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乡村选举行动策略的社会学叙事

年终述职报告 时间:2023-07-23 09:00:38

zoޛ)j首个人经济地位及姓氏因素影响选举。而个人素质和人口流动对选举的影响较少。本人认为,应该完善现行村委会选举制度,才能充分发挥基层民主。

【关 键 词】乡村 选举 叙事

一、引言

国家在农村推行村委会民主选举,由广大村民群众自主决定自己的当家人,这是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际步骤,是还权于民的伟大举措,是落实党的基本路线、群众观点的具体体现,是改善农村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的有力措施。(虞烈东,肖唐镖,2001)学者们认为,竞选是民主政治的基础,对民主进行明确的定义,通常要求选举有竞争性。然而,有时无序和失控的竞争反而会引发社会矛盾,如村级精英小集团以瓜分村级集体经济为目的,利用村委会选举制度中民主监督等利益协调机制的缺失等漏洞来进行村委会竞选,而利用贿选和暴力相结合的方式便成为最高效的方式,从而直接导致了冲突的发生。这种选举的混乱过程打破了乡村社会原有的人情网络,而选举的结果导致村级精英对村级资源掠夺式利用,最终的结果是村庄经济生活受到严重打击,由此积聚的不满使得村民开始抵制村委会选举制度,并与制度的供给者——乡镇等基层政府发生冲突,造成冲突的转移和升级。(郎晓娟等,2012)

再加上现行法律法规赋予了村委会相当大的权力,即对农村集体资源的支配权力,包括宅基地的分配、土地的承包和出让、集体经营项目的承包、工程招标、村办企业的经营和利润分配等。如此大的权力及其利益回报,使得很多村民向往成为村委会成员。这也就加剧了选举的激烈程度。(陈伟等,2009)

如上述学者对村委会激烈竞争的选举现象研究不同,另一些学者却描述了这番景象:“受到传统政治、历史文化影响,农民缺乏政治参与热情。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制约了农民参加选举。选举制度不健全、程序不规范挫伤选民的参与积极性。”(刘丽,2009)也有研究发现,在目前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农民日益分散化、乡村社区逐渐解体的情形下,许多地区的农村居民实际上对选举持漠然态度,并没有多大的参与兴趣。(Jean Scott,Rozelle,2000)罗鑫武等学者认为,现实中出现个人理性的无知、外界权力的约束、盲目的路径依赖、投票悖论等现象,致使农村选举陷入“内卷化”的困境,即出现了农村选举边际效用递减,民主向前发展缓慢的结果。(罗鑫武,2010)

在研究公民政治参与问题时,西方学者提出了参与——回报理论,认为当公民从公共参与中得到了相应的回报后,他就具有进一步参与的欲望,而当公民从公共参与中得不到期望的回报时,公民就不再从事公共参与。丁志刚认为,“用这一理论来分析我国西北地区村民参与问题,是切中要害的。由于我国西北广大农村经济社会文化十分落后,农村资源极其匮乏,村民选举缺乏内在驱动力。”(丁志刚,2009)

大多学者认为农村选举存在的问题包括:农民政治冷漠家族、宗族势力的影响、贿选问题严重。(吴华,2011)究竟农村劳动力流动对乡村选举有无影响?影响村委会选举的主要因素是乡村精英的人力资本、家族霸权还是政府权威?乡村选举中民众表现出政治冷漠还是热情?候选人的参选动力、成本和方法与程序民主之间有无差异?基于这些问题,本人于2011年12月-2012年3月对陕西省澄城县一个村落村民选举过程进行实地考察,本文就是根据这次观察所形成的。

二、柏树村介绍

柏树村位于县城正东7.5公里处,辖9个村民小组,505户,2236人,其中党员42人,总耕地面积4386亩。近年来,在各级组织的正确领导下,村两委会一班人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践行科学发展观,抓机遇,求跨越,有力促进全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

