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新时期从民生角度浅谈内蒙古“十个全覆盖”惠民工程

企业自查报告 时间:2022-03-23 11:16:56

作者简介:冯志强(1989-),男,内蒙古通辽市人,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政治学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

摘要:“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体现了我国古代朴素的民本思想,同时也是历代王朝统治者和政府执政者所重视的一个重要的民生问题,在一个国家或地区执政者如何处理好与民众的关系,使之能创造出和谐的政治生态环境,在当今社会显得尤为重要。笔者从民生建设的重要性为起点,以内蒙古“十个全覆盖”惠民工程为典例,简单谈一谈“十个全覆盖”工程为内蒙古农牧民带来的便利,以及完成“十个全覆盖”工程当中出现的问题及对我们的启示。

关键词:民生工程;内蒙古“十个全覆盖”;公共服务能力

一、民生及其重要性

“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辞海》把民生解释为人民的生计,就是有关人民生活的事情。“民以食为天”便是古代最重要的民生问题;在现代,民生与国计相提并论,而民生范畴,也由原来物质生活,扩展到人们基本的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社会生活及生态环境等领域。民生问题简言之,即与民众的衣、食、住、行、社会保障体系等密切相关的生活必需品。纵观当今各国政府或执政党都非常重视民生问题,其原因主要有下:

首先,民生问题首先是政治问题。政府具有提供公共事务服务的义务,而公共服务也是与民众生活联系最直接、最关心的事务,公共服务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一个政府或执政党公信力与合法性,试想执政者针对本国民众连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都没有处理妥当,如就业,养老,就医、收入分配等一系列问题,那么政权的合法性便会遭到质疑;反之,若一个处理公共问题及时、提供公共服务能力高的政府,舆论焦点中关于民生的社会问题并不明显,那么政府的公信力和合法性便会受到民众的认可,执政地位便会得到巩固。

其次,民生问题也是经济问题。现如今,地方GDP改变了原有的以“数量总额论英雄”的分析方式,而是更多的以质量为侧重点,与民生幸福指数相连接的“绿色GDP”模式。若把地方GDP定量化,会导致“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造假行为。有些地方官员错误的认为,民生建设会拖当地经济的后腿。众所周知“重庆模式”不仅证明了民生建设促进经济发展,更加诠释了民生对于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重庆模式”不仅提升了当地的就业率、入学率,衣食住行等各方面也得到大幅的改善,这为建设重庆提供了和谐的内外部发展条件,自然会吸引外部投资,创造经济发展的真正繁荣。

最后,民生问题是社会问题。一个国家是否对民众体现出公平、公正,很大程度取决于执政者的政策导向,因为政策导向反映着执政党的价值追求和治国理念,如果这种导向体现出社会利益分配的合理、合法,即便是经济基础较为差的国家或地区,民众的怨言不至于很高,但若政策导向体现不出公平、正义,即便是经济高速发展的国家,民众也会怨声连连,如若执政党没有及时给予民众合理合法的解释,那么甚至会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民生问题便从社会问题演变为政治事件。

总之,民生问题关乎政治、经济、社会等诸多问题,所以作为各届的政府主政者不得不把主要精力集中于此。十八大过后,改革成为时代的代言词,我国各省市也加大民生工程建设力度,经过中央及地方政府各级努力,各地区民生幸福指数相继提高,我们以内蒙古自治区“十个全覆盖”为典例,作一简要分析。

二、“十个全覆盖”概念

简单而言,“十个全覆盖”工程即危房改造、安全饮水、嘎查村街巷硬化、村村通电、村村通广播电视通讯、校舍建设及安全改造、嘎查村标准化卫生室、嘎查村文化活动室、便民连锁超市、农村牧区常住人口社会保障的工程。这项工程是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让民众真正感受到民生改革所带来的巨大红利,从2014年到2017年,在全区农村牧区开展为期三年的一项惠民、惠心工程。

(一)“十个全覆盖”工程投资及完成情况①

从2014年初至2015年11月末,内蒙古自治区“十个全覆盖”工程总投资80782亿元。其中,对危房改造工程投资比重最大(占总投资的406%),累计达到23493亿元;其次是街巷硬化工程(占总投资的327%)累计18943亿元;最后是社会保障工程、村村通电及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饮水安全工程,分别为4899亿元、3882亿元、2951亿元。

“十个全覆盖”惠民工程的顺利实施,离不开各级政府的努力和民众的支持与配合,仅2015年95%以上的各级政府完成了当年的工程目标。其中危房改造工程、嘎查村(场)街巷道路硬化工程、城乡居民享受到基本养老保险等项目完成排名前三名。

(二)实施“十个全覆盖”惠民工程的意义

作为中国北部边疆的内蒙古,其经济水平受地域、交通、气候等因素影响,国家级贫困县占全国贫苦县总数的21%,特点是整体经济水平较低,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为平衡区域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内蒙古党委政府大力开展“十个全覆盖”民生项目,以民生促发展,以民生稳根基,以幸福感测民生,探索出了一条民生与经济、政治发展的多赢道路。实践证明,这条路径为内蒙古扩大内需、吸引投资、构建服务型政府的良好形象,具有较强的实际意义和示范效应。

三、“十个全覆盖”惠民工程的现状

(一)惠民工程中权力寻租现象较突出

“防范权力腐败,红利惠及于民”是完成“十个全覆盖”民生项目的重要保证。腐败是发展的最大障碍,部分国家工作人员在项目的投标、招标过程中利用手中的权力对拨付的民生工程专项款进行侵占、贪污、私分、挪用等,引发群众强烈不满;同时,权力寻租现象频频发生,特别是一些基层工作人员玩忽职守、失职渎职,只要给予相关“好处费”便可以冒领补贴资金,致使国家财产遭受损失,极大地挫伤了农牧民的积极性,给真正的惠民工程抹了一层黑。仅2014—2015两年期间,自治区查处的因“十个全覆盖”工程中职务犯罪的案件就达50件,涉及人数109人。

