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我国学校传染病流行/暴发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入党申请书 时间:2022-03-04 10:25:02

【摘要】 目的 了解我国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流行/暴发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对我国学校和托幼机构进行抽样,对抽中的280所学校和托幼机构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 2005-2006年学校传染病流行/暴发报告发生率为12.86%,农村中学的发生率最高,为30.43%;主要病种为水痘、腮腺炎、流感。学校使用自备水、无缺勤登记制度、食堂工作人员无健康证以及使用非卫生厕所是学校传染病流行/暴发的危险因素。结论 影响学校发生传染病流行/暴发的主要因素包括学校的管理状况及硬件配置。各地应进一步加强学校的卫生监督工作,提高学校传染病的防控能力。

【关键词】 传染病;疾病暴发流行;因素分析,统计学;学生保健服务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8.2 R 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01-0055-03

学校和托幼机构是我国传染病事件发生的主要场所。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结果显示,2004-2007年学校和托幼机构共报告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4 746起,占全部公共卫生事件的54.78%。为进一步了解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流行/暴发的影响因素,加强学校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措施,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了此次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按照我国东南西北的地理分布,抽取黑龙江、青海、云南、浙江、山东、上海6个省份;每个省份按照随机原则,抽取3个地(市);每个地(市)按照经济发展水平高中低分层,抽取区、县各1个;最后在抽中的县(区)中,按随机原则,抽取农村和城市幼儿园、小学、中学各2所(即在抽中的县/区中,选择12个调查对象,其中城市6所,农村6所);如果所调查的项目点无农村,则不进行农村学校的调查。共调查280所学校和托幼机构,其中幼儿园84所,小学105所,中学91所;城市学校74所,县镇学校120所,农村学校86所;学生数最少的学校为7人,最多为4 370人;调查的全部学校中,共有学生254 245人,分布在5 344个班,平均每个班48人;最多的一个班级为80人。

1.2 方法 利用经多轮专家讨论定稿的《学校传染病防制现状调查表》,对抽中的学校进行调查;调查方法为与校医/分管领导座谈,并查看学校各种报告登记本进行核实,应答者要求为熟悉学校情况的分管领导和/或校医。传染病流行/暴发的定义为在同一宿舍或者同一班级,1 d内有3例或者连续3 d内有多名学生(5例以上)患传染病;回顾时间为2005-2006年。有关学校食堂、宿舍、水源等问题要求进行现场观察。所有调查人员由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统一培训;调查中采用多级质量控制,对调查中不合格的问卷重新调查;并对收集到的问卷中10%的问题进行二次调查。

1.3 数据分析和处理 收集的调查表进行双人双机录入,分析软件采用SPSS 11.5进行。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人均教室面积为1.39 m2,最低为0.61 m2。有外省学生的学校有140所,占全部学校的50%,共有外省学生7 013名;有外市学生的学校有99所,占全部学校的35.36%,共有外市学生3 125名;有外县学生的学校有149所,占全部学校的53.21%,共有外县学生11 874名。流动学生总数为18 553名,占学生总数的4.67%;流动学生比例最高的为城市小学,达到10.14%,最低的为城市托幼机构,无流动学生。

2.2 学校传染病类事件流行/暴发情况 在调查的学校中,2005-2006年发生过传染病类流行/暴发的学校共36所,占被调查学校的12.86%。其中发生率最高的是农村中学,为30.43%;城市地区的幼儿园无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3种地区之间暴发/流行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75,P=0.043),农村高于县镇,县镇高于城市。而从学校类型来看,其发生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7.214,P=0.027),小学最高,其次为中学,幼儿园最低。见表1。

在调查的学校中,共发生传染病类流行/暴发事件52起,其中事件数最多为6起,为农村的1所小学。52起事件中,共报告发病1 177人;平均每起事件中约23人发病。其中水痘事件最多,共29起,占总事件数的55.70%;其次为腮腺炎,共12起,占总事件数的23.08%;另外,流感7起,风疹3起,菌痢1起。

2.3 学校传染病流行/暴发的影响因素

2.3.1 饮水卫生 在调查的280所学校中,180所使用城镇集中供水,占64.29%;58所使用自备水/分散式供水,占20.71%;42所采用二次供水,占15.00%;11所为农村简易自来水,占3.93%。214(76.43%)所学校提供了卫生饮用水,该类学校传染病流行/暴发的发生率为11.21%;不提供卫生饮用水的学校为18.18%,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85,P=0.139)。

不同供水方式学校传染病暴发/流行报告率不同(χ2=9.738,P=0.021),城镇集中供水的学校传染病暴发/流行的发生率最低,为8.33%(15/180);使用农村简易自来水的学校报告发生率最高,为27.27%(3/11)。使用二次供水的发生率为19.05%(8/42),采用自备水/分散式供水的为21.28%(10/58)。

2.3.2 食堂和厕所卫生 280所学校中的200所配备有食堂,但是其中15所学校食堂无有效卫生许可证(7.50%);食堂工作人员无健康证的学校有17所(8.50%)。食堂工作人员中全部有健康证的学校其传染病暴发/流行的发生率为9.89%(18/182),低于无健康证的学校(27.78%(5/18)),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50,P=0.023)。

