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与推进建议

工作自查报告 时间:2022-02-13 10:05:29

[摘要]文章以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对高职院校进一步推进和深化改革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提出了具体建议,如做好顶层设计,深化责任,明确机制;以教学改革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加强师资建设,以教学改革推动教师观念的转变;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教学建设;营造全员育人的创新创业校园文化氛围。

[关键词]高等教育 创新创业 高职院校

[作者简介]孙斌(1972- ),男,吉林吉林人,东北电力大学,教授,博士;杜文军(1982- ),男,吉林吉林人,东北电力大学,助理研究员,硕士;曲广强(1977- ),男,吉林吉林人,东北电力大学,助理研究员,硕士。(吉林 吉林 132012)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5年度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突出创新能力培養的大学生课外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JX2015002)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7)18-0060-04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2015年6月,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15〕32号),正式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将创新创业作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同时指出要健全创业人才培养与流动机制,把创业精神培育和创业素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我国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基地,注重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与实践能力。近年来,随着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和办学规模的逐步扩大,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因此,高职院校应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其创新创业实践能力,促进其实现高质量就业。

一、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1.政府大力支持,学校自主推动。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与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动紧密相关。在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不同发展阶段,政府都及时制定相应政策、措施和文件,积极引导高校开展相关工作,帮助和推动高校进行教育改革。1998年,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将创业教育纳入国家发展战略进行考虑,指出高等学校要跟踪国际学术发展前沿,成为知识创新和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培养的基地。2010年,《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创新创业教育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的地位,要求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鼓励高校探索形成多样化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在政府和教育部门的大力推动和倡导下,各高校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与模式,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新模式。例如,中国人民大学实行以课堂教学为主导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实行突出学生主体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上海交通大学实行注重理论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2.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进程相对缓慢,在课程体系、教师队伍和实践体系建设等方面工作机制还不健全,没有形成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组织和保障机制。一方面,部分高职院校不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在认识上存在偏差,甚至出现教育功利化思想,不能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对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性,以致创新创业教育覆盖范围小,教学效果不明显。另一方面,虽然教育部门针对创新创业教育制定了相关政策并给予大力支持,但部分高职院校将创新创业教育看作就业部门和学生工作部门的工作内容,进而造成创新创业教育政出多门,相关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如竞赛、课程、实践活动等由多部门各自组织,以致学生不能构建完整的创新创业知识体系,难以有效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3.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不够紧密。受传统观念和管理思想的束缚,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定位和标准还不能满足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要求。创新创业教育主要包含两个层次的教育内容:一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等基本素质;二是提升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等综合素质。在教育过程中,部分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偏重以竞赛为主的学生科技活动,在专业教育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方面有所不足,不能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专业教育的通识课教育、学科基础课教育和专业课教育各阶段。还有的高职院校在专业教育的创新创业课程仅限于经济学或管理学课程,如财税、法规、企业管理、人际交流与沟通技术、创业培训、创新创业案例分析等,并以选修课的形式面向学生,从而造成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在专业教育中处于边缘化地位,难以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目标。

4.转变教学观念,提高师资队伍的教学能力与水平。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在专业背景、数量结构、内涵素养等方面还不能满足创新创业教育的要求,这主要表现在:第一,创新创业教师数量少,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由招生就业部门和学生管理部门的教师兼任,教师队伍不稳定,且教师的学历和职称结构也不合理,其教学能力与水平有待提高。第二,教师没有企业实践经历,缺少创新创业实践经验和社会工程项目经验,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有限,难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第三,虽然教师学历和专业水平较高,但教学模式仍以传统的课堂教学为主,以致创新创业教育成为脱离实际的纸上谈兵。

5.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不健全。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现有的实践教学环节和教学平台,不能与创新创业教育要求相对接。因此,高职院校应积极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平台和创新能力培养平台。在校内实践方面,主要包含以课程教学为主的验证性试验、创新实验项目、大学生创新科技竞赛等提高学生技能层面的实践,但更多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还停留在第二课堂,如组织学生完成报告、讨论和调查,听取创业就业相关的讲座和培训等,难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在校外实践方面,许多高职院校的校外实践环节,教学形式与内容相对固定,且大部分校企合作企业不能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条件,难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6.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激励和评价机制。第一,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还不够完善,难以构建完整、有效的管理机制和管理制度,如在创新创业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教师评价考核、个性化学习等方面还存在着制度空白。第二,高职院校尚未形成由教务处、学工、团委等多部门协同配合的统一工作机制,不能合理组织和有效整合学校的教育资源,难以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服务与保障。第三,高校没有建立专门的组织机构负责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不能贯穿整个人才培养过程。

