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如何构建新形势下的和谐干群关系

党建述职报告 时间:2023-07-23 13:40:02

摘 要:干群关系是最广泛,也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我们党自成立以来,就高度重视干群关系,自觉坚持群众路线,一直把密切联系群众作为党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干群关系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决定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干群关系的实质并没有改变,但一些领导干部却背离了党的群众路线,严重损害了干群关系和党的形象。新时期,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如何进一步密切、协调和发展干群关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重的课题。

关键词:构建;和谐;干群关系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0-0056-02

我们党自成立以来,就高度重视干群关系,自觉坚持群众路线,一直把密切联系群众作为党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纵观党和国家的发展历程,可以说,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构建鱼水情深、骨肉相连的和谐干群关系,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推进党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干群关系的实质并没有改变,但一些领导干部却背离了党的群众路线,作风漂浮,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严重,使群众关注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没得到有效解决;还有些领导干部处事不公、吃拿卡要,纪律观念和自律意识淡薄,使群众的感情受到了伤害,也严重损害了干群关系和党的形象。要有效解决当前干群关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构建新时期和谐密切的干群关系,笔者认为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发展经济是构建干群关系的根本条件。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实现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只有把经济搞上去了,解决干群矛盾才有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密切新形势下的干群关系,必须把加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坚持以农民致富奔小康为中心,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当前,农村表现出来的各种问题,大多与农民的切身利益有关。而农村党群干群关系问题,也主要表现在农民的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上。可以说,发展经济是解决农村社会矛盾、密切农村党群干群关系的物质保证。因此,农村基层党组织要通过各种手段,大力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用有效服务推进群众的致富奔小康步伐,通过集体经济为群众提供信息、技术、资金和市场等方面的服务,使群众从集体经济中获取收入和优厚的福利,为农民群众创造更多的利益,使农民尽快富裕起来。为此,一是要积极探索集体经济发展的新途径。从本地传统优势出发,抓住当前农业结构调整的时机,在现有资源上做文章,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进一步开发集体资源,办好村办集体企业,同时利用各种条件,加快发展农村第三产业。二是切实搞好集体资本运作。管好用活集体企业改制回收资金、承包费、租金等,通过投资入股等形式,形成集体资本良性循环,不断壮大集体实力。三是加大扶贫力度。对集体经济薄弱村要采取相应优惠政策,筹措集体经济薄弱村启动发展资金,并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作为启动资金,增强这些村造血功能,实现村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另外,要注意解决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的问题。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是社会矛盾最集中的地区和人群,也是最容易产生干群矛盾影响社会稳定的地区和人群。各级党委、政府对此要高度重视,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优先建立必要的社会保障体系和救助体系,认真解决他们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在解决群众基本生活问题的前提下,帮助落后地区加快经济发展,帮助弱势群体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使他们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享受改革发展带来的好处,尽快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树立民本思想是构建和谐干群关系的前提条件。民本思想从古至今一直被各时代的思想家乃至统治阶级所重视和推崇。古有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之说,近代孙中山提倡“国家之本在于人民”的思想,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都论证和阐述了人民群众地位的重要。我党所讲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实质上就是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所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推动者。古人说:“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民心似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在民众权利意识不断觉醒的今天,更具有指导意义。温家宝总理曾说过,“我们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才让我们坐在台上。”这句话虽平实却蕴涵了深刻的哲理,总理是在提醒和告诫我们,一定要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否则人民就会将我们赶下台,甚至使党的政权倒台。所以我们一定要牢固树立民本思想,时刻以人民群众为中心,一切工作都要围绕人民群众来开展,只有这样,我们的党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强化公仆意识是构建和谐干群关系的基本要求。公仆意识是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体现。延安时期的“只见公仆不见官”的良好传统,现在更应继续保持和发扬。作为党的干部,我们手中的权力、身上的职务和头顶的荣誉,都是人民群众赋予的,人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是人民的公仆。然而,有些领导干部尽管常把“公仆意识”挂在口头上,内心深处仍然存在“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干部主仆意识错位,由“公仆”变为了“老爷”,凌驾于人民之上,把为人民服务变成了“被人民服务”,甚至演变成了“为人民币服务”,导致权力的扩张和腐败的滋生。其实,领导干部本来就是普通群众,组织培养我们走上领导岗位的唯一目的,就是要为老百姓做事。为老百姓做好分内的事是天经地义的,而作为权力授予者,接受人民批评、监督也是天经地义的。因此,这些领导干部要改变以往的强势心理,放下身段,学会倾听,学会回应,甚至要学会谈判,学会妥协,学会道歉,从居高临下走向平等博弈。必须时刻牢记自己的公仆身份,要站起来当伞,为人民群众遮风挡雨;俯下身做牛,为人民群众鞠躬尽瘁。尤其是当地位越高、权力越大的时候,越要为人民群众掌好权、用好权,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深入体察民情是构建和谐干群关系的有效途径。目前我们大多数在岗的干部基本上都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没有经历过战争年代险恶的环境和生与死的考验,很难体会到军民相濡以沫、血肉相连的真切感受。有的领导干部脱离群众,漠视当前群众的安危冷暖;有的领导干部自恃高明,好为人师,忽视群众意见和建议;干部群众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沟通,干部“不知道群众在想什么”,群众“不知道干部在干什么”。这些弊病会直接导致党和政府研究制定的政策和决策脱离客观实际,偏离人民群众的利益所在,背离人民群众的真实意愿。因此作为领导干部必须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虚心向群众学习、面对面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要做到能吃群众饭、会说群众话、善办群众事,与群众打成一片。从群众最盼、最忧、最急、最难、最怨的问题入手,尽力解决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特别是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和影响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突出问题。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知民之所想,察民之所虑,亲民之所爱,为民之所需”。

