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我国现阶段农民素质偏低的成因分析

入党申请书 时间:2022-04-06 10:14:25

摘要:我国现阶段农民素质偏低是制约我国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表现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方面,其成因有历史、政策、社会以及自身四个方面的原因。

关键词:农民素质;成因

针对我国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我国正如火如荼地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各项具体工作,有的采取引导农民发展规模化产业,有的采取通过提高农民素质的办法来提高农民的综合潜力,有的采取建设良好的基础设施来营造发展的氛围。但是不管怎么样,建设新农村的主体是农民,农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农民的综合素质对我国新农村的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我国现阶段农民的素质偏低成为制约我国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的瓶颈。

一、我国农民素质的现状

农民素质不高的现实,严重阻碍了我国的再发展,表现在:

1、农民思想道德素质不高。突出表现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的等级思想、家族观念、官本位思想和小农思想,道德失范,价值判断失准,封建迷信死灰复燃,法制意识淡漠,以及生育观念陈旧,等等。

2、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落后。2003年我国山区农村劳动力中,文盲劳动力占26.3%,小学占34.4%,初中占31.4%,高中及以上占7.8%,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5.84年,不足小学文化程度。由此看出我国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偏低,制约着农民的经济行为。

3、农民的身体素质较差。主要表现为营养不良,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缺乏医疗保障体系,医疗费太高,看不起病,致使一部分农民因病致贫,农民身体素质普遍较差。

二、农民素质偏低的成因

解决农民素质问题的前提,是弄清我国农民素质不高的成因,这可以从历史、社会、政策和农民自身四个方面来分析。

(一)历史成因

1、长期的自给自足经济是造成了农民法律意识淡薄的主要成因。在我国长期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发展限制了农民法律意识的形成。从根本上说,自给自足是一种分散型经济,是抑制商品交换的,形成了一种安贫乐土的封闭思维和意识。第一,农民比较保守,不愿意接受新事物,对新观念,对新事物、新现象往往持怀疑态度。对传统文化比较偏爱,难以接受外来文化,传统农民很少有迁移行为。第二,农民的眼界狭窄,习惯于传统的息事宁人,缺乏法制观念,不敢保护自己的利益。

2、由于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和封建专制政治制度及其滋生的封建文化的影响,养成了中国农民依附、顺从的心态。从而使农民的民主传统和民主意识表现得十分欠缺,公民意识极为淡薄,而臣民意识却非常浓厚。长期的封建统治使得农民只认可宗教迷信的权威性而不相信自己和人生,使封建意识、传统的人治理念在许多农民心中根深蒂固,缺乏现代商品社会所具有的那种民主政治的传统,一些农民的权利和平等竞争意识比较淡漠。

3、长期的封建社会统治使封建社会的糟粕还残存着,有的地方赌风盛行,迷信成风。至于不健康书刊、黄色录像的泛滥,严重地毒害了社会空气。这不但不利于法律意识的产生,还对社会风气有着极坏的影响,在社会氛围上对农民素质的提高有着严重的副作用。

(二)社会原因

1、我国建国以来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形成的二元制经济社会结构导致在客观上对农民素质提高和实现素质现代化产生消极影响。建国以来我国形成了从经济到社会和文化全方位的城乡分离的二元制结构,这个结构导致的发展战略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农村发展并排斥了农民。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对我国农民素质的提高和实现农民素质现代化产生了极为严重的不利影响。这些不利影响至今仍然非常明显,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维护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的种种制度,牢牢地把几亿农民限制在农村,束缚了农民个人的发展,使得农民的传统守旧意识在农村的土壤中加剧增长。第二,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偏重城市教育而忽视农村教育。它为城市和工业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但却拉大了城乡差距,使农村教育发展长期滞后并失去了对人才的吸引力,导致大量人才集中在城市而不流入农村,造成我国农民的整体素质长期低下。第三,二元经济社会结构阻碍了农民现代观念意识的培育。我国的二元经济社会是封闭的社会,无论在城市还是在农村,其影响都普遍存在,在农村尤为严重。

2、新旧经济体制转轨带来新旧思想观念的碰撞冲击,导致农民的思想道德观念出现了“空白地带”,多元化利益格局的出现,各种功利思想的出现,使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发生新的变化。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思想道德规范体系被打破,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思想道德规范理念又未能及时地在农村广泛建立起来,这种观念转换时期的“空白”状态,使得许多农民思想上矛盾,行动上困惑是新形势下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产生大量问题的深层次原因。

(三)政策因素

1、政府长期以来对农民教育的投资不足和投资不均衡是导致农民素质不高的主要政策成因。(1)農村、农民教育工作的人力、物力、财力投人严重不足。据统计资料,90年代以来,我国公共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多年徘徊,与世界其它国家比较显得更低。1992年为25%,1994年为2.2%,1995年为2.3%,1997年为2.49%,而1995年高收入的国家为5.5%,低收入的国家为4.9%,平均为5.2%。而且在我国的教育投资中针对农村、农民教育的投资更少。这不但使我国的教育发展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也使我国农民成为教育受惠最少的群体,是制约农民素质不高的主要政策成因。(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农村文化建设。当前,农民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现象仍普遍存在,农村文化建设停滞不前,有的地方还在滑坡。电影院没了,文化站散了。乡镇电影院不放电影,已是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乡镇电影放映队解体,放映员纷纷改行,机器设备闲置生锈,电影院变成了游戏厅或商品市场。农民常年看不到电影。不少地方的基层文化站因运转困难,已经形同虚设。健康的文化活动不开展,低俗的东西必然乘虚而入,封建迷信、黄、赌、毒在有些农村开始泛起。(3)国家教育投资不均衡。主要表现在:教育投资大量在城市,少量投在农村。导致城市教育发达,成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大量人口涌向城市的原因之一,而广大的农村却成为现代文明的死角,农民素质普遍较低。在少量的农村教育投资中却大量投在普通教育,少量投在了职业教育。众所周知普教对我国的经济发展的贡献更多的是潜力,而职教不同,它能直接带来经济效益,我国目前的教育投资模式是不利于经济发展的模式。

