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太平天国运动中社会阶级状况分析

工作自查报告 时间:2022-04-10 11:17:44

摘 要:胡绳先生在《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一书第一编详细地叙述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过程,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是第一次革命高潮时期,中国社会不同阶级在这次革命中扮演了不同角色。以贫农、中农和游民为代表的农民阶级是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力量,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是革命运动中的反动势力。本书把两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相结合,通过具体的人物和事件反映真实的社会历史面貌,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地位。

关键词:太平天国运动;农民阶级;游民分子;地主阶级

中图分类号:K25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7)10-0051-03

胡绳先生在《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一书中,针对近代历史的分期问题明确提出了三次革命高潮的概念,并将1851年至1864年间爆发的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划分为第一个革命高潮时期。他富有创造性地将太平天国运动革命高潮与两次鸦片战争联系起来,对太平天国运动从兴起、鼎盛到失败的全过程做出全面而深刻地叙述和评论。本文将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将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中存在的不同阶级,从力量配备、阶级关系、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过程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农民阶级是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力量

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与外国侵略者签订了《南京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等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打开了中国市场的大门。战争中的军费开支和战后付出的巨额赔款最终都落在广大农民身上,加重了清政府对农民阶级的剥削和压迫,外来商品输入的冲击也使农民的生活更加贫困,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之间的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中国社会的阶级矛盾加深。被压迫的农民阶级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揭竿而起,在社会各阶级中率先探索中国的发展道路,成为太平天国运动中的领导力量和革命力量。其中,主要的社会力量就是贫农、中农和游民。

(一)贫农和中农阶层

贫农阶层是农民阶级中生活最贫苦、革命性最强的部分,他们人数众多、敢于直接向封建统治者反抗。城镇和农村中的小商贩、小手工业者、船夫、运输工人等群体也都来自于贫苦农民,同样深受地主阶级的剥削压迫,因此能够和贫农联合在一起成为农民革命中的基本队伍。中农阶级是农民阶级中比较有文化的部分,他们最先感受到封建统治者的残酷剥削,能够与贫农联合起来领导革命运动,成为太平天国运动的领袖之一。太平天国制定《天朝田亩制度》作为施政纲领,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平均主义政策,太平军在占领地区能够保持严密的组织性和纪律性,认真执行对一般老百姓“秋毫无犯”的规定,能够获得农民阶级的支持和拥护。

太平天国运动的领袖人物们大都来自贫农和中农阶层,是贫农和中农阶层的代表。其中,洪秀全、冯云山来自中农阶层,杨秀清、肖朝贵是贫农出身。他们代表了封建落后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自身带有农民阶级的思想局限性。因此,建立起来的新政权与历代封建王朝一样是落后的、与新的生产力不相适应。

从思想上看,农民阶级的领袖们文化水平有限,深受封建迷信思想影响,也极易受其他错误思想的影响。他们“没有科学的政治的语言来表明他们的造反目的和方向,来论证他们的造反的合理性”,只能借助于宗教迷信作为革命的语言和思想武器。洪秀全将基督教的上帝与农民革命的需要相结合创立的拜上帝教教义作为太平天国运动的思想口号。一方面,拜上帝教启发群众进行反封建斗争、宣扬人人平等的思想,使太平军保持组织性、纪律性。另一方面,它也妨害了人民群众的真正觉醒,使太平天国成为一个狭隘的宗教组织,不能和其他农民起义军保持较密切的合作关系,各部分起义军都是各行其是、孤军奋战、力量分散,容易被清军逐个击灭。在太平军定都天京后,封建地主阶级的腐朽享乐思想侵蚀太平天国队伍中,领袖人物之间相互猜忌、军队成员贪图名利,大部分太平军不相信拜上帝教的教义,军队在思想和组织上分崩离析。在对待外国侵略者方面,太平天国误把侵略者当成同样信仰上帝的“洋兄弟”,误以为“洋兄弟”会在清政府与太平天国的对峙中保持所谓的“中立”态度,而没有看清侵略者的真实面目。太平天国与苟安求和的清政府不同的是,他们拒不承认洋人与清政府签订的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在外国侵略者面前不卑不亢,严厉禁止在上海、江苏等地贩卖鸦片,沉重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二)革命队伍中的游民分子