厕所使用情况为,49所学校是浅坑旱厕(35.00%),农村地区有27.91%的学校为浅坑旱厕;县镇的学校中有20%的学校为浅坑旱厕,且厕所内多无专供的洗手设施(在49个旱厕中,有专用洗手设施的只有16个,占32.65%)。全部学校中,30.71%的学校无洗手设施,其中60.00%以上的农村中学厕所内无洗手设施。

2.3.3 学校传染病管理 有晨检制度的学校为203所(72.50%),其中170所有晨检记录,占调查学校总数的60.71%。有缺勤登记及原因追查制度的学校共222所(79.29%),但是在查阅缺勤登记和原因追查制度的登记本时发现,10.00%的学校没有任何工作记录;在有记录的学校中,47.73%的学校记录完好,因此在调查的学校中,有缺勤登记且进行原因追查工作的学校共84家,占调查学校总数的30.00%。有缺勤登记制度的学校其传染病暴发/流行的发生率为9.46%(21/222),低于没有缺勤登记制度的学校25.86%(15/58),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43,P=0.002)。

2.3.4 校医配置情况 280所学校中,有专职或兼职校医的学校128所(45.71%),既没有校医也没有保健教师的学校共59所(21.07%)。128名校医中,63名校医有执业医师执照,占49.22%。

600名及以上学生的学校有142所,其中58所没有校医,占40.85%。

3 讨论

在调查的学校中,传染病流行/暴发仍是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其中以水痘最多。这与国内的一些报道结果[1-2]一致。呼吸道传染病在学校的高发与学校易感人群聚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调查中,20%的学校学生人均教室面积低于国家规定(1.05 m2/人),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经济比较落后的农村地区,也存在于城市的一些重点学校,而这种现象在我国许多地方都有[3]。有研究显示,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和水源、粪便管理有着密切的关系[4-6];调查中有许多学校仍在使用自备水/分散式供水作为学校的供水方式,由于这种方式缺乏必要的消毒措施,加之学生的不良卫生习惯,很容易导致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尽管此次调查到的肠道传染病较少,但肠道传染病仍是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病种之一[4,7]。

有研究表明,学校中的各种制度尤其是缺勤制度对于学校传染病流行/暴发的早期发现和控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8]。而在此次调查中,一些学校缺乏传染病的基本管理制度,约20%的学校没有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晨检制度、缺勤登记及原因追查制度;有些学校虽然制定了有关传染病的管理制度,但落实程度不够。调查发现,登记薄填写完整的比例远远低于制度健全的比例,这说明制度的执行流于形式或根本没有执行,其他研究也显示出同样的结果[3]。另外,校医对传染病防制工作缺乏必要的认识和了解,只有少数人能够认识到一旦学校有传染病流行,应该向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报告,和继往调查结果一致[9]。调查显示,有40.85%的学校应该设置校医而未设置,导致许多卫生工作在学校内无法开展,无法做到传染病病例的早期发现,进而有效减少传染病的流行次数和强度[10]。此外,据校医反映,由于缺乏定期的继续教育或培训,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又很少到学校进行传染病防制工作的指导,因此校医对传染病的防治意识和能力均亟待提高。

学校作为我国传染病防控工作重点,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加强卫生部门与教育部门的沟通,制定建立长效机制和规范方法,以学校的食堂、水源、宿舍等作为重点环节,开展学校的定期督查,同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协助学校落实学生晨检、因病缺课登记、传染病自查和宣传培训等制度,定期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继续教育,提高学校传染病的防控能力。

4 参考文献

[1] 吴秀玲.广西2004-2006年学校传染病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7,28(10): 951-952.

[2] 丁胜非,陈碧云,段红英,等.湖南省2004-2005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实用预防医学,2006,13(3) :654-655.

[3] 马晓晨, 松凯, 李可群,等. 2006 年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8, 19(12):135-136.

[4] 林玫,唐振柱,李翠云,等.乡镇学校水型伤寒暴发的流行病学分析.广西医学,2003,25(6):1 101-1 102.

[5] 张中兴,朱群友,季婕.广西学校自备水源及供水设施卫生学调查.中国学校卫生,2005,26(7):600-601.

[6] 周国志.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中国卫生监督杂志,1999,6(3):117-118.

[7] 林肖玲,潘琦.《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中国校医,2005,19 (2):219-220.

[8] MELANIE B,RICHARD H, FARZAD M,et al. Evaluation of school absenteeism data for early outbreak detection, New York City.MMWR,2004,53(suppl):230-232.

[9] 田永钦,周爱萍.学校肠道传染病暴发流行潜在因素调查.中国学校卫生,1995,16(4):317-318.

[10]BUEHLER JW, HOPKINS RS, OVERHAGE JM, et al. Framework for evaluating public health surveillance systems for early detection of outbreaks: recommendations from the CDC Working Group.MMWR,2004,53(1):1-11.

(收稿日期:2008-05-14;修回日期:2008-10-07)

推荐访问:暴发 传染病 现状 因素 我国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