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在深化改革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入团申请书 时间:2021-06-28 10:38:38

摘 要:《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完善并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从而积极的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努力拓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最终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要不断深化改革,克服发展过程中的各项问题,肩负起自身的职责,来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

关键词:深化改革 治理体系 治理能力 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D2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8(c)-0209-03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相应的执政能力以及国家相关体系的推进这一战略进行了积极的明确。现阶段,为了切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唯一的途径就是要在不断深化改革的背景下不断改革政府、市场、社会、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整合各方利益,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质量,为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制度支撑。

1 相关治理能力以及体系的实际内涵

要想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就要了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内涵,这样才能抓住改革重心,做到有的放矢。现阶段,我国的国家治理指的是党在新形势下领导人民群众管理国家事务,行使公民权利的过程;国家治理能力,主要指党治理国家、领导人民群众管理国家各领域事务的能力。国家治理体系主要指国家为管理各类事务所形成的各项制度,主要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以及生态文明等制度以及涉及党建的各种制度、体制和机制,也包括各种法律制度。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改变传统的治理方式,实现生产力的工业化、信息化和自动化;在公民权利上实现民众化、法制化;在经济建设上,实现市场化、公平化;在民生上,实现城市化、现代化、科学化;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实现绿色、可持续。不断推进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推动治理结构的网络化,实现各项制度的民主化、法制化,实现治理手段的文明化、科学化,终极目标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是国家治理模式的有力支撑,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健康发展得必然要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发展。

2 对治理能力以及治理体系的推进意义

2.1 有关执政能力以及政治体系的推进

党是推进中国发展的领路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执政能力直接关系到国家如何发展以及怎样发展。在新时期,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能够不断促进党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使党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方针更加符合发展的客观规律,避免主观随意性;能够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人民群众参与到国家治理当中,使各项制度真正服务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真正做到依法执政,任何人都不得享有超越法律的特权,当出现违法乱纪行为时要及时严肃处理。这样才能建立一个科学、完整的执政体系,来推动国家的长久发展。

2.2 有关治理能力以及治理体系的相关解决问题解决

日前,中国在取得相应成就的同时也遇到了诸多问题。

例如: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依然存在;教育、就业、医疗等公共服务还不均衡;生态环境、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管理等涉及群众利益的问题没能彻底解决;政府内部腐败现象屡禁不止,这些问题都严重制约着我国的健康发展。然而在这种情况下,不断深化各领域进行改革,积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以及治理能力现代化,理顺各方利益,在追求改革速度的同时更注重改革质量,确定各方职责,这样才能克服困难,避免在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危险,使我国始终走在正确的发展道路上。

2.3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能够促进深化改革

随着党在发展中不断探索,在结合我国和其他各国的发展经验后会形成有自身特色的治理体系和管理制度,在这一过程中会不断提升党的治理能力,将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贯穿于各项发展和改革之中,这样就能不断提升各领域改革的有效性和科学性,使改革更加符合人民群众的切实需求,同时在改革过程中积累先进经验,将推动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这二者相辅相成,互利共赢,这样才能彻底摒弃各领域在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弊病,从而积极的保证了我国发展道路的持续性以及正确性。

3 深化改革中治理能力与国家体系的现代化

为了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要不断在实践和改革中摸索经验,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创新执政理念和执政手段,同时不断提升公众参与管理的热情和能力,提升国家治理的效率,理顺经济、政治、社会以及文化、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使改革更加科学有效,更符合我国发展的实际需要,更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3.1 创新国家治理理念,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建立现代价值体系,培养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首要前提,一个国家的文化底蕴和人民群众的价值观念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精神和内涵,影响着国家对待发展的态度。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当我们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时,如果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就会使人民群众丧失改革开放的信心,影响改革开放的进程,最后导致改革成果的失败,因此,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至关重要,关系到改革开放的设想能否变成现实。

所以,在新时期,党和政府必须对人民群众的价值观进行深入改革,摒弃传统、保守的思想,加强公民的意识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逐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正实现社会的公正和谐,激发社会的生机与活力,促进区域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营造一个安定、团结、互助、有序的发展环境,为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基础。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各领域、各层次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顺利实施,推动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形成,是改革工作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这样万众一心、齐心协力,一定会取得改革事业的成功,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成一个小康社会,最终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以及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3.2 加强现代各项制度建设,提升自我完善能力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必须要体现在书面上。因此就要切实推进各领域、各层次的制度改革和创新,走上制度化道路,这样才能保证改革走在正确的轨道上,促进国家治理能力提高与成熟。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是一场深刻的制度革命,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发展的今天,我国所制定的各项制度必须符合我国正处于并仍将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符合国际先进管理经验的现代国家管理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能力,形成科学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项工作都有制度保障。

各项制度的核心要求是:在经济领域,建立以现代市场经济为核心的现代经济制度体系,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完善科学的税收制度和财政制度;在政治领域,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水平,增强政府的公信度,建设服务型政府。同时,完善人事管理制度,对出现问题的政府公务人员要严肃处理,净化党员队伍,提升党员素质;在社会领域,完善政绩考核制度,转变发展模式,促进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加快法制建设,实现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保证司法独立,建立一个公正、高效、透明的司法制度;在文化领域,建立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符合人民群众生活需要的现代文化制度,推动我国文化的健康发展;在生态文明领域,建立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建立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真正提升环境治理监督能力,实现“美丽中国”。