游民问题是当时中国面临的困难问题之一。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和《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等书中提到,游民来自于农村和城市中广大失去土地的农民和失去工作机会的手工业者,他们没有任何谋生手段而只能依靠不正当职业过活。他们包括土匪、乞丐、流氓、娼妓和迷信职业家等。游民分子具有革命性和反动性的双重性质。一方面,在革命形势出现高涨时,许多游民成为革命的积极参与者卷入革命运动,特别是一些阅历广、消息灵通、没有家室的游民们常常能成为革命中的领导者。另一方面,游民具有反动性,他们没有明确的政治目标和固定的阶级观念,也具有浓厚的雇佣意识和帮派思想。在革命形势进入低潮而反动势力暂时获得巩固时,其中一部分游民分子极容易与反革命势力勾结、被反革命势力所收买和利用做反革命的活动,成为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帮手。因此,革命领袖能否正确地解决游民问题使他们成为革命的积极力量,对革命取得胜利发挥重要作用。

本书对由游民组成的天地会、白莲教和捻军少数民族等群众起义组织的形成和发展历史进行了具体阐述,并与太平天国运动进行比较。文中涉及的这些内容在其他历史文献中是比较少见的,也是人们比较感兴趣的部分,也表明太平天国运动发展与这些组织之间保持着密切地联系。太平天国时期,清王朝面临内忧外患的双重危险,人们流离失所游民队伍迅速壮大。游民群体自身力量比较弱小,必须投靠更大组织才能获得保护,因此,门会组织的各种反封建活动的特点和弱点也是游民阶层的集中体现。红钱会、双刀会、小刀会等天地会组织虽然成员人数众多、分布广泛,但是各个下属山堂相互独立、缺乏远大的政治目的和统一组织领导,不能形成统一的革命力量,作为内部组成要素的游民同样力量涣散、缺乏稳定性、没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在太平天国运动中,太平军没有同这些社会组织结成密切的合作關系,合力打击国内外反革命势力,也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一部分加入太平军的江湖游民是太平军队伍得到补充的主要来源,他们战斗力比较强,在太平军与清军作战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太平天国除了用宗教信仰的力量来约束游民的行为之外,没有更好的办法来彻底消除游民分子身上的恶劣习性,不能对队伍中游民分子进行组织建设,不能使这些游民分子真正成为太平天国运动的积极力量。

二、地主阶级是革命运动的反动力量

鸦片战争以后,以清政府为代表的地主阶级实际上已经外强中干,没有对外国侵略者反抗到底的决心和能力,对外的和战政策摇摆不定。面对侵略者的屡次挑衅,清政府为了维护清王朝的颜面,只是空喊作战而并没有积极地制定出切合实际的作战方案和相应的作战措施,只要侵略者稍加使用威逼讹诈的手段,就立即采取安抚的政策屈服投降。这种安抚政策始终得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他们也不愿意壮大人民群众的力量来抵御侵略。

清政府把以太平天国为代表的广大人民群众作为威胁清王朝统治地位的真正敌人,他们以为忧患不在外而在内,洋人贪利无厌只求通商不会潜蓄异谋,应该“防民甚于防寇”。清政府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被侵略者的船坚炮利吓倒,把侵略者战斗力有限而不能深入作战,误以为是友好的表现,对待外国侵略者只是一味的退让求和而不敢直面对抗。清政府得知侵略者在广州建立了一个傀儡政权后,仍旧委曲求全,甚至请求外国派兵联合打击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以谋求生存。在太平天国运动中,清政府对内强硬、对外妥协的政策加剧了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的程度,深刻地体现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反人民的立场。

封建统治阶级已经处于十分腐朽的阶段,封建官僚机构贪污腐化、软弱无能。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封建官僚就与外国侵略者勾结起来走私贩运鸦片,并从中谋取巨额利润。两次鸦片战争一开始,封建官僚就有失败主义和投降主义的思想,他们在重要炮台和登陆点不设防线,形成开门缉盗的形势。太平军占领苏州后,封建官僚提出请求英法军出兵帮助攻打太平军的建议,宁愿接受外国提出的不合理条约也要继续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在国内外反革命势力大联合中,曾国藩组建的湘军与由它派生出来的李鸿章的淮军成为封建地主阶级的较有战斗实力的部分。但是他们同其他封建势力一样把人民群众作为真正的敌人,甚至在英法联军占领北京时没有派兵支援而继续与太平军作战。

