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福建省地震应急管理对策研究

入团申请书 时间:2021-07-17 14:30:46

【摘要】大地震是一种破坏性、灾难性的严重自然灾害,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国是蒙受地震灾害最为深重的国家。我们应该通过自身的积极防御和科学手段来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伤害。这就需要政府制定有效的地震应急管理对策和措施,动员和指导全社会参与减灾防灾工作,最大限度减轻因地震而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笔者从福建省地震应急管理现状及问题入手,应用地震应急管理理论实证进行研究,认为福建省地震应急管理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优化和完善。

【关键词】地震;应急管理;机制研究

1完善福建省地震应急管理体系

1.1加强抗震救灾指挥部作用

福建省应该进一步理顺目前的机制体制,逐步梳理部门应急时分隔的状态,走向常设机构负责全方位应急管理的道路,充分利用省抗震救灾指挥部这种机制来达到地震应急管理工作的整体部署和全面推进。整合各部门的指挥系统,建设省应急指挥大平台,各部门的指挥系统都应服从并服务于这个大平台。地震应急指挥系统,也应融入与福建省大平台中的大数据、云计算系统中,利用大数据的通用应用,及时更新完善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确保在突发性地震发生时,技术系统能够正常高效运行,指挥平台系统能在震时做出准确、有效的评估,为政府决策提供有力的保证。

1.2加快推进应急管理的法制化、标准化

应该进一步加强地震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建设,重点对灾情快速响应、快速评估、社会动员、恢复重建等修订法规、编制标准。实现依法有序、有力、有效地进行应急反应。同时,大力推进科技应灾的工作。借助重大国家科技工程的发展,加快集成空、天、地高新技术在灾害预报和评估上的应用,实现灾情快速获取和信息传递,便捷的空间监控能力和地面无缝的接收手段是应急科学化管理的牵引,因此不断完善各种工作标准,使得各项指挥流程和应急操作标准化,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传递的失误,提高效能。

1.3建立信息共享与地震灾情信息公开制度

地震灾害事件处置中灾情信息的及时、公开、透明,以及正确舆论的积极引导需要贯穿于应急响应、抢险救援及恢复重建的始终。应建立有效的地震灾情信息共享、信息公开制度,通过主流媒体宣传引导社会公众对灾害事件的认识和看法,利用舆论的社会功效,控制灾害事件向有利方向发展。地震发生后,民众应在一、两分钟内就能够通过媒体了解地震的情况和应注意的事项,了解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应急救灾安排,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行动。这种规范化快速、有序的信息发布机制,是避免灾后混乱,防止谣言四起的有效措施。

1.4发挥非政府非营利组织和志愿者的作用

应该大力引导非政府、非盈利组织共同参与应急管理,在整个流程中让这些机构最大限度地参与,并发挥好作用。在日常工作中应该构建社区层面的志愿者队伍,形成各种不同专业的应急队,加快对其专门的培训和技能注册,使他们真正成为应急中的一支多功能全方位的救援力量,同时也有利于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氛围。

2加强避难场所建设与管理

2.1出台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地方标准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国家标准《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场址及配套设施》(GB 21734-2008)从大体层面上对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功能建设发挥了指导性作用。但地震应急避难场所不仅是建设的过程,更是规划、建设、管理维护、宣传演练等过程相衔接的一个长效、整体的使用过程。由此可见,地方地震应急避難场所标准体系化建设势在必行。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地方标准工作要结合福建省具体情况,从总体要求、规划设计、设施建设、管理维护、演练宣传、标志牌建设等方面入手,提高福建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针对性、科学性、合理性和规范性。

2.2健全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运维和启用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完成后,如何使用、如何管理、如何维护,使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能真正发挥作用已提上议程。完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日常管理维护制度,明确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责任主体。落实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管理维护制度、启动流程等相关工作。

建立健全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演练机制,省局在下阶段要推进各地做好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演练开展工作,检验启动预案和功能设施,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加大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宣传力度,使人民群众能认识避难场所,了解避难场所,学会使用地震应急避难场所,以发挥地震应急场所功能的最大化。

