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2014年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真题易错点拨与高分指津

企业自查报告 时间:2021-07-10 10:13:05

2014年高考,全国18套语文试卷,共有5套试卷考查实用类文本,与2013年的6套相比,减少了1套。

从考查的文体上看,人物传记依然是考查的主流。2014年各卷所选实用类文本,主要涉及人物传记、人物访谈、科普文章等3种文体,与2013年相比没有变化。其中,人物传记3篇,包括新课标Ⅰ卷的《科学巨人玻尔》、新课标Ⅱ卷的《爱国科学家邓叔群》和辽宁卷的《侯仁之:城市的知音》;人物访谈1篇,为广东卷的《罗哲文先生访谈》;科普文章1篇,为福建卷的《九天神眼》。

从考查的形式上看,各卷不尽相同。新课标卷 (包括新课标Ⅰ卷和新课标Ⅱ卷)、辽宁卷风格稳健,每年都以选考的形式对实用类文本进行考查,文体固定为人物传记。广东卷、福建卷近两年也一直以选考的形式考查,不过文体每年都会轮换,主要考查人物传记、人物访谈、科普文章等3种文体。有的省份,不定期地考查实用类文本,比如湖北卷,2013年的《罗曼·罗兰》为实用类文本,而2014年的《六指猴》则为文学类文本,均为必考题。

从考查的题型上看,以问答题为主,部分试题也兼考选择题。比如,新课标卷和辽宁卷一直兼考选择题和问答题,而广东卷近4年一直使用三道问答题。

从考查的能力上看,2014年的试题突出了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概括中心意思、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等能力的考查。

一、研读真题,避答题误区

实用类文本,相对于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难度较小,但不少考生在答题时,也存在一定的答题误区,造成失分。下面结合高考真题,对常见答题误区加以解析。

1.照搬原文,缺乏整合

【典型试题】(2014年广东卷)20.在古建筑保护上,罗哲文先生持哪些看法?(5分)

【能力要求】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C级。

【误区解读】对于这类题目,考生不仅要筛选信息,还要对筛选的信息进行加工整合,即提取信息的核心内容,进行精准概括,突出信息的主要内容。有些考生缺乏整合信息的能力,直接照搬原文,眉毛胡子一把抓,原本寥寥数语的答案,却洋洋洒洒占满答题空间,甚至“溢出”答题空间。这样处理,不仅达不到全面准确的目的,反而极易遗漏要点。面对如此“臃肿”的答案,恐怕火眼金睛的阅卷老师也只能望洋兴叹。因此,只有对信息进行必要的提炼加工,才能获得简洁精准的答案。

【答案呈现】①新建筑一定要中国式,要体现中国古建筑的优秀传统,同时也一定要创新;②必须认真,首先要把基本技能、基本理论学好;③要重视技术的传承,特别是工艺的传承;④要重视材料问题。

2.不懂限制,答非所问

【典型试题】(2014年新课标Ⅱ卷)12.(4)作为一位爱国科学家,邓叔群有哪些突出表现?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8分)

【能力要求】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

【误区解读】题干中往往会出现一些答题的限制信息,如果忽视这些限制信息,容易造成答非所问的情况。比如本题中的“爱国科学家”,就是答题的限制信息,其实也是提示我们可以从这个角度确立解题思路。但是一些考生不认真审读题干,忽视“爱国科学家”这一限制信息,把邓叔群“公费留学美国”期间,“决心在最短的时间内学到最精湛的科学知识。他不仅主科成绩都是A,而且荣获了全美最高科学荣誉学会颁发的两枚金钥匙证章”等内容都作为主要信息写进答案,而这些信息虽然符合“爱国”的要求,却不符合“科学家”的限制,当然不能得分。

【答案呈现】①为中国建立了自己的真菌学,在世界学术领域争得一席之地;②为改变中国农业的落后面貌,选学农林专业;③为国计民生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研究方向;④为新中国的农林业的发展,努力培养专业人才。

