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农村炊事能源结构调整研究

党建述职报告 时间:2021-07-04 10:09:30

[摘 要] 本文是在生态文明的理念下,以泰顺县坑头村为例,对该村近10年来炊事能源结构的变化情况进行调查,进而剖析了炊事能源结构变化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影响。最后,根据坑头村的炊事能源消费现状,并结合该村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优化山区农村炊事能源结构的建议和具体的措施,旨在为浙闽山区的农村炊事能源结构的调整提供参考,并且能使更多的村落早日实现生态文明村的目标,从而更好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关键词] 生态文明;炊事能源结构;优化结构;生态家园

农村能源问题直接关系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生态环境的改善,正确处理农村能源问题,体现了人与自然相互尊重,相互和谐的思想,是生态文明主旨的具体体现。炊事能源是指为居民的炊事活动提供能量的能源,它是居民日常能源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炊事能源结构调整所产生的生态效益,关系到人类生存发展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也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核心基础,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前提。

基于炊事能源与生态文明的关系,拟探讨一下炊事能源的结构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具体影响效果,为全国其他农村地区的农村能源结构调整提供借鉴。泰顺县横坑乡坑头村是浙闽山区的一个典型的小山村,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课题组在2010年6月—9月,对坑头村做了调查和访问,得出了一些结论和建议。

1研究区域概况

泰顺县处于浙闽丘陵北部,系浙江温州,为下辖六县之一,系“全国生态示范区”、“中国古廊桥之乡”和“中国茶叶之乡”。与浙闽丘陵其他区域相似,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多雨,冬季少雨;由于海拔较高,夏季较凉,冬春低温;生态环境优美,森林植被覆盖率高。

坑头村位于泰顺县东北部,属于典型的南方丘陵区。截止2009年,坑头村全村共有农户167家,农业人口783人,总面积4.413km2,其中农业面积3.644 km2,占到总面积的82.6%。林业面积3.639 km2,森林覆盖率大约80%,非林业用地林木覆盖率约10%。2009年,坑头村人均年收入4380元,该村主要经济来源为外来务工、种植业、养殖业以及作坊式食品加工业。

2 区域炊事能源结构调整概况

2.1 10年前炊事能源结构概况

通过调查,10年前,坑头村大约有农户130家,农业人口500多人。当时的炊事能源主要有薪材、秸秆,少量的煤、电和液化气,据统计,当时使用薪材和秸秆为主要能源的农户有110家,占到农村常住户的84.6%;使用煤炭的农户有7家,占农村住户的5.4%;使用液化气的农户有8家,占农村住户的5.8%;使用电的有农户5家,占农村住户的4.2%。具体比例如表1所示。

表1 2000年坑头村炊事能源使用比例

(注:以上数据来源于《横坑乡政府能源办公室统计文献》,2000年,下同)

从表1中可以得出10年坑头村炊事能源结构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1)能源结构品种虽多,但分布不均衡。

(2)以传统的柴草为主,对森林资源依赖性大。

(3)清洁能源比重小,发展潜力大。

(4)炊事能源来源途径狭窄。

2.2 现阶段炊事能源结构概况

2010年,坑头村共有农户167家,农业总人口783人。现在,全村的炊事能源主要有液化气、电、柴草和沼气。据统计,现阶段坑头村使用液化气和电力为主要炊事能源的有农户90家,占常住农户的54.2%;使用液化气为主要炊事能源的有农户29家,占常住农户的17.6%;使用电力为主要炊事能源的农户有26家,占常住农户的15.7%;使用柴草为主要炊事能源的农户有14家,占常住农户的8.4%;使用沼气为主要炊事能源的农户有7家,占常住农户的4.1%。具体比例如表2所示。

表2 2010年坑头村炊事能源使用比例

表2与表1相比较,可以得出现阶段坑头村炊事能源结构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1)炊事能源消费结构呈现多能互补。

(2)清洁能源渐受农民宠爱。

(3)传统柴草比例明显减少,对森林资源依赖性减小。

(4)沼气能源出现,新能源日渐凸显。

3 坑头村炊事能源结构变化原因剖析

现阶段,坑头村炊事能源结构的特征是,以液化气和电力使用为主,柴草等生物质能比重大幅度下降,沼气等清洁能源出现并日渐普及。形成这种结构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如下:

(1)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引导。

(2)农民生态环保意识逐渐增强。

(3)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适应了农村能源的更新换代。

(4)农村能源基础设施现代化、规模化水平提高,满足了农村日渐增长的能源需求。

(5)养殖业等生态农业的出现扩到了沼气等清洁能源的渠道。

4 炊事能源结构变化的具体影响及其分析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而农村炊事能源结构的变化,恰恰很好的适应了这一重要的国家政策,推进生态村的发展,打造生态家园,优化农业结构,发展农业生态经济,从而进一步弘扬农村生态文化。以下将从几个方面阐述农村炊事能源结构变化的影响:

