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石家大院的前世今生

党建述职报告 时间:2023-07-04 10:10:27


打开文本图片集

有“华北第一宅”美誉的石家大院建于1875年,它座落于天津市西青区千年古镇杨柳青大运河畔,是清代(1644-1911年)津门八大家之一石万程第四子石元士的旧宅,占地6千多平方米,至今已有120多年历史,大院由四套大合院组成,其建筑结构独特,规模宏大,建造精巧,砖木石雕精美。早在1987年6月,西青区人民政府就将“尊美堂”宅第列为区级文物(俗称石家大院)加以保护,并出资修复。1992年,石家大院作为“杨柳青博物馆”对外开放,晋升为天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25日,石家大院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如今,石家大院已成为天津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独特的人文景观,是迄今为止华北地区保存较好、规模较大的民宅建筑之一,无愧于有“天津第一家”和“华北第一宅”之称。

大院概貌及规划

石家大院规模宏大,耗费30多万两白银兴建。全院建筑典雅华贵,单是通往住宅深处的中心甬道就近百米。大院有7300平米,278间房,18道院,一串儿是五进四合,两个五进四合,旁边是傍着9个院,堂院坐北朝南,南北长96米,东西宽62米,占地面积6080平方米,建筑面积2900多平方米。其中的砖雕、木雕、石雕在华北建筑特色当中堪称三绝。是中国迄今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晚清民宅建筑群。建筑典雅华贵,砖木石雕精美细腻,室内陈设多姿多彩,民情浓厚。素有“津西第一宅”之称。全宅无论总体格局、建筑风格,还是艺术装饰,皆反映出清末民初文化遗韵和民俗民风。整个大院由四进院落组成,规模宏大,建造精巧。整个建筑包含十二个院落,所有院落都是正偏布局、四合套成、院中有院、院中跨院、院中套院。大院建筑的内外檐装修,用料考究,作工精细,砖雕木刻形式多样,是清代津沽豪富住宅常见的做法。

精巧布局及摆设

从估衣街进石家大院北门,大门后是一条大青方砖铺就的长甬道——这是整个大院的中轴线。甬道两侧并排五道门,10个四合院。四周还有佣人住的配房。甬道的东侧,原是石氏家族的起居寝室,现在为展品陈列区,陈杨柳青木版年画的历代杰作和砖雕艺术品,还有石家人当年使用的物品。甬道西侧,主要有花厅、戏楼、佛堂等建筑,是石氏家族会晤宾朋、娱乐消闲、诵经礼佛的场所,现辟为博物馆的“石府复原陈列区”。南头西拐有月亮门和影壁,直对河沿大街。甬道东侧是五进四合院。从北往南第一院是内账房和北客厅。现在院内仍存汉白玉条槽卧狮形大山石一对;第二、三、四院是石氏家族起居寝室和女花厅;第五院是南书房,当时自设私塾,存书满屋。东边甬道有厨房、下房、更房、车棚,马厩及护院男女佣人住所。 道西侧的五进四合院,从北向南第一个院是北客厅及佛堂,往南是大垂花门,木刻石雕最为精美。平时此门不开,只有达官显贵才走此门,一般人只走两侧小门。第二院是串廊院,南面是鸳鸯大过厅;第三院是戏楼及南客厅,当年石元仕庆大寿就在此唱堂会戏,是北方民宅最大的戏楼,京剧名家孙菊仙、谭鑫培等曾在此献艺;第四院南面是专门接待贵宾的花厅,清末石家在此设支应局与官府洋人勾结,镇压义和团运动;北面大厅是陈设古玩字画的地方;还有一间屋子是解放初天津专员公署刘青山、张子善办公之处,刘、张后因贪污被枪毙。过月亮门是第五院,有外账房和大影壁,影壁上镶有动物砖雕。影壁正对前大门。

