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研究

农村调研报告 时间:2022-02-10 10:09:45

摘要: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一个根植于现实的土壤,在实践中不断拓展,在理论上不断丰富的命题。它之所以发生,是理论自身的内在要求和实践发展的客观需要。探索其历史进程,总结经验教训,才能更有效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发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思想基础,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是它的理论前提,以解决时代问题为中心是它的基本目的,坚持世界眼光科学判断世界形势是它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历史进程:基本经验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544(2012)10—0016—04

马克思主义诞生160多年来,始终坚持与时代发展结合,科学把握时代主题,积极回应时代挑战,使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了现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90年来,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时代发展相结合,适应时代需要、把握时代脉搏、回答时代课题,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成功。可以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断时代化的历史,就是马克思主义焕发勃勃生机、不断创新的历史,就是中国革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历史。

一、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历史必然性

时代,是指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大的历史阶段,是该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态势和格局,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特点。马克思主义要指导实践,必须与时代联系起来。因为任何实践都是一定时代条件下的实践,都受时代的制约。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同当时时代的发展和时代的特征结合起来,在不同时代对不同的时代问题做出不同的回答。严格地说,这种结合是不可避免的和必须的,它是理论本身内在品质和实践的本质要求,也是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必然性选择。

(一)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的内在要求

每一种理论都不是脱离时代的臆想,而是它所处时代的反映,如马克思所说,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那么这里会引出一个问题,即:时代变化必然存在理论涉及范围和指向对象的变化问题,否则停滞的理论必然失去对新问题的阐释力,理论就会过时。普遍地说,一般大多数理论是应时代的具体问题而产生,随具体问题的解决即时代的发展而过时,失去方法论价值。但也有一部分理论,时间跨度很大,它所揭示的内容随时代变迁没有根本性解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仍有很强的阐释力。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真理,它从整体上可以划分为两部分,一是为了解决当时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当问题解决后,这部分内容必然失去指导意义,也就是过时了。二是关于人类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内容,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本质内核,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超时代超民族的。对它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即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放到具体的时代条件下和具体的实践中加以正确理解和灵活运用,不断时代化。早在1842年马克思就提到:“正确的理论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并根据现存条件加以解释和发挥。”后来又强调,“在将来某个特定的历史时刻应该做些什么。应该马上做些什么,这当然完全取决于人们将不得不在其中活动的那个既定的历史环境。”列宁进一步指出:“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此外,如果谈到某一国家(例如,谈到这个国家的民族纲领),那就要估计到在同一历史时代这个国家不同于其他各国的具体特点。”

(二)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实践发展的客观需要

实践是理论的基础和来源,也是理论发展的动力。离开生动的实践,理论就失去了活力;脱离具体的实践抽象地谈论理论只能是空洞的理论。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实践的不断发展随时会产生新矛盾、新问题、新情况,要求提出新的措施办法,用创新的理论来指导新的实践。如果理论不与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不断时代化,必然会出现某些不合时宜的情况,最终被实践所淘汰。实践不息,理论发展不止。只要马克思主义处在一个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一个具有新特点的实践,在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时候,就要不断时代化,实现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的结合,接受新的历史条件下新实践的检验,解决时代问题,推动时代发展。

马克思主义是在世界革命风起云涌之际传人中国的,当时一战刚刚爆发,战争与革命是时代主题,无产阶级革命与民族解放运动是时代的主要内容。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正处在民族危亡之际。中国人为实现民族解放进行了多方尝试,最后在比较中人们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和革命、建设、改革时期的时代特征结合,解决了不同历史时期的问题,实现了中华民族的解放和复兴,同时也在实践中不断积累了经验并上升为理论,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三)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总结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经验教训的必然结果

19—20世纪之交,资本主义开始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资本主义各国在经济和军事上的实力对比发生急剧变化,破坏了资本主义世界原有的平衡,要求重新瓜分世界的呼声日益高涨,世界大战在所难免。但资本主义还远没有进入全面危机的时代。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伯恩施坦为代表的修正主义,认为马克思主义过时了,应该系统的修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种主张在第二国际几个主要政党领导机构中日益占居上风,导致第二国际大多数政党在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关键时刻倒向本国帝国主义政府一边,支持帝国主义战争。第二国际蜕化变质,陷于瓦解。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同20世纪初期的这个时代特征结合起来,改变了马克思恩格斯在自由资本主义时代所持的社会主义革命只能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同时发生的观点,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一国首先取得胜利的新理论,并领导俄国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再比如,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东欧一些国家的共产党先后衰败,失去执政地位,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漠视时代条件的变化和时代主题的转换,固守条条框框,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所以说,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总结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经验教训的必然结果。

