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试论网络外交产生的背景

入党申请书 时间:2022-03-28 10:08:42

[摘要]网络外交在最近两年才引起国内少数学者的关注和研究,对于其产生背景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本文从国际关系的变化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从信息技术革命的背景,来分析网络外交产生的这两大背景。网络外交的兴起反映了当代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国际关系中政治主体多元化、复杂化等特点;体现了当代信息化社会中,外交方式民主化、透明化的发展趋势。提出发展和完善网络外交,对于运用国际话语权塑造国家形象及构建和谐世界,提升国家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网络外交 产生背景 国际关系 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D8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5-0098-03

一、从国际关系和信息技术的背景看网络外交的产生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和报纸的出现,实现了信息的传播,宣传日益成为国际关系中争霸的一条战线。广播电台的出现,使宣传成为国际关系在思想领域上的一场激烈的战斗,如VOA。卫星技术的突破,电视成为比报纸广播更有效的外交手段并能在国际关系中削弱敌对国的国家形象,如CNN。而信息革命把人类带入了互联网时代,其拥有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的超媒体实力,在宣传自己、传播思想和塑造国家形象上,综合了报纸、广播和电视的一切优势并带有自己独特的互动性质,使人类迈入网络外交时代并利用其操纵国际关系的风云变化。网络外交的兴起反映了当代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国际关系中政治主体多元化、复杂化等特点;体现了当代信息化社会中,外交方式民主化、透明化的发展趋势。

(一)一战的国际关系与信息技术

1914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共有33国参战。在这世界各国争霸时期,人们意识到仅仅动员人力和物力是不够的,还必须进行公众舆论上的动员。所以一战期间,美国总统威尔逊就任命成立了官方的宣传机构——公共信息委员会(CPI,Committee on Public Information)。公共信息委员会的外交活动,包括准备大量的新闻材料,通过新闻机构散发出去。由于当时信息技术只有活字印刷术,信息的传播只能通过挑选记者到美国游历报道自己的所见所闻,主要有报纸、出版物及印制各种小册子,或派美国人到各地演讲。公共信息委员会的成立和有效运作使政府开始运用公众舆论走上外交的舞台,借助宣传的作用来实施自己的外交政策。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政治学家、也是传播学的创始人哈罗德•拉斯韦尔撰写了一本学术专著《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给予的总结是“过去的这次大战的历史表明,现代战争必须在三个战线展开:军事战线、经济战线和宣传战线。经济封锁扼制敌人,宣传迷惑敌人,军事力量给予敌人最后一击。”[1]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美帝国主义趁机扩大势力,由欧洲的债务国变成了债权国。其中美国公共信息委员会采取的一系列信息宣传技巧对其在国际关系中的发展功不可没。

(二)二战的国际关系与信息技术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世界的格局不再是无所不包的资本主义体系,而是诞生了一个脱离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苏联。一战后战胜国与战败国以及战胜国之间的矛盾蕴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因素和危机。在希特勒法西斯篡夺德国政权,并与墨索里尼的意大利狼狈为奸、与日本勾结,组成德、意、日三国法西斯轴心时,世界反法西斯侵略的二战开始了。当时的信息技术已经有所发展,从活字印刷时代进入电报时代。1920年美国西屋电器公司匹兹堡建立KDKA电台,成为世界上第一家办理正式执照并通过电波向听众广播固定节目的广播电台。到了1933年纳粹在德国上台之前,广播已经成为国际外交的一个延伸。希特勒的宣传部长约瑟•戈培尔就十分相信广播作为一种工具进行宣传的威力,“真正的广播就是真正的宣传。宣传,就意味着在思想领域的所有战斗,包括孕育、复制、摧毁、消除、建立和毁灭。我们的宣传是由我们称之为德国的种族所决定的,是鲜血和国家。”[2]后来,随着广播作为德国法西斯用于“控制意见”“施加影响”的运用,宣传也随之被人们视为说谎的代名词。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发动了太平洋战争,美国次日正式宣战。为了报道战争的进程,更好地动员和组织对敌人的斗争,同时抵消德、意、日的法西斯宣传,美国政府将当时的11家私人短波电台设备合并,在美国历史上首次建立了由政府创办的广播电台——“美国之音”(Voice of America,简称VOA),正式开始进行官方的对外广播,在思想领域与法西斯进行一场激烈的战斗。美国之音是继公共信息委员会之后,美国政府再次应用信息技术作为官方的外交工具,通过信息传播制造公众舆论来影响世界政治的趋势和国际关系的变化。二次大战改变了世界格局:社会主义体系和资本主义体系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变化。在东欧和远东出现了许多社会主义国家,形成了一个与资本主义阵营相对立的社会主义阵营。[3]而资本主义国家在战争中被削弱了,只有美国在战争中得到加强,形成了一个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1941年亨利•卢斯(Hey Luce)就预测勾画出20世纪是“美国世纪”的到来。其内容包括:国际经济与国际道德秩序的重要性。他认为美国实力扩展超出传统方式,包括:国外看不见的财富资产,被看作软实力。他们包括:国家文化与政治信念的吸引力,美国建立好的统治与机构的能力。[4]国外看不见的财富资产即所谓的软实力,正是通过国家文化与政治信念的吸引力来实现“美国世纪”。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外交上的应用可以说正是为“美国世纪”的到来创造了条件。