石府各院间大多是青砖铺地,整洁明净。用料考究,做工精细。大、小四进院落,寝室客厅、花厅戏楼、佛堂车马厩,砖雕、木雕和石雕精美绝伦,砖雕木刻形式多样。

取暖系统、除湿设计与紫禁城相仿。

花厅即客厅,现已按照原来的陈设进行复原。

与花厅一墙之隔的是戏楼,这是北方最大的民宅戏楼,造型落落大方,特别是以美轮美奂的内部装点著称于世,令观者瞠目。

佛堂西边是一道隔扇门,进入便是“天津民俗陈列馆”,展出具有浓郁地方民间特色的杨柳青风筝、剪纸、花会道具以及北方近代婚俗等。

石家大院中收藏着大量名闻中外的杨柳青木版年画的历代杰作,有造诣颇深的神品书画师钱慧安、高桐轩等人的精品,有中国古建筑特色砖雕陈列中的上乘之作。

房屋装饰及功用

石家大院全部建筑用料讲究,做工精细。磨砖对缝,画栋雕梁,花棂隔扇,漆朱涂彩。据说柱门三九狮图的石鼓子就用了500两白银。二道门的八仙人门墩是由两个工匠用一年时间才雕制而成。建筑设计都有寓意。如从南向北各门基逐渐升高,意为“步步高升”。而每道院门又有三级石阶,意表“连升三级”。在前檐与山墙交界处,从山墙向院墙伸出条状青石一块,异于别家,意为“石”家高升。装点建筑的砖木石雕,随处可见,每一图案也都有故事含义。如砖雕“丹凤朝阳”、“平升三级”(刻屏中插三大戟),且各种雕刻艺术品无一雷同。

砖雕俗称“刻砖”,是古代建筑的装饰艺术,独具一格,成就很高。在北方,由于自然景观单调,故将砖雕装饰在山墙、墀头、门额等处,以美化建筑主体。砖雕展品集中了清末民初的130多件上乘之作。图案题材多与杨柳青年画的内涵有相通之处,如麟吐玉书、五蝠(福)捧寿等。此外还有来自佛教的题材如白象、荷花、法螺、盘长等;也有道教的琼台仙阁、羽化飞升、八仙人物等,反映着当时人们的传统意识。砖刻在艺术上采用浮雕和镂空技法,层次丰富,高低起伏,变化无穷,如“辈辈封侯”用镂空雕刻出“猴肖猴,捅蜂窝”的立体形象,极富艺术魅力。此外泥人张彩塑、民间剪纸、杨柳青风筝、民间花卉道具以及民俗陈列,充分体现明清建筑风格的石家大院原型。值得一提的是,石家大院内石府戏楼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民宅戏楼。

设在石家大院的杨柳青博物馆,汇集了民间工艺精华,展有名扬中外的杨柳青年画简史陈列、天津砖雕陈列、天津民俗陈列、石府复原陈列四部分。馆藏丰富,艺术精美,可谓游访胜境。

在大院主甬道东侧,主要陈列着杨柳青年画和天津砖雕。在年画陈列中,可以欣赏杨柳青年画的历代杰作,从中了解年画的发展脉络。由戴连增店到齐健隆店的年画各具特色,还能一睹神品画师钱慧安、高桐轩等人的精品之作。

在主甬道西侧,现辟为“石府复原陈列”区。这是当年石家会晤宾客、娱乐消闲、诵经礼佛的场所,装饰陈设豪华,有四扇木雕花屏,被称为国宝,当时工价1200两白银,一朵花、一片叶就合6两白银。室内设备也极为讲究,其中一间客厅地下有暖风通道,冬天墙外地炉里每天烧木炭200斤,向室内地下供热。在甬道西侧出佛堂再往西又有三进四合院落,那是过去石氏家族的私塾学院,现辟为“天津民俗陈列馆”,展现具有地方特色的杨柳青民间风筝、剪纸、花卉道具及婚俗等。

房主石家及其后人

石家是当年天津八大家之一,一度财势显赫,声名遐迩。在杨柳青200余年的历史中,石氏家族从落户、发家、鼎盛、衰微、直至败落,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又获新生的历史过程。

清雍正年间(1723年—1735年),石氏先人从山东来到天津一带操船营运。乾隆五十年(1785年),从石衷一开始落户杨柳青,其子石万程颇善经营,家资日丰。到石万程之子石献廷时期,石家已一改历代单传而人丁兴旺,家大业大。

到嘉庆年间,石家已有良田千余顷,房子500余间,当铺13处,加上其它财产约值白银300余万两。

石氏又有“兄弟联登”武举,其中一人考中武进士,被兵部授以官职。石家可谓有财有势。

道光三年(1827年),石献廷的儿子们遵照父亲遗嘱,分家另过,各立堂名。因老大石宝福早夭,老二石宝善立长门福善堂;老三石宝庆立二门正廉堂;老四石宝苓立三门天锡堂;老五石宝珩立四门尊美堂。福善堂、正廉堂以及天锡堂的后世子弟中,虽也有勤勉上进、刻意经营者,但大多是纨绔子弟,吃喝玩乐,寄生度日。到清末民初,三门的家道先后中落。