二、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自传播于中国,先进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逐渐注重将其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解决了革命时期的民族独立问题、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的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问题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道路问题,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

(一)以战争与革命为主题,实现了民族解放,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20世纪上半叶,资本主义处在激烈动荡时期,两次世界大战爆发,战争与革命构成了时代的主题,社会主义是革命发展的趋势。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敏锐地把握了世界形势。他指出:“自从一九一四年爆发第一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和一九一七年俄国十月革命在地球六分之一的土地上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以来,起了一个变化。”因为“第一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和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十月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进一步说,“现在的世界,是处在革命和战争的新时代,是资本主义决然死灭和社会主义决然兴盛的时代。”“是全世界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走向灭亡,全世界社会主义和人民民主主义走向胜利的历史时代。”“那末,中国革命的终极的前途,不是资本主义,而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因此,“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准确的说,就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这个分析科学把握了我国面临的国际形势和当时的时代主题,正确反映了世界与中国的现实。那么,时代条件和革命性质决定中国革命必须采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步走的战略,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实践证明,毛泽东在时代认识基础上建立的革命战略和策略是正确的,它在实践上顺利解决了“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怎样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在理论上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构成了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重要内容。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了全国人民迫切要求建立社会主义崭新国家的愿望,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实际,制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实现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成功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革命,怎样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问题,在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变革。

20世纪中期后,人类社会发生了时代性的变化,这个变化对我党来说还是一个新问题。由于受到中苏两国关系破裂;长期“战争与革命”的思维定势;美国对越战争,致使中国周边关系恶化等复杂因素的合力影响。毛泽东承认世界和平力量在增长、但继续坚持列宁斯大林的时代学说,坚信时代的主题依然是“战争与革命”。毛泽东在1970年5月发表的“五二0”声明中指出:“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正出现一个反对美帝国主义斗争的新高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帝及其追随者不断地发动侵略战争,各国人民不断地用革命战争打败侵略者。新的世界大战的威胁依然存在,各国人民必须有所准备。但是当前世界的主要倾向是革命。”这种看法,表现在政治上,就是认定我国社会当时的主要矛盾是阶级矛盾,主要任务是阶级斗争,所以要以阶级斗争为纲,一场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便开始了。表现在经济上,就是忽视了当时世界正处于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时期,世界上先进的国家纷纷依靠科学技术、依靠知识分子和教育、注重科学管理、采取市场经济的方法发展生产力,而是运用人海战术、精神力量、依靠社会的组织力,采取大跃进的方式来发展经济,没有把中国实际与世界经验相结合,给国家建设带来巨大损失。这说明,我党当时对时代变化认识的自觉性还不够,还不善于结合新的时代梳理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中国实践的问题,“在变化的条件下,如何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没有搞清楚。”

(二)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重新回到正确的轨道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展开,是从对时代认识的调整开始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以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分析时代特征,敏锐地对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做出了新的判断:“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党的十三大正式做出“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的判断,准确把握了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任何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世界的时代趋势,对社会主义建设主题给予了正确判断和科学回答。依据这个判断,邓小平立足国情,放眼世界,重新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时代课题,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所处的历史阶段,做出了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像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世情、国情、党情又表现出新的时代特点和变化,给中国共产党带来了新机遇和新挑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保证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不断增强;如何使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即把一个什么样的党带入新世纪,成为这一时代的课题。江泽民正是站在历史发展和时代要求的高度,敏锐把握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新世纪新阶段,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求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紧扣时代主题,剖析世界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深刻认识到中国在新世纪新阶段面临“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的时代课题,提出要深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发展战略,赋予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把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回顾历程,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取得的最大成绩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解决初级阶段主要矛盾、探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规律的理论:这个理论体系是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背景下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问题进行的马克思主义回答,赋予了马克思主义新的时代内容。

