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第三届主任阮啸仙故乡纪行

工作自查报告 时间:2022-04-11 10:13:13

1925年,一位清秀儒雅、英姿勃发的年轻人走进位于广州市东皋大道的一座房子,就任设于此处的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第三届主任。他就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之一、杰出的青年运动及农民运动领导人、我党第一位中央审计委员会主任阮啸仙。这个在中共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人物,1898年8月17日出生于广东河源的一个小山村,1935年在赣南战斗中英勇牺牲。他为中国人民的自由和民主英勇奋斗,创建了光辉的业绩,是人民心中一座永远的丰碑。

今年初夏的一天,本刊专访组专程从广州奔赴美丽的山城河源市,追寻阮啸仙的成长轨迹和从事革命事业的足迹,缅怀他短暂而壮丽的一生。在河源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刘路红等人的陪同下,专访组先后瞻仰了阮啸仙故居、河源市革命烈士纪念馆、河源烈士陵园,参观了源城区啸仙中学,采访了河源市革命烈士纪念馆馆长许敏光、阮啸仙故乡东源县义合镇下屯村党支部书记阮佑强、义合镇党委宣传委员陈小波等人。

从山乡穷孩子到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主任

从河源市区出发驱车约20公里,经过一条绿树与翠竹掩映的乡间水泥路,我们来到了东源县义合镇下屯村阮啸仙故居。镇党委宣传委员陈小波、村党支部书记阮佑强等人在村口热情迎候。陈委员和阮书记边带领我们参观,边向我们讲述阮啸仙的成长经历和一些感人的事迹,刘路红主任则向我们介绍了阮啸仙从山乡穷孩子成为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主任的过程。

下屯村是一个美丽的小山村,依山傍水,风景宜人。村前是碧水荡漾的池塘,远处是连接蓝天的青山。村里生活着200多户1700多名阮姓村民,他们当中有些还是阮啸仙的嫡亲。阮啸仙故居建得比较高,白墙黑瓦,古朴简洁,在巍巍青山的映衬下,显得庄严而宁静。故居建于清朝时期,为三进院落式客家民居,占地面积400多平方米,房屋面积630平方米,目前保存有平房三间。阮书记指着其中一间内有木楼梯的左厢房告诉我们:“这就是阮啸仙出生的地方。”

故居内陈列了阮啸仙生前参加革命活动和早期生活的一些史料,还有一部分他生前用过的物品。阮啸仙的大幅遗照挂在大厅墙上,两旁是他当年题写的一副对联:“坚忍卓绝为吾人本色,艰苦奋斗是我辈精神”。大门外有一口大池塘,故居斜对面约500米处有一排房子,阮书记说:“那是阮啸仙小时候和同族孩子读书的地方。”

从陈委员和阮书记断断续续的叙述中我们得知,阮啸仙的祖父曾任河源知县,家产殷实。但到了父亲一辈,已因故家道中落,阮父在村边开了一家杂货小店,勉强养家糊口。阮家孩子多,阮啸仙排行第三。父母节衣缩食供他上学,他先后在“洪事书屋”家塾、“闻啸轩”学堂和县城三江高等小学读书。12岁那年因交不起学费,被迫停学四年,在家参加劳动。复学后读至高小毕业,又因家境每况愈下而再次停学。三江高小的老师们为这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失学感到惋惜,在得知广东甲种工业学校(简称“甲工”)在河源有一个招生名额,且免收学费、供给膳宿的消息后,迅速托人通知他去报考。阮啸仙不负重望,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争取到了这个唯一的名额。1918年3月,他只身来到了繁华的大都市广州。

