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山东半岛制造业承接国际转移的现状及建议

工作自查报告 时间:2021-07-20 10:20:29

[摘 要]全球制造业正在进行以产业聚集优势为特征的新一轮调整,“山东半岛制造业产业基地”战略的提出是保持山东省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本文在国际制造业产业转移和外资注入的契机基础上,结合山东制造业产业发展的现实情况,细致分析近几年来山东省可优先承接并能进一步做大作强的制造业产业群,并提出了承接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和建议。

[关键词]产业聚集 制造业 国际转移 外资

作者简介:王冬梅(1972—),女,山东茌平人,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和产业经济方面的研究。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潮流,其表现出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产业国际转移。发达国家可以通过产业国际转移调整其国内产业结构,加速实现全球战略目标;而发展中国家则可以通过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有效促进其国内产业结构的变化。山东省基于对国际经济发展基本经验的认识和产业转移的科学判断,于2003年提出了建设面向日韩的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并积极寻求构筑互利、共赢的东北亚区域合作新机制的构想。由此“半岛制造业基地”这个重大命题进入了山东的经济发展战略规划。

一、外商直接投资在山东制造业的现状分析

(一)外商对制造业投资逐年上升近几年,山东省利用外资以较高的速度攀升,其中制造业转移始终占有较大的比重,如图1中所示。2000年,山东省实际利用外商对制造业直接投资金额为12.6亿美元,占山东省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42.45%。随着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山东省2002年制造业利用外资的增幅达到71.96%,远远超过全省实际利用外资增幅(54.27%)。2003年山东打造“半岛制造业基地”战略的提出,极大地加快了山东省制造业利用外资的步伐,外商投资额从2001年的25.42亿美元快速升高到2004年的72.70亿美元,制造业投资所占的比重也从70.20%攀升到83.55%。2005年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全省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金额达到75.82亿美元,占山东省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84.63%。可见,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制造业,而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投资的来源国主要来自韩国、日本,韩国对中国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山东,山东的比例超过韩国对华投资总额的1/3,而半岛地区又占了其中的80%。

数据来源:山东省2001-2006年统计年鉴

(二)外商对制造业投资结构的改变按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及占同期全省吸收外资总量比重排序(2005年),外商投资较为集中的行业有: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设备制造业(77742万美元,10.24%)、通用设备制造业(35584万美元,6.61%)、纺织业(40110万美元,5.3%),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38891万美元,5.12%)、专用设备制造业(35584万美元,4.69%)、医药制造业(12416万美元,1.64%)。这一数据表明引进引进外资中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比重在稳步增加。

通信设备和计算机及其他设备制造业近几年的投资比重始终维持在10%左右,但由于投资基数较大,且行业内存在明显的投资周期,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38.15%;外资投入增速最快的行业为通用设备制造业(54.66%),所占的比重从5.58%增长到6.61%,一方面表明,外资加大了对于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投入,另一方面也表明我省制造业吸收外资出现结构性调整;外商在纺织业产业中投资比重稳中缓降从6.61%到5.3%,说明外商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投资有所放慢;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等行业尽管从目前在制造业投资中所占的比重相对不大,但是从其年平均增长率看,增长速度较快,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后,其投资比重将会进一步加大,也会成为未来拉动山东经济增长的动力之一。

(三)外资的区域流向不平衡山东共有17个地市,在2000-2005年期间,各个地市外商投资年均增长率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这与山东整体的招商引资政策力度大有关。但是从投资比重看,外商投资集中的区域主要在青岛、烟台、威海三地,如图2所示。这是地理位置和产业基础决定的:接近日韩、开放度高、交通便利、腹地广阔,是我省承接日韩产业转移的最佳产业集聚带。

数据来源:山东2001-2006年统计年鉴

在山东省实际利用外商投资总额中,青岛、烟台、威海三市引资占据绝对优势。2003年三市引资所占比重总和高达70.2%,2004年增长到76.3%。世界500强企业2004年在山东省投资项目共160项,其中有97项投向青岛,22项投向烟台。2005年三市利用日资6亿美元,占全省的82.9%,利用韩资33.3亿美元,占全省的93.3%,因此,日韩制造业国际转移对三市目前以及未来经济增长的拉动具有不可限量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山东省各地区引进外资分布不平衡现象严重,长此以往,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会更为严重,加之跨国投资具有特定的产业偏好,对各地区产业协调发展和结构联动升级也会造成不利影响,不利于山东省产业竞争整体实力的提高。

二、山东半岛制造业可优先承接国际转移的产业群类型

山东省承接制造业国际转移,要考虑与本地区具有优势的制造业产业部门的强强联合,打造具有明显地域优势的产业群。沿海城市青岛、烟台、潍坊、威海、日照等已经形成食品与医药产业群、化学工业产业群、机械制造产业群、电子信息及家电产业群、纺织服装产业群等五大产业集群,今后应充分利用其区位优势及产业优势,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抓住国际制造业产业转移的机遇,全面提升自身经济发展层次。

