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科研院所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径探析

年终述职报告 时间:2022-03-05 10:13:00

摘 要:在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科研院所研究生面临多方面的沉重压力,相应地,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势也更加严峻。该文通过案例分析探讨研究生在不同家庭环境下产生的影响与研究生心理问题的关系,提出了建立研究所与家庭的协同机制以及开展朋辈互助的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径。

关键词:科研院所研究生  原生家庭  非原生家庭  朋辈互助  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0(c)-0192-02

A new approach to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of post-graduates in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s

YIN Yonghua   SHAO xin

(Academy of Mathematics and Systems Scienc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100190,China)

Abstract:With the graduate education reform’s deepening, post-graduates in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s face much more pressure in many respects. Correspondingly, the situation of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becomes more essential. In this pap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mpact of different family environment on post-graduate students and psychological problems is explored through case study. A new approach to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is put forward by means of cooperative mechanism between institute and family as well as peer counseling.

Key Words:post-graduates in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s original family unoriginal family peer counseling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2014年注定是中国研究生教育不平凡的一年,取消公费、全部自费、建立研究生奖助体系这一系列堪称里程碑式的重大改革措施,将从今年秋季入学的研究生新生开始正式实行,而这一年的就业形势也不容乐观,因为最多毕业生(超过700万)“撞上”最大留学生归国潮,2014年被称为史上“更难就业季”。这一切意味着广大研究生将面临更大的挑战,科研院所的研究生也不例外,他们承担着学习与科研的繁重任务,背负着国家、社会、家庭、师长的多重期望,新的形势使他们的心理承受着更大的压力,而科研院所与高校不同,并没有庞大的班主任和辅导员队伍,通常是仅仅由三四个人组成的“研究生部”,承担着达五六百人之多的研究生的全方位管理,确实无法在心理健康教育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因此探索科研院所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是十分必要而且迫切的。

1 原生家庭的负面影响——易被忽视的研究生心理问题成因

研究生心理问题成因有学业、就业、经济、婚恋、人际交往等多方面的压力,关于这些方面的研究已经有很多文章和著作,然而追根溯源,这些成因都与隐藏在背后的一个易被忽视的深层次因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即原生家庭的负面影响。

在心理学中,原生家庭是指人出生和成长的家庭。研究表明,原生家庭的气氛、传统、生活习惯、亲子关系等,都会深刻影响子女的人格、习惯、人际关系等,而科研院所的研究生绝大部分年龄在20~30岁这一阶段,很多人尚未结婚成家,不可避免地仍旧处于原生家庭持久而强大的影响力之下,因此探讨原生家庭的负面影响与研究生心理问题的关系,并寻求相应的有效解决方案和对策,对于完善和加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我们首先通过以下案例分析来探讨原生家庭的负面影响与研究生心理问题的关系。

1.1 家庭氛围冷漠, 缺乏温暖

案例:某院学生,男,博士高年级,自幼由奶奶抚养长大,与父母关系冷淡,父母受社会影响不支持其继续求学,认为应该早些工作赚钱。该生由南方知名高校专业第一保送读研,有一定的学术培养潜力,博士期间因奶奶突然离世,缺乏来自家庭的温暖和支持,导致该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和轻生的严重后果。

1.2 家庭对孩子“望子成龙”,期望过高

案例:某所学生,男,硕士,父母倾尽全力培养,从小到大一路名校,钢琴特长,本科毕业时放弃出国选择保送至研究所读研,其父希望该生能读博,但该生没通过硕转博考试,其父放出狠话“如不读博,断绝父子关系”,使该生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需定期咨询并服药治疗。

1.3 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家长不肯放手管束过多

案例:某所学生,男,硕士,父母管束过多过严,从学业、生活到恋爱、求职无一不干涉,并且家长经常找导师和研究生部老师谈话诉苦,该生不胜其烦,非常渴望尽早独立脱离家庭,苦于在读期间无法实现真正独立,心理压力非常大,加之失恋无法排解痛苦,最终放弃出国深造以求早日毕业工作。

1.4 家庭经济贫困,导致自卑自弃

案例:某所学生,男,硕士,父亲小儿麻痹,母亲重度精神疾病,家庭经济贫困,该生受亲友资助得以求学,但仍旧非常自卑,后因失恋和学业困难的双重打击而产生严重心理问题,虽经医生和师长朋友全力救治,但因缺乏来自家庭的支持而效果不理想。

以上案例均为科研院所的真实个案,反映出研究生心理问题与其原生家庭负面影响的密切联系,其原生家庭背景越不健康,带来的负面影响越大,研究生的心理问题就越严重,由此导致研究生的心理问题治疗工作和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就越困难。