阮啸仙从小聪明伶俐且胸怀大志。10岁时,他用小刀在自己的墨砚上刻下了两行诗句:“挥笔落下如云烟,意志坚强可敌天。”在县城读书期间,受学校进步教师和革命党人的影响,阮啸仙思想进步很快,立下了改革社会、救国救民的远大抱负。考入“甲工”后,阮啸仙如饥似渴地阅读陈独秀主办的《新青年》杂志,阅读宣传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书刊,思想发生了新的飞跃。他与周其鉴、刘尔崧、张善铭等一批志同道合的进步青年学生结为好友,组建“广东中等以上学生联合会”,领导“甲工”和其他学校的学生冲破学校禁锢,投入到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洪流之中。1920年秋,阮啸仙参加了广州地区社会主义青年团,成为广东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1921年,经冯菊坡介绍,他参加了广州共产主义小组,成为我党的早期党员之一。

1922年9月,阮啸仙从广东甲种工业学校毕业,担任团广东区委书记,全力从事工人和青年运动。受党组织的委派,他与冯菊坡、周其鉴、刘尔崧等人在广州创办了“爱群通讯社”,发行《共产主义ABC》等油印小册子,并以记者的身份进行革命宣传,秘密发展青年团员,动员广大青年起来参加反帝反封建斗争。

1923年6月,阮啸仙与刘尔崧等人组织起“广东新学生社”,并担任该社执行委员会书记。该社成立不到一年,就发展了广东、广西、福建等地的会员五六千人,成为青年运动的一股强大力量。同年8月,阮啸仙出席了在南京召开的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团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广东青年运动在阮啸仙等人的领导下,搞得有声有色。

1923年6月,党的“三大”在广州召开,阮啸仙和谭平山、刘尔崧、冯菊坡等人代表广东党组织出席了大会。大会决定我党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阮啸仙与到会多数代表积极支持这一正确主张。

会后,阮啸仙以个人身份参加了国民党,并受共产党的委托,在广州地区协助孙中山做好改组国民党的准备工作,被任命为国民党临时区党部执委会常委。为搞好改组宣传工作,阮啸仙起草宣传大纲,组织演讲队,发动进步群众登记入党。他还积极协助委员会建立了会议制度,实行各种会议、决议执行情况检验报告等措施。孙中山对此很赏识,认为这是国民党未曾有过的好办法,值得提倡推广。

不久,阮啸仙调任广东区委农民运动委员会(简称“粤区农委”)书记。这年冬天,阮啸仙和高恬波、黄学增等人受党的委派,赴花县开展农民运动。当时,他正身患肺病,但毫不顾惜自己,仍废寝忘食地深入到各村做工作。1924年10月19日,花县农民协会暨二区农民协会同时成立。阮啸仙代表省农民协会亲临指导,亲笔在会址五湖村王氏大家祠显承堂门旁书写了前文提到的那副著名的对联,并在大会上讲话,鼓励农民起来同地主、豪绅作斗争。

1925年春,阮啸仙受党组织的委派,赴顺德帮助建立农会。同年10月,农民运动改由中共广东区委直接领导,同时设立了区委农民运动委员会,阮啸仙任农委书记。为了集中力量从事农民运动,阮啸仙决定与国民党脱离关系,于是在广州《民国日报》刊登“阮啸仙启事”,表示自动脱离国民党,专做农运工作。

1925年初,阮啸仙与彭湃主办广州第三届农民运动讲习所,阮啸仙任主任,并亲自给学员讲授《农民运动问题》等课。该届农讲所设在广州市东皋大道一号,招收学员120多人。农讲所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培养农民运动干部的学校,从1924年7月至1926年9月,共举办了六届,有毕业生近八百名。这些学员分赴全国各地发动群众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对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阮啸仙是第一届至第六届

农讲所教员。

1926年11月,中共中央设立农民运动委员会,毛泽东担任书记,阮啸仙和彭湃等为委员,领导全国农民运动。作为一名出色的农民运动领导人,阮啸仙不仅研究广东的农民运动,对湖南、广西、湖北、四川、山西、陕西等省的农民运动以及外国的经验材料也作了广泛的研究,并撰写了《中国农民运动》一书,是当时指导农民运动的重要著作。

从1923年至1926年,阮啸仙的足迹遍及岭南的广大农村。当年广东农村曾流行着这样一首赞扬他的童谣:“阮啸仙,阮啸仙,农民见了哈哈笑,地主见了哇哇叫!”

