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内镜下射频治疗胃肠道息肉158例疗效观察

领导述职报告 时间:2023-07-21 13:50:32

胃和大肠息肉为消化道的常见病,特别是腺瘤样息肉被认为是癌前病变[1]。2007年8月~2010年8月在电子内镜下应用射频治疗仪,治疗胃、十二指肠、大肠息肉158例212颗,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胃肠道息肉患者158例,查见息肉212颗,患者均以各种消化道症状就诊接受电子胃镜,结肠镜检查,发现并经病理证实为息肉者,男102例,女56例,年龄18~82岁,平均56.3岁。息肉单发125例,多发33例。息肉直径≤0.5cm 151颗,0.6~1.0cm 38颗,1.1~1.5cm 11颗,1.6~2.0cm 3颗,息肉>2cm 9颗,有蒂30颗,亚蒂48颗,无蒂134颗。

仪器:电子胃镜系富士能EG-250WR型,电子结肠镜系富士能EC-200W15型,射频治疗仪系LDRF-50A型射频治疗仪。

治疗方法:所有病例术前经病理检查排除恶性病变,常规胃肠镜检查术前准备,治疗前15分钟常规肌注阿托品0.5mg,双小腿安置电极板。按常规内镜操作进镜达病变部位,将治疗电极线自活检孔送入,轻触及所见息肉,启动脚踏开关,直接点灼息肉,选择输出功率20~35W,每点持续5~10秒,对1.0~2.0cm息肉选择20~25W功率[2],烧灼顺序从顶部开始加周边包围的方式,对于直径<1.0cm息肉选择25~34W功率直接点灼、压灼。长蒂息肉直接点灼蒂与息肉交界处,使病变组织变白、萎缩、平坦或褐色凝固为止,少许出血则予以出血部位点灼止血[3],一次可治疗多颗息肉。术后均半流质饮食3天,软食1周,限制剧烈活动2周[4]。胃息肉术后常规抗消化性溃疡服药2~4周,8周后复查胃镜。大肠息肉术后常规服消炎药1周,4~12周后复查肠镜。复查时,原息肉完全消失或出现愈合瘢痕作为治愈标准。

结 果

全部息肉在预定时间内消失,尤其直径在≤0.5cm和无常的息肉在3秒内消失。治疗中有18例病人诉弥散电极板处有微热感,蚂蚁爬行感,21例诉腹胀、灼热感,均未中止治疗,术后均好转。2例升结肠多发息肉患者术后出现剧烈腹痛,腹透排除肠穿孔后,吩咐患者解大便以排出肠内气体,休息20分钟后均诉好转,考虑息肉位置较深,结肠镜检查、治疗时间偏长,注气较多至肠痉挛所致。所有病例术中,术后检查均未发现消化道活动性出血、穿孔等并发症。

讨 论

胃、肠道息肉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随着内镜技术的普及,息肉诊断率逐年上升,由于其有较高的恶变率,治疗就显得十分重要,射频治疗主要由内射频发生器、治疗电极、弥散电极组成。射频电流本质150~1000KHz的高速变度正统电磁波,治疗主要通过高频振荡,离子振动、传导电流和欧姆耗损而转变为热能、即热效应。以正弦波释放能量,无火花、无高压对组织的损害。射频电流进入人体病变组织时,局部产热使病变组织升温,细胞内外水分蒸发、干燥、固缩以致无菌性坏死脱落而达到治疗目的。

本组结果显示,射频治疗息肉尤其对φ<1.5cm的广基息肉,效果更显优势,且射频设备价廉耐用,只要能熟练操作胃肠镜就能很快掌握该技术,操作相对简便,患者医治费用低。用射频技术治疗胃肠息肉安全、高效,具有很好的应用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徐富星.内镜下诊治消化道息肉的进展[J].中华消化内镜,1999,16(3):133.

2 费昶,吕军宁,王艳芳,等.内镜射频治疗胃肠道息肉[J].实用医技杂志,2005,10(10):2912-2913.

3 陈拥军,陈亮,龙晓奇,等.内镜下射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2,19(6):113.

4 李香敏,郭学梅,白学松,等.内镜下射频治疗消化道息肉500例的临床疗效分析[J].西南军医,2005,12(6):6-7.

推荐访问:息肉 射频 疗效 胃肠道 观察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