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战略抉择

领导述职报告 时间:2022-03-28 10:07:41

编者按:在人类文明史上,大国崛起往往伴随着血腥和战争。一个日渐发展起来的中国,将会展示出什么样的形象,对世界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是当前和今后相当一段时期世界高度关注的一个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重申:“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此篇理论文章对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进行了深刻解读,作者从“和平发展是对中国发展道路的科学总结和概括”、“走和平发展道路战略抉择的主观和客观因素”、“国际形势大变革大调整中对各国有机遇也有挑战”、“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离不开中国”以及“坚持和平外交政策是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体现”五个方面说明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战略抉择的英明决断,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是解读十七大报告的经典之作。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郑重宣布:“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

和平发展是对中国发展道路的

科学总结和概括

走和平发展道路既是内政,又是外交,其精髓是: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以自己的发展促进世界和平。

和平发展道路作为一个特定的政治概念,是近几年提出来的。最初是用“和平崛起”这个提法,2003年12月,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提出,中国要走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2004年下半年,在正式文件和讲话中开始使用“和平发展”。2004年8月,胡锦涛总书记在第十次驻外使节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2005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完整阐述了“和平发展道路”的思想。2005年12月22日,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白皮书,第一次以政府文告的形式,系统阐述了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问题。2006年8月,在中央召开外事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在报告中把“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列为今后要做好的六项关键工作之一。当年10月,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在党中央的决议文件中对和平发展道路做出明确的论述。这次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在政治报告中用一节的篇幅专门阐述和平发展道路,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思想有一个发展的基础,而不是无本之木或无源之水,事实上这一直是我国发展遵循的基本思想。早在建国前夕,毛泽东同志就明确地提出:“我们的民族将从此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以勇敢而勤劳的姿态工作着,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时也促进世界的和平自由。”1978年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邓小平同志根据国际新形势和新情况,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的著名论断,强调我国要实现四个现代化,搞好改革开放,在国内需要有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在国际上需要一个和平环境,对外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反对霸权主义和维护世界和平。从邓小平同志到江泽民同志到胡锦涛同志,我国领导人在各种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始终领导我国人民努力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以我国自己的发展来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现在确定我国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根据形势的需要对我国特色发展道路的本质和特性的科学阐述和界定。

在当前时期强调我国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有一个深刻的国际背景。我国实施改革开放以来,持续的强劲发展势头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有敬佩和赞扬,也有疑虑和恐惧,特别是美国等西方国家一些人,对中国的发展前景和走向更是惴惴不安,不断地制造和散布形形色色的“中国崩溃论”和“中国威胁论”。他们宣称,中国高速发展引发的对能源、资源、市场的需求,以及对世界霸权的企图,将导致对外使用强力,威胁到其他国家的发展与安全。

在世界历史上,以往大国的兴起或崛起有两条道路。一是靠对外扩张和掠夺,这总是伴随着武力征服与战争。当年欧美列强的发展,除了相互间的争斗外,全都与开拓殖民地密切相关,如英国、法国等老牌殖民主义国家。后起的国家如德国和日本,为争权夺利而不惜发动战争,人类为此遭受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沉重灾难。西方大国的发展和崛起基本都是走的这条路子。另一条是战后日本和欧洲一些国家的再次振兴,是在美国的扶持下实现的。美国这样做,是当年出于冷战对抗苏联的需要,这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特殊道路。

我国走的是一条既符合中国国情又适应当代时代特征的新型发展道路,就是通过和平的方式实现国家的发展。对我国和平发展道路加以科学的解释,并向全世界庄重宣告中国将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让世界人民对我国的发展有较为客观和全面的认识,有利于增信释疑,争取大多数人对我国发展的理解和支持。

走和平发展道路战略抉择的

主观和客观因素

我国作出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战略抉择,既取决于我们主观的意志,也是客观形势的要求。

从内因上讲,首先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政治制度不允许搞对外侵略和掠夺。另外,中国人民历来是一个酷爱和平的民族,有着悠久的“和为贵”的道德传统。再者,我国曾长期遭受外来入侵和压榨掠夺之苦,一向遵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古训,绝不能把自己曾遭受过的苦难加到他国人民身上,这是我们的基本道德观念。

