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20世纪50年代邓小平党的建设思想论析

入团申请书 时间:2023-07-12 10:20:33

[摘要]在20世纪50年代,邓小平正确分析了我们党成为执政党之后面临的新考验,总结了我们党执政以来获得的新经验,提出了党的思想建设需要常抓不懈、党要自觉接受党内和党外的监督、党要始终严格执行群众路线、党要坚持贯彻民主集中制和共产党员要维护党的团结等重要思想。这些思想不仅有力地推动了当时党的建设工作的开展,并且对今天我们党的建设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20世纪50年代 邓小平 党的建设思想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这之后,党所处的地位、环境、肩负的历史使命以及党的自身情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邓小平作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对党的建设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形成了丰富的党建思想。这些思想对于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一、20世纪50年代邓小平党的建设思想形成的背景

1.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到了1956年底,三大改造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完成,“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了”。此时,中国共产党的工作任务也就从社会主义革命转变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为了适应新的工作任务,更好地开展工作,我们党需要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从自身制度、工作状态和作风等方面不断进行改进和提高。面对这种新的形势和任务,包括邓小平在内的党的领导人对我们党如何不断加强自身建设进行了不懈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党的建设理论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2.苏共二十大的影响。1956年2月14日至25日,苏共二十大召开,赫鲁晓夫在大会上作了中央委员会总结报告,提出了一些新的内政外交政策。在大会即将结束的时候,他又作题为《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揭露和批判了斯大林在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所犯的一些重大错误,以及对他的个人崇拜所造成的严重后果。苏共二十大不仅在国际上引起了轩然大波,而且也对中国共产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面对苏联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包括邓小平在内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开始重新思考苏联模式。他们认识到不能再照抄照搬苏联的一切,应该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我们国家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探索适合中国具体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适合中国共产党的党的建设理论和方法。因此,苏共二十大对邓小平党建思想的形成也是一个影响因素。

3.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后自身积累的经验和教训需要总结。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带领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党面对新情况,应对新挑战,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这些经验和教训需要我们党召开全国代表大会来进行总结。但由于种种原因,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一直没有召开。如果我们党自身的经验和教训不能及时总结,那么党就不能更好地带领全国人民继续前进。1956年9月,我们党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总结党执政后的经验。大会在制定了一系列重要的经济政策的同时,着重提出了党的建设的问题。这为邓小平党的建设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提供了新的契机。

二、20世纪50年代邓小平党的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

1.党的思想建设需要常抓不懈。党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许多方面,而思想建设可以称得上是党的建设的核心,注重思想建设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之一。加强党的思想建设能够促进党员个人保持先进性,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因此,抓好思想建设对于我们党保持执政地位,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此,邓小平在1955年3月的《党的高级干部提高理论水平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中指出:“加强党的思想工作,不断地同腐蚀我们党的各种资产阶级思想作斗争是我们党的一项基本任务,在这方面工作的任何减弱都是对党有害的。”[1]p215他清醒地认识到,在我们党成为执政党之后,党的思想建设不仅不能放松,还应继续加强。因为,党只有加强了思想建设,广大党员才能够抵御资本主义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够更好地带领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在具体措施方面,邓小平认为加强党的思想建设,首先应该使党员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打牢理论基础,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不断增强自身的先进性。其次,要从党员的思想源头抓起,从根本抓起,教育和引导他们从一开始就树立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坚定的革命信念。这样,我们就抓住了党的生命线,能够使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在党员中入脑入心,从而能够使我们党保持长久的生命力并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