2、来自政策的原因:对农民素质的提高不够重视。(1)政府部门也存在着功利主义及以用经济工作好坏来衡量整个工作的得失成败的思想,所以政府部门不愿把财力和精力放在这样的工作领域,当前农村工作的思想道德环节薄弱及没有资金就说明这一点,特别是原有的广播系统,报纸宣传栏的消失更说明这个问题。此外,政府在做思想道德工作时找不准切入点,导致工作轰轰烈烈,而效果却寥寥无几,方式不是农民喜闻乐见的方式而是政治意味浓厚,工作大多是做给政府上层的人看的。(2)思想政治教育没有把握住农村和农民的脉搏,而是搞形式主义的东西。教育内容与农村的现实情况和农民的现实思想不合拍,农民接受不了。所宣传的与农民所思、所盼、所求的相去甚远,因而收效甚微。无法把理论教育与农民群众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理论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3)少数地方政府的随意行为造成农民对法律信仰的缺失,行政机关自由裁量权过大,在使用时限制不够,对法治造成伤害。自由裁量权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法律、法规规定的原则和范围内有选择余地的处置权力。这些自由裁量权是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政执法活动中客观存在的,是法律、法规授予的职权。在农村地区,地域的间隔、农民传统上对地方行政长官的尊从,使得乡镇区域常常是作为一个相对封闭的社会区域而存在,法律监督无力,农民就会丧失对法律的信心。

(四)自身原因

1、来自于旧社会的观念、思想上的糟粕依然存在并在很大程度上阻碍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以及向现代化转变。(1)等级思想:等级思想与整个封建社会的历史一样久远甚至更长,特别是在落后的农村这种思想更是根深蒂固,从根本上阻碍农民平等、竞争观念的形成。(2)宗族观念:源于封建社会的自然经济及政治制度的宗族观念与市场经济是格格不入的,因为市场经济要求开放、公平、自由,而家族观念或者宗族观念要求封闭、保守。现在农村普遍存在自己家族的团体利益,不分对错、合法与非法,这对农民的思想素质有着严重的阻碍作用,使农民在思想上很难跟上市场经济的易变性,这首先在思想上就使农民落后与经济发展。(3)官本位思想:在长达千年历史的封建文化基础上孕育出的官本位思想在今天的中国依然有广大的市场,特别是由于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由于法制的不健全等原因,官本位思想对我国国民素质来说尤为有害,而农民这一群体尤其身受其害,“民不与官斗”导致农民不敢有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利益,很难形成现代化的法制氛围,也使农民在思想素质上难以达到现代化的水平。(4)小农思想意识:源于自然经济的小农意识,对农民现代化尤其有害,这种意识除了对思想有害之外,还会对农民的经济行为有影响,表现为土地是命根子,粮食是根本产品,这种老观念阻碍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也阻碍了农民的致富步伐,所以为了达到社会的现代化必须在农民素质中消除小农意识。(5)面临社会向市场化、现代化过渡,大量农民却不愿主动、积极的适应,反而采取逃避的办法。我国正处于向现代化特别是农业现代化过渡阶段,这就要求农民在思想、观念上向现代化的标准看齐,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农民很难完成适应过程。表现为主观上不愿、客观上不能,不采取积极主动反而采取逃避、因循守旧的态度,农民素质低下。

2、文化无用论。近几年由于我国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导致失业率居高不下,深受其害的大学生也不少。所以在农民中产生了“文化无用论”的思想,这种思想是由于短时的我国面临的特殊经济问题产生的,毫无疑问,“文化无用论”是错误的,但农民由于眼光短浅,所以有大量农民不主张子女受教育,认为一样挣钱,却不知这从根本上切断了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提高的途径。

3、落后的非現代化的生活方式。在现实中,农民存在着落后的、非现代化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既反映了一种思想观念,又反映了一种经济现实。农民的生活方式中有许多与现代化或者市场经济相背的。如环保意识、科学的营养生活等方面,农民还有所欠缺,这些对农民的身体素质是有害的。

结论:针对我国现阶段农民素质低下的成因的分析说明,正因为存在这些历史的、政策的、社会的以及农民自身的原因,才导致了我国农民素质的普遍低下,而农民素质的低下也成为制约我国全面发展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我们应该从这些制约因素中探讨提高我国农民综合素质的措施,从而实现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朝臣,步云,陈学法.“三农”问题的根本是农民素质问题[J].高等农业教育.

2、崔美花.提高农民素质是农民长期增收的战略选择[J].边疆经济与文化.

3、周邵宾.论农民素质与农村经济发展[J].山东社会科学.

4、陈庆立.农民素质与农业现代化[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5、李周.21世纪的中国农村可持续发展[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烟台),作者为山东大学马列部研究生)

推荐访问:成因 现阶段 偏低 素质 农民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