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廉洁文化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价值论析

家教社会实践报告 时间:2023-07-24 08:10:04

[摘 要]弘扬廉洁文化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一种具有多维价值的复合型文化形态,廉洁文化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价值主要体现为物质价值、政治价值、精神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建立廉洁文化的“内化”及“外化”长效机制,将廉洁文化从理论体系、价值体系转化为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体系和行为规范体系,是充分发挥廉洁文化的价值功能、增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效性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廉洁文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价值;内化,外化

[中图分类号] D2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8487(2014)06-0022-05

[收稿日期]2014-01-10

[基金项目]201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加强青少年廉洁教育和廉洁文化进校园研究”(12JDSZ2032)。

[作者简介]邓学源(1982-),男,湖南汝城人,南方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法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廉政理论与实践。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当前,党内存在的腐败现象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成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大敌,筑牢反腐倡廉的思想防线成为当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中之重。廉洁文化是“关于廉洁的知识、理论、信仰和与之相适应的表现形式、行为准则、价值取向及其相互关系的文化总和”[1](P5),是腐朽思想和腐败现象的对立面和批判者,在党员干部队伍中加强廉洁文化教育,将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打牢广泛、深厚、可靠的思想理论基础。因此,廉洁文化是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着力点,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功能效应。将廉洁文化从理论体系、价值体系转化为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体系和行为规范体系,最大限度发挥廉洁文化的价值功能,是增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效性的必然要求。

一、廉洁文化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本质关联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根本目的,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以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四风”问题为主要任务,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为总要求。在廉洁文化视阈下,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廉洁文化的核心目标,为民务实清廉是廉洁文化的本质要求,反对“四风”是廉洁文化的一贯鲜明立场,“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是廉洁文化的重要功能体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与廉洁文化的这种内在逻辑关联决定了廉洁文化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着力点。

(一)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廉洁文化的核心目标。

先进性是党的安身立命之本、发展壮大之源、执政兴国之基;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本色。习近平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必须紧紧围绕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与一切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是根本对立的,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就必须要坚持不懈地反腐倡廉,而反腐倡廉正是廉洁文化的根本目的之所指。廉洁文化以培育廉洁社会意识为价值目标,是对全体社会成员提出的普遍要求,但廉洁 文化具有强烈的针对权力的指向性,对为政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邓小平指出:“党是整个社会的表率,党的各级领导同志又是全党的表率。”[2](P177)对照廉洁文化的要求,这就是说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带头弘扬廉洁文化。胡锦涛也指出:“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坚持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消极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3]这就明确告诉我们,弘扬廉洁文化是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政绩观所必须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廉洁文化既是为政之德,更是价值标准和价值尺度,看一个党员干部、一级党组织是否保持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关键在其是否践行、弘扬了廉洁文化。

(二)“为民、务实、清廉”是廉洁文化的本质要求。

习近平强调:“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把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深深植根于全党同志的思想和行动中。”[4]“为民”指的是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思考问题和具体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务实”就是求真务实,出于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踏踏实实地将党和国家的各项决策及工作落到实处;“清廉”就是要始终做到严于律己、廉洁奉公,与一切腐朽思想和腐败行为划清界限,时刻以人民和国家利益为重。“为民、务实、清廉”是廉洁文化的核心要素:首先,廉洁文化是“为民”的文化。胡锦涛强调,“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要更加注重民利,更加注重保障民生”[3],这充分表明廉洁文化是以人民利益为价值本位的先进文化;其次,廉洁文化是“务实”的文化,它反对一切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反对浮夸、虚假的利益观和政绩观,在反腐倡廉建设中,既要看到所取得的成效,更要看到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再次,廉洁文化是“清廉”的文化,“清廉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廉洁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当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取得执政地位的力量资本,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重要体现”[5]。在廉洁文化的三大本质要求中,“为民”是目的,“务实”、“清廉”是基础和手段,只有树立“为民”的宗旨目标,才能更好地做到“务实”和“清廉”;而只有充分地做到“务实”和“清廉”,“为民”的目的才能真正得以实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广大党员干部只有始终做到“为民、务实、清廉”才能自觉把廉洁文化建设的成效转化为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的实际行动。因此,将“为民、务实、清廉”作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客观上就要求必须大力弘扬廉洁文化。