2 非原生家庭研究生的心理影响

非原生家庭包括再婚家庭和单亲家庭。对于部分非原生家庭下成长的研究生的心理教育不能忽视。当今社会离婚率逐年升高,部分非原生家庭的研究生由于从小就因为家庭的种种原因而破裂心灵受到极大的创伤,对心理造成阴影长大以后难以抹去,从小得不到父母双方的疼爱,或对父母单方的偏见,难免性格发生变化,主要表现为孤僻、好强、自卑,不愿意与同学相处,更不愿意谈及家事,使同学老师难以相处。对于这样的研究生就要更加引起重视,更加投入精力去关心爱护他们,以下案例分析非原生家庭研究生的心理教育

案例:某所学生,入学后与同室不和,与同学关系处不好,性格孤僻,假期从来不回家,不愿提及父母。情绪低沉,害怕与人交往,担心在与人交往中,别人会问起他父母的情况。当他们看到别人家庭和睦团圆时,心情更加压抑,感情更加脆弱,心灵上的创伤更加恶化,这样,就使他的言行举止失常。

3 对策与建议——探索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

3.1 探索建立科研院所与家庭的心理健康教育协同机制

科研院所、学生家长应当对原生家庭的负面影响以及非原生家庭的心理影响予以高度重视,积极探索建立科研院所与家庭的心理健康教育协同机制,共同参与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努力降低原生家庭的负面影响,关心非原生家庭研究生,促进研究生心理健康发展。

3.1.1 组织保障

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高效的组织机构来保障其实施和运作。根据研究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需要成立由科研院所研究生部老师、家长、导师代表、研究生会干部四方组成的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协同指导小组,全面负责协调指导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3.1.2 活动形式

考虑研究生生源来自五湖四海的实际情况,举办其家庭到科研院所的活动非常不容易,但如果经过事前的充分调研、精心组织,利用手机、网络等现代通讯手段,还是能够以多种形式开展工作,如心理健康教育微博、家长微信群、家长QQ群、网上视频讲座、电话家访等。

3.1.3 活动内容

积极宣传原生家庭的负面影响及非原生家庭心理影响与研究生心理问题的关系,努力提升家长对研究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度和参与度,使家长能够认识到营造家庭的健康和谐氛围对于研究生的心理健康乃至未来事业发展和新生家庭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从家长角度能够采取的具体措施有:

第一,家长可主动加强与研究生的沟通和交流。家长与子女之间由于年龄差距而产生代沟,加之所处时代、教育程度的不同,在思想观念、为人处世、生活方式等方面均表现出差异,甚至导致对立和冲突。“解铃还需系铃人”,积极的沟通和交流是化解这种矛盾的有效手段。沟通和交流可以使家长和研究生坦诚相见、交换彼此的意见、观点,从大处着眼,不拘泥于一孔之见,求同存异,由相互理解开始营造健康和谐的家庭氛围。

第二,家长要与时俱进,了解社会的新形势新变化。大多数研究生父母年龄在45岁至60岁之间,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不及年轻人,对社会的新形势新变化也往往不能及时更新观念,常常出现老办法解决不了新问题的尴尬局面。如果家长能够面对现实,放下家长的权威,放下身段,及时充电学习新的知识,做到思想观念的升级换代,则完全能够与年轻人比肩,实现两代人之间的平等对话。

第三,家长要重视与研究生的情感交流。我们常常将家庭比作温馨的港湾,亲情和关爱萦绕在其间,这种宁静、温暖、和谐的家庭环境,不仅可以消除研究生因压力而产生的焦虑不安等不良情绪,还可以满足研究生最基本的情感需要,成为他们的精神支柱和前进的动力。

第四,家长要创新家庭交流载体。一封家书曾经是很多人重要的家庭交流载体,随着时代的发展,手机和网络已成为当今研究生与家长的主要交流载体。除此之外,家庭活动也可以成为新的交流载体。如寒暑假期间的家庭聚会、举家出游、K歌、运动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可以丰富家庭生活,增进家长与研究生的感情,增强研究生对家庭的归属感和安全感。

第五,引入朋辈互助,在科研院所开设面向学生的朋辈互助中心。在在学研究生中选拔朋辈心理咨询师,由专业人员进行培训来确保业务能力,为广大同学提供优质的心理咨询服务,将极大地加强科研院所心理咨询队伍建设,有效扭转当前心理咨询力量不足的被动局面。同时让更多的研究生成为心理咨询的主体,引导他们成长为朋辈互助中的助人者,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能够帮助同龄人解决心理问题,也将大大提高本身的心理调控能力,充分发挥了研究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体作用。

参考文献

[1] 郭梅英,魏广东,张玉英.大学生攻击行为倾向与原生家庭特质焦虑及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杂志,2010(3):289-290.

[2] 黄小忠,龚阳春,方婷,等.朋辈咨询的发展与启示[J].中国学校卫生杂志,2007(12):1145-1147.

推荐访问:探析 心理健康 科研院所 新途径 研究生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