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四川省电力公司服务“三区”发展的主要做法

工作自查报告 时间:2021-07-04 10:06:12

摘 要:四川是全国唯一一个集地震灾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为一体的特殊省份。作为国家电网公司在川企业,四川省电力公司始终坚持扎根四川、服务四川,主动围绕四川工作大局,不断加快电网建设,满足四川电力需求的同时,积极履行央企社会责任,切实帮助改善民生,大力促进“三区”(地震灾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为四川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地区稳定和社会和谐作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四川 电力公司 服务“三区”

一、 服务“三区”的主要做法

(一) 履行社会责任,大力推进“三区”电网建设。

四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中央提出“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完成”;

四川革命老区人口2441.3万,占全省总人口数的22%,土地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28.6%;四川是民族大省,有53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415万人,是全国第二大藏区、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和唯一的羌族聚居区。

1.加快灾后重建步伐,建设更智能更坚强的灾区电网。

2008年,“5.12”地震造成极具特色的“都汶电网”输电线路全部损坏,二台山、映秀、白沙、磁峰、小鱼洞、白水河等大批输变电设施需要恢复重建,仅仅是满足受灾群众永久性住房用电需求,需要的电力配套资金就超过20亿元。四川省电力公司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及时调整全省电网投资结构,把灾区电网建设作为优先解决的问题,提出灾区电网不仅要恢复还要更智能更坚强的目标。截至2009年10月底,四川省电力公司共计完成四川省发改委修订年度重建计划35千伏及以上电网项目175个,完成投资60.24亿元。在恢复重建工作中,始终坚持民生优先,及时安排灾区永久住房配套供电设施建设,确保“建成一户,通电一户”,现已建成通电29.7万户;积极推进灾区公用事业(学校、医院等)配套供电设施的建设,保证了灾区学校顺利开课。同时积极抢建、加固西部水电外送通道,全力保障灾区企业恢复重建电力需求。

2.加大电网建设投入,优化老区电网结构。

2009年9月,四川省电力公司迅速启动支持老区建设电网发展工程和连片扶贫开发电网改造转向工程。未来3年内,公司将在巴中投资新建500千伏变电站1座、220千伏和110千伏共10余座变电站以及相应的配电网络,将使整个巴中形成220千伏环网和境内原有的农村电网得以成片改造,“跳闸”、“停电”等现象将因此得到根本改善。同时,从2007年10月开始,四川省电力公司了实施一项惠及巴中城乡的政策,使巴中成为全省范围内首个全面实施居民用电“同网同价”的市州。截止2009年底,巴中老百姓减少电费支出达3亿元。“同网同价”不仅降低老百姓的电费,还增加了老百姓收入。电价降了,老百姓纷纷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解决了富裕劳动力,日子越过越好。

3.加快民族地区资源整合,促进电网规划和发展。

四川水电资源丰富,而且大部分位于藏区,其中甘孜、阿坝两州和凉山州木里县水电资源技术可开发量达5500万千瓦。在满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用电需求的基础上,仍将有大量富裕电力需要外送。四川省电力公司积极统筹规划藏区电力送出规划,加快±800千伏直流和1000千伏交流特高压工程建设,以最经济、最安全的方式满足藏区水电大规模送出需要,为实现藏区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阻力藏区群众走向现代文明富裕的康庄大道创造了条件。

同时,四川省电力公司大力支持藏区牧民定居行动计划、“电亮藏区”、“富民安康”工程、凉山州“烟电工程”等民生工程。2008年,完成了红原县表洼乡、安曲乡大骨节病异地安置点10kV供电工程;2009年在阿坝、红原等5个草原县实施了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共计完成投资5500万,21个行政村受益;结合“牧民新村”建设,公司同步进行了电力设施的配套建设;结合牧民生活生产特点,在主网不能覆盖的地区,公司实施了“太阳能光伏供电”工程,使了4292户牧民用上了太阳能,解决了牧民基本用电问题,在工程全部完成后,将使37342户藏区农牧民受益;配合凉山州建设全国重要战略性优质烟叶生产基地,全力实施“烟电工程”,主动为烟农排忧解难,加快电网建设,为凉山烟草产业提供强有力的电力支撑,促进凉山现代烟草农业加快发展。

(二)打造国网品牌,结合“三区”实际开展扶贫帮困。

1.服务灾区,开展“4个一”帮扶活动。四川省电力公司针对灾区广大群众不仅要面对艰苦、恶劣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还要承担艰巨、繁重的重建任务这一具体情况,从2009年5月起开展为期一年的“4个一”帮扶活动。一是“志愿者服务活动”。 及时解决受灾群众用电问题,制作“亲情联系卡”,组织电力志愿者帮扶生活困难的灾民发展生产自救,建立“爱心基金”关心孤残人员,对确有需要的孤老残疾客户建立服务档案,提供志愿者服务;二是“真情川电,共建家园”活动,党员服务队、服务明星、95598等人员身披绶带,为板房住户提供用电咨询,宣传安全用电知识,免费检查、维修用电线路、设施;三是“购家电,送电费”活动,针对受灾客户回迁永久性安置房之际,定制一定数量印制国家电网标志的家用电器,对购置定制家电的受灾客户,实行一定数额的电费补贴;四是延续“服务到社区”、“服务到军家”、“服务进校园”活动,重点对学校全面开展校园用电安全检查和维护工作,提高供电可靠性,共同举办电力科普知识、电力设施保护等课题的讲解或图片展,让学生“认识电力,了解电力”。