坚定的信念支撑他闯过难关回到党的怀抱

瞻仰阮啸仙故居后,专访组一行随刘路红主任来到了河源市革命烈士纪念馆。这座浓缩了河源革命历史记忆的建筑物呈矩形,浅灰色,从外形看显得比较普通,但不失庄重大方。在这里,刘主任介绍我们认识了纪念馆许敏光馆长。

从刘主任和许馆长口中我们得知,纪念馆于2006年清明前夕建成,建筑面积1435平方米,室内布展面积1350平方米,设计为两层,总高度8.7米,分3个展厅。随着刘主任等人的引领,我们逐个展厅参观。

二楼为第一展厅,主要展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河源人民革命斗争史实;一楼夹层为第二展厅,陈列内容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河源英烈事迹;一楼大堂为第三展厅,展示解放战争时期河源人民革命斗争历史,重点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二支队武装斗争史。大堂设有河源市革命烈士英名录,共录入烈士2355名。纪念馆采用了多媒体影像、影视片、声光电结合场景复原等现代化手段,另配以油画、国画、历史照片、沙盘、雕塑等,形象逼真地再现了当年的革命斗争场景。

在第二展厅里,我们驻足良久。因为这里重点展示了“东江三杰”——阮啸仙、刘尔崧、黄居仁烈士的革命事迹,展厅中央还端放着3人的半身雕塑。通过瞻仰烈士遗物、阅读有关文字、翻阅展馆内的相关书籍,我们对阮啸仙在大革命失败后的英勇表现和在苏区的杰出贡献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反革命政变。广东的国民党反动派在蒋介石的授意下,也在4月15日对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进行了血腥的大屠杀。阮啸仙成了南京国民党中央执监联席会议通缉的179名共产党主要干部之一。当时,阮啸仙正在粤北农村开展农民运动。他拖着病体,化装潜回广州,协助广州区委部署地下斗争工作,组织开展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此时,广州党组织已与中央失去了联系,各地也因搜捕甚严,联络十分困难。为保存革命力量,坚持党的地下斗争,党组织研究决定,广州区委暂时秘密迁往香港,指定冯菊坡、阮啸仙、周文雍等同志留在广州,继续秘密领导和部署党的地下斗争。

1928年1月,阮啸仙奉命来到粤北仁化县,组织武装暴动。此间,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失败后保存下来的部分部队退到粤北,并在仁化县作短期休整。在朱德、陈毅等的帮助和支持下,阮啸仙组织了声势浩大的仁化农民暴动,建立了苏维埃政府,阮啸仙被推选为苏维埃政府主席。

形势越来越危急,国民党当局扬言要活捉阮啸仙等领导人。党组织指派阮啸仙秘密转移到香港,参加中共广州区委的领导工作。

同年6月18日至7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表大会在莫斯科举行。阮啸仙在团长李立三的带领下,与苏兆征等人作为广东代表团代表,参加了由瞿秋白、周恩来主持召开的这次会议。会上,阮啸仙就“六大”政治报告和农民与土地问题作了发言,对仁化农民武装暴动的斗争情况也作了详细的介绍。大会选举阮啸仙为中央审查委员会委员。尔后,阮啸仙奉命留在莫斯科,负责整理仁化苏维埃和海陆丰苏维埃的材料,系统地总结了苏维埃政权的经验教训,作为“六大”会议资料存入档案。

1929年,阮啸仙奉党中央之命,从莫斯科回国,旋即参加江苏省委的领导工作。翌年春,奉调党中央宣传部工作。不久,又调任中共中央北方局组织部长,辗转于天津、内蒙、辽宁、上海等地,坚持党的地下斗争,包括在思想文化战线上同国民党及其御用文人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表现了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立场和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1930年冬,阮啸仙赴沈阳指导中共满洲省委工作。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沈阳,中共满洲省委遭到破坏,党的一批重要干部被捕。阮啸仙幸而走脱,只身潜回上海。不久,中共在上海的机关也遭到敌人破坏,阮啸仙因而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这年冬,他抱病外出寻找党中央机关。因身体虚弱,突然倒在路上不省人事,幸遇好心的路人把他送入医院救治,才脱离了生命危险。在他最困难的时候,家乡亲友及时给予了救济,使他能继续寻找党组织。翌年初,他终于与党中央取得联系,回到了党的怀抱。

