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围绕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提高开展群众工作的能力

年终述职报告 时间:2023-07-23 10:10:32

[摘 要] 群众工作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提高开展群众工作的能力,必须以坚定群众观念,走群众路线为前提,必须综合运用各种有效的方式方法,必须加强制度创新,发挥制度的保障作用。

[关键词] 群众工作能力 党群矛盾 化解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体是人民群众,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矛盾绝大多数属于人民群众之间的各种矛盾。做好群众工作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做好群众工作对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实现党群和谐、社会和谐的极端重要性,努力提高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本领,有效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一、提高开展群众工作能力必须以坚定群众观念,走群众路线为前提

群众工作是政治性、思想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毛泽东早就指出,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不是一般的方法问题,而是根本态度和根本宗旨问题。做好群众工作必须首先端正对人民群众的态度,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坚定地走群众路线。这是提高做好群众工作能力的根本前提和先决条件。

必须坚定群众观念,牢固树立亲民爱民思想。群众观念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本政治观点,是对待人民群众的看法和态度问题。毛泽东指出:“应该使每一个同志明了,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应该使每一个同志懂得,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而只会被我们所压倒。”[1]胡锦涛同志也指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2]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必须自觉地坚定地站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上,坚定群众观念,牢固树立亲民爱民思想,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

树立群众观念,看似老生常谈,实则是一个很现实很迫切的问题。现在党群干群关系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方面往往在于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在于某些领导干部群众观念的淡化、弱化甚至动摇、丧失,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命令主义作风盛行,与民争利,甚至为政不廉、贪污受贿。这是当前群众最不满意、最为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引发党群矛盾的主要原因。所以,对党的群众观点也有一个与时俱进,不断深化理解和掌握的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群众观点,是一个十分紧迫的重大课题。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进一步确立人民群众是真正英雄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点、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相一致的观点、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点,进一步强化宗旨意识、群众意识、服务意识、接受监督意识,进一步坚持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归功于群众的理念,把群众观念和亲民爱民之情化为自觉的信念和行为的准则,变成做好群众工作的动力和能力。

必须坚持群众路线,既要深入群众、服务群众,又要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我们党的科学工作作风最主要的是密切联系群众,我们党的科学工作方法最主要的是走群众路线。深入群众就是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上,倾听群众呼声,掌握群众意愿,与群众打成一片而不是脱离群众;服务群众就是高度重视和维护群众利益,帮助解决群众思想意识和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为民谋利而不是与群众争利;宣传群众就是向群众宣传解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战略部署、发展规划以及各级党委政府的决策、决议,增强群众对党和政府的理解和信任,化解群众的不满情绪,与群众站在一起而不是与群众相对立;教育群众就是提高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批评和纠正群众错误和落后的思想行为,主动团结群众、适应群众而不是推开群众,不能让群众来适应领导。

必须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弘扬为民、务实、清廉的新风正气。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坚定地走群众路线,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作风是关键。胡锦涛同志在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切实抓好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使领导干部始终保持振奋的精神和良好的作风,始终坚持党的根本宗旨,是我们党在执政情况下必须面对的考验。要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全面加强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干部生活作风建设,弘扬新风正气,抵制歪风邪气,努力实现领导干部作风的进一步转变。他明确提出,要在各级领导干部中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即勤奋好学、学以致用,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艰苦奋斗、勤俭节约,顾全大局、令行禁止,发扬民主、团结共事,秉公用权、廉洁从政,生活正派、情趣健康。在今年“两会”期间,胡锦涛同志又告诫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始终保持开拓进取的锐气;要进一步增强公仆意识,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进一步增强节俭意识,始终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团结带领广大群众不断夺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胜利”。各级领导干部都要认真学习领会胡锦涛同志和党中央的新要求新精神,把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牢固树立“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倡导八个方面的优良作风、增强“三项意识”紧密结合起来,着力解决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切实转变作风,真正做到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以过硬的素质、优良的作风,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提高开展群众工作能力必须掌握做好群众工作的有效方式和方法

现在党群干群关系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既与某些党员干部群众观念淡薄,没有重视群众工作,不去做群众工作有关,也与一些地方和干部不会做群众工作,没有做好群众工作有关。因此,要提高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必须积极探索和创新做好群众工作的途径和方法。

必须把解决民生问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提高为民办实事好事的本领,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和谐社会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建共享的社会,群众也往往是通过自己直接接触到的党政组织和党员干部以及与自己联系最紧密的事情,来感受、体验自己的利益是否得到尊重和解决,来认识和评价党和政府的执政理念和执政能力。人民群众的利益往往是通过具体的实际问题的解决来实现的,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排忧解难的过程中维护和实现群众的根本利益,解开群众的思想疙瘩,是化解党群干群矛盾,营造和谐党群关系的最现实、最便捷、最有效的途径。我们必须把解决好民生问题放到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自觉地把群众观念、群众工作的能力体现在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体现在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具体行动中,多办顺应民意、化解民忧、为民谋利的实事,使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增强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和信心。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切实关心群众的疾苦,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到群众需要的地方去问寒问暖,到群众困难的地方去排忧解难,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理顺情绪,到出现新情况新变化的地方去总结经验,到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打开局面,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各级党组织要围绕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面临的具体困难为重点,实施 “惠民行动”,努力办好群众急需、群众受益、群众欢迎的实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为民办实事的重点要放在扩大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城乡住房、教育文化等领域,让惠民行动成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载体,成为惠及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