在产业结构调整中,逐步形成了以养殖业、种植业和劳务输出为主的新格局。全村新发展药材1280亩,新栽核桃等经济林2400亩,苹果500余亩,新建标准化圈舍51栋,生猪存栏6200余头,百头以上养殖户15户,20头以上养殖户80户,投资兴建的惠嘉隆养殖公司和利恒养殖有限公司已建成投用。年劳务输出530余人。在全民创业活动中,为了解决群众创业资金短缺的问题,村上积极开展互助资金协会工作,在县扶贫部门和乡政府的指导下,全村发展互助资金协会会员285户,缴纳互助资金242000元,并已开始运营。村上还先后吸引黄粉虫养殖厂、同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空心砖厂等数家涉农企业入驻,为村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新农村建设中,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先后投入资金280万元,完成废旧庄基复垦386亩,实施扶贫搬迁57户。整修硬化道路4.3公里,新建垃圾台27个,安装路灯69盏。高规格建成群众文化广场,完善了村部硬件设施。新修了1.1公里的水泥路,新建水塔一座,铺设自来水管道400米,解决了本村7-8组的人饮问题,使全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100%。铺设完成了全村长约2000米的排水沟,彻底解决了汛期巷道排水不畅的问题,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观。

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每年定期开展“好媳妇”、“好婆婆”和“好家庭”评选活动,隆重表彰创业先进个人,开展锣鼓、秧歌表演,活跃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了村风正、民风淳良好氛围的形成。由于成绩突出,村上先后被授予“省级先进基层党组织”、“市级平安村”和“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点”,连续多年被县、乡评为“优秀党支部”和“先进集体”。柏树村在当地属于农村建设和管理比较好的村庄。

三、村长选举的程序道路

中国农村村长的产生有两个办法,一是通过上级行政机关——乡政府委任,另一种是通过村民选举。现任村委会成员是村委会选举的最大阻力。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原因:其一,担心自己落选。过去很长时间,村干部都是由上级任命,因此,村干部往往会形成惯常思维,即只要对上级负责即可,而不必考虑村民的感受和利益。部分村干部为了严格服从上级指示,不惜损害村民的利益。其二,担心暴露原有的问题。在村民自治贯彻不到位的村,对村干部的管理是相当随意的。部分村干部认为,只要跟上级保持良好的关系,对村里的事务就可以为所欲为,俨然把自己视为“一村之主”。尤其在一些集体经济发展较好的村,村干部染指集体财产,收受贿赂的行为并不鲜见。(陈伟等,2009)柏树村村长选举经历了从委任到竞选转折。

(一)陪选与让贤

2012年柏树村村长任命走了一条从乡政府委任到村民选举的转折过程。本来这次柏树村村长的选举是想通过走“选举”形式,内部任命的方法进行。乡政府比较信任上一届村长F。上一届村长兼任村支书,在F任职期间,村里新农村建设搞的比较好,村里通往县城的道路由原来的土路变成了公路,村里主干道上安了路灯,建了小广场,垃圾集中处理,是省级先进示范村,经常接待各级领导的视察。F本人也考上了公务员,两个儿子安排了就业,可以说是功成名就。由于F的业绩比较好,乡政府比较希望他能继续担任村长。乡政府可以在本村内设几个候选人“陪选”,保F当上村长。而F本人的想法是,等到乡政府任命他当村长后,在开村民会议的时候,当着全村老少爷们的面,披红挂彩,把这个村长让给副书记D,反正F也是书记,村里什么事还是他俩说了算。