4.1对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影响

4.1.1.对森林植被的影响

坑头村1990的森林植被覆盖率较高,达到了80.1%,1998的下降到了67.4%,下降幅度较大,这主要是当时以柴草为主要炊事能源造成的。从2003年和2008年的数据可以看出,近10年间,坑头村的森林植被覆盖率不断上升,2008年的植被覆盖率达到82.5%,超过了1990年的覆盖率。

4.1.2 能源结构变化对水土流失发生频率的影响

坑头村属于典型的浙闽丘陵山地,山多地少,降雨集中且多暴雨,加上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造成该地是水土流失、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高发地带。坑头村原来以柴草为主要炊事能源,导致当时森林植被日益减少,坡地土壤的保水能力日益下降,每到雨季,坡面径流将大量泥沙带入河道,使河流的泥沙量大增。

4.1.3结构变化对室内空气质量的影响

燃烧柴草和煤等炊事能源时,有可能因燃料燃烧不充分,向室内散发出一氧化碳、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可吸入颗粒物等空气有害物。其中,可吸入物颗粒和一氧化碳问题较突出。炊事、采暖过程中燃料燃烧造成的污染,是农民家室内的主要污染来源。

从上面我们不难发现,以柴草等为炊事能源时对室内空气质量造成的危害是相当大的,村民们可能在平时的生活中无法察觉到其中的危害性。以前坑头村村民的呼吸道疾病的发生率较高与这个原因是有一定相关性的,特别是老年人和儿童等身体免疫力较弱者,更容易受到影响。而现在结构发生变化后,通过燃烧产生的污染气体大大减少,室内空气质量有了极大的改善,呼吸道疾病的发生率也有了相应的降低。

4.2能源结构变化对农村生态经济的影响

这其中不得不提“户用沼气池生态庭院模式”,这种模式是以农户为基本单元,利用房前屋后的土地、庭院等空闲场地,结合农村改厨、改厕、改圈,建设户用沼气池,使沼气池与畜禽舍和厕所相连通。产生的沼气用于农户炊事、点灯,沼液、沼渣用于周边茶园、果园、蔬菜地、鱼塘等作有机肥。构成以沼气为纽带的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庭院经济格局,形成生态良性循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增加农户收入。该模式适用山区、半山区的家庭种、养殖户,户养猪5-10头左右(牛2-5头),同时具有10-20亩的种植面积。

4.3能源结构变化对农村生态文化的影响

随着炊事能源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坑头村的生态环境逐渐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有了明显成效。该村村委会深刻意识到生态的重要性,将“破坏生态环境就是破坏生产力,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生态观纳入到文明信用村、文明信用户创评标准中,开展多种形式的生态教育,激励群众保护生态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倡树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以生态文化建设为突破口,切实加强以农村文化大院为重点的公共文化设施和文化阵地建设,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的文体娱乐活动,丰富精神生活,传播科学知识,倡树文明树新风。建设文化大院,制作宣传画,成立文体队伍,鼓励群众自编自演文体节目,说身边的人、唱身边的事,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的文体娱乐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农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提高了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提升了农民群众的生态文明意识。

5 建议

近些年来,泰顺县提出并实施了“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坑头村深入开展农村生态示范创建。为了使生态村落建设更加完善,根据现行的政策以及能源结构调整的影响,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供其他山区村落借鉴:

(1)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契机,着力提升农村新能源建设意识。要借助地方电视台、广播电台、报纸等媒介,要通过科普之冬、农业科技培训班、科技展览、文艺演出等形式,要通过农民之家、专家热线等广泛宣传,深入发动。

(2)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大力推广沼气池。在生态农村建设中推行“一池三改”,把沼气建设与改厨、改厕、改圈结合起来,生活垃圾、牲畜粪便、作物秸秆发酵成沼气,这既推广了新能源,同时又美化了环境。

(3)以财政支持为后盾,有力推动生态家园建设。首先,国家要直接投资,建设开发利用农村新能源的大型项目。建立集中使用农村生活垃圾、农作物秸秆的热电厂;建设以粮食、秸秆为原料的大型酒精加工厂,稳妥实现粮库陈粮、农户余粮、农作物秸秆向能源的转化等。其次,加大财政对农村新能源建设的支持力度,实行资金倾斜。通过补贴、贴息、税收和土地等方面的鼓励政策,降低开发成本,扩大发展规模。其三,要通过专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实行政府贴息、优惠利率等,为开发利用农村能源提供贷款帮助。

参考文献:

[1]茅夫,关阅章,黄宏畅等. 新农村能源结构调整的生态效益分析[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9,27(4):444

[2]张富斌,刘泽英.加快新型能源开发利用力度进一步优化农村能源结构—关于石棺村农民能源消费情况调查与思考[J].河南农业,2010,2:8

[3] 方行明,屈锋,尹勇.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能源问题—四川省农村沼气建设的启示[J].中国农村经济,2006,9:56

[4] 李冬晓,魏伟. 农村环境污染的成因及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05,(13)

[5] 王姝. 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及经济损失估算[J].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05,(6)

[6] 陈钟镇. 安徽省农村生态建设的设想[J].安徽省环科所,1989,(2) ■

推荐访问:炊事 结构调整 视角 生态 能源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