(三)冷战的国际关系与信息技术

二战的结束导致了全球两级格局的形成,美国对外传播在全球事务中的主要作用包括了划分意识形态阵线,挑起第三世界的冲突,并且试图建立世界新秩序,其中包括世界政治和世界新闻的秩序。[5]1962年,美国空间技术发展有所突破,“电星一号”通讯卫星进入轨道,实现了美国和欧洲之间的第一次实况图像传输。这颗卫星的发射成功将电视推向一个新时代,它可以跨越国界转播包括电视在内的各种通讯信息。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使得电视网络外交成为社会主义和帝国主义两大阵营角逐的基本手段。电视网络通过采访和报道等多种新闻手段来传递信息,从而影响地区安全,或者对国际决策施加压力,这是电视网络外交的核心手段。电视媒介相比于报纸和广播媒介有更加直观、快捷的优势,使其还同时被美苏两国用作削弱对方国家形象的外交工具。随着冷战的进一步加剧,美国国会开始把VOA和电视网络看作是美苏对抗的重要武器,成为推行美国对外政策的重要工具。美国通过传播其价值观念、政治信念和意识形态,不断推进西化与分化的和平演变战略,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历史进程。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充分地说明了,美国利用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作为外交工具,传播美国的价值观念、政治信念和意识形态并削弱敌对国的国家形象,证明了取得在思想领域这一战场上的胜利,也能够改变世界舞台上的国际关系。冷战的结束直接导致美国独霸世界舞台——“美国世纪”的来到。

(四)后冷战时期CNN影响时代

1980年6月,CNN在全球率先推出一周7天,一天24小时的全天候新闻频道,被认为是20世纪新闻传播的一大创举。CNN重新界定了新闻的概念,新闻在过去是指已经发生的事情,而CNN则把新闻变成正在发生的事情。CNN每天24小时的迅速卫星报道使各国政府和平民百姓都领教到一个崭新的严峻事实:新的电视外交纪元已经到来。通过迅速、充分、详实的全方面报道,以CNN为代表的电视外交成为美国利用信息技术作为外交工具的主要力量。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在担任联合国大使(1993~1997年)时就意识到大众传播的力量,把CNN(闭路新闻网)看作安理会的第十六个成员。[6]根据2004年《福布斯》杂志的排名,全球2000家大企业传媒集团依次是时代华纳集团(美国)、维亚康姆(美国)、沃尔特•迪斯尼(美国)等。这些超级传媒集团通过多年特别是在世纪之交的大兼并、大改组,形成了从报纸、杂志、书籍等平面印刷体到广播,电视、电影、互联网等立体电子媒介的传媒王国。[7]美国的这些主流媒体集团成为当今世界传播格局的控制力量,左右着全球舆论,进而使他们成为美国政府推行外交政策的有力工具,打造了美国的国际话语霸权。

(五)信息革命带来互联网时代

随着信息技术的突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在美国诞生。1993年9月,美国政府制定了《国家信息基础结构:行动计划》,决定于2015年之前建立全美光缆通信网络,构建“信息高速公路”。翌年9月提出将各国“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联结起来、实现全球信息共享的“全球信息基础设施”建议的倡议。国际互联网时代的新纪元从此开始,并在冷战结束之后飞速发展,成为继报刊、电台和电视之后的一种新型超媒体,联合国新闻委员会也在1998年年会上正式提出网络媒体为“第四媒体”的概念。网络媒体成为国家外交工具,自从“第一媒体”报纸的出现作为国际关系博弈的工具开始,以后的每一次信息技术的发展都成为各国用于操纵国际政治的一把利剑。互联网更是不可避免地成为这一外交工具。网络外交是国家利用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在国际关系的竞技场上进行博弈的工具。在冷战期间,当军事外交和经济制裁等硬实力作用越来越小时,美国把目光转移到思想领域的软实力战场上,特别是通过VOA等对苏联产生的影响,是美国在冷战时期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美国利用信息技术作为外交工具不断加强其美国意识形态的渗透力,随着新科技计算机由军用转为民用之后,美国在军事上的信息战就转移到了互联网政治上的意识形态国际战。作为互联网发源地的美国,其政府非常看重这一新兴技术,使其成为全球化信息时代的外交服务工具。加拿大外交官戈登•史密斯(Gordon Smith)认为:外交是一项通过说服的实践增进国家利益的艺术。[8]如今互联网的出现,说服的背景已经扩大了相联系的任何地方的任何人,并且受信息交流媒体的影响。自从20世纪60年代信息革命的到来,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信息和交流的新纪元。“超媒体”不仅包括电视、电脑、传真机、手机、卫星系统等等,而且相连成了一个无缝的数字电子交流网。信息革命是世界的信息化,同时也是信息的世界化,世界已经连成一个相互依赖的世界。当计算机用于经济领域,经济实现全球化的快速发展。相应的带来了国际行为体的改变,必然对国际环境带来影响。虽然当今国家仍然是国际社会的行为主体,但非国家角色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网络外交的产生背景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分不开,网络外交继承了运用不断发展的新信息技术作为外交工具的传统。继报纸、广播和电视之后的计算机技术是网络外交得以产生的母体,而对于网络外交的应用,国际关系博弈的需要是其产生的根本原因。

