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叶季壮:从江门走出来的共和国部长

工作自查报告 时间:2022-04-09 10:10:29

叶季壮(1893~1967年),原名毓年,字耀周,广东新兴县船岗区水湄乡人。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到全国解放,他先后担任中国工农红军、八路军、东北人民解放军总供给部部长和总后勤部部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叶季壮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贸易部部长,后任外贸部部长,被誉为我党我军的“红管家”。叶季壮虽然在党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但青年时代的叶季壮在江门开展革命活动的经历却鲜为人知,他的革命生涯是从江门开始的。

投身工人运动 加入中国共产党

1917年,叶季壮从广州来到江门《四邑平报》社。这家报社是叶季壮在广东省立法政专门学校的同班同学赵廷谦的父亲出资创办的,社址设在江门市蓬江区竹椅街7号。叶季壮学识渊广,积极肯干,又有办报经验,很快就以出色的工作博得赵氏兄弟的信任。据赵廷耀回忆:“他很聪明,很快就能写好一篇稿,后来大家一致推荐他为报社的社长”。

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革命出现了新的面貌,《四邑平报》跟随革命潮流,不断刊登各地工农运动的消息,为革命呐喊。由于《四邑平报》坚持宣传革命道理,敢于为人民大众说话,因此很受社会大众的欢迎,在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这个时期,叶季壮在江门广泛接触社会各个阶层,他平易近人,善于交往,很快就结识了许多朋友。他的穿着也很特别,有的时侯打扮得很醒目,有的时候又很随便,穿得很寒酸。他讲话风趣幽默。如和朋友谈论时势问题,讲到1900年时,他不讲“零零”,而说一九圈圈年。由于他没有“架势”,人们都愿意和他接近,尤其是生活在低下阶层的劳苦民众,更是喜欢和叶季壮在一起,经常聚集报馆内听叶季壮讲天下大事。他除了办报纸外,又先后创办了天声通讯社、四邑通讯社和育才中学,把立足点深深扎在工农群众之中。不久,四邑通讯社要在香港设立分社,同时又有友人甘鼎卿邀他去香港帮助办学,叶季壮便去香港工作了几个月,但仍担任《四邑平报》社的社长,时常来往于香港与江门之间,管理报社的编辑出版工作。

1925年6月,省港大罢工爆发,叶季壮立即从香港回江门。这时,江门、新会地区的工人群众已纷纷行动起来,在江门成立了支援省港大罢工后援会,并在北街设立了招待所,组织群众为参加罢工的工人煮饭,洗衣;工会还组织一批积极分子,协助驻北街的省港罢工工人纠察队,执行封锁江门港,截留资敌物资和进口洋货,堵塞通往香港的航道,使香港顿时变成了“死港”。江门、新会的工人也趁热打铁,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反苛捐杂税的斗争。斗争中,年轻的叶季壮处处站在前头,带领工人砸碎了江门税捐局的牌子,以示工人群众反对苛捐杂税的斗争决心;他同工人群众一起,冲进县政府,面对面地斥责政府官员庇袒资本家利益的行径,严正要求县长下令取消一切苛捐杂税。这些举动,震惊了国民党广东省政府,宋子文亲自派员到江门查办叶季壮。但正值大革命运动高潮,反动当局慑于革命力量的日益强大而未敢贸然下手,此事不了了之。这年10月,江门市成立总工会,受罢委会委派,叶季壮以总工会秘书的名义参加工会领导工作,主管工人纠察队。此后,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成了叶季壮在江门活动的主要内容。

在参加和领导江门工运过程中,叶季壮自觉地坚持同工人群众相结合,思想上开始产生飞跃。广大的工人、学生和部分农民对他“颇有信仰”。另一方面,由于他长时间从事新闻教育工作,有条件较多地接触马列主义等先进思想的熏陶,政治上更加成熟。他从革命实践中认识了一条真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的指路明灯。1925年11月经刘尔崧、陈功武的介绍,叶季壮在广州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领导改组工作 加强统一战线

1926年三、四月间,中共广东区委任命叶季壮为巡视员,负责对西江和中路各县、区的巡视工作。为了便于工作,叶季壮由中共广东区委委员、国运书记兼国民党广东省党部组织部长杨匏安介绍加入了国民党,委以国民党广东省党部组织部巡视员一职。这一时期,叶季壮的工作立足点是在江门,他的公开职业是江门育才小学教师、《四邑平报》总编辑、市总工会秘书等,在群众中有很高的威信,这些都是他开展工作的有利条件。