从外因讲,国际形势的发展,尤其是朝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客观现实,一方面不允许包括我国在内的任何新兴国家重走西方列强靠武力征服而崛起的道路,另一方面也为我国的发展创造了机遇和条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始终沿着以改革开放为主要特点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前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这主要是依靠党的正确决策和全体中国人民的艰苦努力,但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中国领导集体始终科学把握世界的深刻变化及其特点,善于从国际形势和国际条件的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方向,用好发展机遇,创造发展条件,掌握发展全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形成了美苏对抗的两极格局,国际事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苏两家的较量。这种情况在19世纪70年代特别是80年代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一,一大批民族独立国家的出现,形成了声势浩大的第三世界,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政治地图,这是影响国际政治大局的一支新生力量。其二,美苏相互竞争和对抗将近40年,其结果是美国的相对衰落和苏联的停滞不前,两个超级大国操纵国际事务的能力削弱。其三,日本和德国战后实现了较快的经济复苏,成为世界较有影响的经济大国。欧洲一体化取得了明显进展,独立参与国际事务的意识增强。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国际影响也在增大。世界多个力量中心的发展,冲击了“二战”后美苏两家主宰全球的格局,世界已由两极逐渐向多极演变。1971年7月6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堪萨斯讲话中提出“世界五大力量中心”论(美国、西欧、日本、苏联和中国),认为开始了“变化不定的多边外交活动新时期”。苏联为争夺世界霸权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耗费了大量国力,戈尔巴乔夫上台后不得不调整战略,提出了所谓“新政治思维”。90年代初,苏联难以为继而终告解体,两极格局正式终结,形成美国一个超级大国与多个强大力量共存的“一超多强”局面。与此同时,越来越多发展中大国抓住机遇发展壮大,努力在世界和地区范围内提高自己的影响力。世界朝多极格局发展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世界多极化是当今时代一个突出特征。

世界的另一突出特点是经济全球化。这一轮经济全球化的酝酿与发展始于19世纪70年代后期,主要是新技术革命带动了生产力的蓬勃发展,引发了世界经济前所未有的重大变化。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兴起,释放出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经济各个领域的深刻变革。金融、资本、技术、商品的流通跨越疆界,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展和深化,国际分工更加复杂化,使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之间经济更加相互关联和依存。经济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日愈突出,各国普遍把发展经济列为首要任务。哪个国家能够抓住机遇,妥善应对挑战,就能取得发展的先机。

就是在这种国际大背景下,华夏大地吹响了迈向现代化的进军号角。邓小平同志敏锐地觉察到时代发展的动向,科学地分析和把握世界变化的特点,及时改变了世界战争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的看法,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的论断,作出集中精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决策。他深刻观察了世界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趋势,指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果断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并对我国外交战略和对外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交接,国际政治舞台风云突变,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各种力量重新分化组合,世界进入一个新旧格局交替的时期。西方国家借机对中国施压制裁,一时间似乎是“黑云压城城欲摧”,我国蒙受着巨大压力。在这历史关键时刻,邓小平同志总揽全局,高瞻远瞩,对国际形势作出精辟的判断,他深刻指出:“世界上矛盾多得很,大得很,一些深刻矛盾刚刚暴露出来。我们可利用的矛盾存在着,对我们有利的条件存在着,机遇存在着,问题是要善于把握。”他一再强调,要坚持改革开放,把现代化建设事业继续向前推进。1991年初,邓小平同志视察了我国南方一些地区,发表了一系列极为重要的谈话,谈话的核心内容就是解放思想,抓住时机,加快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步伐。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俱进,始终准确把握时代的脉搏,科学分析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中,引导我国改革开放的航船沿着正确的方向破浪前进。

经过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奋斗,我国在20世纪末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目标。党中央在科学分析跨世纪的国际国内新形势的基础上,判断21世纪头20年是我国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出了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在新的发展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总结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吸取世界上各国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在中国建设和谐社会,在全球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近30年的发展历程表明,我国的发展,既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又与经济全球化相联系而不是脱离和冲突;既主要靠自己国家和人民的能力和资源,也借助“天时”,牢抓机遇,不断扩大国际互利合作,充分利用世界的经验、资源和市场;既注重中国人民的利益,又兼顾各国人民的利益。是一条旨在推动共同发展与繁荣的全新的和平发展道路。

