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的临床研究

安全自查报告 时间:2023-07-19 12:20:07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肿瘤相关性贫血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10例肿瘤相关性贫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联合组(A组,n=60)和对照组(B组,n=50)两组。B组采用单纯化疗方案,A组采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化疗治疗方案,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其用药前后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水平(Hb)及血细胞比容(HCT)变化差异。结果:(1)A组显效20例,有效21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68.3%,明显高于B组的4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两组患者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及血细胞比容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提升,且A组增幅大于B组(P<0.05)。(3)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其中A组发生率为63.3%,B组为5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肿瘤相关性贫血患者予以化疗联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方案,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其贫血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肿瘤相关性贫血; 安全性

肿瘤相关性贫血(Cancer related anemia,CRA)是指患者在肿瘤疾病发展途中发生的贫血疾病[1],其患病率达到10%~40%[2],可根据致病因素分为非化疗CRA与化疗导致的CRA两种类型。肿瘤相关性贫血不同于其他因素致贫血疾病,患者在血红蛋白水平与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反馈调节上较弱[3],以化疗患者尤甚,其贫血症状更突出,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健康安全及生活质量,对其预后提升不利。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作为一种基因工程技术生成的糖蛋白激素,现已被广泛应用于肾性贫血临床治疗中[4],本次研究为探讨该药物对肿瘤相关性贫血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选取110例CRA患者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4月-2014年5月收治的110例肿瘤相关性贫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通过病理学及细胞学检查,符合《血液内科疾病诊断标准》及该疾病相关诊断标准[5],被确诊为CRA。本次受试患者中男62例,女48例;年龄42~73岁,平均(57.1±6.2)岁;血红细胞计数(RBC)(3.0±0.9)×1012/L;Hb(84.6±3.6)g/L;HCT(30.5±4.3)vol%;原发肿瘤类型:直肠癌30例,卵巢癌28例,胃癌38例,肺癌1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联合组(A组,n=60)和对照组(B组,n=50)两组,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1)符合CRA相关诊断标准者;(2)临床病历资料完整者;(3)意识清醒者;(4)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3 排除标准 (1)中途退出治疗或随访失联者;(2)孕期或哺乳期妇女;(3)精神障碍或语言障碍者;(4)相关治疗禁忌证者;(5)预计生存期不足6个月者;(6)高凝血状态者;(7)其他因素致贫血者。

1.4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以营养支持、饮食干预、心理干预等护理措施:(1)饮食干预及营养支持:确保饮食清淡、易消化,忌口辛辣刺激、硬涩难嚼的食物,忌烟酒,每日需摄入蔬果、维生素、膳食纤维等,保障人体的基本营养需求;(2)心理干预:对存在明显不良情绪患者予以心理干预措施,通过交谈了解其不良情绪产生根源,以其为依据拟定针对性干预方案;对治疗存在明显抵触情绪者予以典型成功案例告知、历年数据列举等方式,帮助患者建立治疗信心,提高服药依从性;对预后质量存在疑虑患者,以患者健康座谈会等形式,为其普及疾病相关知识,为该疾病患者搭建交流平台,交换治疗信息,改善其不良心态。其中B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单纯化疗方案,根据其肿瘤类型选择对症化疗药物,持续治疗2个疗程(28 d/疗程);A组采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化疗治疗方案:于每次化疗疗程结束后2 d,给予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生产厂商:北京四环生物制药有限公司,规格:4000 IU(0.8 mL)/支,批准文号:国药准字S20083022),100~150 IU/kg,皮下注射,2~3次/周,持续用药21 d,化疗期间停止使用,共予以2个疗程。

1.5 评估标准

1.5.1 临床疗效评估标准 参考CSCO肿瘤相关性贫血专家委员会《EPO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中国专家共识(2010-2011版)》中相关疗效评估标准[6]。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Hb增幅大于20 g/L,HCT增幅大于10%;有效:临床症状明显缓解,Hb增幅大于10 g/L,HCT增幅大于5%;无效:症状未缓解或恶化。总有效=显效+有效。

1.5.2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其用药前后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水平(Hb)及血细胞比容(HCT)变化差异。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4.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A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68.3%,明显高于B组的4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4.66,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常规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在血常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及血细胞比容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提升,且A组增幅大于B组(P<0.05);见表2。

*与B组治疗后比较,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其中A组出现恶心、呕吐、脱发等常见化疗反应共35例(58.3%),此外头痛、低热、乏力等症状各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3.3%;B组出现恶心、呕吐、脱发等常见化疗反应者共29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字2=0.33,P>0.05)。