叶季壮以国民党省党部巡视员的身份主持了改组委员会的工作。江门有三个国民党区党部,以梁惺民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分子把持着两个,在力量对比上,右派方面占了很大优势。梁惺民等人想利用这一点,企图在改组后选举执行委员会时多拉选票,夺取市党部的领导权,从而达到破坏改组的目的。为了粉碎国民党右派分子的破坏阴谋,中共江会支部召开了全体党员大会,决定采取依靠群众,执行群众路线,以扩大左派力量的对策,坚决挫败右派分子的阴谋。会后,叶季壮和其他党员一起,分头深入各工会和进步群众团体当中,发动工农群众参加国民党,新成立了国民党第四区党部,使左派方面的党员数量占了绝对优势。1926年4月,在改组后召开的第一次国民党江门市党员代表大会上,经过大会选举,第一届执行委员会的成员中,左派占了绝大多数席位,叶季壮当选为市党部常务委员兼组织部长。执行委员会中仅有的几个右派人物,只能照例出席每次的会议,他们提出的不利于革命开展的方案,每次都被多数委员一一否决,右派分子遭到惨败。

通过改组,使国民党江门市党都能够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真正执行孙中山制定的三大政策,使中国共产党提出的革命统一战线在江会地区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同时,也为当地的工农运动的广泛开展,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这次改组的成功,是叶季壮坚决贯彻中共广东区委关于改组各地国民党党部有关指示的结果,是他依靠群众、执行群众路线的一次重要实践,充分显示了叶季壮开展工作的组织才能和斗争策略。

领导江门工运 组织五邑暴动

1926年秋,中共江会支部党员的数量已发展到几十人。为加强对江门工运的领导,经上级党组织批准,撤销中共江会支部,分设江门、新会两个支部,任命叶季壮为江门支部书记。

设立中共江门支部,使党对当地工人运动的领导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叶季壮组织江门支部抓紧对工人群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吸收工人队伍中涌现的优秀分子入党,建立和健全各重点工会的党小组,发挥党员在斗争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当时,市政府的官员与驻江门的国民党军队十三师师长徐景唐勾结一起,站在维护资本家的利益上,利用他们掌握的权力,压制工人群众提出的加薪要求,加重抽收船艇牌照税,拘捕和殴打参加反苛捐斗争的工人群众,激起群愤。为了反击反动势力对工人的迫害,江门支部全体党员深入工人群众中进行广泛的发动工作,号召工人团结起来作坚决的斗争。在党员的带领下,上万名工人和郊区农民汇集在市政府门前,举行示威请愿游行,要求市长出来解决问题。斗争的结果:市政府暂缓了执行加抽船艇税的做法,释放了被捉去的工会领导人。这场斗争的胜利,使广大工农群众越加紧密地团结在党支部的周围,党对工人运动的领导出现了新的局面。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4月16日,江门的反动势力向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举起了反革命的屠刀,开始镇压革命党人。叶季壮转移到澳门,继续开展革命活动。同年11月,中共五邑地方委员会成立,叶季壮被任命为地委书记,兼任五邑暴动总指挥部总指挥,组织和发展五邑革命军(又称红军),配合广东省委举行广州起义。岂料情况突变,广州暴动提前在12月11日举行,并遭失败,而五邑地委一直未得上级通知,仍然按原定时间13日晚上举行暴动作准备。相反,江门、新会的反动势力却获悉了两天前广州发生暴动的消息,于13日黄昏开出大批军警,对江门、会城实行全面戒严,封锁、搜查各进步工会。鉴于敌人对暴动已有觉察,广州方面的情况又毫无消息,暴动总指挥部只得取消了当晚举行暴动的计划,并命令各路队伍迅速转移。次日,反动派在江门、会城两地大肆搜捕、杀害共产党员。

大革命失败后,叶季壮先后辗转广东西江一带、广州、上海、香港,均因身份公开暴露,无法开展工作。1929年9月,中共广东省委决定调他与张云逸等同志往广西负责扩建红军,12月参与组织发动百色起义,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和右江根据地,被委任为红七军军部财经委员会主任兼经理处处长。从此,随红军征战万里,直至新中国成立。

推荐访问:江门 共和国 走出来 部长 叶季壮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