国际形势大变革大调整中对

各国有机遇也有挑战

当今世界继续处于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两大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强烈愿望。世界多极化是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全球和区域合作方兴未艾。尽管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局部冲突和热点问题此起彼伏,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错,世界仍很不安宁,但维护和平的力量在不断壮大,制约战争和牵制霸权的因素增多,国际形势总体上趋于缓和与稳定。争取较长时期的国际和平环境和良好周边环境是能够实现的。对我国发展来讲,仍是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格局没有根本性改变,但呈现出一些值得重视的发展倾向。

其一,国际力量对比正发生着有利于和平、发展、合作的积极变化。

美国尽管仍然保持着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但战略扩张图谋与客观力量不足的矛盾日益显现,操持国际事务更难以为所欲为。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发动了对波斯湾、前南斯拉夫(科索沃战争)、阿富汗和伊拉克等四场相当规模的战争,耗费大量力量,特别是对伊拉克的战争。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四年多来,投入巨大军事、政治、经济和人力资源。兵力投入超过16万人,耗资总额约为4500亿美元,平均每天花费2.9亿。美国驻伊拉克军人现已死亡3700余名,伤两万多人。折兵又耗财,结果却是,伊拉克未能成为美国在中东推行“民主”的样板,伊拉克局势反而持续恶化,美国也深陷泥潭难以自拔。伊拉克已成为美国国内争论最激烈的问题,政界、学术界、舆论界一片抱怨、批评和谴责之声,62%的民众不满对伊拉克的政策,布什的支持率也由“9•11”事件后的90%下降到26%,被称作“跛脚鸭”。曾几何时,美国趾高气扬,肆无忌惮谋求世界霸权,大搞单边主义,穷兵黩武,霸气何其嚣张。而现在却硬实力和软实力均遭严重损伤,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难再那般神气,新保守势力代表人物一个个也灰溜溜走人。在这种情势下,布什政府不得不进行战略调整,外交上更加务实,在热点问题上改变一味施压的强硬态度,调整与其他大国的关系,并加大对和多边机制的借重。

维护全球唯一超级大国地位,竭力称霸世界,美国这一战略目标是不会根本改变的。美国在继续重点经营中东的同时,也加强对其他方向的投入。在亚太地区优化军事部署,强化与日本等国同盟关系。在欧洲巩固跨大西洋联盟,推动北约东扩。在非洲设立司令部,加强对非洲的综合战略。同时,不遗余力推进所谓“自由民主”。美国霸权主义图谋未减,但力量相对削弱,更加力不从心。

与此同时,一批新兴发展中大国迅猛发展,对世界政治、经济、安全的影响明显增大,成为当今世界最引人瞩目的重大变化。

中国、印度、巴西和俄罗斯等“金砖四国”已被视为世界四个新兴的强国。这四个国家英文名称第一个字母合起来是BRIC,与英语“砖”的发音相同,故被美国高盛公司称作“金砖四国”。这四个国家人口共约26.5亿,占全球人口的40%。近些年来四国发展势头强劲,2006年平均经济增长率达到8.6%,远高于传统的美、欧、日三大经济板块。四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GDP的比重由2001年的8%上升到2006年的11%以上,而同期美国则由占世界GDP比重的32%下降到27.5%,日本由13%跌到9%。另外,不少发展中国家也表现出良好发展势头。近来国际上又提出一个新概念“VISTA五国”,即越南、印尼、南非、土耳其和阿根廷等五个正在显露发展潜力的新兴工业化国家。随着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新兴国家在世界上的作用和影响也在上升,他们要求扩大在国际事务和国际规则制定中话语权的呼声越来越强烈。

发展中国家的兴起,对当今国际关系和未来国际体系与国际格局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几百年来,欧美国家一直在国际舞台上扮演主角,他们几乎垄断了全球的主导权,国际体系和规则基本是按照他们的利益确定的。现在的新兴国家大都来自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目前他们的总体实力还相对较弱,但随着彼消此长的力量变迁,世界将会发生历史性变化,世界格局将进一步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其二,经济全球化趋势继续深入发展,对世界经济的积极与消极影响都进一步显露,国际经济关系更加复杂。