“空前廉洁的政府”中的“经济卫士”

在参观的过程中,刘主任告诉我们:“阮啸仙故居去年进行过一次全面修缮,据说国家审计总署广东办事处拔出了三百万元专款。”为中共审计战线的“老祖宗”修复故居,让后人得以瞻仰这位“空前廉洁的政府”中的“经济卫士”,确是善事、好事一桩。

1932年冬,阮啸仙奉调上海任全国互济总会救援部长,与总会会长邓中夏等人一起,积极参加救援革命人士的行动。翌年春,邓中夏不幸被捕。阮啸仙与互济总会的左洪涛等人一起想方设法组织营救,但没有成功,邓中夏终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上海的形势愈来愈紧张,阮啸仙是著名的共产党员,目标很大,党中央决定派他赴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工作。1933年9月至10月间,阮啸仙辗转来到中央革命根据地中心——江西瑞金叶坪村。

早在1931年11月,在瑞金叶坪召开的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阮啸仙虽在白区工作未参加会议,但仍以高民望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中央执行委员,与毛泽东、朱德等人一起成为临时中央政府的领导人。1934年1月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代表大会又在瑞金召开。阮啸仙出席了大会,并继续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2月3日,阮啸仙被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任命为中央审计委员会主任,成为我党第一任中央审计委员会主任,是人民审计制度的奠基者。

当时,正值第五次反“围剿”期间,国民党反动派在对中央苏区发动大规模军事“围剿”的同时,还实行了严密的经济封锁,致使根据地的经济和供给十分困难。在这种特殊的情况下,审核国家的年度收入与支出,监督国家预算的执行,成为了关系到中央苏区的经济建设和红色政权能否巩固的大事。阮啸仙一上任,就在中央和地方以及红军内部设立了审计委员会审计员和稽查员,同时,率领全体审计人员到中央机关各部委这些“重点单位”,审查财政预算、开支、决算和计划等

“重点问题”。接着,又审查了国家企业单位经济收入状况,还根据中执委的指示,与中央工农检察部密切配合,组织肃贪“突击队”和清腐“轻骑队”,查处群众揭发的腐败分子。

阮啸仙工作起来是“拼命三郎”,为革命事业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因肺结核病长期不愈,他的身体非常虚弱,但常常带病在油灯下工作到深夜。有一次他接连几天几夜搞审计,累得吐起血来。同志们劝他休息,他用手帕抹抹嘴,用凉开水漱漱口,又继续工作。

在阮啸仙领导下的中央审计委员会,卓有成效地开展审计工作,从而使中央和各级政府在执行财经制度以及政府机关作风方面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尤其在反贪污腐化和反浪费斗争中,不正之风很快得到遏制。中央苏区军民交口称赞苏维埃政府是“空前廉洁的政府”,而阮啸仙和全体审计人员则被誉为“苏区经济卫士”。

陈毅写诗痛悼战死的阮啸仙

在刘路红主任的引领下,专访组一行来到了纪念馆旁的河源市烈士陵园。该园于1958年12月建成,原名啸仙烈士陵园,2002年12月经市政府批准更名为河源市烈士陵园。原占地1.3万平方米,后经两次扩大,现占地面积约2.8万平方米。园内建有阮啸仙烈士纪念亭、革命烈士纪念碑各一座,碑铭记载了362名河源籍革命先烈的英名。1987年,河源县政府在陵园内安放阮啸仙汉白玉塑像一座。

