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成功率论纲

家教社会实践报告 时间:2022-03-17 10:14:48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本文剖析了发展中国家现代化零成功率存在的事实、原因,指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后发国家的现代化规律决定了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永远无法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的命运;发展中国家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就必须要争取国际关系民主化,改造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创建与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社会化的生产关系和社会主义制度,而不是倒退到自由资本主义时期那种资本绝对统治和完全私有化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

关键词:现代化成功率;时间差;后发劣势;后发优势

中图分类号:F1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02(2010)06-0012-05

一、问题的提出

在我们的现代化研究中,有两件事情值得注意:一件是2004年以来,一些密切关注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的中外有识之士提醒中国领导人,要特别警惕出现“拉美化’倾向。他们指出,按国际经验,在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至3000美元的时候,现代化进程便达到—个关键性的阶段,可能会出现两种前途:一种是搞得好,经济社会就会进入“黄金发展期”,即保持—个较长时间的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实现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明显提高,顺利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另一种是搞得不好,就会出现所谓的“拉美现象”,即出现贫富悬殊、失业激增、两极分化、社会动荡,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徘徊不前甚至倒退。他们认为中国的发展已经逼近了这个临界点,如何避免“拉美化”,把中国引向“黄金发展期”,是决定中国人民历史命运的大事情。另—件是2008年以来,拉美国家相继大规模举行庆祝活动,纪念它们的独立二百周年,纪念活动的主题大体上都是总结历史经验,思考和探究拉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这恰好同我国近年来的“拉美化”之忧是同—个主题,也就是要解决—个发展中国家如何在自身传统的基础上,融入世界发展潮流,实现新的跨越,以赶上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的问题。

恰在越时,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发布了2010年的研--究报告,对2l世纪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前景作了—个预测,认为21世纪中国升级为发达国家的概率约为4%(几乎接近于零)。这个预测以极端尖锐的形式,再一次把上述关系着广大第三世界国家人民前图命运的问题提了出来,震动了整个中国社会:已经连续二十多年高速增长、连年创造经济奇迹、让中国人民感到无比比自豪的中国现代化进程,怎么会是这样一个结果呢?很多人对此想不通。

据不久前媒体的民意调查,对于这个预测,绝大多数人表示怀疑,只有大约20%的人觉得有些道理。因为上述预测同中国人民近20年来的亲身感受。距离实在太远,他们有怀疑是可以理解的。但科学研究毕竟不能感情用事,必须凭事实说话,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那么,后发国家现代化的前景到底如何?是不是真如《研究报告》所说的那么黯淡?怎么来认识这个问题?这确是我们现代化研究者必须要深入研究的—个重大问题。能不能解决好这个问题,关系着我国现代化的前途,关系着国家、民族的前途。

二、拉美的事实

2009年拉美报刊上有一篇文章说:“我们无需回溯多久的历史就可以发现,美国同拉美国家出发点的条件并没有多大的区别。譬如在1750年,所有美洲国家的贫穷程度大致上都是相同的。但是,仅仅250年的历史,就使得北、南美洲地区的财富产生了天渊之别。”

这个“天渊之别”到底是多大的差别?1700年,美国的人均收入(527国际元)还不如巴西(529国际元)和墨西哥(568国际元),但是到1990年,这三个国家的人均收入已经拉开了惊人的距离,分别为28263国际元、3090国际元和4966国际l沅。到2000年,美国的人均GDP更上升到34950国际元,而巴西和墨西哥则分别仅为3564国际元和5968国际元。吼有一个资料说得更形象,说2007年,墨西哥的国内生产总值(7410亿美元)仅相当于美国伊利诺斯州的生产总值;巴西的国内生产总值(6210亿美元)仅相当于美国纽约州的生产总值;阿根廷的国内生产总值(2100亿美元)仅相当于美国密执安州的生产总值。

如果把1700年至1992年美国同墨西哥以及巴西的人均GDP做一个比较,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的现象就更清楚了:

美国和墨西哥的人均GDP比例如下:1700年为0.93:1;1820年为1.69:1;1870年为3.46:1;1900年为3.54:1;1913年为3.62:1;1950年为4.59:1;1973年为3.96:1;1992年为4.22:1。

美国和巴西的人均GDP比例如下:1700年为0.99:1;1820年为1.92:1;1870年为3.32:1;1900年为5.82:1;1913年为6.33:1;1950年为5.72:1;1973年为4.24:1;1992年为4.65:1。