2.党要自觉接受党内和党外的监督。邓小平多次强调,我们党不仅需要加强党内的自我监督,也需要自觉接受党外的监督,党员个人需要接受监督,党的组织也需要接受监督。他认为,我们党在全国范围内执政后,大量的党员干部走上了领导岗位,從事着对国计民生具有重大影响的工作。只有对他们加强监督,才能使他们提高警惕,避免犯较大的错误,才能更加有利于社会发展和国家进步。同时,走上领导岗位的党员面临着更大的脱离群众的危险,因而更应加强对他们的监督,通过进一步扩大民主生活,促使他们虚心听取党内党外群众的意见。在邓小平看来,加强监督工作对于执政后的中国共产党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邓小平认为,我们党员无论职务高低,都应接受来自三个方面的监督:首先是党内监督。对于每一个共产党员来说,党内监督是最直接的,同时也应该是最严格的。党监督对于党员提高自身修养、改进工作作风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党对党员的监督要严格一些,这样才能实现更好的监督效果。其次是来自群众的监督。群众对我们党的监督,内容十分广泛,能否虚心接受广大群众监督,是一个执政党能否取得民心的决定性因素。群众的监督对于我们党改进工作,顺应民心,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党和每一个党员应该自觉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最后是来自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监督。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监督能够促使我们党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使我们的思想不会僵化。我们党也只有虚心地接受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监督,才能更好地处理与他们的关系,团结带领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为建设社会主义而奋斗。我们党只有搞好党内监督,同时认真听取群众和党外人士的意见,才能时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不犯官僚主义的错误。邓小平在1955年3月的《必须对党员实行严格的监督》中指出:“没有由上而下的和由下而上的监督,一个好的党员也可能犯严重的错误以致变坏。诚诚恳恳地把自己的工作摆在党组织的监督之下,而不是相反地把自己摆在党组织之上,这是我们共产党人必须遵守的原则。”[1]p216他认为,共产党员要想保持自己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就必须接受来自各个方面的监督。因此,每一名共产党员应该主动把自己的工作摆在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之下,勇于接受监督。邓小平在党的八大上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明确指出:“我们需要实行党的内部监督,也需要来自人民群众和党外人士对于我们党的组织和党员的监督。”[2]p215从中可以看出,他不仅重视党内监督,还鼓励和提倡人民群众和民主党派从外部对我们党进行监督。

在加强党内监督的方法上,邓小平认为必须要建立完善的监督制度。首先,我们党需要建立和完善巡视制度,中央对地方和上级对下级的巡视检查需要定期严格进行,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巡视制度的效力。其次,我们党还要建立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组织的监察委员会,从而能够对违法乱纪的党员干部进行及时而严肃的查处,让贪污腐化行为没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3.党要始终严格执行群众路线,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群众路线不仅是党章中的根本问题,也是我们党在工作中的基本问题。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而我们党的力量归根到底来源于群众。因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邓小平认为,我们党必须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同人民群众保持亲密的联系,防止脱离群众的情况发生。他在党的八大上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指出,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成为执政党,这使我们的同志更容易沾染上官僚主义的习气,使我们党面临着更大的脱离群众的危险,因此我们需要更加严格地执行群众路线。此外,邓小平在1957年3月的《加强党的领导、加强党同群众的联系》中进一步指出:“党的领导的好坏,关键在于能否依靠群众。”[1]p304他认为,我们党正是因为从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都切实地贯彻执行群众路线,才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成绩。而我们党如果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就会滋生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这对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是十分有害的。因此,全体党员必须加深对群众路线的认识,提高反对官僚主义、执行群众路线的自觉性。

在如何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问题上,邓小平在《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也进行了大量的论述。他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具体的措施来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首先,“必须有系统地改善各级领导机关的工作方法,使领导工作人员有足够的时间深入群众,善于运用典型调查的方法,研究群众情况、经验和意见”[2]p223。而不能像现在这样,把绝大部分时间花费在处理文件、开会和坐办公室上。其次,“必须健全党的和国家的民主生活,使党的和政府的下级组织”能够“及时地无所顾忌地批评上级机关工作中的错误和缺点,使党和国家的各种会议,特别是各级党的代表大会和人民代表大会,成为充分反映群众意见、开展批评和争论的讲坛”[2]p223-224。再次,他还强调必须运用过去整党工作的经验,每隔一定时期,采取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对党组织的工作作风进行整顿,把脱离群众、官僚主义的不正之风消灭在萌芽状态。邓小平提出的这几点具体举措十分有利于把党的群众路线真正落到实处,从而使党同群众始终保持紧密的联系。

4.党要坚持贯彻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组织原则。我们党成为执政党之后,由于种种原因,民主集中制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削弱。因此,邓小平在《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对党的民主集中制问题作了深刻的论述,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我们需要正确处理党的上下级组织之间的关系。邓小平指出,我们党是依靠全体党员和各级组织来联系人民群众的,我们要想收集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和经验,要想向他们宣传党的主张,必须经过党员和党的下级组织的努力。因此,正确地解决党的组织和党员的关系,党的上级组织和下级组织的关系,党的中央组织和地方组织的关系,在党的民主集中制问题上,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此外,邓小平还指出基层党组织没有受到充分的尊重是党的民主集中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他认为,国家的经济工作、行政工作、文化工作以及党的工作中都存在着不适当的中央集权的问题,而这阻碍了下级组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不利于各项工作的开展。因此,邓小平在党章草案中增加了新的规定,明确了正确处理上下级关系需要遵循的原则。