世界经济仍处于新一轮扩张期,已经连续四年增速在4%以上,2007年基本保持着较快增长的状态。美日欧三大经济体出现多年未见的同步增长,中国、印度、俄罗斯等新型经济体继续高速发展,亚洲依然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拉美、中东和非洲等地区保持增长的势头,世界经济呈现出多级增长的态势。

但是,全球化本身是一把“双刃剑”,既为各国提供了发展机遇,也带来严峻挑战。经济全球化已产生了多方面的效应。首先,随着全球化发展,世界更加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国与国、地区与地区的利害关系日益相互交织和关联。一个国家发生的问题,往往牵连到周围地区,甚至波及整个世界。20世纪90年代中期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就是由泰国货币问题引发的,直接牵动了亚洲,又迅速影响到全球的金融。最近发生的美国次级市场信贷危机,对国际金融市场造成了较大冲击,是另一事例。在当今世界,国际间交流与合作成为每个国家发展之必需,没有任何国家能够与世界脱离或隔绝而孤立地发展起来。问题在于,现行有关国际规则或“游戏规则”绝大部分是由发达国家主导制定的,没有全面、平等地照顾各国情况,而各国发展程度不一,有各自的利益考虑,关注重点也不尽相同。这就需要国际经济秩序更加合理和公正,但利益既得国家不肯放弃利益。“多哈回合”谈判搁浅,根本缘由就在于此。其次,经济全球化并不是给世界所有国家、所有行业以完全相等的机会,因而造成发展的不平衡,引发出一系列政治和社会问题。发达国家在经济各个领域和国际规则上占据传统优势,利用经济全球化的机会最大可能捞取利润,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被进一步边缘化,全球经济发展失衡现象加剧,南北差距进而拉大。在发达国家内,新兴产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传统产业衰落,或合并,或关闭,或“外包”到发展中国家,致使这些部门的就业者生活处境下降,成为反对经济全球化主要力量。受经济全球化的冲击,欧洲内部社会问题严重。最后,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而产生的许多新问题,已经超越经济领域,正向政治、安全、社会、文化等各领域扩展和延伸。跨国公司影响力扩大,国际市场投机性增强,全球资本流动性过剩造成资本泡沫,对市场、资源、能源的竞争日趋激烈,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无不关及各国利益。此外,传统的主权观念、不干涉内政原则、国家安全等都受到冲击,环境保护、气候变化等也越来越牵动人们的神经。

为了更好地利用机遇,共同应对挑战,相关或相邻的国家加强了相互之间协调与合作,各种各样区域性组织蓬勃发展,合作的领域不断扩大。通过联合共同维护和发展相互的利益,对单独力量相对较弱的发展中国家尤为必要。区域合作已成为当今国际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其三,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国际安全形势难以乐观,人类生存安全仍面临严重挑战和威胁。

近年来,非传统安全威胁没有减弱,而传统安全问题再次上升,两者相互交错,使国际安全问题的综合性、关联性、整体性、突发性更加严重。恐怖主义组织依然猖獗,塔利班有卷土重来之势,恐怖主义仍是笼罩在人们安全上的浓重黑影。国际防扩散体系面临严重冲击。朝鲜核问题有所进展,但仍存在诸多变数,完全解决尚需艰难而复杂的努力。伊朗核问题持续升温,其实质和根源是日益尖锐的美伊矛盾,如果美国对伊朗动用武力,整个海湾和中东地区将陷入严重混乱和动荡不安。中东地区等老国际热点问题远未解决,新的热点问题此伏彼起,苏丹达尔富尔问题形势依然严峻,科索沃独立问题又成矛盾的焦点。由于热点问题是当今国际关系中的矛盾集中地、利益交汇点和大国折冲平台,彻底解决的难度很大。

世界在大变革、大调整中,各种矛盾都会显露出来;各主要国家竞相发展综合国力,以期在未来世界格局中占据更有利地位,相互竞争中难免产生利益的碰撞和摩擦;经济全球化的纵深发展,必然会带来新的问题。所有这些,都会构成不同程度的挑战。但维护国际和平环境,争取全球稳定,谋求更好发展,确保生存安全,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诉求,和平、发展、合作是大局,是主流。这又为各国提供了发展机遇。挑战与机会并存,机会大于挑战,各国利害更加交融,这就是当今人类共同生活的“地球村”。