拉美独立革命至今已经200年,拉美开始现代化至今也已经近—个半世纪,但是截至目前为止,拉美还没有—个国家称得E是发达国家。也就是说,经过两个世纪,目前这个地区的33个国家中升级为发达国家的比率仍然为零。现实虽然残酷,但却是无可否认的事实。

三、关于后发国家不能升级为发达国家原因的种种解释

如何解释这个事实?历来都存在严重分歧。

在拉丁美洲,主要有两派意见,一种是激进派的意见,另一种是主流派的意见。激进派的意见主要是依附论学者的意见,依附论学者将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描绘成一个由中心和外围构成的体系,处于依附地位的外围只能作为中心经济扩张的一种反应而活动,具有产生不发达的特性。依附论也有色彩不同的多种学派,包括原拉美经委会领导人劳尔·普雷维什的思想、早期依附论者巴兰和弗兰克的革命理论、费尔南多·恩里克·卡尔多索和恩佐·法来托的依附发展思想等,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观点:拉美发展的中心动力是在自己的国家之外,因此,他们的选择受到中心资本主义发展的限制。为了摆脱这种限制,外围的生产结构必须改革,改革的一个基本的要素就是必须实行进口替代工业化。

主流派的意见主要是传统的或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家的意见。他们认为,拉美国家不发达的最一般的原因在于狭小的市场规模、缓慢的资本积累、缺乏外汇和熟练工人,以及不民主的政治组织。

近年来,也有一些政治首脑人物倾向于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譬如,哥斯达黎加总统阿里亚斯就认为:把一切坏事的责任都归咎于美国是不公正的,因为双方发展的起点一样,至少1750年以前,所有的美洲人大体上都是一样的穷。而且,拉美发展高等教育甚至比美国还早,但是,当工业革命在英国出现的时候,德国、法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都搭上了这班列车,而拉美国家却置若罔闻,使得工业革命就像一颗彗星掠过一样,没有人注意它,从而丧失了一个重要的机会。50年前,墨西哥比葡萄牙富裕;1950年。巴西的人均收入比南韩高;60年前,洪都拉斯人均

财富高于新加坡;而经过35年或40年之后,今天的新加坡已经是一个人均年收入4万美元的国家。事情弄成这样,肯定是拉美洲国家自己有什么事情做错了。

在我们国内,最早研究这个问题的是已经故去的北京大学教授罗荣渠。他深入研究了后发国家所面临的“迟发展效应”的问题,并得出结论说:“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之间及其与发达国家之间,出现差距拉大的趋势。指望其中多数国家在现行的世界经济秩序下赶超发达国家,是根本不可能的。那些在竞争中最落伍的国家,即最不发达的国家,将分化为‘第四世界’,并面临经济恶化的异常严峻的形势。”

目前,国内主要有两派意见,一派是“后发劣势”论,另一派是“后发优势”论。前者认为后发国家的主要问题,是存在后发劣势,只有模仿好西方发达国家的共和宪政体制,才能克服这种“后发劣势”,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后者则反对此种“劣势”论,认为经济发展的速度主要决定于技术创新,后发国家可以利用同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通过引进先进技术的方式来加速技术变迁,从而使经济发展得更快。这就是所谓“后发优势”。正因为这种“后发优势”的存在,后发国家才有可能赶上发达国家。

四、现代化的客观规律

在上述几种意见中,较能解释拉美现代化零成功率的理论,恐怕还是罗荣渠教授的“迟发展效应”理论和拉丁美洲的“依附论”。但是“依附论”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在这派学者看来,发展中国家除了革命,似乎找不到别的出路,给人一种悲观的感觉。所以,最关键的还是要深入探讨现代化的客观发展规律。笔者认为,从拉美国家一个多世纪现代化努力的历史经验中,至少可以总结出如下几条根本性的规律:

(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中心一外围”结构和中心国家的排他性规律

不发达外围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一个客观的存在,而且是与发达中心不可分割的一种客观存在,是资本主义生存与发展的需要。这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一条客观的历史规律。外围与中心的矛盾必然随着国际秩序的民主化而激化,并最后葬送资本主义。

大量的历史事实证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特别是霸权国家为了维护自己的世界统治地位和霸权地位,都毫无例外地阻挡不发达外围国家的工业化。

(二)全球化进程的周期性规律

历史证明,全球化是周期性、浪潮式向前推进的,并同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现代化进程密切相关。