(二)逼宫与回话

D副书记这几年跟着F书记经常一起办事,也摸索出一些治理村庄的门道来,他本人知道乡政府的意思,害怕夜长梦多,到处活动,想撇开F书记自己单干。D在私下里活动,活动了一些村民希望支持他,还给村里搞到了70万元的项目款,等他一上任马上到位。D决得自己的实力够,想“逼宫”挑战F书记的权威,自己通过村民选举直接当村长。在2012年元月份,D在主持此次选举的选民大会开幕式上,说要民主、公开选举,村民投票来选村长。然而D却低估了其他村民,结果想当村长的人很多,遭到阻扰,会议没开成,村里请来的歌舞班也没能演出,倒是拉开了民主选举的序幕。D看到势头不对,“逼宫”不成,在2012年春节前,拎着猪肉等几百元年货送给F书记的老爹,给人家“回话”,要F书记的老爹在儿子面前多说些好话,原谅他。这样一来,F书记和D副书记的关系变得很微妙。用村民的话说,“太子想登基,太急了”。

(三)暗战与炸会

“炸会”指的是在开村小组或全村村民会议时,会议参加者通过谩骂、打斗等方式捣乱会场,使得会议无法进行下去的一些行为。

在2012年元月份的选民大会启动仪式上,D副书记宣布要公开、民主选举的时候,当场就有A村民对着全村人村说:“选我吧,每人十元,十个人一组来领钱”。随手就从口袋里拿出2万元。D副书记说:“你有多少钱?”两人吵起来,随后A村民带领他的一帮亲信离场,会议没有开下去。这次会议失败还有一个原因是,不知是谁在暗中把D副书记的债权人老婆请来。D副书记在建养猪场的时候欠了这个人50万元一直没还。D副书记债权人的老婆在选民大会上指着D副书记谩骂:“×××,你就是一个流氓,你还想当村长,当你个不要脸……”。搞的D副书记落荒而逃,躲到一户村民家里一个下午都没出来。

在“陪选”、“逼宫”、“炸会”等多种行动的抗衡、对比下,村长选举的程序不得不走上民主选举之路。正如学者所说,村委会选举过程实际是在利益分配上寻求均衡点的博弈过程。乡镇机关进行制度变革的根本动因是效用最大化,当改革使其自身利益受损时,就按照自己的方式对选举进行变通执行、不予理睬甚或抵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首先,乡镇机关担心民选的村干部不顺从自己的意志,不奉行其施政策略。其次,乡镇领导还担心自己与现任村委会成员业已建立的利益纽带就此断裂。所以,多数乡镇领导对村委会的选举采取消极的态度,并希望村干部连任,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四)选举程序

这次选举,先是有参选意愿的人在村口公告栏中贴出自己的参选承诺,表示参选。村里有五人有参选意愿,分别是A、B、C、D和E候选人。每个村小组分别对五名候选人进行投票,每位候选人在九个村小组的累积得票为总票数。得票前两位的进入下一轮选举,即二选一。二选一是通过选民大会,全体选民统一投票选出村长,但不进行当场唱票,隔几天公布结果。具体如下图所示:

三、村委会选举中候选人的行动

(一)拉票与贿选

贿选,是指以金钱和其它物质手段来影响选举人意识的违法行为。即以贿赂的方式获取选票,以达到当选的目的。贿选包括候选人间接拉票。候选人通过宴请、给每户送小礼品等方式,和村民联络感情,达到当选目的。贿选还包括口头许诺拉票。有的候选人许愿上任后自出资金,帮助村里修路、建校、办厂。(赵俊文,2007)

第二轮选举是五选二。贿选主要存在这一阶段。柏树村的贿选是“普贿”式的。A候选人给每户村民一桶菜籽油,约70元/桶,本村大约有450户村民,除去一些关系不好的,A候选人大约给400户村民发了食用油,大约用去近3万元。

B候选人给每人一盒香烟,约10元/盒。C给每户发羊肉泡馍使用券,8元/张。E也给每人发一盒香烟,约9元/盒。

五选二后,A和B候选人获胜,还要进行最后一轮选举。在二选一的过程中,A和B每人给选举委员会10万元,作为押金,保证自己当选后兑现承诺。

(二)押金与承诺

在全村选出的五个候选人后,每个人为了赢得选票,纷纷在村口宣传栏中贴出自己的承诺。D首先贴出自己的承诺,内容包括在上任期间:1.把村民交的50元新农合参保金退还;2.硬化巷道路面,把目前的土路改成水泥路;3.带领贫困人口发展养猪业,帮助他们脱贫。

