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转型期农民信仰构成与信仰危机探究

工作自查报告 时间:2022-04-14 10:10:23

摘要:在当前城市化背景下,城乡二元结构的转型调整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本文试图对农民信仰的基本情况与特点进行分析,结合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双重视角,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理论关照,选取省内具有代表性的农村展开农民信仰问题调查,尝试勾勒性地把握吉林省农民信仰的现实状况。对于关注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这个当前较为薄弱的领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使核心价值观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的精神,对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党的领导、深化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转型期 农民 信仰

农民是中国国情最主要的成分。随着农民社会向市民社会的转变,农民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价值体系都在发生深刻的变革,精神需求逐渐被农民重视。社会转型带给农民信仰巨大的冲击:农民政治信仰认同度高但仍有偏差;世俗价值追求成为农民信仰的主要内容;农民信仰也面临着巨大的危机。

一、转型期农民信仰构成考察

(一)政治信仰认同度高但仍存有偏差

1.政治信仰是农民信仰的重要内容

转型期绝大部分农民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和制度充满自信,。农民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充满信心。大多数农民都认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广大农民群体中的崇高地位。不仅广大农民对共产党的认识是积极的,也有较大部分的农民希望通过自己的强烈愿望和实际行动加入到党组织中。

2.农民对国家认同强烈但对基层组织认识各异

中国封建社会悠久的历史使得绝大部分农民具有“领袖情节”,体现出将国家命运系于个人的倾向。大多数农民都对党及其执政成果表示满意,但也有少部分农民“信国家但不信村政府”。每个月农民都可以收到的“国家直补”,拿上存折就可以自行取用,无疑是广大农民更加喜闻乐见的政策。农民更坚信到手的实在利益,更加倾心于国家这种更为直接、现实的政策。而对于村政府的不作为甚至权力寻租抱有较多的不满,对于具有全局意义的“党”、“国家”和“政府”的认同感要远远大于就在自己身边的“村政府”及其干部。

3.农民对政治信仰理解存在下位倾向

转型期农民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和制度充满自信,但对共产主义却充满了怀疑。由于文化水平以及理解能力的制约,大多数农民对于“共产主义”这个概念的了解较为含糊,对于其实现的可能性未曾进行过较为详实的考虑。在多数受访农民心目中,共产主义或许是毛泽东时期无特权的平均主义,或许是邓小平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或许是习近平许诺的中国梦,共产主义理想在许多农民心目中下意识地演变成了生活意义上的宗教幻想,不在富有真理性反而充满神秘主义的可塑性。当下的生活比较富足,便是“已经实现了共产主义”。而对于与自身较为贴近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则相对清晰,对其前途也就更具有信心。

(二)世俗价值追求成为农民信仰主要内容

1.农民对信仰理解与劳动认知紧密相连

农民比起虚无飘渺的鬼神以及高高在上的领袖,农民们更加相信自己的双手以及勤劳,“信啥都不如多干点活”是其最质朴的心声。与自己密切相关的职业,绝大部分农民都认同“干一行,爱一行”的说法,并认同当下应该遵守职业道德。农民们对自己的职业现状较为满意,明确自己的合法利益是依靠双手创造的,具有基本的职业操守和适当的职业定位,这为信仰的培育和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谈到信仰时讲“我只信自己的良心”。“农民的劳动经验为这种信仰提供了牢固的基础。”农民信仰的产生和认知与劳动相关的“职业平等”、“勤劳干活”等紧密相连。

2.世俗层面追求对农民信仰产生深刻影响

在金钱观上,部分农民持“挣得越多,人生价值越大”的态度。少数农民关注国家政策,已有不少农民将财富视为人生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决定因素。市场经济社会下,金钱利益观给农民信仰带来了巨大冲击和挑战,市场经济引发的“向钱看”的金钱观对于当下农民信仰的形成已经产生巨大影响。在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一致性上,约半数农民持肯定态度。在一些农民看来,他们的“信仰”就是安于现状,安于天命,精神文化需求极少,仅停留在打麻将、打牌和看电视剧,没有对文化和知识的渴望。但他们对他人在经济和生活享受层面的优势存在着羡慕和渴望。

3.信仰向心趋势下的离心运动

转型期农民对党的信仰虽然具有一定的向心性,但由于生活水平个人经历等原因和党之间还是有一些疏远。绝大部分农民都表明坚决拥护党的领导的受访群众,就整体情况而言当前农民对党的信仰是具有较明显的向心趋势的。但是,这种向心力中蕴含着离心趋势,主要受经济条件差异而产生,同时包含着宗教的微弱影响。贫富差距的拉大也造成了部分群众对党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党的政策的不认同,有少部分农民甚至认为认为社会中贫富分化的程度达到了不可以接受的地步。精神层面上,农村地区宗教信仰的存在也深刻影响群众对党的认同,部分农民认为遇到事情时,求神拜佛也是挺管用的。

(三)个别宗教信仰尝试发挥作用

总体看来,大部分农民对于宗教信仰是持否定态度的,虽然村子里定期有传教队伍进行宣传,但多数人表示“信宗教也无法带来实际的利益”,故而不信,这也反映出当下农民普遍的朴素的唯物情怀。但不可忽视的是,潜在的宗教信仰因素仍然存在,宗教信仰的苗子还仍旧在农村存留,并且尝试发挥其作用,潜在的宗教信仰趋势还需要进一步用教育、宣传以及相关政策来科学地控制。

