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浅谈高职高专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工作自查报告 时间:2022-02-18 10:09:08

[摘要]在高职院校和高专院校的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应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文章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和高专院校中计算机教学主要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材的内容等方面加以改革的途径与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 高专院校 计算机教学 创新能力

[作者简介]卜荣欣(1964- ),女,河北昌黎人,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教学。(河北 秦皇岛 066311)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0)27-0145-02

一、当前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和高专院校是培养高素质职业人才的摇篮和基地,其人才培养目标应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发展。要达成这一目标必须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当前计算机教学中还存在如下问题:

(一)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落后

当前计算机课程开设比较普遍,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改革也在不同程度上进行着,但大多数学校以应对各种考试为目的,以学生记住那些概念和机械的操作为目标,仍旧施行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这就决定了其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班级授课模式,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和简单的模仿。这不仅不利于学生了解学习计算机的普遍规律,掌握计算机学习的基本方法,也为以后计算机知识的更新带来巨大的障碍。

(二)重理论,轻能力

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特别是文科或语言类专业的学生,开设计算机课的目的是使学生能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各种软件和操作方法,新软件的自学方法以及获取各种信息的能力。但由于在计算机教学中偏重理论教学内容,学生的动手能力、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特别是在实际工作中的实际操作能力较差,知识僵化,既没有创新意识也没有创新能力。

(三)考核方式不科学

当前现在很多职业学院计算机考试基本照搬了其他理论型学科的考试方法,不能突出计算机的“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的特点,严重偏离了计算机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初衷,造成了学生能够答题却不会操作的现象。

二、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方式与对策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计算机的内容的不断更新,以及计算机技术在科研、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应用不断扩大,创新的思维和想象力,不仅是学生学好计算机基本理论的基础,更是以后独立接受新信息、处理新问题应具有的基本素质。下面笔者将就个人计算机教学的经验与总结,对在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方式与对策进行讨论。

(一)教学模式的改革

教师应以“能力本位”为指导思想,坚持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教学过程中,以教学大纲为基础,以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具备基本操作能力、具有较高的计算机素质和较好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基本步骤,进行教学过程的层次安排,建立完整、科学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同时根据学生的差异,针对学生不同的基础和能力采取分层次教学。

1.理论教学。在整个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授专业性较强的应用理论为主,舍弃那些不是职业能力培养必然要求的“纯理论”性的内容,使学生在部分教学内容上只“知其然”,而不必“知其所以然”。通过课程改革,既保证了教学需要,又降低了理论难度,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中,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时间安排上,在大约96课时的总课时中,实训课时占了64课时;从实训内容上,对于基本的实训课,每一节实训课都有具体的目的,对于综合实训课则更多地引导学生怎样解决实际问题,即能力的培养,而对于章节的能力整合实训则完全是发挥学生的想象,自己确定目标、自己设计过程——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1.精讲多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讲授word、excel、powerpoint和frontpage等内容简明、通俗且图文并茂的软件时,教师主要起到贯通、点拨的作用,将那些难懂、易错的内容以及简便有效的学习方法讲解清楚,这样能全面地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例如,我们在word的教学过程中,只要讲清图文混排中的图片的插入、格式设置等内容,而对于文本框、艺术字、自选图形等的操作,完全通过适当的安排学生实训练习,让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在上机练习的过程中自主完成由学习到应用的过程。这样不仅减少了教师授课时间,增加了学生实训的内容,同时也保证了学生对知识掌握得更加系统和熟练,为以后对相关知识的自主学习奠定了基础。

2.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启发创造思维。现代心理学家认为,创造是发展的灵魂。教师在“教”的过程中,应以创造性教育思想为指导,交给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创造性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引导他们从各个方向去解决问题,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并注意到思维的求同性与求真性,防止思维绝对化和僵化。创造从问题——“任务”开始。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给学生布置“任务”,并引导学生思考分析“任务”的实质,启动他们创造思维。如,在讲到excel的数据填充时,给学生提出一个“任务”:填充一个有规律的工作表中的部分内容,学生通过分析和思考,结果“创造”出了多钟解决的办法:有的是一个一个地填充,有的通过自动筛选的方法填充,有的通过if函数填充等,填充的方法多种多样。最后,让学生总结出最简单的方法。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在最大程度上启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学方法,激发创新热情。鼓励、指导学生大胆灵活地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正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基础的启发、探究式学习。与其他学科相比,计算机学科具有操作性强、发展迅速等特点,尤其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对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收集和分析信息、深入思考问题的能力、团体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培养非常有效。

在课程目标上,“研究性学习”把要达到的最终目标定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研究性学习”强调让学生通过自主参与获得体验,逐步形成一种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欢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

在计算机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遵循的几个步骤:(1)知识和能力的准备。要想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在已有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获取更多更新的知识,必须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知识和基本的操作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保障“研究性学习”的顺利进行和各种能力的升华。(2)“任务的提出”。通过选择合适的“任务”引导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教师通过分析实际工作中的内容和问题,引导学生提出“研究的课题”,并通过资料收集和知识积累分析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3)实现过程。学生根据设计方案通过上机实验、调试和研究,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既定的任务”,并撰写研究报告。(4)总结和提高。每个“任务”完成后,教师都要组织学生分析“任务”完成过程中的体会,总结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以达到获取方法、获取知识共同提高的目的。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竞赛,进行自由辩论,互相交流方法,互相启发思路,以实现解决实际问题与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机统一。对于课题的选择以贴近实际问题最佳。

(三)教材的改革

教材的编写或选择上,首先要以学生为本位,注重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强调以学生的经验作为教材组织的出发点,使学生愿学、乐学。其次,教材一定要突出学生的专业特点和时代特色,与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相适应,并根据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教材内容。第三,教材要突出素质教育的内容,将“任务驱动” “研究性学习”的具体内容引入教材中,帮助学生在具体“任务”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分析理解书本的内容,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创新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要全面提高我国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首先应从教育创新人手。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创新教育的核心。这需要在教学上不断创新,给学生一个创新自学的空间,培养其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最终一定会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自学能力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沈军飞.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教学与管理,2005(8).

[2]王爱冬,张涛.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教学与管理,2005(12).

[3]李露蓉.网络环境下计算机教学模式探究[J].教学与管理,2007(5).

[4]张晓.数学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与创造力培养的探讨[J].大众科学,2007(12).

推荐访问:浅谈 创新能力 中学生 高职高专 培养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