3. 不明要求,信息散乱

【典型试题】(2014年新课标Ⅰ卷)12.(3)文中说:“玻尔领导的哥本哈根学派具备了一个科学学派应有的优秀特质。”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哥本哈根学派有哪些“优秀特质”。(6分)

【能力要求】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

【误区解读】题干在提出问题后,一般都会附带提出一定的答题要求。常见的表述语言为“简要概括”、“简要分析”,或者是“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等。附加要求的主要作用是为考生规定答题方法。比如“概括”和“分析”即为两种不同的答题方法:“概括”,是对分散的信息进行归纳总结;“分析”,是把一个概念分成几个部分,并指出这些概念的本质属性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本题中,答题指向是“优秀特质”,附加要求为“具体分析”和“结合文本”,考生答题时,应当先概括“优秀特质”,然后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特别提醒大家的是,参考答案呈现的只是“概括”的“优秀特质”,并不意味着可以省略“结合文本分析”的部分,如果考生只答出参考答案的内容,肯定得不到满分。

【答案呈现】①拥有站在学术前沿的核心领导人物;②有堪称骨干的科学家群体;③创造了独特的学术精神。

答题误区,还包括片面追求信息数量,企图以多取胜;不能合理分层,缺乏条理等。

二、反求诸己,明备考方向

了解了命题规律,我们还要善于发现自身的不足,找到个人备考的着力点,切切实实提高应考实力。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在备考时应当特别关注:

1.快速读文

文本就是我们要阅读的文章本身。要做好阅读题,就必须把文本真正读懂,这是答题的必要前提。考生在备考时,须重点训练快速读文的能力。学会在“读”的过程中,根据文体不同,提取重要信息。对于传记,找出与传主相关的重要事实,感知传主的性格特征或人生追求、思想个性,勾划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即文章主旨的语句等。对于新闻访谈,要理清记者提问的思路,以提问为线索,整体把握文义,理解被访者的品质、功绩、人生观等,分清整个人物访谈的结构层次。对于科普文章,要抓住说明主体的特征,体会语言特色,分析说明方法。

2.精准审题

审题,就是审读题干,挖掘题干中隐含的解题信息。这是连接文本与解答的重要一环。我们强调“精准审题”,就是追求文本与解答的完美对接。审题环节,要弄清问题的指向,及时确定筛选信息的区间;要了解题目对答题的限制条件,防止超范围答题,避免做无用功;要知道题目的答题要求,尤其是答题方法的要求,要求你“概括”,就没有必要“分析”,要求你“分析”,就不能仅仅简单“概括”,而是要结合文本具体阐释。题干中的分值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信息,我们可以根据分值合理确定答题的条目,使解答更有条理性。

3.谨慎筛选

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是解答题目的关键环节。文本重要信息的筛选和整合,首先需要正确地理解并择取、概括。应试阅读又要求依据试题的指向,找到相关的词语、句子、段落。

在总体把握了解文意时,还要弄清作者是怎样组织材料的,文中的关键性句子表达了什么意思。准确地筛选和整合文中的重要信息,需要具敏锐的语感,有了语感,阅读时就能迅速发现关键所在,进而有效地提取、剪辑、重组。这样组织起来的答案,一般都会和标准答案比较接近。

4.规范作答

你的解答,最终要呈现给阅卷老师,规范作答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牢记“答案就在文本之中”的宗旨,你的解答应当直接取自文本或从文中提炼。其次,避免生硬地照搬原文,对文本信息要进行必要的加工和重组,并且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第三,分点作答,重要信息尽量放在前面。清晰有序的答题模式,有利于阅卷老师快速准确地抓住你的答题要点,最大限度减少误判漏判的可能。第四,组织语言时,“问”与“答”要紧密照应。问什么,答什么,不要答非所问;先问什么,先答什么,顺序不能颠倒。

推荐访问:年高 点拨 高分 真题 文本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