3 讨论

本次研究为探讨r-HuEPO对CRA患者临床应用价值及预后影响,选取110例患者为受试对象,发现予以化疗联合r-HuEPO治疗方案的A组患者用药后显效20例,达到有效等级者21例,临床总有效率为68.3%,明显高于仅予以化疗干预方案的B组患者,说明联合疗法较单一化疗方案,更利于患者增加红系造血祖细胞(CFU-E)的集落生成率[7],对改善贫血症状、提高临床疗效等具有显著作用。陈坚等[8]也对上述结论予以支持,其还指出,初治CRA患者相较于复治CRA患者,使用r-HuEPO后,临床疗效更为突出,有效率基本可以达到80%以上[9-10],对缓解患者贫血症状等具有积极意义。本次研究未将CRA患者根据其治疗史进行详细划分,故临床用效率仅为68.3%,可详细分组后验证上述研究者结论的准确性。

此外,本次研究还针对联合用药方案对患者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及血细胞比容血常规指标影响进行分析,发现A组患者治疗后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及血细胞比容等血常规指标均由治疗前的(3.0±0.9)×1012/L、(84.6±3.6)g/L和(30.5±4.3)

vol%明显提高至(5.3±1.0)×1012/L、(142.8±5.3)g/L

和(42.7±3.3)vol%,大部分患者已达到正常标准,仅少数因年龄、体质等因素未获得理想疗效,且该组患者同予以化疗方案的B组患者在用药后不良反应对比上无明显差异;B组患者虽各血常规指标示值也较治疗前明显增加,但其增幅不及A组突出。这一结论说明r-HuEPO作为基因工程技术生成的糖蛋白激素,利于改善CRA患者贫血症状,药物毒副作用较小[11-12],患者可放心用药。姜永生、乔姝等[13-14]也对上述结论予以支持。潘金林、陈金钟、彭恩兰[15-17]等还认为,除了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肿瘤相关性贫血具有理想疗效外,小牛脾提取物注射液与蔗糖铁注射液也是治疗该疾病的特效药物,可有效缓解患者贫血症状,对其预后提升有利。本研究仅将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一种药物作为重点讨论对象,未就上述药物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可在扩大样本容量后将其作为后续研究课题继续探讨。

综上所述,对肿瘤相关性贫血患者予以化疗联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方案,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其贫血症状,用药后几乎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刘彤华.肿瘤相关性贫血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3,17(9):1688-1691.

[2]杨文静.恶性实体肿瘤相关性贫血的临床研究[D].银川:宁夏医科大学,2013.

[3] Dilip KPatel,Siris Patel,Ranjeet S Mashon,et al.Diverse phenotypic expression of sickle cell hemoglobin C disease in an Indian family[J].Annals of Hematology,2011,90(3):357-358.

[4]宋小敏.大剂量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慢性肾衰竭贫血的效果及机制[J].中国医学创新,2014,32(23):13-15.

[5]李焱.血液内科疾病诊断标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6] CSCO肿瘤相关性贫血专家委员会.EPO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中国专家共识(2010-2011版)[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0,15(10):925-936.

[7]黄俊霞,孟繁军.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的应用[J].中华肿瘤杂志,2011,33(11):877-878.

[8]陈坚,高巍然,魏燕,等.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的疗效影响因素[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1,16(4):346-348.

[9]薛晓弘.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在肿瘤相关性贫血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4,37(10):30-32.

[10]傅爱林,沈文香,汪小葛,等.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及其与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转铁蛋白受体关系的临床研究[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14,12(1):77-80,146.

[11] Keren D F,Hedstrom D Gulbranson R,Ou C N,et al.Comparison of Sebia Capillarys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with the Primus high-pressure liquid chromatography in the evaluation of hemoglobinopathies[J].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Pathology,2008,130(5):824-831.

[12]杨忠文,周江,葛伟,等.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癌性贫血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1,8(14):70-72.

[13]姜永生,于世英.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在肿瘤相关性贫血中的应用[J].中国新药杂志,2005,14(8):961-964.

[14]乔姝,杨丽,白强,等.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肿瘤性贫血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0):3-4.

[15]潘金林,石春晖,岳菊三,等.蔗糖铁联合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改善血液透析患者中度贫血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2):47-48,49.

[16]陈金钟,魏岚.小牛脾提取物注射液联合EPO治疗癌性贫血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1,8(13):18-19.

[17]彭恩兰.小牛脾提取物注射液治疗肿瘤相关性红细胞减少的临床观察[J].实用癌症杂志,2013,28(6):623-624.

(收稿日期:2014-12-10) (本文编辑:陈丹云)

推荐访问:红细胞 重组 临床研究 治疗肿瘤 性贫血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