在阮啸仙塑像前,专访组默立致敬,表达崇高的敬意。塑像中的阮啸仙巍然屹立,眺望着远方。在他的英俊的脸庞上,我们读到了英勇、坚毅和果敢。凝望着烈士的塑像,刘路红主任深情地讲述了阮啸仙在中央苏区临危受命直至壮烈牺牲的经过。

1934年8月,由于王明“左”倾错误指挥,中央苏区红军战事屡遭失败,中央根据地日益缩小。9月,阮啸仙奉调中央赣南省委,任省委书记兼军区政治委员。虽受命于危难之际,但阮啸仙不计较个人得失,保持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一到任就投入到牵制敌人、掩护主力红军集结、实行战略大转移的紧张工作之中。

中央主力红军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长征后,阮啸仙奉命与项英、陈毅等领导人留在赣南坚持游击斗争。此时,苏区的形势异常严峻,敌人以重兵对苏区设置了重重包围。阮啸仙不顾身患重病,以于都、安远、兴国、信丰等县为中心区域,领导赣南地方军民开展游击战争。

11月,中央苏区的全部县城陷于敌手。翌年1月初,敌军已侵占了于都的畚岭、小溪、乱石等地。下旬,阮啸仙与赣南军区司令员蔡会文等人领导的赣南省机关部队被迫退至禾丰地区。2月,项英、陈毅、贺昌等率领的中央分局、中央政府办事处等机关部队,从黄龙的井塘村转到禾丰一带,与阮啸仙等人会合在一起。敌军得悉后,立即派重兵“围剿”。情势十分危急,被围的机关部队如不迅速突围出去,将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阮啸仙以惊人的毅力部署工作、指挥突围。他鼓励红军游击队员说:“哪怕剩下一个人,只要突围出去,就是活路,就是党的一份力量!”他亲自起草了一份给林匡支队长、刘英政委的指令,要他们以连为单位迅速突围转移!

当各路部队突围后,项英、陈毅、阮啸仙等领导的队伍才开始分路突围。阮啸仙、蔡会文与赣南军区政治部主任刘伯坚等人率领赣南省党政机关向赣粤边方向突围。至信丰牛岭一带时,遭敌军重兵阻击。虽经奋力冲杀,终因山高林密,敌人封锁严密,阮啸仙率领的队伍未能杀出重围,队伍被冲散,伤亡惨重。

3月6日,敌军在地方“铲共团”的引领下,派重兵封锁了牛岭、畚岭一带。敌军凭借险要地形,妄想把突围部队消灭在这一带的大山里。

在这危急时刻,阮啸仙命令早已抢占牛岭以东高地的重机枪连,用猛烈的火力从侧背袭击敌人,并命令另一部分战士从西面斜刺里杀向敌人。

狡猾的敌人发现突围部队的意图,赶紧集中火力向突围战士射击。子弹像飞蝗一样落在阮啸仙的前后左右,但他毫不畏惧,一边指挥队伍狙击敌人,一边率领战士匍匐前进。就在部队越过牛岭、畚岭之间的封锁线,经过信丰上小埂时,阮啸仙不幸被一颗流弹击中,壮烈牺牲,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年仅37岁。

时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主任的陈毅,在惊悉阮啸仙和中央军区总政治部主任贺昌先后牺牲的噩耗后,强忍悲痛,写下了一首催人泪下、感人肺腑的诗篇《哭阮啸仙、贺昌同志》:

环顾同志中,阮贺足称贤。

阮誉传岭表,贺名播幽燕。

审计呕心血,主政见威严。

哀哉同突围,独我得生全。

诗中“阮誉传岭表”、“审计呕心血”等句,正是阮啸仙革命一生的真实写照。

河源儿女永远的骄傲

斗转星移,岁月流逝。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河源人民深深地怀念这位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奋斗不息,直至流尽最后一滴血的革命英烈。一代又一代的河源儿女都为家乡拥有这样一位英雄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刘路红主任向专访组介绍说,阮啸仙烈士有一位独生儿子,名叫阮乃纲,于2010年1月90岁时去世,生前是广州市电子职业高级中学的一名普通公勤人员。解放初期,时任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席的叶剑英在广州接见了阮乃纲及其亲属,并指示要妥善安置好烈士家属。1952年1月,阮乃纲全家从河源迁往广州,住在越华路一座普通的平房里。

