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专业气象服务领域集约化问题探讨

企业自查报告 时间:2023-07-10 08:20:04

摘要:气象部门开展专业气象服务以来,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基础服务向专业科技信息服务发展的过程。随着深化气象改革,气象部门职能转变和气象服务市场化,对专业气象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在分析国内外专业气象服务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专业服务集约化发展的基本思路,即按照适应需求、集约高效的气象服务业务体制要求,建立上下协同、分工合作的服务模式,完善统一管理、分级服务的发展机制,形成省、市、县三级集约化发展、技术共享、队伍专业、机制高效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气象 专业服务 集约化

专业气象服务是气象科技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气象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发展专业气象服务,是气象现代化发展,推进气象科技服务工作的有效途径。本研究通过调研国内外专业气象服务现状,分析专业气象服务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根据气象服务体制改革的需求,明确发展思路,探索专业气象服务集约化方式和原则。

一、专业气象服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目前,我国气象部门按气象服务的属性,将气象服务分为公益服务和科技服务,再按气象服务的对象将公益服务分为决策服务和公众服务,将科技服务分为专业服务、专项服务和综合科技服务。近年来,为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气象部门在加强公益气象服务的同时,积极开展专业气象服务。目前,专业气象服务已涉及林业、农业、城建、厂矿、交通、能源、水利、保险、旅游、文化、医疗等多种行业。

二、国内外专业气象服务发展比较

(一)国外专业气象服务的发展

气象科技服务始于19世纪20年代初期,20世纪70年代前,各国气象科技服务以无偿为主,70年代后,由无偿向有偿转变。专业气象服务应运而生,这一时期经济竞争日益加剧,人们体会到只有及时准确地利用各类信息,才能在竞争中获益,服务更具针对性的专业气象由此受到了重视。

1.国际上专业气象服务的发展历程

初始阶段:气象部门依靠政府拨款支持,气象服务工作以开展公益气象服务为主,专业有偿服务处于次要地位。这一阶段整个服务是基本气象业务的自然延伸,在此阶段有私营气象服务公司开始出现。

发展阶段:国家对气象投入减少,专业气象服务产品除提供资料、预报、情报外,气象咨询服务也开始慢慢发展。

发达阶段:专业气象有偿服务与政府支持的公益气象科技服务分离,专业气象服务产品按照用户的要求进行加工,提供更具个性化的服务。气象信息服务占比较大。国家或私人气象公司的服务向全球化发展。

2.国际专业气象服务运作方式

一些发达国家的专业气象服务已经实现商业化并具有相当规模。目前国际上专业性气象服务的运作方式大体可归为三类:

一类:国家气象部门不开展专业性气象服务,由私营气象公司开展,如美国、日本等国;

二类:除私营气象公司外,国家气象部门也开展专业性气象服务,与私营气象公司竞争,如英国、法国、德国和澳大利亚等国;

三类:国家气象部门改组为气象公司,整个国家的气象服务工作全部商业化,如新西兰。

(二)我国专业气象服务发展现状

专业气象科技服务从开始发展至今已经经历了近30年的历史,近年来随着气象事业的不断发展,体现了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全国各省份在加强决策服务、公众服务的基础上,开始研发更多的专业特色更浓的气象服务产品,建立了涉及各行业的服务系统和信息发布平台,使气象服务惠及广大民众,专业气象服务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1.专业气象服务领域扩展迅速

气象部门适应社会需求,加强专业气象服务顶层设计,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延伸服务链,提升针对性,探索建立专业气象服务发展的长效机制。我国专业气象服务已实现由传统的地质灾害、农业、水文气象、航空气象等向海洋气象、森林草原火险、交通气象、能源气象、城市气象、旅游气象、环境气象、公共卫生气象等领域拓展,专业气象服务收入逐年增长,如图1所示。

2.专业气象服务的地域特点

从整体的分布特征上看,收入“东多西少”的特征还存在,如图2所示。

3.专业气象服务近十年发展趋势

发展最显著的地区为广东,全国其他地区江浙发展比较突出,西藏发展较为缓慢,如图3所示。

三、存在问题和发展机遇

(一)存在问题

1.精细化的需求与粗放式的矛盾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公众和各行各业运用专业气象服务的意识和需求不断提高,要求也更加精细、专业和个性化。但由于发展的不均衡,特别是我国西部地区的专业气象服务的能力和水平离现实需求还有着相当大的差距,总体来看针对行业开展的专业气象服务存在着针对性不强、科技含量不高,服务内容不精细,服务质量不高,服务手段传统等问题。

2.分散的专业气象服务与省市县三级集约化预报流程不相适应

我国的专业气象服务仍然停留在分散、重复,各自为政的状况。导致专业气象产品制作资源的严重分散,人力、财力的严重浪费,专业气象服务的发展与集约化预报业务流程不相适应。

3.部门之间协调机制不完善

同外部门之间没有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沟通渠道不畅,制约了专业气象服务发展。气象行业内部各单位之间又由于人为的原因和利益的驱动,缺乏沟通机制,缺乏统一组织和规划,各自为政。

4.缺乏科学管理模式

专业气象服务管理模式直接影响专业服务的发展,我国专业气象服务管理模式还处于初级阶段。有的地方仍停留在用传统事业单位管理办法管理企业实体,放权不够,直接影响了实体的经营活动的相对独立性。

5.专业气象服务人才队伍素质不适应发展需要

从事专业气象服务工作的人才很难被吸纳,进而造成专业气象服务人才队伍缺失。

(二)发展机遇

当前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国模仿性排浪式的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保证产品质量安全、通过创新供给激活需求的重要性显著上升,这种消费需求变化,为释放气象服务消费潜力,激发集约化专业气象服务,拉动专业气象服务产品供给,提升专业气象服务质量,提供了新的机遇。