(三)反对“四风”是廉洁文化的鲜明立场。

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在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今天,腐朽没落的官本位思想、贪图享受的生活方式等在一定范围内仍然存在,一些关键领域的腐败现象仍然呈高发、易发、多发的态势,严重损害了人民和国家的利益。廉洁文化以鲜明的态度和立场批判腐朽没落思想,要求从根本上摧毁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得以滋生的土壤,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浓厚的廉洁意识和氛围,对腐败分子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和心理压力,从而达到有效遏制腐败现象,实现党员干部清正廉洁的目的。廉洁文化批判腐朽没落思想的鲜明立场,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反“四风”提供了重要的立论基础和实践路径。首先,廉洁文化相关的知识、文学艺术作品为反对“四风”提供了重要载体和中介,通过形象、直观、生动的载体和中介,党员干部能够对“四风”及其危害形成基本的理性认识;其次,廉洁文化的制度化——反腐倡廉长效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为党员干部反对“四风”提供了制度保障;再次,廉洁文化的价值取向、行为准则通过鲜明的指向性使党员干部在接受廉洁文化熏陶的同时逐步形成思想和行动的倾向性,从而确立反对“四风”和战胜腐败文化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坚定信念。

(四)“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是廉洁文化的重要功能。

“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要求。党员干部需要“照镜子”、“正衣冠”、“洗澡”、“治病”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党内存在着思想作风问题甚至腐败问题,而廉洁文化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廉洁文化作为一种道德诚信文化、政治伦理文化和社会价值文化,既体现了“廉洁”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也为衡量是否“廉洁”订立了价值标准和价值尺度。如果说“照镜子”是要解决党员领导干部的宗旨意识、工作作风、廉洁自律等问题,那么廉洁文化就是党员领导干部摆问题、找差距、明方向的一面明镜;如果说“正衣冠”是要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从此时、此地、此身做起,自觉提高党性修养,理清党员义务,牢记党纪国法,那么廉洁文化就是“正衣冠”的重要载体;如果说“洗洗澡”是要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通过分析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清洗党员领导干部思想和行为上的灰尘,那么廉洁文化就是“洗澡水”;如果说“治治病”是要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对存在问题的党员干部对症下药,那么廉洁文化就是一剂治病救人的良方。

二、廉洁文化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价值体现

作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廉洁文化以其独特的意识能动性和现实指向性,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功能效应。价值是客体的存在、属性、功能及其变化在实践活动中对于作为主体的人的生存、发展、完善的效应。因此,廉洁文化的价值就是廉洁文化的存在、属性及发展对于作为主体的人的生存、发展、完善的效应,这里的“人”指的是人民群众、党员干部。在党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廉洁文化的价值就具体体现为其存在、属性、功能及发展对于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发展、完善自身的效应。由于人的利益和需求是多方面、多层次性的,包括物质、政治、精神、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因此,廉洁文化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价值就相应地体现为物质价值、政治价值、精神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

(一)物质价值。

物质价值就是物质客体对于主体的效应。廉洁文化的物质价值指的是廉洁文化的存在、属性、功能及发展对于满足人民群众、党员干部的物质利益和物质生活需要的效应。廉洁文化物质价值所揭示的价值关系就是以廉洁价值观、廉政制度体系、廉政组织体系、廉洁活动载体和廉洁评价机制的建设及其成效与人民群众、党员干部的物质利益和物质生活需要之间的客观、现实的关系。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因此,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廉洁文化的物质价值就体现为党领导人民群众通过建设廉洁文化对于人民群众、党员干部的物质利益和物质生活需要的满足。具体来说,首先,廉洁文化的物质价值体现为党领导人民群众通过廉洁价值观、廉政制度体系、廉政组织体系、廉洁活动载体和廉洁评价机制的建设,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制度保障,从而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党员干部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求。其次,廉洁文化的物质价值还体现在党领导人民群众开展的反腐败斗争及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所取得的成效为国家、人民所挽回、避免的各种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再次,廉洁文化的物质价值还包括廉洁文化对于人民群众、党员干部在物质生产、物质消费和物质享受等方面的价值规定性。