(二)一些干部和农牧民建设热情度不高

从目前“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看,部分国家工作人员无论是工作积极性还是公共服务意识方面多存在认识不够、敷衍了事的现象,主要体现在官员干部们工作“浮”,工作态度上“飘”,官僚气息较严重。同时,动员宣传工作不到位,使得无论是农牧民还是基层干部工作热情都不高,二是个别群众完全依赖政府,农民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缺失,多数都是被动执行与接受,没有自己的思考,最终影响了工程进度和惠民工程的初衷。

(三)部分惠民工程变成“形象工程”

部分嘎查村自来水设施没有按照严格的标准建设,导致安全饮水工程很容易损坏,冬季容易发生冻裂,没有了后续保障,影响到了农牧民正常的生产生活;部分嘎查村及较为集中的牧区电力设施覆盖率明显不高,农牧民正常的生产生活质量没有得到相应提高;个别文化室建设工程、便民连锁超市、标准化卫生室建设工程本应建设投入使用,但部分工程项目完工后处于闲置状态,未得到充分利用或用于其他用途。形式主义和面子工程掺在真真正正的惠民项目里,势必会引起人民群众的不满,基层工作也变得越来越难做了,使中央的惠民政策一时间处于“形象工程”的尴尬地位。

(四)忽视了下派人员本身的利益

“十个全覆盖”是覆盖广大农村的惠民工程,其意义非凡,但是部分当地政府为了加快工程进度,不惜牺牲工作人员的正常休息时间或国家法定假日休息的权利,停下本单位本岗位的所有工作,被派下乡去帮农牧民做饭、洗衣、扫院子。“领导一席话,下面团团转”虽只是个别现象,但若处理不佳,会挫伤公职人员的建设积极性,降低工作效率的同时,更会影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的关系”。

四、实施“十个全覆盖”惠民工程中给予我们的启示

(一)避免惠民工程成为权力腐败的滋生地

抓好“十个全覆盖”工程质量和建设资金监管。各地政府要把信息公开化,严格执行各项制度,提高运行效能,实行阳光运作,保障招投标公开、公平、公正。使各大企业在有序公平的环境下竞争;对于工程项目的完成满意度上,督查组要做到

“走户穿巷”深入群众中了解在惠民工作中是否出现过权力寻租、应付上级工作的现象;通过创新教育制度,对党员干部进行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努力提高干部队伍的思想素质,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各种不正之风。

(二)通过加大宣传,提高农牧民建设积极性

利用召开党员大会、村民大会等形式,将政府建设美好乡村的政策、措施,美好乡村建设的意义、目的、内容以及能给农民带来的实惠宣传到位,让农民看到美好乡村建设的美好远景,明确美好乡村建设带给自己的实惠,提高农民主体意识,突出农牧民的主体地位,认识自己在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组织、宣传、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加强其主人翁意识,提高主人翁地位。真正使广大农牧民由“要我干”转变为“我要干”,增强建设美好家园的信心和自觉性。

(三)提高下派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

下派工作人员是连接农牧民与惠民工程的桥梁,其工作的积极性直接影响到工程完成质量和群众的满意度好坏。各级政府应根据下派人员在惠民工程中的表现情况,对确实作出贡献的工作人员给予奖励措施,包括荣誉奖励和奖金鼓励;同时,要考虑到下派人员的正常休息时间,不应占据其法定节假日时间,按照正常的工作日安排赴基层锻炼,或挂职锻炼即可,真正做到“本职工作做好,人民群众满意”的双丰收,毕竟“十个全覆盖”工程是党和国家长期的惠民工程,所谓的“大干50天”“奋战100日”等口号实属错误理解了本次惠民工程的真正意义所在。

(四)建立健全后续管护长效机制

为了切实维护好、利用好“十个全覆盖”惠民工程的建设成果,使之不处于“面子工程”的尴尬地位。各级政府应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做好后续管理工作,制定出个嘎查村实际管护措施,同时应建立起农牧户、嘎查村委会、街道办事处的“三位一体”农村牧区综合整治后续管护长效机制,切实做到“一手抓建设,一手抓管理”,并借鉴城市建设、运营和管理模式,探索出一条长期有效的管护机制,让群众们长期受益,而不只是停留在工程竣工的基础上。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在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农村不能掉队;在同心共筑中国梦的进程中,不能没有数亿农民的梦想构筑”。衡量是否进入了小康社会,农牧民的民生幸福指数就是最重要的衡量指标,为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内蒙古展开“十个全覆盖”惠民工程,其意义重大,在实施的过程中必定会遇到些许阻碍,但认识到前进性和曲折性的辩证统一,遵循科学规律,笔者认为本次民生建设会长期惠及一方百姓,最终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添砖加瓦。(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

注解:

①数据来源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

(http:///nmgttj/tjbg/zzq/webinfo/2015/12/144178 1738253856.htm)

参考文献:

[1]金玮.《内蒙古“十个全覆盖”统计工作全面展开》[J].《内蒙古统计》2014年6期

[2]杨国柱 《农民主体性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 2010年

[3]实践杂志社联合报道组 《以富裕覆盖贫穷 以文明覆盖落后》[J]《实践(党的教育版)》2015年2

[4]内蒙古自治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内蒙古推进扶贫攻坚工程》[J]《中国扶贫》 2014年19期

推荐访问:惠民 内蒙古 浅谈 新时期 民生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