第一个全球化周期发生在15世纪至18世纪,是欧洲列强通过征服和掠夺美洲,进行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过程。几度争霸的结果是,霸权先后归了荷兰、法国和英国。争霸失败的法国发生革命后,欧洲秩序大乱,造成了全球化进程的第一次断裂(1789-1860)。全球化的断裂造成了殖民统治链条上的薄弱环节,从而发生了拉丁美洲的独立革命,拉美从此获得了政治上的独立。但由于拉美自身条件的不成熟和欧洲列强的争霸,拉美贻误了第一次工业化的大好机遇。

第二个全球化周期发生在19世纪末叶至20世纪中叶。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已演变成帝国主义。帝国主义阶段的资本主义具有特别强烈的侵略性和掠夺性,因而开始了全球性的殖民扩张,从而形成了资本主义的世界殖民体系。政治上算是独立的拉美国家由于沦为半殖民地,这一时期启动的拉美早期现代化只能是一种依附性的现代化。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全球化进程再一次陷入断裂,这一次的断裂由于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经济危机和接踵而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而形成了一个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断裂期。在这次全球化进程断裂所形成的资本主义统治链条的薄弱环节上,爆发了俄罗斯的十月革命、中国的革命以及包括拉丁美洲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民族民主革命和工业革命。拉美国家开始了自主型的现代化进程。可惜,由于第三世界改善国际经济秩序努力的失败,拉美的工业革命和现代化进程因债务危机而陷入断裂。

第三个全球化周期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这个时期。在这个周期中,世界的形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重大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

第一个是第三世界的崛起和世界殖民主义体系的崩溃;第二个是东欧剧变,华沙条约消亡,德国统一,苏联解体,“冷战结束”;第三个是邓小平在中国领导的改革开放。三大事件证明,过去那种欧美与亚非拉之间垄断支配与依附从属关系的格局已被打破或正在被打破,世界正在逐渐走向多极化,走向全球和平发展的时代。

维护霸权与反对霸权的斗争以及不断爆发的经济危机会不会带来全球化进程的第三次断裂,会不会对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再一次产生不利的影响?现在还难以预断。

全球化的历史证明,在资本主义的国际秩序下,全球化进程的每一个高潮都是发达国家资本主义全球性扩张的高潮。只有在全球化断裂时期,发展中国家才有可能在这个断裂的缝隙中获得一些自主发展的机会,但大都未能持久。

(三)现代化进程的时间差规律

拉美工业化的起步晚于欧美国家一百多年。这是决定后发国家落后命运的第一个现代化“时间差”。这个“时间差”是拉美国家一切发展难题的根源。这个“时间差”越大,国家就越落后,翻身的机会就越少。怎样才能弥补这个“时间差”呢?唯一的办法就是要创造一种具有赶超速度和赶超效能的“第二个时间差”。即在每一个单位时间内,发展的速度都要超过发达国家。没有这样一个新的“时间差”,所谓“升级发达国家”就是一句空话。为创造出这样一个“时间差”,不但要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尤其要发挥国家的组织作用,依靠科技,充分发挥科技的后发优势。而这是处于依附地位和被排斥地位的国家难以做到的。

(四)后发劣势递增与后发优势递减的规律

随着第一个“时间差”的扩大,后发劣势会相应地递增。譬如,先发国家在它们那个时代并没有遇到什么环境挑战,没有想过像气候变化这种人类共同的生存危机问题,但是,如今的发展中国家还没有实现工业化就已经面临如何“改变”生活方式的问题了。发展中国家实现工业化起码还需要几十年,但气候变化已经不允许它们将传统的工业经济模式再延续几十年了。又譬如,先发国家的上层阶级并没有受过什么高消费示范效应的影响,所以,其对下层劳苦阶级的剥削还能限制在其成本核算所许可范围之内。而今发展中国家的上层阶级因为有发达国家上层阶级高消费示范效应的影响,其生活之腐败和对下层劳苦阶级的剥削是无度的,而且,随着“时间差”的扩大,情况会日益恶化。比如拉美腐败程度最严重的国家就是现代化“时间差”最大的国家海地和巴拉圭(在2005年透明国际公布的世界各国腐败指数排行榜上,海地和巴拉圭分别居155位和144位),就很说明问题。

至于后发优势递减的例子,最典型的就是“知识产权”对发展中国家的限制。富国当初在其发展的时期根本就没有受过什么“知识产权”条款的极端性制约。但是,它们现在却要利用这些条款来保护自己的公司,打压贫穷国家的公司。

(五)后发国家的政治发展规律

至少包括以下两条规律:

第一,后发国家现代化进程的政治领先规律。后发国家的现代化并不是内源性现代化,现代化的目标完全是外在决定的,并不是在经济发展成熟基础上产生的资产阶级的自发行为,因此,必须首先有先进政党的领导和国家机器的推动。这是与先行现代化国家完全不同的。所以,政党的建设和政权的建设极其重要。