(一)食品与医药产业群山东是我国重要的农副产品和水产品加工出口基地。如莱阳拥有雄厚的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寿光市目前是全国最大的蔬菜出口基地之一;荣城是全国最大的水产品加上基地;青岛的啤酒、烟台的葡萄酒及乳山的中鲁果汁等饮品大都已形成规模,设备条件和技术条件完备,与国际相关制造业进行技术和资金对接,可以进一步提高产品加工深度和附加值。医药领域,如青岛国风药业、烟台荣昌制药、威海东宝、医用高分子、迪沙药业等企业,初步具备规模优势和品牌效应,和国际相关产业的强强融合,可扩展国内外市场占有率。

(二)化学工业产业群山东比较发达的化学工业包括橡胶轮胎制品和化工产业。如威海三角、成山轮胎,青岛的黄海、华青轮胎在全国乃至全球都很有较大的影响力。与山东接邻的日韩等国,其轮胎产业在世界上同样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因此,如果日韩橡胶轮胎制造业能够在山东进行国际转移,那么青岛和威海等地借助日韩的资本和技术有望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的橡胶轮胎生产基地。同样,青岛在化工等领域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和条件。

(三)机械制造产业群山东在该类产业群中发展相对较好地领域包括汽车及零部件、造船及船用设备、工程机械、数控机床等,如青岛一汽生产基地、烟台赛欧生产基地、威海越野车项目等;造船产业方面,如青岛北海船厂、烟台莱佛士船厂和蓬莱船厂、威海造船厂等,始终保持很好的发展势头。威海目前正在规划建设3个造船工业园,具有承接同类制造业国际转移的显著优势。在山东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工程机械、数控机床项目已成为烟台和威海发展的重点,国际相关制造业的技术资本转移,会进一步促进其发展。

(四)电子信息及家电产业群主要包括电子元器件、手机及芯片、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传真机、打印机等。该类产业群的成立,大都是先期制造业国际技术和资本转移的结果,如烟台的泰信手机、威海的三星通信设备有限公司等,随着制造业国际转移的进一步发展,半岛必将承接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国际转移,以便于向更高端制造业产品延伸,为今后进一步促进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在山东的发展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家电以信息家电为龙头,开发数字化家电产品,积极发展小家电,青岛作为全国重要的家电制造业中心,汇集了海尔、海信、澳柯玛等一批知名品牌,其在承接制造业国际转移中无疑具有地位显著。

(五)纺织服装产业群重点发展西服、衬衫、时装、针织内外衣、休闲运动装。提高设计和制作水平,培育国家级和世界级品牌。以名优服装为龙头,加快对棉纺、毛纺及印染整个行业的技术改造,提高服装面料、辅料档次,带动服装行业全面发展。

三、启示及建议

制造业国际转移对于山东省的工业化进程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山东半岛要成为制造业基地,在发展过程中要注意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利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山东省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继续发挥着促进经济增长和吸纳大量劳动力的作用,但是,传统的技术低下、生产效率低的生产模式如果得不到有效改善,这类产业必将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失去竞争力,可持续发展得不到可靠的保证。为此,企业必须提高和增强技术创新意识,利用转移的先进技术、先进工艺、先进设备和先进材料来替代和改造传统而陈旧的生产方式和生产设备,这是制造业企业求得生存、获得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大力发展技术含量高的新型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劳动密集与先进技术在企业内的有机结合,是山东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的最佳模式;大力发展技术含量高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为此,要大力发展围绕高科技产业终端环节或外部配套的劳动密集型组装加工业;此外,要鼓励发展为满足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市场需求而要求采用人工作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三)在确保港日韩投资的基础上,重点突出对欧美国家、尤其是对欧美大型跨国公司的招商引资力度。长期以来,山东的对外招商区域主要集中在香港、韩国、日本等亚太国家和地区,对欧美大型跨国公司的招商是山东今后主攻的方向。欧美国家在新兴产业领域具有明显的优势,吸引它们的投资有助于山东实现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参考文献

[1]山东省统计年鉴(2001-2006年)

[2]肖德,程丽,湖北省承接制造业转移现状,优劣势及对策分析[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9)

[3]余东华,赵梦涵,关于山东半岛发展产业集群与建设制造业基地的思考[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04,(1-2)

[4]张东辉,日韩产业转移与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J],东岳论丛,2005,(5)

[5]周田君,日韩产业转移与山东半岛制造业发展[J],东北亚论坛,2005,(11)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推荐访问:山东半岛 承接 现状及 制造业 转移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