其后,其他几位候选人也贴出了自己的承诺,从最先用毛笔手写的换成印刷纸,B还在上面印上自己的相片。主要归纳起来为:完成蓄水池的扫尾工程,解决群众吃水难的问题。为杨氏家族陵园立碑,同时搞好围墙、绿化等附属工程建设。新打机井一眼,解决全村农业灌溉的问题。铺筑两公里水泥巷道,逐步为村民生产生活提供便利条件。为学校、七家庄两条巷道的排水沟铺上盖板,有效解决排污问题。围绕生猪、药材等主导产业提供科技培训600人次,促进村民增产增收等。

(三)游说

拉票的主要活动除了贿选外还包括游说。候选人除了自己拉选票外,还“组团”拉选票。纳入团队的人包括“五服之内”的血亲、姻亲、同学、朋友、战友等关系网络的人。这些团队是拉选票的核心成员,核心成员们又根据自己的社会网络不断向外扩展拉选票。有候选人的亲朋好友为了“挺”自己的候选人,大多从打工地回来拉选票、游说村民。

(四)推选与投诉

D候选人发现自己排名第四后,看到胜算无望后,声称自己退出村长选举。然而在D决定退选后,风波并未因此而停息,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投诉信,投诉D在任副书记期间,截留退耕还林款,占用村集体土地不交承包金,把村集体土地开发成新农村后卖房款不知去向,把村集体耕地变成砖厂承包等。村民在其任职期间不敢举报,主要是碍于D掌握一定权力,抹不开面子,又害怕投诉未果反遭迫害,再加上大家都是熟人,指不定以后还要求D帮什么忙,因此,有的村民有怨言也不去投诉。这次碰到他退选,似乎看到了他的没落和倒台,因此投诉信越来越多。

四、村民行动策略

(一)村民态度

1.收受贿赂。村民对候选人行贿行为的容忍度相当高。村民们认为,“想当官就得付出,想让我投票,送东西是应该的”。贿选在农村选举中成为理所当然,贿选与村民投票行为变成这样一种逻辑关系:有可能给送了东西、打了招呼的候选人投票,肯定不会给没送东西、没打招呼的候选人投票。所以,在柏树村选举中,贿选是一种“普贿制”。村民们觉得,“候选人给自己送东西、打招呼是看得起自己,自己有面子,能跟村里有头有脸的人物打交道,拉上关系,那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还有东西得,多好啊。”所以,村民的热情空前高涨,对选村长的关注度非常高,村民们经常聚在一起议论那些候选人的是是非非。

2.鄙视当官。村民们虽然收受候选人送的东西,但骨子里对这些送东西的候选人有一种鄙视态度。用村民的话说,“想当官都想疯了,什么门道都使得出,也不怕村里人笑话,都是一些不要脸的,为了当村长,低三下四地到处给村民点头哈腰,当上村长后,眼睛就长头顶上了”。

3.大家都一样。“天下乌鸦一般黑”,村民们觉得,“谁想当村长,谁都会去贿选,谁都会削尖脑袋拉选票。”只是个人能力不同,不是每个人都能当上候选人,当上候选人后肯定要到处“活动”。所以,在村民眼里,虽然候看不惯选人的拉票行为,但非常理解。

4.这样也好。“这样也好”指的是相对之前不经过选举,由乡政府直接任命村长的现象,通过村民自己选举还是比较好。村民们认为,“这候选人就应该出点油水,知道当个村长也不是那么容易。”