第二,政治优势决定现代化成败的规律。后发国家是在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中谋取生存和发展的,它们的现代化必然会遭到国际霸权势力的种种阻挠,譬如上世纪80年代以来,霸权国家为了控制世界和维护霸权,竭力鼓吹“私有化”和所谓“民主化”。因为“私有化”可以严重削弱人民大众的经济力量,从而削弱他们的政治力量;民主化虽然可以调动一切社会个体的积极性,但同时也可以调动社会最落后势力的政治野心。对于落后国家的现代化来说,宗法性的和封建割据性的落后势力与“私有化”、“民主化”相结合,具有最严重的破坏性,它必然会在落后国家激化社会矛盾,制造社会动乱,甚至引发内战。所以,发展中国家为了实现现代化,必须要创造自己国家的政治优势,保证政治和社会的稳定,这是决定现代化成败的一条颠扑不破的规律。

然而,正是在这两个方面,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拉美国家没有什么可以抵御西方霸权国家政治攻势的武器,因而自独立以来,它们始终未能实现政治和社会的持久稳定。这是拉美国家现代化之所以难以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

五、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成功之路何在?

以上五条都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后发国家现代化进程的规律。正是由于这些规律的存在,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永远无法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但是,历史证明,堵塞了大多数国家和人民的出路、成为大多数国家生产力发展桎梏的制度,最后总是要灭亡的,因为归根结底,人民是历史的主体,历史总会开创出自己的出路来。在当今时代,这出路就是创建与现代社会化生产力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制度。所以,对于后发国家来说,除了要认识上述五条资本主义现代化进程的规律之外,还必须掌握社会发展的一条最根本的规律,这就是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

社会主义之所以必然胜利,是因为历史证明,只有这种制度才能代表全人类的共同利益,才能实现全人类的和谐,才能在全世界的范围内促进社会化大生产力的发展;也只有这种制度才能用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力量稳定政局、稳定社会,用国家机器的组织力量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和智力,掌握前沿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现代化成功所不可少的核心现代工业体系,从而实现国家的现代化。

当今的世界格局虽然还没有摆脱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中心—外围”结构,但这个结构的各个方面都已经发生了松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那种中心完全统治外围、外围完全从属中心的关系格局,已被打破或正在被打破,世界正在逐渐走向多极化和民主化。虽然霸权国家维护霸权与世界人民反对霸权的斗争还会继续很长一段时间,有时甚至还表现得很尖锐,但是。世界人民维护主权、争取国际关系民主化、争取和平与发展和争取社会公正的斗争则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流。这一点不应该有任何的怀疑。

在拉丁美洲,近年来就有两种趋势特别值得注意,第一,拉丁美洲的一体化有了新的、创造性的发展:为了摆脱美国霸权的地区控制,抵制美国统治集团提出的“美洲自由贸易区”计划,他们成立了“美洲玻利瓦尔替代计划”组织(截至目前已经有9个成员国);为了抵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压力,他们成立了自己的金融机构——“南方银行”。这是拉美一体化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新事物。第二,拉丁美洲的社会主义运动有了新的、创造性的发展。在拉美,目前还只有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古巴。古巴虽然在科学、燃料、工业方面还未达到最发达国家的自给自足水平,但它已经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墨西哥著名政治学家和社会学家卡萨诺瓦在考察了这个社会主义国家之后曾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古巴比任何第三世界国家都发展得快。古巴的发展指数包括它的工业化水平,它在某些部门的新技术,它的居民的生活水平,特别是它消灭了贫困,它的全就业政策,全民保健,人均12年以上教育水平等成就,都是无可怀疑的。所以,尽管美国对它实行了四十余年的封锁,至今仍对抗世界潮流,拒不解除这种反正义、反人道的封锁,千方百计想把它消灭,但是,社会主义古巴却岿然屹立,并越来越得到世界人民特别是拉美人民的尊重、钦佩和保护。这说明社会主义制度政治上的强大。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近二十年来,拉丁美洲由于吃尽了华盛顿所谓新自由主义发展战略的苦头,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探索新的、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道路,并提出了“21世纪社会主义”的概念和理论。这也是拉美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新事物。

这些新事物的出现,说明社会化大生产力的发展必然要逐步地为自己创造出一种社会化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来,而不是倒退到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那种资本绝对统治和完全私有化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所以,不管现代化的道路多么曲折,前途终归是光明的。

推荐访问:成功率 发展中国家 现代化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