的副作用会给癌症患者的心理与身体带来极大痛苦,因此预防癌症比治愈癌症更有利于生命质量的提高;最后,世界卫生组织关于癌症控制的决议指出,癌症控制的出路在于预防,主要是危险因素控制和早期发现。

(二)遵循“政府领导、卫生部门主导、多部门协作”的原则。

癌症作为一个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需要政府承担起控制癌症的主要责任,降低癌症的发病率和患病率,维护人们的健康权益。实现这一目标不仅需要卫生部门的努力,还应该有赖于其他公共部门承担起控制环境污染、保障食品质量安全、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职责。一方面,减少公共环境中能与人发生接触的物理、化学剂生物致癌物质;另一方面,帮助居民树立健康意识,培养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主动远离癌症危险因素。

(三)采取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

1、完善城乡基层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医疗、预防、保健及康复服务水平。

卫生部门应采取的措施有:(1)建立癌症的早期筛查制度,提供早诊早治服务。如果及时发现并治疗早期癌症,就能实现较高的治愈率。(2)对居民的慢性感染进行及时治疗。研究表明,慢性感染是导致癌症发病和死亡的首要原因,例如患慢性胃炎、乙性/丙性肝炎与慢性宫颈炎的人群有着比不患这些慢性感染的人群更高的胃癌、肝癌与宫颈癌发病率,因此及时治疗有利于防止正常细胞在病毒、细菌的侵害下发生癌变,(3)对由病毒、细菌感染诱发的癌症开展疫苗接种。由于上述等慢性感染来源于幽门螺杆菌、乙型/丙型肝炎病毒和人乳头瘤病毒对人体的侵害,因此对人群开展相应的疫苗接种有利于慢性感染的发病率,从而预防癌症 。

2、加强环境污染的监管与治理、提高环境质量。

环境保护部门应采取的措施有:(1)事前控制。制定完善的环境质量标准;加强对轻、重工业企业的生产许可证管理,尤其是对排污严重的化工企业应谨慎颁发许可证;实施排污许可制度,对企业确定污染源的排放负荷,尤其是含有致癌物质的污染源,使排入环境的污染物总量不超过环境所允许的纳污量;(2)事中监管。完善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体系,促进监测工作制度化、常态化,保证环境污染情况的及早发现与污染信息的及时披露。(3)事后治理。完善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机制,及时控制污染源,减小污染范围与危害程度;加大对排污企业的惩处力度,凡不符合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要依法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责令关闭。

3、加强食品监管和监测,减少甚至杜绝致癌物质的“问题食品”流入市场。

食品监管部门应采取的措施有:(1)制定统一、完善的食品卫生与质量标准。这些标准对食品生产者的行为起到指导作用,有利于防止因生产技术不完善导致的食品污染;(2)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和预警机制。明确哪类食品存在较高的质量安全风险,以及各类食品在其整个生产及流通链条中哪些环节是存在较高安全风险的关键点,有利于增强食品安全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3)转变监管模式、提高监管水平。食品在生产、加工、流通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安全危险因素。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应该从目前的分段监管模式向品种监管模式转变,即对部分食品的食品链进行全程监管。

4、加强有关癌症预防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教育与文化部门应采取的措施有:在学校,通过设置健康教育和健康保健课程,向学生通过完整、积极、实用的健康经验和知识结构,从小培养青少年的健康意识与良好卫生习惯;在工厂,针对那些工作在有致癌因素环境中的工人,通过职业健康知识、职业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促使他们自觉采纳有利于健康的工作和生活方式,防止慢性职业病转变为癌症;在社区,由社区医院与社区居委会领导,开展系统的、贴近生活的、可持续性的健康教育系列活动,号召居民广泛参与,让健康知识走进社区、走进家庭。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有利于帮助人们改变的不良行为习惯,避免癌症危险因素 。□

(作者:石超明,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公共事业管理系,副教授;张瑞,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公共事业管理系本科生)

注释:

世界卫生组织http://www.who.int/en/index.html.

全国肿瘤登记中心.2012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M].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12.12.1.

赵桂柱,张冬梅. 论肿瘤与环境的关系[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2).

曹烁玮. “癌症村”的困惑与出路——以浙江萧山坞里村为例[J]. 才智,2010,(19).

俞顺章. 世界卫生组织重视癌症斗争的策略[J]. 中国肿瘤,2009,(2).

董志伟, 乔友林, 孔灵芝等,中国癌症早诊早治的策略与实践,2008年(4).

张晓燕.编著健康教育概论.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0.9.

推荐访问:初探 公共管理 视野 我国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