必须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构建和完善基层群众工作网络。基层是广大人民生活生产和工作的地方,是党政组织和党员干部与群众结合最紧密的地方。因此,基层既是社会矛盾包括党群干群矛盾产生的源头,是矛盾最直接表现的地方,又是化解矛盾的第一关口,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前沿阵地。在现实中,一些矛盾的发生、发展乃至激化,往往与一些基层组织尤其是基层党组织的软弱涣散、预防化解不力有直接的关系。预防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党群干群矛盾,必须重视基层组织建设,特别是着重抓好基层党组织的建设。要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的总体要求,在完善领导体制、健全工作机制、拓宽工作领域、改进工作方式、创新活动内容和提高工作实效上下功夫,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正确处理和解决矛盾纠纷的能力。同时,也要重视并抓好基层自治组织、基层民间组织等其他基层组织的建设,建立健全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基层群众工作网络,充分发挥各类基层组织直接联系群众的优势,做好凝聚人心的具体工作,及时有效地将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

必须针对不同社会群体的不同特点和不同问题,改进和创新群众工作的方法,提高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体说来,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第一,发扬民主的方法。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通过各种形式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决策时诚恳地向群众咨询请教,部署任务时热心地向群众解疑释惑,落实工作时认真倾听群众意见。要全面推进基层民主建设,尊重和维护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组织群众积极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不断扩大群众对政务、财务和其他重大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第二,说服教育和示范引导的方法。群众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做人的工作首先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本质上是群众工作,是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提高群众的工作。在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时,必须努力建立起与群众感情的融洽,善于与群众心平气和地平等交流,沟通情况,增进了解,耐心细致地做好说服教育、疏导工作,力戒简单粗暴、强加于人。对群众的正确意见和合理要求要虚心接受,尽快解决;对有合理要求而又暂时无法满足的群众,要说明原因,得到他们的理解;对有怨气、可能酿成事端的少数群众,要分析原因,及时做好疏导和化解工作。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示范引导的方法,就是运用党员干部的表率作用和先进典型的带动作用来做好群众工作。党员干部要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以实际行动为群众树立榜样,这本身就是无形的、作用无比巨大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发现和总结先进典型,运用群众身边的先进典型教育和启发群众、影响和带动群众,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风气。

第三,组织活动的方法。广泛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组织和动员群众投入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去,是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方法和载体。要把着眼点放在提高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上,使群众在参与各种活动中受到教育、得到提高。要大力发展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充分发挥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体育馆和各类活动中心在服务群众、教育群众中的作用。

三、提高开展群众工作能力必须加强制度创新,发挥制度的保障作用

在社会转型期,人民内部矛盾大量产生于新旧体制的摩擦碰撞,许多方面的利益不协调根源在于体制改革的滞后。有效地做好群众工作,减少和化解矛盾,还必须发挥制度的根本保障的特性和功能,通过改革和创新来建立健全群众工作机制,全方位、多层级地推进群众工作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

建立健全党群干群沟通机制,增进党群干群联系。做好群众工作,化解党群干群矛盾,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了解、相互理解是前提。要采取多种措施,拓宽党和人民群众联系交流的渠道,健全党群干群沟通机制,保证党和政府全面加强同社会各个阶层、各个利益群体的联系,及时了解和准确掌握群众的思想情绪和利益需求,把党的政策和主张原原本本地传达给群众,把群众的呼声、意见不打折扣地反映到领导机关,使领导机关、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在相互沟通中增进理解,增强信任。

建立健全科学决策和民主管理机制,提高正确决策的水平。科学的政策措施能够使人心悦诚服、激发群众的活力和创造力,反之,缺乏公正性的政策措施,会加大社会的不平等,激化人民的愤懑情绪而引发社会矛盾。在党群干群的矛盾中,有许多是由于我们的决策失误、失当造成的。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决策理念,建立和完善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决策机制,保证决策的正确性、准确性和可行性,努力避免因决策失误、失当和执行不力引起的群众不满和抱怨。任何一项政策法规的制定,特别是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决策、重大项目和敏感事项,都要首先考虑是否符合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考虑群众的承受能力,都要严格实行公示、听证、咨询等制度,广泛听取和积极采纳群众意见。损害群众利益的决策,必须坚决予以纠正;超过群众承受度的决策,必须暂缓出台。

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矛盾处理机制,有效化解人民内部矛盾。一是建立利益协调机制,通过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逐步建立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等政策措施,科学有效地调整各种利益关系,努力缩小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利益差距,从根本上减少和缓解利益矛盾。二是建立诉求表达机制,健全规范的社会协商和对话机制,为不同社会群体提供充分表达利益诉求的制度性平台,引导各个社会阶层、群体和成员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避免因利益诉求表达不畅而引发社会矛盾。三是建立预警和应急机制,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对群众反映强烈、容易引发社会矛盾的问题,特别是一些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群体性事件,要进行摸底调查,掌握第一手情况,做到见微知著,防微杜渐,使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调处在初始阶段。四是建立矛盾调处机制,综合运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途径和方式,尽快形成多种调解并举的机制,及时处理矛盾。五是建立利益保障体系,积极预防矛盾产生。要正确反映和兼顾各方群众的利益要求,抓紧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和困难,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

建立健全群众工作责任制,确保群众工作落到实处。包括督促督办机制、考核评议机制、监督激励机制、领导责任追究机制等,对领导干部联系群众、解决群众利益、化解党群矛盾的情况,实行全程监控、跟踪管理、有效协调、及时反馈,作为工作实绩进行定期考核评价,把考核结果作为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对失职渎职行为及其造成矛盾激化的要从严追究责任。

注 释:

[1] 《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2版,第1096页。

[2] 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03年7月第1版,第8页。

责任编辑 晏蔚青

推荐访问:围绕 群众 能力 人民内部矛盾 提高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