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倾力构建学校发展核心竞争力

家教社会实践报告 时间:2021-07-20 10:20:57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上海市教委的高度重视下,上海石化工业学校审时度势,依靠专家治校和行家管理,带领广大教职员工,紧紧跟随上海经济发展步伐,大力推进专业现代化建设,努力打造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建立起了以“化学工艺”为品牌、以“机电技术应用”和“数控技术应用”为骨干的多专业并存、适应市场需求的较为完整的专业体系,为全力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近日,《教育与职业》走进了上海石化工业学校,深刻感受了该校“在实践中探索,在改革中创新”所焕发出的蓬勃生机。以推进校企合作为抓手探索新型培养模式

近年来,学校及时顺应形势变化,“找机遇、创机遇、抓机遇”,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以品牌专业打造为载体、以精品课程建设为抓手”,全面推进教育改革,持续促进自身内涵发展。

为探索职业教育新型发展模式,抢占技能人才培养高地。自进入新世纪以来,学校率先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拓展校企合作广度、挖掘校企合作深度,使技能型人才培养和课程改革与企业需求相关联,走上了与区域和行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学生终身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新阶段。

2002年,学校瞄准上海支柱产业发展远景,主动服务社会经济,主动探索校企合作新途径,主动谋求职业教育发展新高度,与世界著名跨国企业、化工巨头德国“拜耳”公司签订了长达10年的全面合作框架协议。

随后,学校与多家企业合作,直接导入企业培训理念、培养模式和企业文化,实行了“工学结合、校企交替”的专业教育模式,其特色是:引入企业文化改造专业课程;引入企业人才参与专业教学;引入企业资金与装备,共建实训基地;引入企业生产情景,使专业实训环境“工厂情景化”、专业教学“工作过程化”。同时,校企双方合作实施“五个共同”,即学校与企业培训师共同制订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共同进行教材建设、共同实施教学、共同进行教育过程管理。在人才培养所采取的措施上,还设立了企业奖学金,举办诸如“拜耳杯”等职业技能大赛,选取不同主题让学生与企业代表进行交流,定期组织学生进厂观摩生产,使学生在校期间就有了企业归属感,极大地激励了他们成长。

至此,中职教育中以企业“冠名班”为管理特点、以校企合作教育为人才培养特色、以“工学结合”为过程性特征,按企业需求实施“订单”组班的新一轮校企合作共同培养技能型人才模式率先在该校全面实践,先后有德国“拜耳”、德国“赢创”、上海“赛科”、上海化学工业区、上海临港产业开发区等200余家企业与学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共同组建了100多个企业“冠名班”。

如今,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校企合作的逐步深入,学校在校企合作方面已发生了六大转变,即合作领域由单一的企业向兼有行业特征的企业群的转变,合作企业由单一的国际型大企业向不同所有制、不同规模企业的转变,合作专业由单一的“化学工艺”向学校所有专业全覆盖的转变,培养对象由单一的职前学生向兼有合作企业员工的转变,教育内容由知识和技能的传统传授向突出“生产过程”、强调“生产情景”的专业能力培养的转变,教育形式由单一的行政个班级教育向兼有全校性技能培养的宽泛和展示的“超行政班级”教育的转变。

以开发教学标准为基点 提升专业综合实力

从2004年起,面对上海市级专业教学标准开发和开放实训中心建设的机遇,学校认识到这不仅能提升学校办学条件,推进学校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更能通过借助专业教学标准开发和开放式实训中心建设的市级平台来“转变职教理念、提高科研水平、培养师资队伍、推进教育改革、促进内涵发展”。

为此,在上海市教委的领导下,学校利用校企合作平台,携手相关学校,成立由骨干教师领衔的“项目工作小组”,主持开发了“机电技术应用”“化学工艺”两个专业的市级教学标准,参与开发了“数控技术应用”等六个专业的市级教学标准,建设了“化学工艺”“数控技术应用”“机电技术应用”三个市级职业教育开放实训中心。随后,学校又为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开发了《化工生产运行员》(1~5级)职业资格鉴定标准,得到了上海市教委和学校同行的充分肯定。

教学标准开发和实训中心建设大大推进了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和课程改革,为学校培育了一支善于探索、勤于思考、精于研究、勇于实践的专家型教师群体,形成了校、企、科研机构“三结合”开发实训装置的机制,真正促进了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和专业发展,并且形成了“工作过程化”的实训教学活动特色,使学生全程参与相互关联、有机结合的“实训操作准备”“实训操作过程…‘实训操作总结”三个环节,全面推进了学校专业实训教学过程的改革。