阮乃纲始终不以烈属自诩,只埋头于本职工作,过着默默无闻的生活。在学习和生活上,组织曾打算给他一些照顾,但他都婉言谢绝了。新中国成立初期,革命烈士的子女相继到了北京,文化程度低的被安排继续学习,文化稍高的送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深造,有的还被送去苏联留学,他们学成后大多有较好的发展。作为阮啸仙烈士之子,阮乃纲本可以享受同样待遇。然而,当组织征求他的意见时,他作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选择:不要照顾,报名参加地方土改。上世纪50年代,阮乃纲曾在广东省政法系统工作过一段时间,后来调到广州市电子职业高级中学当了一名普通职工,一直工作到1984年离休。阮乃纲有四个子女,大女儿是工人,已退休:大儿子是个小生意人,小儿子和小女儿都是普通工人。几个孙子在读大学。他们都以先辈为榜样,严格要求自己,认认真真地工作,踏踏实实地做人。

阮乃纲很少向人炫耀自己的家史,但只要提起父亲,他眼里总是充满怀念和崇敬之情。晚年时他曾对记者说:“父亲把一生都献给了党的革命事业,尽管对家庭照顾很少,但却是一位难得的好父亲。”1998年8月,河源人民隆重举行阮啸仙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阮乃纲应邀出席了纪念大会。在大会上,阮乃纲动情地说:“我父亲一生为党工作,不求名,不为利。父亲牺牲后,只留下一些衣物和一本用毛笔写的作文本,这些遗物后来都捐给了博物馆。父亲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了天下生灵免遭涂炭,为了古老神州大地重见生机,他把自己的一切献给了党,对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贡献。我作为他的儿子,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作为烈士后代,更应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更加努力地为党工作!”

阮乃纲的话,代表了河源儿女们的共同心声。河源人民都以阮啸仙为荣,以阮啸仙精神为建设美好河源的动力。

为让子孙万代永远铭记阮啸仙的英雄业绩,弘扬他的革命精神,当地人民政府于1984年秋在城区兴建了一所用烈士英名命名的学校——“啸仙中学”。在刘主任的引领下,专访组静静地来到了学校门前。只见校园内绿树成荫,操场上正在搞活动的学生们个个生龙活虎。据悉,该校校园占地面积有90000多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有教学班50多个,学生3000多人。经过有关部门和全校师生的努力,啸仙中学目前已建设成为校纪严、校风正、校园美的理想的读书治学成才之地。

早些年,阮啸仙故居被河源市有关部门开辟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红色旅游景点,跟其它景区整合包装成红色旅游的“名牌”。每到节假日,都有许多游客到故居参观、凭吊。2006年11月,国家审计署等单位组织拍摄了电视专题片《阮啸仙》,纪念这位人民审计制度的奠基人。11月29日,《阮啸仙》首播仪式在广州举行。中宣部、国家审计署和广东省委、省政府以及河源市等有关领导出席了首播式。电视专题片播出后影响颇大,全国各地前来阮啸仙故居瞻仰、参观的人络绎不绝。

在阮啸仙故乡逗留的短短几天中,我们深深地被烈士坚守信念、为实现共产主义伟大理想奉献一切的高尚品德所感动,心灵再次受到洗礼。一路上的所见所闻,也让我们十分欣慰——阮啸仙烈士故居、烈士纪念园区等均得到较好的保护和管理,阮啸仙烈士的光辉业绩和革命精神在这片土地上广为传颂和彰显。我们相信,在阮啸仙烈士精神的鼓舞下,这个英雄的故乡明天将会建设得更加美好,人民的生活也会更加幸福。

推荐访问:纪行 广州 第三届 故乡 主任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