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穴位贴敷疗法预防全麻术后镇痛泵使用中引起恶心、呕吐的疗效观察

年终述职报告 时间:2023-07-21 10:50:33

【摘要】目的:探讨穴位贴敷疗法预防术后镇痛泵使用引起恶心、呕吐的疗效。方法:对70例术后应用镇痛泵病人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35人)给予骨科术后常规护理,治疗组(35人)术后除常规护理外使用穴位贴敷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控制率为88.6%,对照组有效控制率为54.3%。结论:穴位贴敷可以有效预防术后使用镇痛泵引起恶心呕吐,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穴位贴敷;术后;镇痛泵;中脘;内关;足三里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11-0072-01

静脉镇痛泵在骨科术后患者中使用较为常见,它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疼痛治疗的质量,增加了患者的舒适度[1]。但是,静脉镇痛泵中主要使用药物为曲马多,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头晕、困倦等。同时,恶心呕吐的发生亦与全身麻醉、气管导管的刺激、手术创伤、术后疼痛等有关[2]。我科自2013年以来,对术后使用镇痛泵病人常规使用穴位贴敷预防恶心呕吐,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现抽取70例术后使用镇痛泵病人,进行随机分组,将疗效观察报告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病人标准:既往无胃肠道疾病史,术前未使用引起可能致恶心、呕吐的药物,术中均使用全身麻醉,术后使用静脉镇痛泵。选择70例病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男19例,女16例,年龄在21~55岁,平均34.6岁。对照组35例,其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19~60岁,平均37.1岁。

1.2方法:术后全麻患者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6小时,常规低流量(2L/分)吸氧,均禁食6小时,治疗组采取穴位贴敷预防恶心呕吐。方法为:选取内关穴(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在桡侧屈腕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中脘穴(仰卧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脐中上4寸)、足三里(犊鼻穴下3寸,小腿外侧,距胫骨前缘1横指),用温水(或酒精)清洁局部皮肤后,将穴位贴敷(上海丰泽园医药研究所研发)贴在穴位上,24小时左右,与镇痛泵同时撤除。穴位贴敷期间,每天3~5次,每个穴位按压2~3分钟,以局部出现酸、麻、胀为宜。

1.3疗效观察:恶心、呕吐的评定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一级为无恶心、呕吐;二级为轻微恶心、腹部不适,无呕吐,三级为中度恶心,24小时呕吐3~5次,四级为重度恶心、呕吐,24小时呕吐超过5次并伴有大量胆汁和消化液的丢失,药物治疗仍难以控制。

3.讨论

恶心呕吐的发生与镇痛泵中常用药物曲马多的阿片样作用机制有关,同时中医认为,术后恶心呕吐与外邪侵扰引起脏腑气机紊乱有关。穴位贴敷是中医外治法中常用的疗法,通过药物对穴位的刺激,以药物的渗透作用,将药之气味透过肌肤直达经脉,融化于津液之中,从而发挥药物“归经”之功效[4]。足三里系足阳明经合穴,能调理胃肠气机,和降胃气;中脘乃胃之募穴,可行气和胃;内关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阴维脉,阴维主一身之里,可宽胸理气,降逆止呕[5]。因此,刺激内关、中脘、足三里后,可起到和胃、降逆、止呕的作用,直接导致呕吐反应的终止[6]。观察组其中一人撤除中脘处穴位贴时,发现局部皮肤有一约1*0.5cm表皮破溃,当场予碘伏消毒后,嘱患者保持破溃处皮肤干燥,三天后皮肤破溃处愈合;另有一人穴位贴敷数小时出现局部瘙痒,查穴位贴周围发红,及时撤除穴位贴后,逐渐恢复正常。因此,穴位贴敷期间每班观察穴位贴敷周围皮肤情况,听取病人的主诉,如出现瘙痒、发红、皮疹、水泡等,因及时撤除穴位贴,给予对症治疗和处理。同时,对于皮肤肿胀明显、破溃、孕妇及胶布过敏者,应禁用穴位贴。

参考文献

[1]周惠,耳穴贴压对术后镇痛泵导致恶心呕吐的防治作用及护理体会[J],河北中医2012年11月第34卷第11期,1002-2619(2012)11-1732-02

[2]董补怀、孙晓娟,格拉司琼用于脊柱术后自控镇痛抗恶心呕吐作用的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07年2月第36卷第2期,190

[3]汪仕千,穴位贴敷加穴位按摩防治全麻术后恶心呕吐[J],护理学杂志2012年3月第27卷第6期(外科版),1001-4152(2012)06-0049-02

[4]蔡智慧、张翠英、李卉等,穴位贴敷治疗恶心肿瘤患者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的临床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年第17卷第19期,78

[5]甑德江,针灸推拿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279

[6]刘晓岩、陈霞,指压穴位法治疗呕吐及护理体会[J],国医论坛2005年1月第20卷第1期,34

推荐访问:全麻 镇痛 穴位 术后 疗效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