维护群众利益是构建和谐干群关系的核心问题。党和政府的全部工作都是将解决好、发展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工作好坏的重要标准。革命战争时期,尽管物质匮乏、条件艰苦,但我们党仍然能够处理好那个时期的中心任务与群众利益的关系,从方针政策到具体措施上为广大人民群众解决衣食住行问题,让老百姓有吃有穿有奔头,所以人民群众才能和我们党建立深厚的鱼水之情,才会用“小米饭”和“独轮车”支持我们党打天下。今天,党的中心任务变了,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反映出来的群众利益问题也更加多样、复杂。但是,无论形势和情况怎么变,维护群众切身利益的观念不能变。一定要切记群众利益无小事。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发展的目的真正落实到满足人民需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人民群众的事情虽小,但事事牵动人心,件件关乎百姓,对于某些领导干部的全局来说可能是小事,对于百姓来说就是天大的事情。群众的一桩桩、一件件具体困难和问题,都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全局利益。只有时时处处关注民生,制定惠民富民的政策,多办惠及民生的好事,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千方百计解决好涉及群众利益的实际问题,用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效取信于民,才会使群众发自内心地与党和政府同心同德、精诚团结、凝心聚力、共谋发展。

加强教育引导是构建和谐干群关系的有力抓手。农民的文明程度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在农民身上的折射和反映。但是,由于群众的意见往往是有差异、分散的,甚至是守旧的,加之一些群众的政治素质、法治意识和参政能力还不够强,不能够正确看待改革发展进程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所以有时对党的政策、对我们的主张不理解,甚至抵触和反对。这就需要我们针对群众的思想实际,采取走访座谈、个别沟通、来信来访、慰问帮扶、谈话宣讲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做好宣传、教育和引导工作,帮助他们提高思想觉悟。通过教育,通过综合治理,给农民提供安居乐业的环境来争得农民的信任,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使广大群众充分了解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发展规划和具体工作,正确对待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真正理解和相信我们努力为人民谋求福祉的决心,使其将党的正确主张转化为自觉行动,以主人翁的姿态投身改革、作出贡献。

畅通信访渠道是构建和谐干群关系的重要保证。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让群众话有地方说、意见有地方表达、利益得到切实的尊重和维护,其中来信来访就是重要渠道之一。作为党的干部,听不到群众的声音,感受不到群众的苦衷,问题是非常严重的,特别是自以为是,不去倾听或听不进群众的意见,其后果将是可怕的。不能让群众把话憋在心里,憋久了就会转化成怨气,问题久拖不决就会小事拖大、大事拖“炸”。群众来信来访,起码说明了他们还是相信党和政府、相信我们各级干部的。群众信任我们,我们就得帮助其解决问题。笔者在接待信访群众的过程中发现,很多本应在当时当地就能够妥善解决好的问题,之所以没有解决或者解决得不够彻底,造成重复访、越级访,主要还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态度和责任心问题。因此必须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层层落实好信访责任,努力畅通信访渠道,遇到问题不推不拖,能解决的认真帮助解决,解决不了或有不合理要求的耐心予以解释,防止简单问题复杂化、局部问题全局化、非政治问题政治化。

作为领导干部,我们必须要清醒地看到,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变。只有这样,在形势下才能依靠人民群众把我们党和国家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推荐访问:干群 新形势下 构建 和谐 关系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