总之,在选举过程中,除了那些与候选人关系密切的人外,一般村民态度是矛盾的,却又是统一的,他们既讨厌贿选,又觉得这是候选人应该做的,收受贿赂变得理直气壮。村民们既愤恨当官的不良行为,又非常理解候选人所处的环境和行动。大多数村民还是抱着一种“看客”心理,或者说是一种“凑热闹”心态来看这种选举。他们实际的参与度并不高,只是投选票,至于选举过程中出现的种种不公平现象,村民只是嘴上骂骂,采取实际行动的并不多。小农思想严重的村民们,被候选人施以小恩小惠,对这种选举行为的容忍度还是非常高的。

(二)村民行动

基于选举是无记名投票,村民给谁投票候选人是不知道的,应为每个候选人都送了东西贿选村民,村民只能投一个人。所以,贿选对村民投票决策的影响是有限的,村民们通常按照自己的喜好、与候选人关系疏密程度来决定给谁投票。这种关系既包括候选人本人与村民的关系,还包括候选人的家庭成员、近亲属与自己的关系,还包括候选人与自己仇人的关系状况等。如果候选人家庭成员或近亲属中有与村民关系不好的,那村民可能不会投这个候选人的票。如果候选人与村民的仇人关系非常密切,那村民也不会投候选人的票。

乡土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村民之间的关系网络及亲密程度大家都非常清楚,这些因素会影响村民的行动。总之说来,中国乡村还是一个以血缘为基础的关系社会,这种关系社会影响了村民的决策和选举行为。

五、选举决定因素

选举结果A当选,影响选举的决定因素主要包括差序格局与关系网、家族霸权、个人经济地位与村长投资及姓氏因素为主的“血统”纯正性。而个人素质和人口流动对选举的影响较少。

(一)选举决定因素

1.差序格局与关系网

乡土社会中所形成的差序格局对本次村长选举有影响。这种影响的强烈程度依自己→核心成员→与核心成员关系密切者→本小组成员→一般村民依次递减,具体如下图所示:

核心成员包括:自然血亲成员、拟制血亲成员、姻亲成员及业缘成员。自然血亲成员主要包括亲兄弟及五服之内的亲属等。俗话说的好,“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五服内的亲属是参选人坚实拥护者。拟制血亲成员主要包括“干亲”及“拜把关系”。如干爹、干儿子、干弟兄等虽没有真正血缘关系但基于某种仪式所形成的类似血亲关系的成员,也和自然血亲成员一样在候选人选举中出钱出力。姻亲特别是“娘家人”的财力、势力及人力有优势的人员在选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与核心成员关系密切者”主要是核心成员发挥他们的关系网,这部分人对参选人的忠诚程度比核心成员要弱一些,但比一般跟参选人无关系的村民关系要强一些。介于“与核心成员关系密切者”和“一般村民”之间的是“本小组成员”。候选人是哪个村民小组的,这个村民小组成员对他的支持率要高于其他村民小组的。如D候选人的得票是76票,本小组共得票25票,其他八个小组得51票,意味着在其他小组中,D候选人只有几票。候选人的支持情况可见,核心成员越多,发展和拉拢的支持者也就越多。候选人在本小组的威望和名誉对选票也有直接作用。在关系网中,以血缘关系形成的关系网和以村小组为单位形成的地缘关系网直接决定了选举结果。

A候选人有兄弟2人,A候选人的父亲有兄弟10人,A候选人的爷爷有兄弟10人。再加上A候选人还有一帮同学、拜把兄弟等,这些核心成员人数在候选人中最多,F书记把A父亲叫干爹,给他胜选奠定了人脉基础。

2.家族霸权

趋利避害的内在机制促使宗族产生参与村级直选的内在冲动,并且宗族这一以血缘关系和姻缘关系为基础的非正式组织也认为它的成员能够也有必要参与选举。宗族介入选举的资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族内成员互助支持所形成的关系网络,这种关系网络会给家族势力推出自己的代表参与选举竞争提供强大的保证;另一方面,相互信任的认同心理以及组织内部的协调机制会使这种介入更加有效。(陈伟等,2009)