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

世界繁荣离不开中国

中国是世界大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的前途命运同中国的前途命运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始终认为,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中国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以自己的发展促进世界的和平;中国借助世界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通过与各国的互利合作实现发展,又以自己发展的成功推动世界经济的稳定与发展,并尽力帮助其他国家发展推动共同繁荣。维护和平谋发展,以发展促和平;加强合作求发展,以发展促共荣。这就是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精髓,也是中国人民的利益与世界各国人民利益一致的基石。

谈到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有一点必须强调:中国是整个世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发展就是世界发展的有机部分,而不是分割的,更不是对立的。

世界人口现约有65亿,其中13亿多在中国。假如中国动乱不堪,民不聊生,人民背井离乡,流向世界各地,不仅中国人民要受苦受难,对国际社会显然也是一场巨大灾难。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起来,在短短30年时间从根本上改变了贫穷落后的面貌。在一个占全球人口1/5的国家,实现了稳定昌盛,人民安居乐业,这本身就是对世界发展和全人类进步事业的最大贡献。

中国以和平的方式、主要靠自力更生实现发展,使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明显改善和提高。中国成功的发展给各国人民树立了榜样,让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从中受到启示,得到鼓舞,努力通过自我发展解决国计民生问题,对世界的发展与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也是中国对国际社会作出的一大贡献。

中国在坚持和平发展中,不断探索解决资源、能源、环境等发展遇到的问题,经过多年努力,找到了一条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并且正加紧实践和落实,这就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是中国为世界作出的又一贡献。

中华民族热爱和平,也需要和平,中国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随着中国力量的发展壮大,对世界和平事业的贡献也越来越大。以国际维和为例,中国从1990年才开始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最初只派少数军事观察员,而这些年来参加了17项联合国维和项目,共八千多人次。

中国人民历来有“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传统,决不只顾自己福祉而漠视他人疾苦,更不做损人利己的事。“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这是中国人民的信条,也是行动的准则。世界各国应共同分享发展机遇,共同应对各种挑战,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是我们一贯主张。“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只有各国都发展起来,世界才能享有真正的和平、稳定和繁荣。为此,发达国家以及先发展国家应该担负更大的责任和义务。

中国虽不甚富裕,但一直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其他国家伸出援助之手。早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自己经济还很困难,却急非洲兄弟之所急,投入巨大财力和人力,用10年时间修建成1860多公里的坦赞铁路,成为中非友好合作的佳话。长期以来,中国始终尽自己的能力以各种方式支援其他发展中国家。亚洲金融危机时,尽管中国自己也有困难,仍然蒙受着损失而坚持人民币不贬值,协助维护国际金融的稳定,并拿出40多亿美元支援亚洲的受害国家。中国十分重视与亚洲国家的发展,除了提供双边援助外,还积极参与和推动亚洲的各种区域合作。与东盟各国的合作已取得累累硕果,在上海合作组织内的合作也不断扩大。

中国发展与各国的合作关系,坚持“共同发展”和“互利共赢”的理念。态度是真诚的,合作是务实的。我国是诚心实意地帮助他们发展,从不以恩施国自居,不谋求一己私利,不干涉受援国的内政,也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受到各国普遍称赞。

我们一向认为支持是相互的,中国在许多方面也长期得到各国大力帮助,例如在台湾等问题上,对此我们一直铭记不忘。在当年恢复我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斗争中,许多国家特别是不少非洲国家顶住压力,长期坚持努力,终于在1971年取得成功。毛泽东主席当时感慨地说:“这是非洲黑人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我国越来越多、越来越大地参与到国际事务中。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逐渐演化为相互依存、利害与共的态势。当今世界,任何重大国际事务都不能没有中国的参与;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也在关系世界人民根本利益的各项事务中,发挥出重要的积极作用。在政治、安全、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世界影响着中国,中国也影响着世界。

