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我与旅游书

家教社会实践报告 时间:2023-06-25 13:00:46

台湾因为地窄人稠、缺少丰富自然资源,所以一直致力于科技、服务与观光旅游产业的发展,前两者台湾已经创造出亮眼的成绩,然而在观光旅游的国际化与永续性上,仍有不少待努力的空间。旅游书亦然。

说说我在联经编旅游书的历程,也许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作为联经出版公司的生活丛书主编,非常繁忙,举凡身心灵健康、休闲实用、美容保养、吃喝玩乐……跟生活有关的主题,都是策划、编辑的责任范围。表面上看起来多彩多姿很有趣,实际上我们常自嘲做健康书的没健康,做旅游书的没得玩。因为出书量太大,光编书都来不及!

在台湾人所得不高,旅游还不算普遍的20世纪80年代之前,所谓的旅游书,其实是许多文人墨客的旅游心得,多半以文字呈现,了不起画个插图、加几张到此一游的黑白图片。记得1989年刚到联经,总编辑林载爵先生就交代我编辑画家兼作家梁丹丰女士的《走过中国大地》,16开精装全彩,图文皆是浓浓的中国文人省思,比那时一般的旅游书“大气”许多,没想到就获得金鼎奖图书推荐奖、“国家文艺奖”。这算是当时传统旅游书的某种突破吧。

联经因为是联合报系关系企业的缘故,初期旅游书的稿源,通常来自报面的精彩文章,这些文章有记者的采访报道、有作者的旅游散文,我们看有适合的,便邀稿编辑成书。《美东》、《美西》,就是新25开、方便随身携带的全彩旅游指南,销售之佳,令人惊喜。旅游书自此成为联经经营的书种之一。台湾的旅游书质量,也大约从此时开始大幅提升。

20世纪90年代之后,台湾经济飞黄腾达,百业兴盛,报业亦不例外。报纸已缤纷多样化,旅游人数遽增。旅游投稿多了、图片愈趋精致,报纸旅游版更是推陈出新,无论下标、版面设计都令人惊艳。于是精彩的旅游信息书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销售量也稳定成长。以国家、城市为主题的旅游书满坑满谷。

2000年之后,旅游投稿的风格百花齐放,旅游者对旅游书的要求也越来越多元。以新观点(咖啡、古道、茶、电影拍摄地、人物、逛街……)切入的本土旅游书《山中咖啡屋》北岛篇、南岛篇大受欢迎;采用18开变形版本、全彩的《土耳其手绘旅行》(手写手绘)、《铁母鸡游世界》(省钱、打工旅游)、《北纬69°的夏天·格陵兰》(生态、志工旅游),也深得读者喜爱。为了满足更多旅游者,我们还做过不赚钱的杂志书《大玩家》、《大吃家》系列,最后实在是消化不了,只好投降。

令人颇为振奋的是,政府单位也愿意尝试赞助商业化旅游书的出版,以推介本土特色旅游给广大读者。我们与客家委员会合作出版一套四册的《哈客轻松游》,报导台湾客家庄的风土人情,点出台湾旅游该用心的方向之一,虽然过程之繁琐有待改善,但未来还是值得再接再厉。

到这个时候,旅游者去哪里旅游已经不成问题,因为媒体、网站到处都充斥着旅游信息,许多人开始觉得,在旅程中发现什么、学到什么、怎么分享给其他人也很重要。

又好像忽然看见旅游的真义似的,很多人开始把旅游当成生活中必要的休闲,澄清生命追求的一种方式。

旅游书会有什么样的新面貌呢?

还没想出来呢。2007年全世界居然开始出现大状况:暖化、通膨、景气低迷。收入减少的人们开始缩衣节食,减少旅游、省钱旅游,我又奉命开始做旅游圣经Lonely Planet系列。这套书虽然绝大部分是黑白,可是几乎本本是巨著,北京三联书店出简体版,我们再依据简体版校订成适合华人繁体版市场的书。沟通、统整、确认,来来往往不下数百回,费工费时,目前已出版《澳大利亚》、《柬埔寨》、《东南亚》、《美国》《加拿大》、《尼泊尔》、《新西兰》、《意大利》、《法国》、《南美洲》、《马来西亚》、《土耳其》,真不可思议。

这套扎实的旅游经典在20世纪70年代的澳洲出现,历经数十年,背包客精神不改,到现在才推出中文版,正是呼应世事多变、人生无常,但旅游者精神常新!

旅游书又回到原点吗?

应该说大家又重新发掘了旅游的初衷。Lonely Planet创办人托尼·惠勒、莫琳·惠勒(Tony and Maureen Wheeler)的《当我们旅行》及托尼的《险恶之旅》,呈现背包客永不间断、勇往直前自助旅行的思维,就获得了许多旅游者的回响。

一本又一本来自四面八方的旅游书,就这样看似不相干地在书市里互相激荡。台湾的旅游书、观光旅游产业,也许就因此得以蕴酿出新元素、新风貌。

推荐访问:我与 旅游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