(二)政治价值。

廉洁文化的政治价值是指作为价值客体的廉洁文化的存在、属性、功能及发展对于作为价值主体的党员干部保持先进性、提高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能力的效应,以及对于作为价值主体的人民群众维护自身政治权益、提高政治素养、扩大政治参与、实现政治发展的效应。廉洁文化的政治价值所揭示的价值关系就是指廉洁文化的存在、本质、功能及发展与党员干部、党组织的政治发展需要,与人民群众的政治权益及政治生活需要之间的客观的、现实的关系。具体而言,廉洁文化的政治价值就是通过廉洁文化建设即廉洁价值观、廉政制度体系、廉政组织体系、廉洁活动载体和廉洁评价机制的建设,从而符合党员干部及各级党组织的政治发展需要,符合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政治利益和政治生活需要。

廉洁文化的政治价值主要体现为制度性价值和意识形态价值,制度性价值指的是廉洁文化制度形态在权力监督、权力制约、惩治腐败、保障人民权利方面的效应;意识形态价值指的是廉洁文化作为意识形态在廉洁价值观教育、廉洁社会意识培育等方面的效应。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廉洁文化的政治价值既体现为廉洁文化对于党员干部和党组织始终做到廉洁、勤政、务实、高效,党员干部队伍清正廉洁、一心为公,不断提高自身执政能力等各方面的价值;又体现为廉洁文化对于人民群众实现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的民主权利,实现对党和政府及党员干部的监督,实现对自身生存权、发展权及社会生活的正义秩序的价值。

(三)精神价值。

精神价值是指精神客体对于主体的效应,是“客体以其精神内容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拓展人的精神视野,提高人的精神品味,开发人的精神能量,活泼人的精神生活”[6](P93)。廉洁文化的精神价值就是指作为价值客体的廉洁文化的存在、属性、功能及发展对于作为价值主体的人的精神生活需求、文化利益的效应,它所揭示的价值关系是廉洁文化建设和发展的成果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利益和精神生活需求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集中体现为廉洁文化建设和发展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对于人民群众精神世界的丰富、精神视野的拓展、精神品味的提高、精神能量的开发以及精神生活的活泼。

廉洁文化的精神价值就内容而言可以分为主观精神价值和客观精神价值。主观精神价值是观念形态的,与廉洁相关的并借助于物质载体来实现的一系列精神的价值,客观精神价值是反映廉洁思想、意志、观念的一系列物质载体的价值,如以廉洁为内容的书籍、影视作品、艺术品等。就层次而言,廉洁文化的精神价值可以分为由低到高的廉洁社会心理价值和廉洁社会意识形态价值两个层次。前者包括廉洁动机、廉洁愿望、廉洁风俗、廉洁传统习惯等,后者包括与廉洁相关的道德、哲学、法律、科学、艺术等。在党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不管是廉洁文化的主客观精神价值,还是社会心理价值、社会意识形态价值,都集中体现为以下价值功能:第一,认知价值。认知价值是指廉洁文化的理论成果所蕴含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于人民群众和党员干部认识世界、追求真理的效应,即“真”;第二,道德价值。道德价值是廉洁文化内含的廉洁伦理规范、道德要求对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道德发展及道德完善的效应,即“善”;第三,审美价值。审美价值是廉洁文化所蕴涵的与廉洁相关的审美意识、审美标准和审美情趣对于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审美意识、审美追求和审美境界提升的效应,即“美”;廉洁文化的精神价值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实现,就是要使人民群众和领导干部对“廉洁”的追求达到“真”“善”“美”的统一。

(四)社会价值。

廉洁文化的社会价值指的是廉洁文化的存在、属性、功能及发展对于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政治、精神的综合性需要的效应以及对于推动当代中国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的效应。具体而言,就是通过弘扬廉洁价值观、建设廉政制度体系、廉政组织体系、廉洁活动载体和廉洁评价机制,不断为人民群众创造物质、政治和精神财富,不断满足中华民族和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物质、政治、精神生活的综合性需要。

廉洁文化的社会价值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在主体方面,它既包括对于人民群众的价值,又包括对于当代中国社会历史的意义;从内容上看,它既包括物质价值、政治价值和精神价值,又包括推动当代中国社会历史发展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弘扬廉洁文化将带来巨大的社会效应:首先,有利于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构建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其次,廉洁文化蕴涵的集体主义、公平、正义等理念为构建和谐人际关系提供了价值牵引,有利于处理好先富与后富、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让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不断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再次,廉洁文化作为一种以廉为荣、崇尚和谐的社会意识形态,能够在全社会形成一系列道德观念和伦理规范,约束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从而有利于消除腐朽、落后文化的影响,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最后,廉洁文化能够通过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的全面发展,不断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五)生态价值。