二、高职院校推进和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建议

1.做好顶层设计,深化责任,明确机制。2015年,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报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各省级教育部门及部属各高等学校研究制订本地区和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方案,强调高校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机制体制,细化实施方案。第一,高职院校要从校级层面做好创新创业教育规划,成立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部署相關工作,从而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为推进和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有力保障。第二,高职院校要明确主体责任,健全机制,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以创新育人、实习实训、创业就业、社会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创新创业教育平台。第三,高职院校还要完善相关制度与优惠政策,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制度保障、师资保障和经费保障。

2.以教学改革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高职院校应在学生专业培养层面形成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素质教学三位一体的多元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第一,高职院校要适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完善课程体系,并根据学校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创新创业教育在专业教育各阶段的具体要求、课程设置和相关实践,阶梯式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第二,高职院校要利用互联网技术,建设创新创业课程资源库,积极引进知名高校和教育机构的创新创业教育相关在线课程,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并在创新创业教育的专业性、个性化基础上注重课程内容的广泛性和普及性。第三,高职院校应强化教师创新创业教学理念和教学观念,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广泛开展小班教学,大力提倡和推进启发式、讨论式和互动式等多元教学方法,并针对不同层面和背景的学生因材施教,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在课堂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第四,高职院校还要整合资源,优化配置,积极建设校外实践基地,完善实践环境,建立一批产学研一体化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为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提供保障。第五,高职院校要全面开放校内实验室和实训室,将专业教育实践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开发结合在一起,充分利用科技竞赛、社团活动和创新创业项目等实践活动,广泛调动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潜质。

3.加强师资建设,以教学改革推动教师观念的转变。创新创业教育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和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即“双师型”教师。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尤其是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师资力量更是比较匮乏。高职院校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第一,构建结构合理、稳定的校内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并通过定期培训、企业挂职锻炼等形式,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提升其专业内涵。第二,积极拓展与企业的合作范围,联合培养“双师型”教师,高职院校定期派遣教师到相关行业、企业,参加生产过程的实践和培训,提高教师的技能水平和工程实践能力,并聘请行业领域或企业的优秀人才兼任校内创新创业教育导师,建立创新创业导师数据库。第三,鼓励教师开展与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的教学研究,并针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方式等定期进行教研活动,增加与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的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数量,提高教师参与创新创业教学研究的积极性。第四,建立创新创业教育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定期对创新创业教育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进行评价,促进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并对创新创业教师在专业技术评定和绩效评价中予以政策倾斜,从而引导、鼓励更多的教师投入到创新创业教育中。

4.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教学建设。第一,高职院校要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一是教师在培养学生基本技能、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与创新能力,形成以专业教育实践为基础的认知—实践—创新的实践教学过程,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二是高职院校要以人才培养方案为出发点,根据行业发展方向和专业人才创业与就业动态,及时对实践内容进行调整,将创新创业知识融入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以确保学生创新创业知识的先进性和实用性。三是高职院校要积极推广项目式教学,以科技竞赛为依托,开展各类创新实践项目,并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开拓学生思维,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项目中,锻炼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动手能力。四是高职院校要加强校企合作,积极为学生创造到企业实践和锻炼的机会,以积累学生的实践经验,提高其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第二,构建校内外结合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一是高职院校要按照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要求,以现有实验室、科研基地、校内实训、实践基地为基础,统筹规划、合理整合,探索适合本校校情和创新人才培养要求的实验室开放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校内实践场所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作用。二是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大学生创业园、科技园等校外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使之成为学生创新创业的孵化基地。高职院校要加强校企合作,积极探索“企业+学校”“订单+联合”等多种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并积极推行“产学研”合作培养机制,利用校友资源和行业背景广泛联系生产企业,探索人才培养的多元化合作模式,将人才培养过程由校内延伸到企业生产和科研机构,从而形成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相结合的创新教育实践平台。

5.营造全员育人的创新创业校园文化氛围。深化和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过程。只有全校教育资源协同配合,才能形成创新创业教育的全员育人校园文化氛围。第一,高职院校要构建由职能部门院系创新创业教育管理保障机制、师生创新创业教学评教机制、创新创业教育效果检验机制等组成的整体创新创业教育机制体系,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全面开展。第二,高职院校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校园媒体、学生社团等途径,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广大师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激发师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兴趣与动力。第三,高职院校还要积极利用第二课堂,开展多种形式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刘东南.推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对策探讨[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5(5).

[2]王占仁.中国创业教育的演进历程与发展趋势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2).

[3]郑文,林婕.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调查分析——以广东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7).

[4]谢和平.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引导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J].中国高教研究,2017(3).

推荐访问:现状 推进 创新 建议 创业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