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试析东印度洋地缘政治现状

领导述职报告 时间:2022-03-27 10:16:41

[内容提要]亚太与印度洋一直保持着密切的相互作用,东印度洋在其中的地位十分显要。近年来,多个大国介入东印度洋局势,该区域内的国家借机活跃起来,东印度洋在全球地缘政治的意义得到提升。由于中国的领海与内陆边疆十分靠近这里,中国对印度洋海上运输安全的依赖也在不断加深。在此背景下,中国在这片海域面临的局势趋于复杂。本文结合海陆地缘政治的视角审视该海域的战略意义,揭示中国面临的困境和应对的潜能。

[关键词]东印度洋 核心区 门户区 边缘地带

东印度洋是太平洋与印度洋两个世界大洋交汇的中枢,通过长600公里的马六甲海峡使印度洋和太平洋联接。中国与印度洋的联系,无论是现实的海上通道还是潜在的陆路通道,必然经过东印度洋。而东印度洋局势的演化,也会影响到与其关联海域的局势的发展。实施“东进战略”的印度,成为影响南海地区形势的重要外部力量。美国、印度和日本形成三边对话机制,认为在西起波斯湾、经由印度洋与马六甲海峡直至中国南海的国际航道上拥有共同利益,“印度-太平洋”的概念也受到美、澳、印三国战略界的重视。地处亚太地区的中国,正面临东印度洋日渐复杂的挑战。针对上述背景,本文试图通过陆地地缘政治的视角,在梳理区域地缘格局变化的基础上,分析导致区域地缘变化的因素以及中国面临的局势。

一、陆地与海洋:地缘政治相互作用

奥尔弗雷德·塞耶·马汉开创“海权论”的主旨在于:基于大陆控制海洋具有可行性、优越性,控制海洋只是手段,大陆才是终极目标。马汉的海权论实质是“海陆权”。麦金德正式开启陆地地缘政治学说,其著作《历史的地理枢纽》、《民主与理想的现实》反映的真实内容在于:基于大陆的优势控制海洋,从而主导世界的秩序。他把亚欧大陆比喻为“屹立于海洋之上的世界岛”。二战末期,美国国际政治学者尼古拉斯-斯皮克曼所著《和平地理学》一书,对大陆与海洋结合的陆地区域命名为“边缘地带”,他认为这类具有海陆双重特征的大陆地区“边缘地带”对世界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起决定性作用。20世纪60年代,美国地缘战略学者索尔·伯纳德·科恩在其著作《分化世界的地理政治学》中提出三种概念:一是对全球地缘政治格局起到重大影响的“地缘战略辖区”,二是组成地缘辖区的子系统或者也有战略影响但相对局限于特定地区的“地缘政治区”,三是处于大国力量激烈角逐之中的“破碎地带”。科恩在新近发表的著作《地缘政治——国际关系的地理学》中,又引入了诸多新的地缘政治概念,例如处于大陆与海洋或陆地区域间的交通枢纽“门户区”,地缘辖区或政治区内经济繁荣、交通和通信便利、城市中心集中的“核心区”,多股大国力量介入且地位未定的“汇合区”等。这部新著揭示当今世界共有四大地缘战略辖区影响全球政治格局,其中两个是大陆辖区——俄罗斯为主体的“大陆心脏地带辖区”和中国为主体的“东亚陆海复合型辖区”。即使由美国主导的其他两大海洋辖区——北大西洋和太平洋贸易依赖型辖区是通过对海洋的经营而形成的,实际是建立在美国对所在本土及周边广大美洲国家的经略为基础,同时,美国携手西欧大陆国家德国和法国,依托欧陆经济体的英国、太平洋的日本和澳大利亚,共同协作塑造了上述海洋辖区。综上所述,马汉、麦金德、斯皮克曼、科恩的地缘学说可被归纳为“海陆二元特征”的地缘政治。陆地地缘政治绝不是与海洋相孤立或对立,这种理论在于论证:国家生存与发展在于立足陆地环境,经略海洋的前提是对陆地条件的运用。美国布热津斯基将亚欧大陆喻为“转动全球地缘政治的中轴”,这反映大陆是导向海洋的主轴。陆地地缘政治是地缘政治学术领域发展最成熟的理论,麦金德之后,斯皮克曼、科恩,基辛格的“大局观”、沃勒斯坦的“中心——边缘地带论”、亨·廷顿的“文明中心论”、布热津斯基的“亚欧大格局”,均是基于麦金德理论体系的基础上不断细分和改进而成就的。在中国,陆地地缘政治领域的研究也颇具创新性。叶自成教授把西方的“Geopolitics”一词翻译为汉语的“地缘政治”,指出由于国家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人类生活的第一空间是陆地,因而“陆地”是地缘政治领域的关键。时殷红与邵永灵教授提出陆海复合型大国不易盲目追求海权的概念,是基于陆地的安全与海洋发展存在对立的反思。

一些外国著作以陆地地缘政治视角审视印度洋,该领域最富成就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美国。在冷战后期,美国对印度洋的地缘政治研究开始偏重于西印度洋沿岸的东非、西亚和南亚。当前,伯纳德-科恩认为,随着印度的崛起,未来可能以印度为主体使“南亚地缘政治区”从次大陆向印度洋广大区域发展,形成又一大影响全球地缘政治的“印度洋地缘战略辖区”。他特别指出,成长中的南亚地缘政治区可能形成的印度洋辖区都将对亚太的中国构成压力。罗伯特·卡普兰走访印度洋大陆沿岸,对相关大陆国家的社会、人文、地理、政治以及战略地位的重要性进行了详尽的描述,使印度洋地缘政治的研究迈向一个高峰。在他看来,西太平洋与印度洋可视为一个整体并且构成世界战略的心脏。另外,积极响应“印度-太平洋战略”的澳大利亚正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当前,印度的战略学者也意识到印度洋陆地地缘政治的重要性,并且重视印度洋与亚太的密切关系。拉贾·莫汉认为:“中国的快速崛起与印度的突显促使我们需要以新的方式思考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关系,这其中也包括了东亚、南亚、西亚和东非。”然而,专门研究东印度洋地缘政治的论文尚不多见。本文以陆地地缘政治为视角,探讨东印度洋的地缘结构和区域各国的战略意义。

二、东印度洋的地缘政治

在印度洋的大洋中脊,一座广阔的海底山脉一直从南亚次大陆延伸到南极,将整个印度洋从地理上分为东西两个部分。从地缘政治的视角看,东印度洋处于东亚陆海复合型辖区、太平洋贸易依赖型辖区、南亚地缘政治区汇合的区域。东印度洋的北岸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湾孟加拉湾,在该区域东部,印度的安达曼-尼克巴群岛从马来半岛至苏门答腊的西侧构成边缘海“安达曼海”,从这里通过马六甲海峡直抵亚太。澳洲是东印度洋南方的陆地侧翼,南亚次大陆东海岸构成东印度洋的西缘。这一系列地缘结构决定了该区域地缘政治的变化既会受到附近大陆的影响,也会受到来自亚太地区海洋的作用。

推荐访问:地缘 现状 政治 东印度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