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浅谈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中专计算机教学中的实施

工作自查报告 时间:2022-02-18 10:11:01

摘要 本文主要从传统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任务驱动式教学在中专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优势及中专任务驱动式计算机课程教学的实施这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 任务驱动教学法 中专 计算机

一、前言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适合于计算机专业等信息教育的新型教学方法。其围绕着一个目标任务,以学生为主体,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参与指导教师课题或其他课外任务的一种学习实践活动。当前,随着计算机应用知识的逐渐普及,中专学校作为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学校,决定了其计算机教学应具有鲜明的应用性,因此在具体教学中应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笔者认为,在中专计算机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有利于构建教学情境,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是一种符合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与终身学习能力的方法,也是一种“授之以渔”的方法。

二、传统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中等职业计算机教学模式有:1)以讲授为主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模式;2)以演示为主的多媒体视频教学模式;3)讲练结合的机房上机教学模式。这几种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为主导,教学目标直接指向知识的传授,课堂设计旨在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记住与掌握传授的知识,学生大部分时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自主学习机会较少。这种教学模式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未能激发学生深层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独立思考,没有真正教会学生相应的计算机知识和如何运用计算机,导致所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动手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致使其在以后的工作中就容易生搬硬套课堂上的东西,难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因此,针对目前中专计算机课程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学校须进行改革,探索出适应中职计算机教育的现代教学模式。

三、任务驱动式教学在中专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优势

计算机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性特点的课程,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同时计算机课程的内容更新换代很快,这更要求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思想。“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它提出了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计算机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一般,任务驱动式教学在中专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优势有:1)任务驱动式教学中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是围绕某个具体的任务进行的,整个教学过程条理清楚、层次分明,使学生更容易掌握教学内容;2)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教师在设计任务时遵循难度适应性和层次性,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完成任务,使学生从中不断获得成就感,从而更大地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其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3)任务驱动式教学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到每一个任务中去,从而可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4)教师在设计和布置任务时,一般不会限定实现任务的方法和思路,给予学生充分的创作空间,从而在任务实现的过程中,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中专任务驱动式计算机课程教学的实施

(一)“任务”的设计

“任务”的设计非常重要,它是教学过程中的核心,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成败。因此,教师应精心设计“任务”。“任务”设计应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实用性和趣味性

任务的设计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以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为主观愿望,以完成教学任务为最终目标。因此,在设计任务时应注重学生的趣味性。如网页制作课上,在给学生布置选择网站主题任务的时候,让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网站的主题,对文学感兴趣的学生可以选择文学为网站的主题,对音乐感兴趣的学生可以选择音乐为网站的主题。而由于趣味性往往来自于实用性,因此设计任务时也要以实用性为重点。

(2)难易适度性和层次性

在设计任务时,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年龄兴趣等特点,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对于新知识点或有一些难度的“任务”,教师可事先演示或给出清晰、详尽的操作步骤,便于学生自主学习,避免学生因新知识点的难度而对完成任务失去信心和兴趣。如网页制作课程的第二章中的创建站点一节,教师可先在计算机上一步步给学生演示如何创建一个站点,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创建,这样更利于学生完成任务。同时,为适应中专学生学习能力差异大的问题,在设计任务时,应针对不同的学生来设计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任务,通过多层、多类型任务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优化任务驱动教学。

(3)开放性与挑战性

设计的任务要给学生留有发挥的余地。教师在明确任务的前提和提供完成任务必需的条件外,最好不要限定实现任务的方法和思路。例如在一章讲完后,可设计一个综合性的任务,将本章的内容融合在一起,老师只对涉及的知识点做出要求,至于学生如何设计则由学生去实施,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有助于学生拓展知识面。事实证明,课堂上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而且作品丰富多彩。

(4)要细化任务

教师要在总体学习目标的框架上,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小的“任务”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如学习网页制作,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应考虑到网页制作所涉及的知识、方法与技能,然后将这个总体任务分为站点的规划、站点的创建、页面的制作、网页的链接、网页的美化、网站的更新与维护等小任务,指导学生分步骤去完成。

(二)任务的分析与完成

任务的分解和分析在课堂实训阶段起着关键的作用,对提出的任务进行比较详尽的分析和细化,能够让学生在具体设计操作之前对要完成的任务有一个概念上和框架上的理解。在任务设计后,教师须自己分析任务中的难点、重点以及可能会出现问题的地方,然后针对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和疑难点、学生争论不休的问题以及教学内容的关键处进行指导,使其能更好地去探索和研究自己要完成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宜分析过多,而应采用教师与学生讨论或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商讨完成的方式。如在学习电子表格中数据的计算和处理时,教师会布置制作和学生成绩有关的表格并且对数据进行处理的任务,这时可让学生自主商讨表格的样式、内容以及数据的处理和计算方法,而不是直接给出表格的样式和已设计好的数据,这样可真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任务的效果评价

任务完成后,效果评价工作是十分必要并且重要的。评价的重要意义在于依据上机任务的完成情况分析学生在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能力、

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及实习技巧等方面的特点与长处及其不足,促进学生计算机技能的全面发展。评价的方法可以是教师逐一评价也可以是同学之间相互评价,前提是教师应创造出一个平等开放式的评价机制。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实际的技术操作过程及活动过程,分析学生的典型作品,全面考查学生计算机操作的熟练程度和利用计算机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评价中多用鼓励性的语言,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信心与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竞争意识,促使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投入更大的热情。当学生完成某项任务时,已经建立了自己的认知结构,但还不完善,这时教师需要通过对其学习成果进行展示、交流、讨论、分析、点评,客观、科学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反馈和评价。对整个学习过程的评价提倡“多记成功少记失败”的评价方法,对于学习效果不太好的学生尤其要给予正确的指导和鼓励。

此外,计算机课程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的确定和选用,要在保证达到最低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允许学生通过不同方式展示自己,一方面要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另一方面要尊重学生在学习和应用计算机技术过程中表现的个性和创造性,对同一计算机作品的不同设计风格和思路,对同一问题的不同技术解决方案,都应给予恰当的认可和鼓励。

(四)任务的扩展和细化

任务的完成不等于学习的结束,对于学生来说,求知欲的强弱与教师的引导有很大的关系。学生的水平有很大的差距,因此任务的设计是有弹性的,在教学课程结束前教师应对任务进行扩展和细化,即对完成得好的学生应提出扩展的意见,对有难度的学生应给出细化的要求。如在讲到站点规划一节时,完成既定的任务后可以加上一句话“网站标志画好的同学可以考虑在图形处理软件中制作标志,还没完成的同学参考优秀网站的标志设计自己的网站标志。”

五、结束语

总之,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在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师生可通过任务的设计和完成相互促进,相互提高。但由于中专计算机课程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产生于信息时代,其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固定模式,因此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

“任务”的设计内涵应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提升,并应注意与其他的教学方法有机结合,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技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从而更好地适应中等职业教育计算机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方向。

推荐访问:浅谈 中专 驱动 式教学 实施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