家族霸权体现在拉拢选票中的信任度和忠诚度极高。这种信任和忠诚一方面是表现给候选人本人看的,为日后候选人当上村长后,可以给他们充当保护伞,再加上家族荣誉上有自己的贡献,候选人在掌握权力后,一般对家族成员也会额外恩惠。另一方面,也是表现给其他村民看的。若候选人当上村长,家族地位会上升,更有利于形成更大的霸权,用村民的话说,“谁也不敢惹那一大家子人”。

A候选人的父亲原来就是老村长。是生产大队“分社”以来的第一位村长,由乡政府任命。一般任命村长都会坚持一个原则那就是要“家里兄弟多的,这样才能镇住村民,村长说的话村民才听”。父亲当了半辈子村长,现在儿子又当村长,可见,不管是任命制还是选举制,家族霸权都起着关键作用。

3.个人经济地位与村长投资

本次选举中,候选人的经济基础都可以,可以说在村里基本上都属于上流。A是包工头,B在省城经商、C在村里开了砖厂、D有养猪厂、E有退休金又做生意。这些候选人的资产基本上都有上百万。个人的经济地位在村长选举的过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村长选举过程中要候选人出钱,投资在20万左右,没有雄厚的资金,是投资不起也是输不起的。如果把村长竞选看作是村长地位前期投资的话,那候选人的经济地位很重要。

4.姓氏因素与“血统”的纯正性

柏树村是一个单姓村,姓氏观念根深蒂固。村里有杨氏家庙,每年清明节都有外村杨氏后裔到本村祭祖。姓氏观念非常强,比如村里唱秦腔时基本上不唱《杨家将》,因为杨家将在金沙滩一仗中死了好多人,要唱只唱《穆桂英挂帅》这一折。村里人对满门忠烈的杨家表现地无比自豪,这种自豪感是封闭式,是排斥外姓人的,这种自豪延伸为对“姓杨”“血统纯正的维持”,主要表现为村里的大事是不能由外姓人做主的。村里只有几个外姓人,基本上都是迁移而来的,外姓人在村里基本上被边缘化,村里人对外姓人有种心理排斥。C候选人是母亲改嫁时带来的,姓李。村里人觉得“姓杨的村子怎么能让姓李的当村长”。C候选人当即表示,“我可以改姓!”村里人会说,“相当村长连祖宗都不要了”。C候选人陷入两难境地。

(二)选举中非决定因素

1.个人素质

在选举过程中,个人学历、职业生涯、家庭成份、是否党员等因素不会影响选民的选举。E候选人是高中文化,在这几个候选人中数学历最高,没有当选。职业生涯主要是指个人从事职业的高低、违法与否等经历。村里不管候选人之前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就算是违法的职业,村里人的容忍度是比较高,只要现在有钱有权,能给村民带来利益,村民就会选他。选举中的非决定性因素还包括家庭成份,有的候选人家庭成分是地主,有的是贫农,这些政治成分基本上在影响选举的因素中已找不到痕迹。

2.人口流动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农村劳动力的剩余,大量青壮年外出打工。打工是否会影响村委会选举呢?柏树村的选举过程告诉大家,人口流动不会影响村委会选举,到城市务工人员表现出的政治热情超乎寻常,他们会从城市赶回来参加村委会选举,主要是给与自己关系密切的候选人面子,拉关系。乡土社会的关系网的韧性很大,不会因为距离过远而生疏。

3.乡政府的影响因素没有明显表露出来

一是候选人与乡政府之间都是暗地里交往,明地里看不出来。乡政府的态度一般是指要不出乱子,怎么选是村里的事。除了柏树村外,其他村庄也都是村民投票选村长,乡政府对民主选举已经习以为常。参选人在竞选时都会给乡政府交一笔押金,表明其决心,同时参选时的承诺基本是以为村民谋福利为主,因此乡政府干涉地不是那么明显。