其次,我们还需要充分发挥党的各级代表大会的作用,这样才能更好地贯彻和执行民主集中制。邓小平指出:“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基本要求之一,是党的各级代表大会的定期召集和充分发挥作用。……地方各级代表大会和代表会议,除了一部分单位已经严格执行了党章的规定以外,多数的单位还是比党章规定的开得少。这是我们党的民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的缺点。”[2]p232他认为,过去一段时期,不论是党的全国组织还是地方各级组织召开全体大会的频率和次数都比党章规定的要少,而这会大大影响党的民主生活,不利于党的民主集中制的施行。党的代表大会的最高领导地位是不能代替的,我们需要按照党章规定定期召开党的各级代表大会,使党的各级代表大会的作用能够充分地发挥出来,从而使党的民主集中制得到更好的保障。

再次,我们党还要坚持集体领导的原则。邓小平指出:“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另一个基本问题,是各级党组织中的集体领导的问题。……个人决定重大问题,是同共产主义政党的建党原则相违背的,是必然要犯错误的,只有联系群众的集体领导,才符合于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才便于尽量减少犯错误的机会。”[2]p229从中可以看出,邓小平认为重大问题由个人决定是同我们党的建党原则不相符,也是非常容易犯错误的。而我们党的各级组织如果能够做到集体领导、集体决策的话,就可以广泛联系群众,充分发挥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势。此外,他还认为,长期以来,我们党由集体领导而不是由个人决定重大问题已经形成了一个传统,这个传统是非常好的,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成为执政党,但党的各级组织违背集体领导原则的情况时有发生,我们对此需要及时发现并改正,更要对此保持警惕。我们党只有坚持集体领导的原则,才能真正地贯彻和执行民主集中制。

5.共产党员要维护党的团结,巩固党的统一。党的团结和统一是党的建设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党的团结和统一是党的力量所在,更是党的生命。因此,每一名党员都有责任去维护党的团结,巩固党的统一。邓小平在《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对加强党的团结统一,反对宗派主义等问题也作了大量的论述。

首先,邓小平认为正是因为我们党在过去保持了团结和统一,才能取得革命和建设的重大胜利。他指出:“我们党所领导的人民革命为什么能够得到胜利呢?首先,当然由于我们党的主张是正确的,它代表着人民的利益。但是,仅仅有正确的主张还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而取得胜利。我们党同人民群众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并且把人民群众的力量团结了起来。但是,如果我们党自身不是团结的,我们怎样能去团结人民呢?”[2]p236邓小平认为,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不仅是因为党制定了正确的方针政策,更是因为我们黨自身保持了团结和统一,并且在自身团结的基础上密切联系群众,团结广大群众,获得了巨大的力量。邓小平进一步指出:“在我国的人民革命胜利以后,我们又依靠什么战胜巨大的困难和重重的障碍,迅速地实现了国家的统一,迅速地恢复了和发展了国民经济,迅速地进行了并且基本上完成了国民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呢?毫无疑问,如果我们党不是团结的,我们就绝不可能领导人民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完成这样复杂的任务。”[2]p236可见,邓小平认为正是由于我们党保持了自身的团结和统一,才成功地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迅速地恢复国民经济,完成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走上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他的这些论述准确而深刻地指出了党保持自身团结和统一的重要性,为我们进一步加强执政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其次,邓小平认为要想维护党的团结,巩固党的统一,我们还需要正确而恰当地处理党内的不同意见和斗争。他指出处理党内斗争的正确方针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要善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对此,邓小平指出:“在一般的情况下,纠正同志的错误是为了取得教训,改进工作,教育同志,也就是说,‘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而不是为了把犯错误的同志‘整死’,整得他实际上不能在党内继续工作。”[2]p239-240对于犯了错误的党员应该采取分别对待的方针,不能一概而论。事实上,我们纠正同志的错误是为了教育引导其本人,使他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而不是要把他“一棍子打死”。只有这样,党员个人才能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我们的党组织也才能发展壮大。邓小平还指出:“必须大大发展党内的批评和自我批评。鼓励和支持由下而上的批评,禁止压制批评的行为”[2]p240。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独特的优良传统,它能够帮助每一个党员及时发现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在我们党的建设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党成为执政党以后,这一优良传统没有得到很好发扬,一些党组织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只是走个形式,更有一些人对批评自己的同志采取事后打击报复。这些现象是十分不利于我们党的健康发展的,邓小平认为必须花大力气去消除。正确地处理党内的不同意见和斗争,恰当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这对于维护党的团结、巩固党的统一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邓小平作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对党的建设规律进行了艰苦的探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许多关于党的建设问题的理论观点,特别是在党的八大上所作《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系统地论述了执政党建设的问题。这些都为改革开放后邓小平理论的发展和成熟奠定了基础。时至今日,邓小平的这些思想对我们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集(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2]邓小平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责任编辑/陈 洪

推荐访问:党的建设 年代 思想 世纪 邓小平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