学校以“低起点、联专业、分层次、重能力”策略推进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实现“四个关注”,即教学内容选择关注“普职衔接”、学生经历和学生学习体验,教学过程设计关注“联生活,联专业”,教学实施关注学生能力培养,教学组织形式关注“班际分层”、“班内分层”和“专业分层”。在专业教学改革方面,学校依据新的专业教学标准,制订配套的实施方案,实施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法,切实把专业教学重点落实到职业技能和素养的培养上。

与此同时,学校根据企业实际生产开发课程,结合实训装置特点编写校本教材达60余本,其中“化学工艺”专业与企业合编的如《化工生产QHSE》等10余本专用教材,紧密结合实训企业生产装置开发的诸如《赛科化工工艺》、《德固赛化工工艺》、《管道系统技术静密封》等大量校本课程,在专业教学中都已发挥了重要的学校及时顺应形势变化,“找机遇、创机遇、抓机遇”,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以品牌专业打造为载体、以精品课程建设为抓手”,全面推进教育改革,持续促进自身内涵发展。

作用,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能力形成和技能水平提高。同时,为在全国层面推进“化学工艺”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由该校牵头组织的全国性系列专业教材编写工作正在校长苏勇的直接领导下按计划如期进行,其中以“项目”为教学载体、充分体现任务引领的《化工概论》将大力推进学校的内涵发展。

目前,学校为实现高位、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又提出了“做精做优做好职前教育、做大做强做实职业培训”的目标,并建成了上海领先、全国一流的综合实训基地,其中包括“化学工艺”、“数控技术应用”23个市级“上海市职业教育开放实训中心”,和“上海化学工业区化工实训基地”、“德国拜耳(中国)实训基”、“赢创(中国)化工实训基地”等三个职前职后共享的员工培训基地,将自身的优质资源和专业优势辐射到了上海长三角和我国的中西部等地区乃至全国。2008年,学校被“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中国化工教育协会”认定为“石油和化工行业职业教育与培训全国示范性实训基地”。

以改革评价方式为契机 打造一流师资水平

2007年初,学校从促进学生终身发展角度出发,选择适合学

生发展的教育评价方式,形成了“以企业用人标准为核心”的综合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由学校制订的“评价基本原则”、各学科组结合学科教学特点制订的“实施方案~考核项目合理组合方法”三部分组成。

据悉,该体系强调“评价项目多元化——注重全面评价,评价方式过程化——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具有“评价项目权重合理化——更加科学、合理、全面衡量学生的学业水平,评价内容精细化——关注学生全面发展,评价结果动态增值化——鼓励学生不断超越自我、不断进步”的特点。

为进一步完善教师和班主任任职考核评价体系和方法,作为学生学业评价体系改革的配套,学校一改传统的以领导和同仁评价为主为以学生评价为主,在完善教师和班主任任职考核评价体系时,把重点放在指标条目的优化上,并根据教学工作不同特点,将被评价对象划分为理论课程、实训课程、体育课程三类教师。

值得一提的是,在评价方法上,学校在保留学生定期座谈评教基础上,实行了全体学生网上评教,形成了“学生网上评教与定期课堂教学反馈相结合、部门询查与学科组评议相结合”的评教新特点,提高了评教的客观性、整体性和科学性,促进了教师的教学反思,提高了教师的服务意识,取得了教学相长的良好效果。学生、教师和班主任三个评价体系的优化和评价方法的改进,不仅确保了教育质量的提高,也推进了教师和班主任服务学生的能力和水平。

同时,学校加大投入,为骨干教师成长和新引进教师的培养创造有利条件,实施“一年见习、两年提高”的连续培养计划,设立了基于教学实践和岗位成长为特征的教师成长公共平台,为教师参与各类校本培训以及校际教学交流等提供便利,极大地提高了师资队伍建设水平。

2009年,由学校黄汉军老师领衔的教师团队参与的“上海市金山区中职名师基地”已落户该校,它和学校两个以“全国化工职业教育教学名师”命名的工作室一起致力于教育改革、专业建设和师资培养工作,为学校和金山区培养了大量骨干教师和优秀青年教师,其中包括区级导师3名、校级专业带头人4名以及区、校级学科带头人14名等,极大地促进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学校如今已成为一所教育理念先进、实训装备一流、教学质量上乘、办学特色鲜明、职前职后联动的“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和“上海市现代化标志性职业技术学校”,并先后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石油和化工行业职业教育与培训全国示范性实训基地”等荣誉称号。

然而,尽管成绩辉煌,但学校领导班子仍然清醒地认识到,只有进一步深化课程教材改革,坚持内涵发展、全面发展、科学发展战略,才能使学校永远处于高位发展,今后将继续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提高质量为重点,为提升中等职业教育核心竞争力而不懈奋斗!

推荐访问:核心竞争力 倾力 构建 学校 发展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