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日益密切的联系,是一个最好例证。截至2006年,我国进出口总额为17607亿美元,占GDP比重的60%;累计使用外商直接投资共计6918亿美元,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9.4万家,直接从业人员约占全国城乡就业人口的10%。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超过40%,铁、铜、铝等矿产资源更高达45%~75%。我们还从国外引进了许多技术和管理经验。所有这些资金、市场、资源、技术和管理经验,对我国的发展都是不可或缺的要素,起到了难以替代的作用。从另一方面看,我国经济持续强劲增长又对世界经济发展起了稳定和推动作用。据世界银行统计,2006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11.4%,如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则是26.4%。我国对外投资也在迅速增长,截至2006年底,对外直接投资累计达733.3亿美元,遍布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众多价廉物美的出口产品,使成千上万的普通家庭直接受惠。1996~2005年的十年间,美国消费者仅购买进口中国产品共节省开支就达6000亿美元。我国现有65万人在国外从事援建、投资、承包、劳务等业务,直接参与了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发展。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出国旅游、学习的人员数量快速增长,对有关国家和地区来说也是一笔相当可观的收入。另外,国外对华投资企业总体上经营良好,回报率较高。据美国商务部的统计,美在华经营的企业汇回美国的直接投资盈利,2005年和2006年分别是33亿美元和45亿美元。这些事实有力地说明,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是互惠的,对双方都有利。

中国与外部世界关系的不断加深,中国在国际的地位和影响的显著提高,形成中国和世界相互影响的上升,国内问题国际化,国际问题国内化。这种新形势,要求我们在一切工作中必须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

坚持和平外交政策是

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体现

人类社会经历过几个大国的崛起。但历来大国崛起目的多是为了争霸,伴随而来的是战争。这种崛起道路不仅给世界造成巨大危害,而且最终对本国人民也带来不幸甚至是灾难。

中华民族的振兴是处在一个完全不同的时代。世界人民已高度觉醒,反对战争、维护和平是人们共同的意识,发展经济、谋求繁荣是各国普遍的愿望。在多边同期发展、世界日趋关联的当今时代,那种凭靠强力损人利己的崛起路子是行不通的。

最重要的是,中国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民谋福利,极大限度提高中国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发展是为了民生,用于民生,而不是当超级大国,争霸世界。我们经过这些年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距发达国家的水平还相差很远,尚需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巨大努力。我们一再对世界宣布,中国坚决反对霸权主义,现在不称霸,将来即使强大了也决不称霸。

中国几十年的内外政策,充分证明中国是坚持和平发展的道路。

从国内讲,我们始终把发展放在主要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点上。中国人口众多,人民勤劳而智慧,具有丰富的人力资源。中国有广袤的国土和较丰富的自然资源。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为我国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国内市场。这些都是我们主要依靠自力更生实现发展的重要基础。事实表明,我国取得发展的辉煌成就,根本上是通过不断改革,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大力提高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依靠扩大内需来促进发展。

从对外讲,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始终不渝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促进地区和世界的共同发展,推动人类文明的繁荣进步。

在国际事务中,中国素来秉承公道,伸张正义,坚持世界所有国家不论大小、强弱、贫富,都应一律平等,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不干涉别国内政,更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中国主张各国都应遵循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恪守国际法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中国力主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和热点问题,反对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

中国以实际行动推动国际和地区安全合作,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维护核武器等大规模杀伤武器不扩散原则,并倡导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支持建立公平、有效的集体安全机制。

中国坚决贯彻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不断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务实合作,积极开展区域合作,为共同营造和平稳定、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地区环境作出不懈努力。

中国主张各国在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通过磋商协作妥善处理经贸摩擦。中国尊重世界的多样性,主张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反对抬高一种文明而贬低另一种文明的主张和行为。

在中国国内,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国际上,推动各国人民携手努力,共同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这就是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两大内涵,也是中国人民奋斗的目标。

(作者系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亚太安全合作理事会中国委员会会长。1970年开始从事外交工作,先后在驻南斯拉夫大使馆任随员、驻温哥华总领事馆任领事和驻美国大使馆任参赞。

历任外交部美大司司长、原国务院外事办公室副主任、驻英国大使等职,曾在中央外办工作。任驻英大使期间,被授予伦敦金融城荣誉公民、米德撒克斯大学名誉博士、中兰克郡大学名誉院士和皇家亚洲学会名誉会员,并被授予英国48家集团俱乐部“破冰者”荣誉奖。)

(信息反馈请发至cxj9693@sina.com)

责编:曹晓娟 谭震

推荐访问:中国 抉择 发展道路 和平 战略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