3推进地震应急预案和预警应用

3.1应急预案科学编制与地震应急演练

首先,加强培训工作,组织编写预案培训教材,切实加强对基层地震部门工作人员的培训,以提高基层地震部门预案编写、修订、评估能力,带动全省地震应急预案编写水平的提升。由地震部门牵头,举办各种类型、形式的地震应急预案培训班,比如把地震应急预案桌面推演列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培训课程,使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应急人员尤其是预案第一响应人能够熟悉预案,掌握预案流程,从而对处置地震突发事件能够胸有成竹,有效应对。第二,扎实做好地震应急预案评估工作。以地震应急预案评估为手段,通过地震应急预案和地震应急工作检查等制度,对各级地震应急预案做全面评估,及时反馈,督促其及时进行修订调整。第三,加强地震应急演练。通过专题演练、综合演练,检查预案程序,查找存在问题,确保地震应急预案流程顺畅、操作方便。最后,进一步推进地震应急预案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结合实际,制定各类地震应急预案编制标准和相应的考核管理办法,推动预案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建立完善各行各业的相关预案,确保地震灾害发生后各部门及时互动,快速抢险,为灾区民众提供各种支持。

3.2加快推进地震预警及地震烈度速报技术推广和应用

在地震预报科学难题以在短期内取得突破,抗震设防薄弱环节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实现全面强化,积极推进有可能取得显著减轻地震人员伤亡和次生灾害效果的地震预警,以及可以为科学高效的应急救援提供技术支撑的地震烈度速报就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福建省地震局在全国率先研发并取得这一成果,应当加快成果推广与应用,为我省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如高速铁路、核电站、大型输气管线、大型水库、变电站等)在地震来临时能够实施及时的紧急处置措施和科学的抢险修复,提供丰富的地震信息服务,也有助于减少人员伤亡,正确引导舆论,维护社会稳定。

4建立健全地震应急保障机制

4.1政府财政要重点对防震减灾事业投入

切实做好防震减灾工作,提高地震监测、震害防御和应急救援水平,福建各级政府应该建立稳定的公共财政投入机制,同时加大公共财政对防震减灾工作经费投入,提高地震工作服务社会能力与水平。降低和避免灾害风险是公共财政支持的重点,应对城镇、农村易发生的灾害隐患点进行治理,加大对风险点的改造与投入,降低和避免灾害风险是公共财政支持的重点。各级财政应当增加地震应急设施建设,如避难场所等建设和运行维护经费的投入,同时还可以适时在部分地市开展市场化操作试点工作,开展地震应急设施与企业共建的示范。

4.2加强应急物资储备

继续加大对地震应急工作的投入力度,各市、县政府要加大地震应急经费保障,建立应急救助物资仓库,储备帐篷、衣被、药品、设备等救灾物资,制定物资储备和调用办法,保障救灾物资充足、调度通畅。应建立以民政部门为主的物资储备和依托市场资源为辅、企业仓储为补充的物资储备、调度,物流体系,应建设物资储备空间网格化布局,确保第一时间实施自救互助,构建一个具有安全感的减灾意识。

4.3增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首先,要加强政府在地震救援队伍建设中的主导作用,重点加大训练场地、装备设施、人才队伍建设力度,把地震救援队伍建设纳入各级政府考核体系,切实把救援队伍打造成能打硬仗和地方党委政府使用起来得心应手的专业救援力量;第二,要加大对地震部门和救援队联合工作机制落实情况检查考评,有力推动联席会议、预案衔接、联合演练、专家指导、联检联考、区域协作联动等六项工作机制落实,促进各方真联实合;第三,要着力提高救援队装备能力和实战化训练水平,有效提升救援队快速反应、兵力投送、专业救援、野战保障、政治工作服务保证等“六种能力”;第四,要强化地震部门对救援队的指导,以军地、警地联合工作机制为平台,把救援队伍人才培养纳入当地地震部门培训体系,定期进行防震减灾尤其是地震救援知识普及,培育科学救援理念;最后,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武警院校与地震部门加强业务合作,在理论研究、科研项目、技术指导和人才共育等领域深入开展合作交流,建立开放式的警地应急救援专业人才培训和救援骨干留聘体系,走警地融合式的共育人才之路。