四、推进专业气象服务集约化的思考

(一)集约化的优势

有利于集约高效,统筹发展。专业气象服务集约化可以推动专业气象服务各领域横向一体化集成和国家、省、市、县业务布局纵向垂直整合,实现专业气象服务信息流、业务流、管理流的高效顺畅,实现全流程、自动化的气象专业服务管理链条。

有利于信息共享。在实现互联互通的基础上,能够从各种服务终端全面获取数据,通过建立信息集约化平台,对各类数据和信息“融合贯通”以及先进技术、大数据技术等应用,实现数据和信息的集中、整合、共享、挖掘应用,真正使数据和信息资源成为提高专业气象服务水平的重要生产要素。

有利于互联互通。专业气象服务集约化基于更高水平气象现代化发展,通过“互联网+”、“云+网+端”,实现与气象活动相关的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互联互通,改变气象应用系统和信息在跨部门、跨机构之间存在割裂、流转不畅的局面,实现专业气象服务上下贯通、各机构协同、跨部门联动。

有利于协同创新。建立面向部门内外的专业气象服务平台,打破信息不对称,消除与用户的距离,吸引全社会资源参与到气象服务系技术研发的气象科技创新活动,针对不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专业气象服务,提升专业气象服务能力。

有利于节约成本。目前各级气象部门专业气象服务从业务发展、平台建设等方面都存在重复建设的问题,如果能将现有资源充分整合,发挥各自优势,合作开展专业服务,就能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有利于人才交流。人才是专业服务发展的第一生产力。针对气象部门目前专业服务人才缺乏的状况,建立能出能进、能上能下的灵活用人机制,有利于发挥国家和省级人才优势,充分起到高层次人才的带动和引领作用。

(二)专业气象服务集约化原则

需求引领强化服务。在准确分析服务需求的基础上,根据各级专业服务优势确定重点任务,既要满足服务需求,又要切实避免重复建设,做到效率优先,突出优势。

提升服务质量。以提高精细化服务为目标。各级专业服务布局分工的确定应充分发挥各级专业服务优势,通过提升技术含量和服务水平,促进服务质量的有效提升。

集约发展突出业务。在充分发挥各级优势基础上,分工协作、各有侧重。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减少重复和浪费。

(三)专业气象服务集约化形式

同类资源集约。主要把同一层级性质相近的服务资源通过整合优化向同一实体集中,如集中电力、新能源等,达到业务完善、分工合理、运行高效的目的。

优势项目集约。以成熟和规模化的优势项目为载体,以利益共享为核心,以增产增效为目的,以规范的组织制度为保障,采取跨单位、跨地区、跨层级重组,分别以国家、省、市气象部门为主体,组建专业气象服务实体,形成合力,打造品牌项目。

龙头实体集约。充分发挥国家级和东部省份在项目、资金、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可由中国气象局组建或指导建立分区域、分专业的专业服务龙头实体,鼓励通过自主协商实现跨区域专业气象服务,带动中西部地区服务能力的提高。

内外部门集约。引入市场机制,通过竞争方式开拓市场,加大与各行业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加强与交通、旅游、水利、环保等部门合作,发挥气象部门自身优势,通过不断创新合作模式,探讨混合制经营模式,实现转型发展。

(四)专业气象服务集约化措施

建立适应集约化发展的运行机制。省级专业气象服务技术上向省、市两级集约,服务向下延伸,构建新型专业气象服务运行机制,实现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市、县级气象部门致力于防灾减灾气象服务和公众气象服务,强化公共气象服务职能。

创新体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气象服务领域将逐渐向市场开放,将专业气象服务业务与公众气象服务区分开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效率,不断提高气象服务的水平和产品的质量。

推进专业气象服务向全方位、多领域和集约化方向发展。不断拓宽专业气象服务领域,大力研究与开发涉及人民群众生活、财产、安全,社会经济方面的城市环境、旅游观光和交通安全,以及农业、林业、防火、建筑、保险、电力、能源等方面的专业专项气象服务产品。

建设专业气象服务业务集约化环境。本着“统一布局,分步实施”的原则,先利用气象部门内部现有资源,搭建分布式架构的气象私有云,满足现有工作需要,争取发挥短时效益。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前提下,使用公有云资源,建成“虚拟分布、管理统一、资源共享”的“混合云”应用平台,逐步建成集数据交换、信息发布、服务信息化为一体的专业气象服务业务平台。

打造标准为引领的发展方式。在标准引领下,去除集约化体系结构障碍和关节处发现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定位项目,以项目为纽带,在集成整合的资源池中配置所需的软硬件资源,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培育以业务发展为需要的技术队伍。以业务项目和科研团队为组织单元,因事设岗,按岗定人,全网柔性配置人力资源,将业务运维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一体化,建立业务服务人员立体流动制度,最大程度地汇聚人力资源为专业气象服务集约化服务。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国务院,2000

[2] 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4.11

[3] 马鹤年.气象服务学基础[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1

[4] 刘英金.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辅导读本[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5,4

[5] 气象服务效益评估研究课题组.气象服务效益分析方法与评估[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8.8

[6] 马鹤年,汤绪,秦样士,张洪广.气象服务产业化研究[D].北京: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气象软科学论文集.2001

[7] 缪旭明.关于气象商业化服务的探讨[N].北京:中国软科学,2000.1

[8] 章澄昌.产业工程气象学[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7

[9] 中国气象局业务技术体制改革方案编写组.中国气象局业务技术体制改革总体方案[Z].中国气象局,2005

[10]张庆阳,工亚光.加入WTO后我国气象服务领域应对措施的建议[D].北京: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气象软科学论文集.2001,6

推荐访问:集约化 气象 探讨 领域 专业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