买办阶级是鸦片战争的产物,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的买办阶级与地主官僚、外国侵略者勾结起来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在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中国,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完全是国际资产阶级的附庸,其生存和发展,是附属于帝国主义的。”与此相反,一些地主阶级分子投身到太平天国革命队伍中。他们中的一部分是由于没有功名或社会地位低受当权地主绅士欺凌,另一部分是因太平軍占领城市后没能及时逃走而被迫留在太平军队伍中的。这些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在太平军中很受尊敬,被给予乡官的职务。他们给农民阶级带来丰富的斗争经验和政治思想影响,但同时他们不是真正的接受农民政权而且很容易叛变,在革命中有一些破坏作用。在革命即将胜利阶段,某些地主阶级分子用各种方法窃取农民阶级的革命成果,他们是导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伟大的太平天国运动只是清朝统治晚期众多农民武装起义中的一支,他们代表的农民阶级的利益,没有得到先进的无产阶级的领导、没有科学的指导思想和斗争纲领、也没有调动各动全国各民族的力量,所以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但是太平天国运动体现出农民阶级反对封建主义的巨大力量和坚定不移的信念。

三、写作特点

胡绳先生在序言中写到“将这本书写成一本可供一般读者浏览而不至于感到十分枯燥的书”的研究目的值得学习。本书在叙述太平天国这段历史过程中,通过介绍这一历史阶段中各阶级的特定人物来体现该阶级的阶级性质,将两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联系起来完整的介绍了太平天国运动过程的始末,突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

第一,在太平天国运动发展不同时段,作者列举出不同阶级的具体人物和事件形象的绘画出真实的社会面貌。在讲到买办阶级时,书中提到买办官僚吴健彰、两广总督叶名琛和鲍鹏,叶名琛对外实行“六不”政策,即“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反映出买办官僚阶级不敢与国外势力斗争腐朽堕落的丑态。太平军将领李秀成东进占领富庶的江南地区后,不情愿派兵救援当时正陷入危机的安庆,对这段故事的介绍暴露了农民阶级眼光短浅容易满足于眼前利益的小农心理。

第二,作者将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联系起来并详细叙述天京陷落后太平军余波的斗争历史过程,始末完整补充历史故事的空白。第一次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前提,为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提供成熟的条件。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在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时期,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与外国侵略者的勾结联合增强反革命势力的力量,给陷入混乱时期的太平天国运动产生很大影响。天京陷落以后,作者继续叙述太平军其他分支部队的发展,其中遵王赖文光和皖北捻军合作将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的烈火继续燃烧了四年。

第三,本书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地位,只有人民群众中存在反对资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力量。太平天国运动是由广大农民阶级组织起来的,人民群众在反封建运动中发挥主力军作用。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全军保持严密的纪律保护农民利益,得到越来越多农民的支持,革命队伍不断壮大。太平天国运动发展后期,领导者进入大城市以后失去了同人民群众同甘共苦的作风,军队中也出现损害群众利益的事件,导致太平天国运动严重脱离群众失去民心。封建统治者反对和惧怕人民群众的力量,不能真正动员人民的力量抵抗外国的侵略。

参考文献:

〔1〕胡绳全书(第六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2〕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赵庆云.“三次革命高潮”解析[J].近代史研究,2010(6).

〔4〕张海鹏,赵庆云.试论胡绳的中国近代史研究[J].历史研究,2008(2).

〔5〕张海鹏.中共党史之前史的巨著——读再版的胡绳著《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J].中共党史研究,1998(2). (责任编辑 赛汉其其格)

Abstract: The first part of Mr. Hu Sheng"s "From the Opium War to the May Fourth Movement," is a detailed account of the historical process of the Taiping Heavenly Kingdom movement , the Taiping Heavenly Peasant Revolution launched in the first revolutionary climax period. Different classes in Chinese society in this revolution played different roles. The peasant class represented by poor peasants, middle peasants and migrants is the main force of the Taiping movement, and the landlord class and the comprador class are the reactionary forces in the revolutionary movement. This book combines the two opium wars with the Taiping movement to reflect the true social and historical appearance through concrete figures and events, and insisting that the masses of the people are the status of historical creators.

Keywords: the Taiping Heavenly Kingdom Movement; the Peasantry Class; Migrants; the Landlord

推荐访问:太平天国 阶级 状况 运动 社会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