5加大地震应急宣传与检查力度

5.1加强地震知识的宣传

应将地震避险知识、地震应急常识等纳入中小学教材中,从小提高他们对突发灾难的避难能力,全面提高人们群众的应急自救能力。在公园、社区等人员较多的地方举办大型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活动,活动内容包括提供防震减灾知识咨询、播放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片、开展有奖防震减灾知识问答、摆放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展板、发放防震减灾科普宣传资料;到大中小学校举行地震知识讲座、有奖问答、应急小演练、发放宣传资料等活动;开展“科普希望快车”防震减灾知识进学校、进社区下乡活动;市地球科普教育基地免费对外开放,参观内容有:一是参观地震遥测台网工作室、地球科普教育基地;二是观看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片;三是通过“震动台”亲身感受体验7.2级“地震”;结合5.12、7.28等防灾减灾日,利用电视、互联网、报纸、授课、现场发放宣传品等多种形式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积极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普及防震避震、应急避险、自救互救等知识,增强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提高公众的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

5.2加強应急工作检查指导

适时组织有关人员对市县区和一些重点部门、重点目标开展不同形式的检查,组成地震应急准备工作联合检查组,对各市重点地区、重点部位、重点目标开展地震应急准备工作的检查。重点检查地震应急预案的制定情况和可操作性,根据地震应急预案定期开展演练情况,应急救援力量情况,应急指挥和通信系统的运维情况,应急基础设施和救生设备的配置情况,应急避难场所的维护情况,应急物资储备情况等,社会地震应急工作推进,地震应急处置,地震应急工作创新等。指导市县区适时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地震应急演练,不断增强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提高各部门协同配合、有序应对突发性地震灾害的能力。

6构建安全的居住环境

6.1加大农村房屋抗震设防的建设力度

首先,要制定出适合本地区新农村规划,符合当地抗震设防标准的指导农民新建或改造的需求。第二,要设计多套房房屋类型,不但适应农民传统住房要求,又尊重农民就地取材的建房习俗。培训农民工匠,为农民居室建筑提供抗震技术支持。第三,要以点带面利用城镇化改造等实施农村居民地震安全工程,各地可以因地制宜,在规划选址好的基础上,盖抗震的示范房,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建设地震安全民居的自费性和主动性。最后,通过政策引导和扶持,加大抗震减灾宣传力度,组织富裕起来的农民自愿配合国家要求建设幸福安居的新农村。

6.2不断提升城市抗御地震灾害能力

城市房屋抗震能力需提升的重点,在于90年代之前所建的不设防楼房。各级政府应从建设安全城市入手,在规划设计中重点对不抗震的小区集中连片改造,利用社会资源、市场渠道和科技支撑共同建设地震安全小区。首先规划起点要高,其次改造方案要新,三是设计功能要全,四是凝练经验要实,最后以点带面有效进行推广应用。真正实现生命零伤害、财产少损失。

7结语

本文从福建省地震应急管理现状及问题入手,对福建省应急指挥系统构架、地震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建设、地震应急预案、地震应急演练及地震应急联动协作、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和灾情速报网络、应急救援装备建设几个方面进行剖析:针对福建省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要减轻地震灾害,首先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地震应急体系,包括应急预案体系、地震应急组织体系、应急保障体系等;要建立一套应急机制,包括地震知识宣传、地震应急联动与协作机制和地震应急社会动员机制。建立适合福建省实际情况的地震应急管理对策,需要政府、社会、群众、非政府组织共同参与,地震应急管理除了借鉴国内外经验,更应疏理出更加清晰的思路、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健全的制度,更加有力的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把减灾工作落到实处,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才能有效保护,经济建设的损失才能得到最大限度减轻。

推荐访问:福建省 应急 地震 对策研究 管理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