(六)9·11后占据网络外交的软实力战场

美国《纽约时报》2000年8月曾在一篇文章中说,“对促进民主来说,信息越过国界自由流通可能比美国向远海派遣航空母舰的威力更大”,因而其对外宣传的目的是“打一场没有硝烟的世界大战”,“届时我们将有可能融化掉社会主义,从而建立一个以我们西方文明为指导的新世界。”[9]但“9·11”事件让美国人看到一厢情愿的灌输美国的价值观只能适得其反,甚至威胁到美国安全。美国需要的是占据网络外交的软实力战场说服吸引目标国对象,塑造与世界公民友好的国际形象。“9·11”事件之后,美国传媒尤其是跨国媒介集团和美国政府之间的合作关系呈现出日益增强的明显趋势。亨利•基辛格曾指出,美国的对外政策中历来存在着一种显而易见的矛盾:一方面,没有一个国家“在日常外交活动中比美国更务实”;而另一方面,又没有一个国家像美国那样“一厢情愿地认定美国的价值观是放诸四海皆准的”。[10]

从外交史的角度来看,外交形式的变化与效能的提高无不与特定时代的信息传播技术相关。每一种新的传播手段的兴起,都会成为推动外交变化的重要契机。印刷术的发明打破了少数人对知识的垄断和在传播上的特权,促使了人类传播史上真正意义上的媒介——报纸的诞生。作为国家外交的辅助工具,报纸成为政治传播的重要手段。电报的发明和海底电缆的铺设建立了全球的远距离通信。首脑之间的热线使得各国外交变得更直接、更迅捷。50年代末电视技术发展迅速,电视几乎涉及了美国政治的所有方面而且改变了它所触及的每一样事物。80年代卫星电视的普及,跨国传播改变了人们的疆域观念。而今网络世界在无政府状态下,网络外交也被越来越多地作为了一种外交手段而加以利用,越来越多的国家利用这一新型传播媒介向外推行自己的政治立场、政策、观点及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从而更有效地进行对外政治宣传,说服吸引本国和外国公民的关注,树立和推广本国的友好国际形象,试图改变人们对一国的意识形态偏见。因为国际关系博弈的战场上,人们意识到一个友好的国际形象和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正在成为国家发展战略资本的本质部分。因此,占据网络外交的软实力战场就是一场争取人心的博弈。

【参考文献】

[1](美)哈罗德•D•拉斯韦尔(著),张洁,田青(译),展江(校).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73页.

[2](英)达雅•屠苏.国际传播与变革.新华出版社,第35页.

[3]弗•尼•尼基甫洛夫.世界通史讲义(下册).第249页.

[4](美)Eugene R.Wittkopf,Charles W.Kegley,Jr.,James M.Scott,American Foreign Policy:Pattern and Process,P4.

[5]Philip Taylor,Global Communications,International Affairs and the Media,London and New York,P27.

[6]Wilson Dizard Jr.,Digital Diplomacy: U.S.Foreign Policy in the Information Age,Praeger,2001,p10.

[7]明安香.海外传媒在中国.中国文联出版社,2005年.

[8]Gordon Smith.“Reinventing Diplomacy:A Virtual Necessity”.Virtual Diplomacy Series (February 25,1999).Available at http://www.usip.org/oc/vd/vdr/gsmithISA99.html,accessed July 30,2001.

[9]影响美国政治的十大趋势.载美国《交流》杂志,1999年,第4期.

[10]亨利•基辛格.大外交.海外出版社,1997年版,第3页.

推荐访问:试论 外交 背景 网络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