思考

总之,在村委会进行民主选举是近几年才出现的新事物。相比十年前柏树村里选了村长,村长辞职没人愿意当的景象截然不同。在民主选举实施过程中,民众的热情空前高涨,就算在西部资源贫乏地区,村长选举的剧烈程度是愈演愈烈。

惠农政策群出台后,乡土社会利益观的变化成为候选人热衷参选的一大动因。激烈竞争的村委会选举最开始在资源型农村出现,在资源型农村,谁当上村长,谁就有承包矿山等权利,自然竞争激烈。现在这种现象扩展到大部分农村,主要原因是中央决策层越来越关注“三农”问题,近些年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如新农合政策、粮食直补政策、农村养老政策、退耕还林政策、农业产业扶持政策、扶贫开发政策、新农村建设政策和农田水利基础建设政策等。这些政策的出台,上级政府都有相应的配套资金和优惠措施。当上村长,意味着在信息、资金和政策利用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他们会从中得到不少收益,柏树村前任村长就是很好的例证。所以有财力的村民对村长选举才会趋之若鹜。

当然,村委会民主选举既有利又有弊。有利的一面是村民选举的热情日益高涨,虽然在选举过程中还存在不少弊端,但通过选举,村民的权利意识逐渐被唤醒。村民们知道自己手上有“神圣的一票”。竞选胜出者也知道自己能胜出多少有村民的意愿在里面。至少在程序上可以说是村长的权利是村民赋予的。不管是选举者还是被选举者,通过村委会竞争选举,村民的民主意识在逐步成长。另一个好处就是在竞选过程中,村民可以揭发那些损害村民利益的候选人,不仅村民的民主意识觉醒,他们的维权意识也不弱,与过去那种“敢怒而不敢言”的现状相比是一种进步。

当然,这种选举本身还有自身存在的问题,选举程序不够公开,贿选成风,候选人之间勾心斗角等。这种势头如果不能得到有效遏制,很可能会发生暴力事件。选举过程中家族势力影响过大,选举缺乏第三方有效监督。村长在选举过程中的人力财力投资肯定要在日后当上村长后加倍的索取收益,这势必会形成新的贪污腐败问题,恶性循环,最终受损害的还是广大村民。所以说,现阶段中国乡村村委会选举还只是“半竞争”性。

因此,本人认为,在村委会选举过程中,首先要制定公平的程序制度,规定选举委员会成员资格制度,在制度中设定规避制度,选举委员会成员与候选人及其近亲属有利害关系的,必须回避。其次是要遏止贿选之风,规定贿选取消选举资格。第三是要规定广大村民的参与权和监督权和举报权。其四是要规定村委会成员对引进项目的提成制度。这样既可以调动村委会成员积极跑项目,又可遏制贪腐之风,还可为村民谋福利。村长选举只是中国农村民主的开始,应该将这种民主监督制度贯彻到村委会的日常工作和重大事项上来,使村民自治之路变成真正的基层民主政治之路。

参考文献:

[1]陈伟,于浩.乡村民主选举面临的现实困境及其路径选择——基于一体化视角的分析[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

[2]丁志刚.西北地区农村村委会选举中的几个问题[J].人大研究,2009(6)

[3]郎晓娟、邢熙、郑风田.农村选举中的资源竞争与制度供给[J].社会科学,2012(5)

[4]刘丽.农村选举中农民政治冷漠问题研究[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9(1)

[5]罗鑫武,杨爱平.农村选举“内卷化”困境——以广东省S村为例[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0(5)

[6]吴华.农村选举问题之我见[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4)

[7]虞烈东,肖唐镖.建丰村第四届村委会选举观察[M].李连江.村委会选举观察.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160.

[8]赵俊文.新农村建设中的乡村民主选举探析.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

[9]Jean Scott,Rozelle,“Election and Power:The Locus of Decision-Making in Chinese Villages.”The China Quarterly,Vol.162(2000),pp.513-539.

推荐访问:叙事 社会学 选举 乡村 策略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