三、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历史经验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一个理论内容丰富、实践影响深远的命题。涉及不同时期对马克思主义的重新理解和发展问题,涉及新的历史条件下以时代问题为中心推进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的问题,涉及用马克思主义理论阐释当今时代和世界发展、提升马克思主义影响力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把握程度关系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认识的科学程度、自觉程度和成熟程度。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思想基础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要求一切思想和行动随着时代变化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按照客观规律,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这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也是我们应对各种矛盾问题、不断开创新局面的一大法宝。我们党正是坚持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才能不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的个别结论,不照搬照抄别国经验,打破各种教条的束缚:才能在各个历史转折点,使一切思想和行动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不同时期的实际结合起来,成功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建设和改革道路,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发展。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在革命实践中。在同教条主义错误斗争中。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把它作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思想基础,才能正确地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环境,开创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新中国建立后,我们党继续坚持这一正确思想路线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文革”时,党的思想路线遭到破坏,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进程中断。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重新恢复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此指导下,我们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束缚,实现了从“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变,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二)随时代变化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理论前提

1989年5月邓小平在会见戈尔巴乔夫时,谈到“文革”错误时指出,多年来存在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理解问题,马克思去世之后100多年里,如何在变化的条件下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没有搞清楚。在此,邓小平首先提出了随时代变化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命题,这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核心问题和理论前提。因为从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历程来看,不同历史时期,由于中心任务、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的不同。我们对马克思主义本质认识和侧重点也不同,比如,革命年代我们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是阶级斗争,和平年代邓小平强调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这就是随时代变化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具体来讲,时代变化以后对马克思主义的重新认识有以下几种情况:任何时期都必须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时代变化使大的理论变成小理论,指的是那些适宜于当时主题的理论,在主题发生变化以后变成了个别结论,如暴力革命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的理论;时代变化使小理论变成了大理论,指的是那些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适应未来的论点,因时代主题与实践变化而凸显升华变为小时代的重要理论,如全球化理论;时代变化使过去未引起重视的理论变成了重要的理论:马克思主义体系的重心、结构和话语的变化。

另一个就是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时代变化引起中心任务的变化,必然要求用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即使一个大的时代背景没有变,但这个时代下基本矛盾不断升级变化也会引起问题的丰富和更替,要求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来解决新的问题。所以对待马克思主义,我们一方面要结合时代特征和时代发展,对它进行正确的解读,揭示其契合时代的内容,凸显其时代价值。另一方面是要不断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升华,为马克思主义增添新的时代内容,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时代内涵和时代特色,才能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三)解决时代中心问题是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基本目的

问题是时代的呼声,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问题。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主题来源于时代提出的问题,它的根本目的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回应时代提出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把握时代精神,引领时代潮流,推动社会进步,这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主线和脉络。这里所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是人类社会实践诸多矛盾的集中反映,是影响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关键环节,是历史的最强音。是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强大动力。抓住了这些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也就抓住了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主要矛盾和主要潮流,抓住了理论研究的着力点和实践探索的关节点。一般来讲,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取得重大理论和实践成果的时候,往往都是需要回答重大时代问题的时候。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程,在重大历史转折关头,分别回答了“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怎么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什么是社会主义革命、怎样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以及“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时代问题,实现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胜利,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当前,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就是要以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面临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

(四)坚持世界眼光科学判断世界形势是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关键所在

中国是世界的一员,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一部分。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发展,绝不能忽视世界形势。从一定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体现的是中国的特征。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把马克思主义与当今时代发展的实际相结合,体现的是世界发展的特征。毛泽东当年正是坚持了世界眼光,把中国革命融入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大背景下,才提出“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的论断,才正确分析了中国面临的国际形势和时代主题,确定了中国革命的大方向和总目标。邓小平以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分析形势,敏锐地提出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准确把握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任何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世界的时代趋势,对社会主义建设主题给予了正确判断和科学回答,才最终有了改革开放30年的成就。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元化、思想多样化的今天,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更要求我们科学判断国际格局、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妥善处理影响世界和中国发展的各种复杂因素,抓住和用好国际形势发展变化给我们提供的战略机遇,回应和阐释时代与世界发展的各种问题,体现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时代价值和世界意义。

推荐访问:马克思主义 历史进程 经验 时代 研究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