2.情系老区,开展“171”帮扶工程。巴中曾是中国革命的第二大苏区、新中国的发祥地之一,由于历史、自然、地理等方面的原因,巴中目前仍然贫困,发展仍然落后。巴中是温家宝总理的扶贫联系点,通江县是温家宝总理的先进性教育联系点,2001年以来,温总理曾两次亲临巴中视察,指出一定要解决好老区人民的“四难”问题。四川省电力公司从2006年8月开始把通江县铁厂乡筲箕背村列为结对帮扶点,用三年时间实施“171”帮扶规划(即:“制定一个规划,实施七大工程,加强一项建设”)。通过帮助其理清发展思路,制订发展规划,在项目推进、产品外销、技术培训等方面牵线搭桥、提供支持;实施“七大工程”: 通电工程、通路工程、饮水工程、爱心助学工程、医疗环卫工程、送温暖工程、咨询服务工程等实现该村户户通电、通路,解决村民饮水问题,修建了“川电爱心教室”、设立医疗卫生站、建立特困村民档案,为村民提供政策、文化、科技、法律、电力等方面的咨询服务;以建设“五好支部”为目标,帮助搞好村级组织建设。结对工程于2009年4月全面结束,解决了长期以来一直困扰该村的“五大难题”——用电难、行路难、饮水难、上学难、就医难。筲箕背村的条件得到极大改善,经济因此得到快速发展,当地村民正在告别贫困,奔向小康,受到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

3.关爱少数民族地区,建设“3个1”。四川省电力公司积极对少数民族地区帮扶,采取物质帮扶与精神帮扶相结合的模式。通过开展建设一个“川电爱心小学”、一个“村民活动室”、 一个“川电留守学生之家”活动,用爱心不仅点亮了少数民族同胞的眼睛,更点燃了孩子们努力学习、建设家乡的梦想。截止2009年底,公司在甘孜州雅江县、凉山州木里县、乐山市马边县建成3所“川电爱心小学”;在“三区”建成5所“村民活动室”、12所“川电留守学生之家”。

(三)勇担央企使命,全力以赴助力“三区”抗灾救灾。

2008年初,四川遭受雨雪冰冻灾害,全省18个市(州)的87个县(市、区)不同程度受灾,受灾人口730万人;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造成四川19个市(州)、150个县(市、区),3328万人不同程度受灾;2008年,攀西地区“8.30”地震,受灾人口达120万人,房屋破坏总面积达1700万平方米;2009年,甘孜藏族自治州遭遇暴雪袭击,10千伏线路受损60.98千米,造成3000多户城镇居民、5000多户乡镇居民无电可用;2009年持续至今的西南旱灾,造成四川13个市州55个县市区、616万人受灾,其中131万人饮水困难,600多万亩农作物减产或绝收……

在每一次的灾害面前,四川省电力公司总是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政治使命感履行社会责任,冲在抗灾救灾、抗灾保电第一线,不惜一切代价保障灾区电力供应,为赢得抗灾胜利做出重要贡献。

1.全力以赴夺取抗冰抢险和抗震救灾斗争的重大胜利。

面对历史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和突如其来的“5.12”特大地震,四川省电力公司快速反应,迅速行动,全力以赴抗灾救灾。抗冰抢险中,公司7000多名职工顶风冒雪,日夜抢修,确保了全川人民在光明温暖中欢度春节。汶川地震发生后,公司坚持把抢救职工、恢复供电放在首位,举全公司之力救人抢修。震后两小时,第一批救援队就徒步向映秀挺进。迅速成立“国家电网冲锋舟队”,开辟“水上生命线”。公司2万余名职工与有关省市公司的援建人员和医疗人员一起,共救出受困职工和群众5000多人,救治2081人。广大职工冒着余震,连续奋战,及时保障了各级抗震救灾指挥机构和重要用户供电,确保了灾区安置房、帐篷“建成一个、通电一个”。