二、农民信仰危机探究

在笔者对农民开展的调查中,超过半数的农民都认为自身存在着信仰危机,有近三成的农民对信仰危机有无没有明确的答案,其原因或者是他们对信仰本身的概念认识模糊,对“信仰危机”的认识也就无从谈起,或者是他们属于安分守己的人,对其他村民的思想情况不了解也不关心,无法对此进行判断。

(一)农民信仰危机成因分析

1.信仰危机原因之一:国家思想动态与农民联系松散

农民信仰受农村社会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的影响,农民认为信仰是个人的事情,社会宣传对其塑造影响力较为微弱。在农民的传统概念中,信仰是与宗教信仰相类似的事物,一个人信什么宗教与其他人关系不大,社会的宣传教育对他们的信仰改变作用也不大,因此,农民理解的“信仰”多是朴素的、关乎个人和家庭生活的。在这样的条件下,他们对国家在思想方面的政策宣传并不关心,也不会联系到个人信仰建立上。在当前国家持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的宣传教育中,仍有接近四成的农民没有听说过,他们对此并不关心。农民认为信仰是自己的事,国家政策、执政理念对他产生不了什么影响。在当前的农村环境中乡绅这一群体几乎消失,村中精神核心缺失,更加剧了农民思想信仰上的空泛。在人自身中寻求理想境界作为信仰的标尺,一味沉溺于内心追求,会对社会生活中的缺陷习以为常,视而不见和不思进取,从而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妨碍。同时,在个人精神世界进行信仰追求,会一定程度上脱离生活,将信仰变成一种神秘的东西。

2.信仰危机原因之二:信仰受到金钱利益观的强烈冲击

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转型给农民传统价值观念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和挑战。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农民信仰的缺失。既不信宗教,对思想体系也不抱太大兴趣,对领袖人物也缺乏崇敬。农民感到苦恼,乡村秩序变差,或多或少与农民信仰缺失有关。同时很多人没有自觉到自己的信仰,或者说没有建立起自己的信仰,内心产生一种因为信仰的真空而带来精神的煎熬,所以会让他们在评判自己和别人的关系的时候,产生一种不信任,他们在评判自己的生活的时候呈现出一种不自信。正是由于这种真空状态,使他内心感受到煎熬。

3.信仰危机原因之三:农民淡化或规避主动认识信仰

教育是影响农民是否树立信仰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信仰教育和信仰氛围的缺失,会让农民面临双重危机:一是糟粕亚文化易入侵信仰体系,使社会主义信仰被淡漠化。农民缺乏辨别能力,良莠不齐的亚文化,特别是带有封建主义迷信色彩和资本主义腐朽色彩的不良文化,易腐蚀并蛀空农民们原有的价值体系,贯之以歪道邪教、装神弄鬼、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这些发霉的精神食粮。二是农民缺乏进取意识,普遍安于现状,不思改变封闭的乡土社会,缺乏外在刺激与内在动力。在对待教育和文化问题上,对子女持积极态度,但是对自己普遍持消极态度。大多数农民对信仰的冷漠化态度都将一以贯之于他们的生活,并对未来的变动秉持悲观态度,近半数农民从内心深处觉得“自己这辈子也就这样了”。

(二)改善农民信仰状况的对策和建议

1.发展经济是信仰建设的根本保证

农民信仰的缺失和真空状态受制于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农民并没有完全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很多农民的生活水平并不高,于是整天忙于生计而忽视了内心的感受和培育。邓小平曾指出,“空讲社会主义不行。”从本质上说,信仰是由经济基础决定并为其服务的第二性的存在,社会主义信仰生命力的有无取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邓小平一再强调发展是硬道理,从伦理学的视域看,人们能否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信仰最终依赖于社会主义中国的生产力、综合国力和广大群众物质生活水平以比资本主义国家快得多的速度发展。这是培植人们信仰之本,否则就会犯无水之源、无水之本的唯心主义错误。关照到农民内心的信仰,自觉地去培育和践行信仰。也只有如此,才能让农民感到信仰和现实是紧密关联的,不是脱节的、失真的。同时,要切实改进党的政策贯彻落实不够到位的问题,真正让农民得到福利,得到实惠,让他们坚定理想信念,对社会主义建设充满信心。

2.提高政府引导力度,改善政府形象是重要举措

调研显示,虽然一方面农民认为信仰的构建是个人的事情,但另一方面他们又认为国家、政府、大的环境对自己内心信仰的形成是有影响的。面对这种现状,党和政府应该充分发挥和利用农民信仰构建的可能性和必要性,通过加大政府宣传促进农民形成正确的信仰。政府机关人员可通过举办共产主义信仰宣讲会,召集党员进行共产主义信仰学习,并且借助大众传播媒介即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图书、网络等,发挥对整个社会的信仰产生巨大的导向作用等方面所发挥的功能。同时,政府的廉洁勤政形象对农民信仰、特别是政治信仰的塑造与认同至关重要。这里的政府既包括了国家和省级政府在打击腐败、加大惠农力度等方面的宏观政策支持,也包括了基层组织在落实政策完整公平、切实为百姓着想等方面加强建设。否则农民看不到任何实际效果,却在空谈信仰等问题,会加剧农民对信仰认识的空洞和偏差。

3.加强信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是长久之计

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的影响是一个人信仰的开端,父母的行为会对儿童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同时,学校教育也是影响儿童和青少年信仰的最主要途径。要坚定理想信念,在面对各种思潮冲击的当代中国,共产主义信仰这面大旗决不能丢弃。另一方面,要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和政治素养,使他们对信仰有一个正确的和理性的认知,学会辨别各种邪教、各种错误思潮。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增强他们坚定信仰的勇气和信念。

推荐访问:信仰 转型期 探究 危机 农民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