廉洁文化的生态价值指的是廉洁文化的存在、本质、属性及发展对于满足人民群众和党员干部在生态认识和生态需求方面的效应。随着党和国家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内容,廉洁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在当代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为了获得眼前、短暂、局部的利益,不惜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甚至断了子孙后代的活路,这种做法实质上就是不廉洁的表现。因此,廉洁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在保护生态环境、改善民生方面有着一致的伦理道德诉求。

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在保护生态环境问题上发挥着决定性作用,领导干部的生态价值观、政绩观、利益观是否科学直接影响到生态文明建设。在生态视野下,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大力弘扬廉洁文化所倡导的勤俭、节约、节制、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等思想,有利于在领导干部队伍中形成合理开发资源、节约利用资源的价值理念,有利于使党员干部确立关爱自然、改善生态的道德意识标准,进而形成科学合理的生态观、政绩观、利益观和发展观,廉洁文化成为保护生态环境、改善人民生存境遇的伦理道德基础。

三、廉洁文化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价值实现路径

廉洁文化的物质价值、政治价值、精神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能否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得到充分发挥,直接关系到党员干部能否以优良作风凝聚群众,关系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能否实现。要实现廉洁文化的多维价值,提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效性,就必须建立廉洁文化“内化”和“外化”的长效机制,将廉洁文化从理论体系、价值体系转化为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体系和行为规范体系。

(一)廉洁文化的“内化”:从理论、价值体系到思想观念体系。

廉洁文化的价值实现是主客体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没有作为客体的廉洁文化,就谈不上廉洁文化对于作为主体的人民群众、党员干部的效应,就更谈不上廉洁文化价值的形成,因而作为客体的廉洁文化是廉洁文化价值实现的基本方面。廉洁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文化系统,廉洁文化的结构、层次、规律、属性和功能等构成了整个廉洁文化价值的客体因素。从结构来看,廉洁文化的结构是廉洁文化的概念、理论体系、本质及特征等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组合的秩序架构,结构不同,客体的性质就不同,因而对于主体的价值也就不一样。从层次来看,客体的不同层次对于主体的价值不同。廉洁文化包括廉洁文化艺术、廉洁廉政制度体系和廉洁价值观念三个层次,很明显,其中每一层次对于作为主体的人的价值都各不相同。从规律来看,客体对主体的作用主要是客体规律对主体产生的效应。廉洁文化有其自身建设和发展的规律,我们只有遵循这一特殊规律,才能不断推动廉洁文化内容、制度、体制、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创新和发展。从属性来看,具有不同属性的客体,将会对主体产生不同的效应。廉洁文化的属性主要体现在它以人民利益、国家利益为价值本位,这就鲜明地体现了廉洁文化对于主体的效应。从功能来看,客体的价值也可以看作是客体的功能对于主体的作用。维护公共利益、规范公共权力和培育廉洁社会意识是廉洁文化的基本功能,也是廉洁文化价值的集中表现。因此,必须遵循廉洁文化建设和发展的规律,从结构、层次、属性和功能等方面不断完善廉洁文化的价值客体。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要将作为客体的廉洁文化融入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体系,首先必须建立和完善廉洁文化的“内化”机制。“内化”指的是人们的思想观念与他人或某一理论体系的思想观念相一致,自己所认同的新的观念与自己原有的观念、信念相结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思想观念体系。皮亚杰认为,“同化”指的是主体的认知结构对

