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静脉输注大剂量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对儿童白血病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效果分析

年终述职报告 时间:2023-07-21 10:30:34

摘要:目的 探讨静脉输注大剂量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5例中危ALL患儿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0.5×109/L者,其中治疗组12例静脉输注rhG-CSF 200ug/m2,对照组13例皮下注射rhG-CSF 5ug/kg。比较两组ANC升达1.5×109/L所需时间,感染的发生率,rhG-CSF治疗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ANC升达1.5×109/L平均所需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组感染的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rhG-CSF治疗过程中病儿无严重不良反应,治疗结束后复查骨髓无原始、幼稚细胞增多,未见其导致ALL复发。结论 应用静脉输注rhG-CSF治疗儿童ALL是安全而有效的,且可以减少患儿痛苦。

关键词:骨髓抑制;儿童;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白细胞

随着联合大剂量化疗的应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的缓解率及长期生存率已大大提高,但强烈化疗常常引起骨髓抑制、外周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减少,患儿易并发严重感染,严重感染的发生常常迫使化疗终断甚或导致患儿死亡。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1]为特异性粒系造血因子,它可以促进粒系细胞增殖、分化、释放及增强粒细胞的功能,加快造血重建,减少感染并发症[2],保证强烈化疗的顺利进行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2014年我院诊断为中危ALL[3]患儿共25例为研究对象,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根据WHO抗肿瘤药物血液系统[4]急性及亚急性毒性反应分度标准[5],中性粒细胞减少程度分为Ⅰ度、Ⅱ度、Ⅲ度、Ⅳ度。Ⅰ度:1.5~1.9×109/L;Ⅱ度:1.0~1.4×109/L;Ⅲ度:0.5~0.9×109/L;Ⅳ度:<0.5×109/L。其中Ⅳ度减少即为中性粒细胞缺乏症。本研究选取的均为中性粒细胞缺乏症病例。治疗组给予静脉输注rhG-CSF 200ug/m2,对照组给予皮下注射rhG-CSF 5ug/kg,每日复查患儿血常规,中性粒细胞计数≥0.5×109/L为有效,并观察感染和不良反应情况。患儿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所给予的化疗方案[6]、药物剂量及给药时间完全相同,按诱导缓解期(VCR+DRN+L-ASP+PDN)[7]、早期强化治疗(CAM×2-1、CAM×2-2)、巩固治疗(MDMTX)、延迟强化治疗Ⅰ(VCR+DOX+L-ASP+Dex、CAM、6-MP/MTX)、延迟强化治疗Ⅱ(VCR+DOX+L-ASP+Dex、CAM、6-MP/MTX)、巩固治疗(6-MP+MTX/VD)[8]治疗。

1.3检查 在患者化疗前需要检测肝肾及心电图等相关准备。化疗前检测血常规,化疗后进行1次/3 d。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x2)检验,计量资料以( x±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12例ALL患儿中性粒细胞上升时间为(6.4±3.2)d,对照组为9.4±2.1,治疗组中性粒细胞升高时间较对照组短,患儿皮下注射rhG-CSF加重了白血病患儿的疼痛感,静脉输注rhG-CSF可以减轻患儿的疼痛[9],且治疗效果较皮下注射效果好。

使用rhG-CSF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骨骼肌肉痛、头痛、失眠、畏寒发热、皮疹、消化道反应、感冒样反应、乏力、局部反应、肝功能指标异常。治疗组及对照组无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rhG-CSF是一种多肽链的细胞生长因子,与细胞膜上具有高度特异性及高度亲和力的受体相结合发挥其生物学效应。它能促进G0期细胞进入S期并缩短细胞周期时间[10],促进粒系祖细胞发育为中性粒细胞,并增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的吞噬、杀伤和趋化功能。目前rhG-CSF已广泛用于恶性肿瘤化疗后[11]骨髓造血功能抑制的治疗,以加快外周血[12]中性粒细胞的恢复,降低感染发生率。

综上所述,在强烈化疗后应用rhG-CSF可保证强烈化疗方案的顺利进行,提高化疗的疗效,强烈化疗后静脉输注rhG-CSF可以使ALL患儿白细胞、中性粒细胞降低时间明显缩短,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且患儿无明显疼痛感。

参考文献:

[1]张学军,孔南迁.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恶性肿瘤化疗后应用的疗效观察[J].中国药房,2010,21(8):713-715.

[2]Jiang D,Schwarz H.Regulation of granulocyte and macrophage populations of murine bone marrow cells by G-CSF and CD137 protein[J].PLoS One,2010,5:e15565.

[3]李培,等.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疗效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0,10:985-990.

[4]韩慧杰,朱霞.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疗效观察韩慧杰[J].医药论坛杂志,2011,32:132-133.

[5]Liongue C,Wright C,Russell AP,et al.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receptor:stimulating granulopoiesis and much more[J].Int J Biochem Cell Biol,2009,41:2372-2375.

[6]韩慧杰,等.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疗效观察[J].医药论坛杂志,2006,27(17):86-87.

[7]夏修远,等.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预防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的疗效分析[J].中南药学,2012,10(3):229-32.

[8]王新帅,等.rhG-CSF对TP方案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16):7-8.

[9]Xia F,Zhang QY,Jiang YP.Chronic toxicity of a novel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in rats[J].Chin Med Sci J,2011,26(1):20-27.

[10]阮燕萍,张文英.化疗致粒细胞缺乏症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38-40.

[11]张强.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抗菌药物预防化疗所致粒细胞缺乏症患者院内感染的疗效观察[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2013,(4):597-8.

[12]于景敏,等.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研究新进展[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08,16:452-456.

编辑/苏明哲

推荐访问:粒细胞 白细胞 化疗 白血病 静脉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