在改革的同时,要更加注重改革的协同性和系统性,所有的人民群众和党员干部都要深刻认识到,我们已经进入改革的攻坚期和深水区,任何停滞和倒退都不利于我国的长期发展。只有全面深化改革,进行制度化建设,建立科学完善的制度,才能促进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要不断将各项经实践证明了的成果及时转化为制度,这样才能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深化改革,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推动我国各项改革继续深入,始终走在改革的快车道上。

3.3 深刻理解国家治理模式转换的深层内涵

传统意义上的国家治理模式一味强调阶级斗争和阶级利益,强调国家强制力和控制力,国家的一切行动必须听取党和领导人的指挥,这种模式将各方利益区分开来,没有形成一个统一整体,不利于实现人民群众的切实利益以及社会的和谐发展,容易激化社会矛盾,不利于国家的长期健康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我国已经创造出了一系列国家治理模式与方法并且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经济发展上,提出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在社会领域,提出“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和公众参与以及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战略等等。这些都说明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治理水平的提升,党和政府更加清楚国家治理的深刻内涵,懂得了转变国家治理模式的重要性,只有将各方利益统一在一个整体之中,加强各方联系,才能形成巨大的改革力量,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提升改革的自觉性,满足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党和政府在这一过程中要深刻认识到现阶段,国家治理的内涵不再是一味地进行强制性的管理和控制,而是要不断树立服务观念,为各领域发展创造合适的空间,提供肥沃的土壤,因此,就要加强各领域、各层次的交往和联系,将各方利益同一放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背景下,共同创造有力的发展环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3.4 加强宏观调控,推动政府有效治理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支持,因为市场的天生缺陷不能满足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长期平衡,无法提供足够的公共服务商品。因此,在改革过程中,政府要切实旅行自身职能,优化公共服务,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公共产品,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这样才能弥补市场的不足,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通过这一过程,政府也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职能,克服在经济社会管理中的缺陷与不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要发挥出服务职能,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条件和机会,这样才能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提升国家治理效率,满足国家治理的现代化要求。在社会管理中,政府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法制建设,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基本素质,提升人民群众的文明程度,这样才能创建一个安定有序、团结互助、互利互惠的和谐社会,为国家治理体系以及治理能力等现代化提供群众性支持。

3.5 理顺政府与各领域关系,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新的国家治理理念和治理模式是符合当前需要,能够推动我国的健康发展,因此,必须在实践基础上理顺党与政府、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现代化的国家治理模式不仅对政府的职能理念和执政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还包含着对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改革要求,党是各领域改革的领导中心,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在改革过程中要全面提高党建的科学化水平,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注重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和反腐败建设,不断在实践中调整自身的职能和管理范围,理清各方关系,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升党执政的科学性,不断积累先进经验,坚强党的自身建设,这样才能更好地领导人民群众打赢这场深化改革的战役,从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以及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促进国家、市场、社会之间的治理模式逐渐迈向网络化,实现国家治理结构的现代化。这种治理模式的核心思想是:在新形势下,政府为了提高自身的绩效和增强治理的责任性,除了按照传统的层级结构建立必要的治理机构之外,还必须依靠各方的合作伙伴建立起横向管理模式,这样才能实现全方位治理。这种合作以公私伙伴关系为基础,强调合作、信任、共享,形成多方参与的治理结构,真正实现政府治理的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跨领域目标,形成有政府、企业、公民等多元参与的社会治理制度,实现信息透明且流动充分,最终实现公共治理的“网络化”“系统化”,增强公共治理的整体性。

在这种情况下,要首先推进政府角色及其管理方式的现代转型,充分发挥市场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这样才能减轻政府治理社会的压力,保证政府在市场触及不到的领域发挥关键性的作用,重新将政府的角色放在保持宏观经济稳定,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空白上,不断完善政府职责,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还需要社会组织贡献力量,社会组织能够站在第三方的角度观察改革进程,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权益、满足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的同时,能够逐步扩大人民群众参与国家治理的渠道,给人民群众表达心声提供了一个广阔平台,切实提升人民群众自主管理的水平,培养良好的社会秩序。所以,要不断提升各级政权组织的管理能力和技巧,构建一个由社会组织、政府管理部门、市场管理部机构、企事业单位、基层接到、社区等组成的平等、互助、互利、共赢的网络化治理结构,推进社会治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进而推动我国国家治理模式的现代化。

4 结语

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关键期、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上升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机遇期。因此,要想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不断深化改革,用全面深化改革来推动各领域事业的蓬勃发展,用全面深化改革为我们的美好未来铺平道路,只有真正贯彻落实改革,才能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来相应提升党的执政能力以及相应的执政水平。改革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只有二者共同发展,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使中国屹立于世界之林。

参考文献

[1]汪玉凯.我国现阶段政治体制改革的若干思考[J].政策,2013(12):32-36.

[2]薄贵利.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J].中国行政管理,2014(5):52-57.

[3]刘熙瑞.创新社会治理贵在“三个思路”[J].人民论坛,2014(16):70.

[4]时和兴.国家治理变迁的困境及其反思:一种比较观点[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4(1):24-29.

[5]易丽丽.地方社会管理新设机构探索:经验特征与分析[J].中国行政管理,2014(2):49-53.

[6]戴安良.关注与改善民生:深化改革的新的着力点[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3):33-34.

[7]郑新立.全面深化改革的三个着力点[J].中国改革,2008(3):8-11.

[8]范铁中.西方国家治理理论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J].理论前沿,2007(13):18-20.

[9]李泉.治理理论的谱系与转型中国[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130-137.

[10]郁建兴,王诗宗.治理理论的中国适用性[J].哲学研究,2010(11):114-120,129.

推荐访问:治理 深化改革 现代化 推进 体系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