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听障大学生体育与健康教学的“课程思政”建设

年终述职报告 时间:2023-07-02 14:50:06

摘  要:听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直以来都备受国内特殊教育领域学者的关注,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高等院校公共基础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发挥其特有的作用,本研究在国家颁布的高校“课程思政”相关文件的指导下,对课程思政提出、课程思政的内涵、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关系、实施课程思政对听障大学的意义等方面着手,在此基础上,提出体育与健康的教学过程中强调课堂常规教育、科学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积极的与其他学科教师进行研讨,来挖掘本课程中可以利用的隐性思政资源等途径,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达到“三全”育人的要求。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  课程思政  听障大学生  德育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3(c)-0122-03

听障大学生作为残疾大学生群体的主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特殊教育事业发展中受关注的对象之一,与其他种类残疾学生相比,其心智水平与心理特点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他们的思想成熟程度要明显有别于常人,加之长期以来,高校的思政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已经趋于边缘化、孤岛化,思政教师也常常是孤军奋战,对于这一群特殊群体而言,更容易受到影响。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完善或缺失,许多听障大学生在培养过程中缺乏正确的价值引领,导致经常出现有才无德,或者很难顺利的融入到普通人的群体中等问题常有出现,这便成为目前我国特殊教育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

1  “课程思政”政策的提出

课堂是对大学生展开思想教育最常见也是最直接的场所,教材的选择、教师的备课以及教学方法实施等各环节都会直接影响对学生的教学效果。2016年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教育的全过程,便于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新局面。其在座谈会上还强调:做好高校思想工作,要用好课堂教学的这个主要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形成协调效应。

同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31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该文件也明确提出:要加强课堂教学的建设管理,充分挖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意见》还强调了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原則。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有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通过国家一系列会议召开、文件的颁布,各级各地展开了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探索的热潮。

2  课程思政的内涵与外延

课程思政是指以课程为载体,挖掘隐性教育资源,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要求和内容与课程设计、教材开发、课程实施、评价等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所谓的隐性资源是指除了显性的理论知识外的其他可利用资源,是引入了人文情节和思考,在该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挖掘育人的功能。其强调必须要渗透思想德育因素,具备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与道德教学目标,不是简单的将思政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叠加。

高校的立身之本就在于立德树人,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这一性质也就决定了我国高校教育的办学必须是始终围绕社会主义方向的。党的十九的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发展素质教育,推进公平教育,长期以来,残疾人群体的教育问题一直都处在社会的边缘,属于弱势群体。残疾大学生的主要涉及三方面内容:心理健康教育、社会适应教育和政治素养教育。

3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关系

思政课程即为一门课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一般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思想品德修养和社会主义理论,以及形式与政策等,其功能定位是引领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它与中小学的政治课、研究生阶段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紧密衔接的。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新的德育教育理念,是要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各门课程教学以及教学改革的各个环节中,以此来达到强化德育教育,彰显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教育。

4  听障大学生课程思政的意义

听障大学生一般都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耳不同程度的永久性听力障碍,听不到或者听不清周围环境里的声音,以致无法正常参与日常生活的群体。其认知特点是:语言发展缓慢,形象思维发达,极易受表面现象影响极易出现片面的想法或出现偏执倾向,思维方式与常人会有较大差异,具体表现在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和政治素养方面都有别于常人。因此,在课程中提高对其思政教育就有非常重要的个体意义和社会意义。

个体意义体现在通过思政教育,可以帮助听障大学生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修炼意志品质,增强自身的集体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有利于个体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更快的融入社会生产、生活中。

社会意义体现在听障大学生是我国高等教育受众的一份子,通过思政教育可以提高听障大学生的成才机会,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也可以提高其法制意识,懂得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可以增强其法治观念,减少违法犯罪行为,降低社会管理成本,使其更容易被社会接受,这也是我国现阶段构建和谐社会的的基础性工作的体现,是社会文明发展的体现。

