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浅谈食品微生物学课堂教学改革

入党申请书 时间:2021-06-28 00:22:03

摘 要:食品微生物学是食品营养检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课程涉及内容烦琐,通过选用现代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使内容更直观、明了,在多媒体教学中采用PPT形式,利用文字、图片和动画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调整教学中理论课与实践课比重,结合当前学生就业出现眼高手低现象,加大实践课在总体教学中的比例。实践教学中采用项目化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设定实践内容,进行操作,老师进行指导并考核,让学生在操作中加深理论教学知识,达到教学目的。

关键词:食品微生物 课堂改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2C-0063-02

食品微生物学是食品营养检测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研究、开发和利用有益微生物;防止有害微生物导致食品腐败变质危害人的健康,并有效控制微生物确保食品安全性,食品微生物学为食品检测技术、食品营养与卫生、乳制品加工技术、发酵食品加工技术等课程提供理论知识及技术,为学生今后能从事食品加工、食品检验提供基础知识。搞好食品微生物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对食品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至关重要。

一、课程目标

食品微生物学主要研究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繁殖、遗传以及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在课程上设定目标,要熟悉微生物的基本特征、生长条件和培养方法,熟知培养基的制备原子、灭菌方法及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掌握食品中微生物的控制方法。学生通过学习,在实践中利用显微镜进行各种菌片的观察;制作培养基过程中使用灭菌锅、培养箱进行无菌操作;能进行接种、分离、纯化、染色、制片等微生物技术操作。培养学生具备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缜密的逻辑思维习惯,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课程设计理念和思路

进行微生物检验岗位调研和微生物检测典型工作任务选取,食品微生物学课程中典型的任务有培养基制备、杀菌、接种、染色及微生物的技术,这几项试验综合了食品微生物学从第一章到第六章的内容,通过这些知识点的学习,使学生今后能获取检验工职业资格证书,并能胜任订单企业的检验岗位。从食品发酵岗位调研及发酵岗位工作任务,进行菌种扩大培养、接种、发酵及陈酿等,在发酵企业中能胜任该工作。

三、课程内容组织及安排

迎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能力主线,按需施教”,食品微生物学课程内容组织思路:由简单到复杂、从单项到综合,能力层层递进。第一阶段进行微生物的认识,通过染色技术进行涂片制作,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菌、酵母菌、霉菌等形态特征,学习微生物形态、结构认识观察,微生物菌落特征的了解。第二阶段进行微生物的培养、微生物菌种的扩大培养,掌握食品微生物群体生长规律,在食品企业中更好的控制,利用微生物繁殖中对数生长期增殖微生物,进行食品发酵。利用食品微生物影响因素进行食品保藏。第三阶段微生物综合应用,食品微生物的利用与控制。食品腐败变质与保藏控制,通过检查食品中大肠菌群数确定食品是否发生腐败变质;食品是否受到食源性疾病的污染。

课程教学依据授课计划进行,在整体授课中分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随着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加大实践课的比例,由原来8:2调整为6:4,让学生多动手,不能出现眼高手低的现象。现在学生群体中独生子女居多,动手能力差,与企业需求不符,增加实践教学可弥补这一不足。

四、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中注重教学模式、微观教学设计、教学手段的使用,通过这三方面进行课堂的教学。

(一)教学模式——任务驱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进行工作任务的布置,学生应用所学知识,查阅资料,制定可行的方案,对方案进行师生讨论,确定方案的可行性,对确定的方案,教师进行理论知识讲解,同时对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在操作中得出结论,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实验,对操作的内容能更好的完成。学生操作时,严格遵守实验室的要求,对实验操作过程不能疏忽,教师及时指导,使实验过程顺利完成。结束实验后,对实验中的难点进行探讨,师生共同提出看法,进行分析,将难点一一解答。对学生操作过程教师进行评价,依据实验条理性制定评分标准,做到人人平等。实验结果进行考核,结合学生出勤、操作过程和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进行评定,成绩分为优、良、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学生无故缺课、操作不认真、实验报告完成不好给予不合格成绩,对不合格的同学进行实验重修,使之达到合格。

(二)微观教学设计

设定目标:食品微生物的培养是食品微生物生长与培养中典型的实验。教师下达任务,细菌、霉菌培养基的制备:学生进行资料查询分析细菌和霉菌的特点,制定方案,进行小组讨论,确定出碳源、氮源的来源,细菌最适应PH值6.0~8.0,霉菌最适应PH值4.5~6.0,二者有一定的区别,在实施培养基制备过程中进行区分。分析营养物质需求,向学生提出问题,两种培养基中含哪些化学成分?为何适合微生物生长?教师进行微生物营养知识的讲解,微生物营养需求有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水五方面。实验结束后根据任务的完成情况及个人表现,进行综合评价。

(三)教学方法

采用导引式教学逐步转向学生自主学习。教学中教师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角色扮演法、案例法、启发法、头脑风暴法、示范指导法等。这些方法从不同角度让学生注重兴趣培养,独立积极地思考问题,注重学生规范操作等方面的能力。自主学习中采用分组讨论法、任务引导法、调研法、现场教学法等,注重学生之间合作精神的培养,带动学生自我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场景更容易掌握知识。

(四)教学手段

课堂中运用多媒体教学可将课程内容与图片、动画相结合,让学生更好的接受。适当采用板书,板书虽然简单,但是对学生大脑的影响要比多媒体更深一些。

五、课程资源建设情况

(一)课程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标准,根据2007年的第一次修订,根据人才需求,我系教研室根据调整专业设置在2012年进行第二次修订,最终目标是能为企业培养可用人才。

(二)实训教学

实训教学,分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两部分, 校内实训在每学期的教学周中进行实际操作,学时数达30节。通过一周实训让学生认识微生物的标准片、进行培养基的制作、接种微生物等试验。校外实训是让学生走进企业,到微生物检测岗位、发酵生产岗位实习,完成职业技能训练。

六、考核

食品微生物学是专业课基础,分理论和实践两部分,理论课以试卷形式进行考核,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构成。 由原来的比例2:8调整为4:6,加大了学生平时分值,让学生在课堂中注重自主学习。

七、改革思路

第一步,理实镶嵌的教学模式,将理论内容与实践操作穿插进行,理实一体,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学习内容;第二步,导引式学习与自主学习结合,既注重老师的“教”又注重学生的“学”,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第三步,坚持单项训练与技能考核相结合,使学生具备扎实的微生物基础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陈红霞,李翠华.食品微生物学及试验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2]李秀婷,宋焕禄,马家津.食品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体会及改革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2008,(18):217.

推荐访问:微生物学 教学改革 浅谈 课堂 食品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