来自外部的刺激进行过滤或改变,从而将这些外部刺激接纳到自身的认知结构中来,而主体的认知结构在同化外部刺激的同时,自身结构也在发生着相应的变化即“顺应”,“同化”和“顺应”实际上是同一“内化”机制的两个方面。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为党员干部定期举办有关廉洁理论知识、廉洁价值观、廉政制度体系、廉政组织体系、廉洁活动载体和廉洁评价机制的专题学习或讲座,形成党员干部定期向组织汇报思想动态并进行相应整改,在党组织民主生活会中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并将这些活动通过制度、机制的形式固定下来,这样就能够形成廉洁文化“内化”的长效机制,从而使作为客体的廉洁文化的理论结构、层次、规律、属性和功能逐步融入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使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与廉洁文化倡导的精神理念和价值追求趋于一致,将来自廉洁文化的外部刺激进行甄别和转化,在接纳廉洁文化精神理念和价值追求的同时使自身的认知结构也发生“顺应”作用,形成以廉洁价值观为核心的统一的思想观念体系。

(二)廉洁文化的“外化”:从思想观念体系到行为规范体系。

“内化”使廉洁文化的理论体系转化为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体系,这是廉洁文化价值功能实现的重要步骤,但廉洁文化的价值功能至此并没有完全实现,只有将“内化”了的思想观念体系再“外化”为党员干部的行为规范体系,廉洁文化对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价值功能才能最终得以实现。

“外化”指的是内在的东西转化为外在的东西,内在的东西即为精神或理念,外在的东西即为物质或行为,廉洁文化的“外化”也即是将廉洁文化“内化”而来的思想观念体系转化为外在的行为规范体系。党员干部将与“廉洁”相关的思想观念体系“外化”为行为规范体系的程度受自身主体因素的制约,这些主体因素主要包括党员干部的需要、知识、能力、情感、意志等方面。从主体需要来看,需要是党员干部对于自身生存、发展和完善的依赖,廉洁文化只有满足了党员干部的物质、政治、精神等需要,才能谈得上对党员干部的价值。从主体的知识结构来看,党员干部对于廉洁文化知识和理论,对于廉洁文化属性、功能及发展规律的掌握和利用程度,直接决定着廉洁文化“外化”的程度。从主体能力来看,能力影响着党员干部能否正确认识和理解廉洁文化,能否使廉洁文化发挥效能。从主体的情感、意志来看,情感和意志是党员干部进行与廉洁相关的价值活动的动力,对他们与此相关的道德、行为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正是受制于上述主体因素,每一个党员干部对于廉洁文化的“内化”程度不一样,其“外化”的程度也是千差万别。因此,必须将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素质作为推动廉洁文化思想观念体系“外化”为行为规范体系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一般说来,廉洁文化“内化”程度越深,那么其“外化”程度也就必然要彻底一些。当党员干部认同、接受以廉洁为核心的价值观念,并通过自身的思维建构起稳固的廉洁认知结构时,那么就会自觉地形成相应的外在行为模式,即体现出严于律己、廉洁奉公,求真务实的外在行为特征。而当党员干部所建构的廉洁认知结构并不稳固时,其外在行为方式也体现出随意性、投机性等特征。因此,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要将廉洁文化“内化”而成的思想观念体系转化为廉洁从政的行为规范体系,就必须结合党员干部的主体因素,实行统一部署与个别指导相结合。廉洁文化“外化”机制得以形成的基础在于党员干部通过一定的价值中介,围绕“廉洁”这个主题进行一系列相关的价值判断、价值选择活动,因而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就必须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机制,这些制度机制主要包括:党员干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党员干部廉洁从政量化考评机制、党员干部定点联系群众制度、党员干部不良作风排查机制等,从主观和客观上为党员干部将廉洁思想观念体系转化为廉洁行为规范体系提供制度机制保障,这是“外化”机制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总之,作为客体的廉洁文化与作为主体的党员干部相互作用,建构起以廉洁价值观为核心的思想观念体系,再通过一定的价值中介进行一系列以廉洁为主题的价值判断、价值选择活动,从而将廉洁思想观念体系转化为廉洁从政行为规范体系,这就是廉洁文化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价值实现过程。只有将这一价值实现过程以制度机制的形式固定下来,廉洁文化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物质价值、政治价值、精神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才能不断提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沈其新.中华廉洁文化与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建设[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8.

[2]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5-06-27(1).

[4]习近平.深入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实现党的十八大目标任务提供坚强保证[N].人民日报,2013-06-19(1).

[5]沈其新.清廉精神的四大特性及其影响[J].江汉论坛,2007,(6).

[6]袁贵仁.价值学引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责任编辑 查昆岩

推荐访问:价值论 群众路线 实践 活动中 文化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