2.庄严承诺用实际行动确保藏族同胞温暖度冬。

2009年11月,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甘孜县遭遇暴雪袭击,由国家电网四川甘孜公司2008年开始代管的甘孜县电力公司,由于过去投资严重不足,加之规划缺乏科学性,其供区内的供电设施在雪灾中受损严重。同时,雪灾还造成担负着九龙地区60多万千瓦水电装机送出任务的和甘孜电网与四川电网的主联络线——500千伏九石线受损,每天有420万千瓦时的电量送不出去,每天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20多万。四川省电力公司迅速启动应急预案,提出“要以大局为重,以藏族群众的需要为重,以藏区稳定为重”的抗灾抢险目标。奋战在抗灾、抢修第一线的电力员工发扬大无谓精神,在艰苦的条件下,不畏艰难险阻,加班加点,奋战在抢险最前沿。经过一个多月的奋力抗灾、抢修甘孜县因灾停运的8座水电站、3座35千伏变电站、4条35千伏线路恢复了运行;停运的25条10千伏线路已有9条恢复运行;停运的226个配电台区,已有151个恢复了供电;500千伏九石线的提前抢修通电,为九龙县广大人民群众顺利度过严冬提供了电力保障,为九龙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能源动力。国家电网千里驰援甘孜县电力恢复更是为当地的社会稳定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这是国家电网为藏区稳定和发展作出的又一巨大贡献。

3.不惜一切代价保障旱区的电力供应。

自去年入冬以来,我国南方地区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四川省在遭遇特重冬干天气后,出现冬春连旱,降雨量较往年同期平均水平偏少44%。特别是川南地区的攀枝花、凉山地区旱情突出,先后发出了干旱橙色预警并启动了三级抗旱应急响应。四川省电力公司密切关注旱情发展,旱情刚露头角,就着手制定抗旱保电应急预案,对抗旱保电工作进行了部署。截止2010年4月6日,公司共开通抗旱绿色服务通道775个,成立保电服务小分队790个,办理抗旱保电业务2998笔,开展抗旱抢修工作9862人次,消除农村配网缺陷1228处,新建或改造灌溉用10千伏线路57.8千米,新建或改造灌溉用380伏线路257.4千米,新立灌溉用变压器138台,紧急调集并组织安装抗旱临时用电所需预付费电能表3000只,投入发电机291台(车)进行抗旱保电,灌溉耕地面积287万亩,帮助解决172余万人的饮水问题,为全面夺取抗旱救灾胜利提供了坚强的支持。

二、 创新性做法

(一)加快整合“三区”电力资源,充分发挥国家电网优势。要解决四川“三区”电力发展滞后的问题,必须首先从理顺电力管理体制,整合电力资源入手,切实发挥国家电网的优势。去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国家电网公司的支持下,四川省电力公司与“三区”相关政府协商一致,通过共同组建电力有限公司,加快整合州内地方电力企业,为国家电网更好地支持四川“三区”电网发展,参与“三区”电力管理和服务创造了条件。

(二)加快推进无电户通电工程,大力实施“点亮藏区”计划。电是现代文明的基本特征。加快推进藏区无电农牧民家庭户户通电,使藏区人民能够用上电,能够享有现代文明生活,能够随时听到党和政府的声音,是消除各种谣言、抵御藏独影响、保证藏区安定团结、稳藏兴藏的关键。面对藏区仍然存在的大量无电户问题,四川省电力公司勇敢地肩负起历史的使命和责任,大力推进“点亮藏区”计划,多方争取资金,加快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对电网能够实现延伸供电的农牧民集中点,千方百计保证电网供电;对电网难以覆盖、人口特别分散的边远牧区,也将通过采用太阳能、风能发电等多种方式,解决游牧民群众的用电需求。我们的目标是在2015年前,确保在国家电网供区内消除无电村,基本实现“户户通电”。

(三) 通过建立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和机制,提高企业应对灾害水平。四川省电力公司建立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和机制,在全国率先建成备用调度中心。建设一个应急培训基地,从基层单位选拔特殊技能人才,组成应急小分队,参加应急和救援培训。

(四)主动关心“三区”民生,热心公益事业。

在四川的“版图”上,地震灾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是非常独特的坐标。四川省电力公司作为担任着全省80%以上供用电和川电外送任务的特大型国有企业,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整个进程中,肩负着繁重而光荣的任务。公司主动与省委、省政府汇报沟通,围绕四川工作大局,关心“三区”民生,不断丰富和满足广大“三区”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精神文化需求,把电力文明传递给“三区”群众。

三、 下一步思考

四川存在大小网并存的现象,特别在甘、阿、凉水电丰富地区。

作为在四川传播国家电网品牌的重要企业——四川省电力公司,应在下一步开展“三区”帮扶的一系列活动中,思考怎样通过开展“三区”帮扶活动,向社会传递国网企业文化和进一步增强社会对国网品牌的认同感?

首先应将活动的开展,融入国网品牌的推广战略,使社会、客户在使用我们的产品、感受我们的优质服务时,能发自内心的认同对责任央企形象和国网品牌;其次应加强对员工的企业使命、企业宗旨、核心价值观教育、培训,使其在服务“三区”发展中,自觉自愿地用自己的服务,让社会、客户接受、认同国网的企业文化。◆

推荐访问:三区 做法 电力 发展 服务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