5  体育与健康课程思政的落脚点

课程在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考虑听障大学生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体育与健康课程属于公共基础课的必修科目,大学期间一般要修两个学年共计8个学分,与其他公共必修课一样,承担着对大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就体育与健康课程属于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主要还是以直观的动作技能学习为主,主要的言语交流部分集中在课堂前段的课堂常规、末端的课程小结以及遇到突发事件时教师的处理部分。加之听障大学生本身认知学习的特点,以及言语交流的缺陷,在课程“课程思政”的建设过程中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5.1 加强课堂纪律教育

体育课堂纪律教育是课堂教学有计划的实施保证,也是体育课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日常的纪律要求一般包括对学生考勤、鞋服着装和课堂秩序。

考勤对听障大学生而言是一种最基本的要求,这也是对其日后步入工作后的基本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若发现有无故迟到、旷课、早退等情况时,应及时的对这类现象进行处理,尤其要当众进行处理,若不及时或者处理不当,则容易让其他同学随意效仿,从而降低他们本身的纪律性;体育课要穿适合运动的运动鞋服,这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本身的需要,也是最基本的常识,许多听障大学生在上体育课时不注意自己的着装,导致在运动过程中出现不适感甚至是受伤。

良好的课堂秩序有利于教学有序实施,同时也是对体育课安全的基本保障。体育课本身的队列队形、分组练习等就强调学生的行动要服从教师的安排,有学者认为,听障大学生的心智水平较同生理年龄的大学生要低,课程属于带有危险性的科目,尤其是带有器械的运动项目,如球类、体操类。听障学生本身对外界的感知就是靠视觉和触觉,很多的安全隐患或者安全因素很难像正常人那样快速的做出反应规避,故在教学中必须要强调课堂秩序降低安全隐患,增加其安全意识教育,对人对己的安全负责。

5.2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体育课的常规教学目标中就包括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竞争与合作意识、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和集体意识等。常见的体育教学基本都可满足教学目标。目前我国大部分的听障大学生主要集中在高等特殊教育学校,所学的专业多为实操性比较强的计算机、美工、面点等。工作特点偏向于伏案工作,因此在内容安排上应多选择户外集体性项目。这样在学习之余,既可以放松调节身心,又可以提高与周边同学之间的交流,在走上工作岗位以后,也可以将这一习惯继续延续。

好玩是许多学生天性,听障大学生较同龄学生而言,心智水平发展相对较慢一些,他们对课堂内容的有趣性要求会更多一些。适当的素质拓展、游戏类活动可以增加学生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同时也可以趁着活动,让学生分享活动中成败经验,如何正确的看待成败,以此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同时可以培养团队合作意识,教师也可以从中挖掘更多的“思想政治”教学的隐性资源,以此来提高德育教育的效果。

此外,适当增加健康教育,提高学生正确的掌握饮食与运动之间的关系,对女生生理期的正确认识,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的生理特征,在运动时才能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5.3 增强教师建合作

近两年来,随着课程思政建设的热潮被掀起,体育教师也应该加强自身的政治素养,多向其他学科,尤其是思政政治课的教师学习,增加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学习,尤其是同专业的其他课程,根据人才培养方案,来调整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明确人才培養为谁培养的最根本的问题,培养怎样的人才,如何落实“三全”教育的基本教学方针。

6  结语

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加强“课程思政”的建设,是提高课程本身的教学效果的途径,同时是立德树人的重要体现,这对培养德才兼备的残疾人才,帮助他们更好更快融入社会都有重要意义,同样是我国发展残疾人事业的重要体现。当然紧靠一门课程是远远不够的,仍然需要坚持全程、全方位和全员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7-02-28(1).

[2] 陆道坤.课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问题及解决思路——基于专业课程思政的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2018(3):64-69.

[3] 朱漪.高校实施“课程思政”若干问题的思考[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2):38-40,63.

[4] 张丽,张克新.“大思政”教育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构建[J].内蒙古教育,2018(4):31-32.

[5] 何红娟.“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发展的内在逻辑及建构策略[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5):60-64.

[6] 彭蕾.学校体育德育功能的实现[J].教学与管理,2016(21):40-42.

[7] 于朝阳,李思敏.高校体育课程中加强德育的探究和实践[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5):148-151.

[8] 宋志强.残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9.

[9] 王占坤.我国残疾人体育发展现状、制约因素及发展对策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3):39-41.

推荐访问:课程 大学生 教学 建设 体育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