而尊美堂一支,石宝珩长子石元俊在咸丰十一年(1861年)科考中举,官拜工部郎中,但以父老弟幼为名未曾到任,反而致力于家业经营,使得买卖兴隆,资产巨增。

光绪十年(1884年),石元仕继石元俊之后主持尊美堂,他不仅注重家产积累,更善于扩大政治势力。石元仕努力结交权贵,子女多与天津官绅、豪门结姻,他自己的夫人,即是两广总督张之洞的族侄女。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石元仕带头出资在家乡办“支应局”,使地方免除许多祸乱,因而得到清政府赏识,先后被李鸿章和慈禧接见,并赏给他一个四品卿衔,一时名重津门,当选为天津议会、董事会委员,从而确立了他集地主、官僚、资本家于一身的社会地位。

清末民初,石氏家族四门之中,仅四门“尊美堂”石元仕一家,就有土地700多顷,地跨静海、武清、文安、霸县、安次、固安等县。另有当铺6处,银号、绸布棉纱庄、酱园、杂货姜厂、煤炭厂等多处工商、金融字号,聚敛着巨额财富。石元仕又结交官府、洋人,手眼通天。有民谣说:“杨柳青煞气腾腾,无有金銮殿,有瓦屋几层;无有真龙天子,有石元仁应涿;无有保驾的人,有保甲局服从。”李鸿章接见过一次石元仕,石送礼银1万两。慈禧太后接见石元仕,封给四品卿衔。石元仕之妻是两广总督张之洞的侄女。石与直隶省长曹锐(曹锟之弟)、与天津八大家和军政要人来往密切。石元仕病故出殡时,天津警察厅长杨以德为之祭门杠。可见石家之显赫一时。

民国七年(1918年),石元仕七十岁生日,石府接朋引客,大摆寿筵,极尽奢华。不料次年,石元仕即背生溃疽,体弱已极,很快故去。其出丧规模,在杨柳青地区可谓空前绝后,所耗财资,难以计数。加之连年战乱,民不聊生,石家生意凋敝,地租难收,衰落之势初现。石元仕去世后,其家人即离开尊美堂老宅,全部迁往天津定居。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石元仕夫人去世,大办丧事,致使家业更加不景气,只好负债度日。至1948年,天津解放前夕,尊美堂的大部分住宅已变卖他人。如今,著名表演艺术家、有着“话剧之王”称谓的石挥就是石家后人。

关于石家大院的传说

如今,人们在高堂大屋、青砖灰瓦游览时,流连于华庭深院、水榭轩亭之间,更为昔日富商大贾的生活方式及近代中国能工巧匠的杰作所折服,同时也为关于石家大院的种种传说所吸引。

据说,石氏先人本是山东莱州大瓮口石家岭村人,靠大船一只经营水上运输维生。雍正年间来到天津继续营运,直到乾隆五十年石万程之父石衷一才落户杨柳青,一边继续经营水上运输,同时开设了一家小粮行,经营积累日渐丰厚,开始积攒家底。

嘉庆三年(1798年)十月初,石万程携妻子高氏从南方运了一船小麦到北京,船到通州,狂风大作,气温骤降,河面结冰,舟不能行,把粮船阻在了通州,一阻就是两三个月,老两口无奈只好在船上过年。生意是做不了了,每天只能是上岸逛逛,河边走走,望天长吁短叹。正月十八日傍晚,石老先生正在河边信步,发现一名少女手里提着一个小包裹,独自一人在河边徘徊哭泣,石万程本一良善之人,便与夫人高氏将该女子收留下来,一同返回了天津。后来发现小女子十分聪慧勤快,石万程便鼓励儿子石献廷娶她为妻。既然成了石家的人,女孩便将身世和盘托出——原来竟是和珅府丫环,和珅家被查抄后,小丫环携带贵重珠宝出逃,遇上了石家粮船并被救起。人无外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小丫环带来的不菲外财着实让石家财富锦上添花,外加石家父子经营有方,不多久便发展成津门八大家之一。

因小丫环是满族旗人,又以德高望重赢得全府上下敬重,便获得“旗奶奶”的尊称。石家历代单传,但自从旗奶奶进门后一连生下5个儿子(其中1个早夭),人丁旺盛。道光年间,石家为避富,将家产分为4份:即为前边提到的老二宝善立门福善堂,老三宝庆立门正廉堂,老四宝苓立门天锡堂,老五宝珩立门尊美堂。

石氏家族从1799年旗奶奶进门算起到1923年石家大院建成为止不过125年时间,期间修建大院前后持续50年时间,而从大院建成到变卖迨尽不过25年时间。不过石家大院大门,倒不显气势,暗灰的门楼除了雕琢用心之外,外表看起来十分普通,体现了民间建筑再富再贵也不敢大事张扬的传统。

推荐访问:大院 前世 石家 今生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