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中国急需“社会工程师”

年度工作报告 时间:2022-03-22 11:11:58

日前,北京市社区工作者考试结束。2.7万人争夺1000个岗位,考录比例突破1:27,竞争激烈程度是该市公务员考试的近三倍。今年是北京市社工报考首次面向往届毕业生,招考范围也大大放宽,而且非京籍社工服务满两年后可在京落户,这无疑成为报名人数剧增的主因。

今年两会上,有一个群体受到代表委员们的普遍关注,那就是社会工作者(以下简称社工)。全国政协委员、天津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王书平认为,社工对于社会的稳定和百姓的安居乐业,做出了很大贡献。但当前城市社工人才队伍建设还存在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人员结构尚需调整、政策制度需要完善、财政支持亟待增加等。

什么是社会工作者

“社会工作”是由英语Social Work直译而来。作为一门助人自助的专业,社会工作专业发端于19世纪末西方工业化时期的宗教慈善实践,并与欧美社会的文化和价值观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随着20世纪40年代中期以来,福利国家的建立和现代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社会工作逐步成为当代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社会福利制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充当着社会服务的传递者和社会政策的实施者。

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社会工作主要有三个功能。一是恢复功能。天灾、人祸和人自身的原因造成了社会上一部分人不能正常地参与社会生活,影响了他们自身的发展。恢复这部分人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就是社会工作担负起了主要的任务。二是协调功能。一般说来,社会发展的各项指标,往往是以那些身体和智能各方面较为健全的人为参照对象而制定出来的。所以,社会生活往往有利于健全的人而不利于受到过某种损害的人。因此,通过社会工作来保证受损害人的利益得到一定的照顾和补偿。三是稳定功能。在现代激烈竞争的社会里,受到某种损害的人常常处于劣势,如果社会不给予他们一定的照顾和帮助,长此以往,将严重伤害他们对社会的信心,甚至产生某种反社会的行为。因此,社会工作帮助他们提高社会生活能力,使他们与整个社会融合在一起。

现代意义上的社会工作,主要指综合运用个案、小组、社区工作等专业知识和方法,为有需要的个人、家庭、机构和社区提供专业社会服务,帮助其舒缓、解决和预防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的职业活动。社工是指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慈善、劳动保障、残障康复、优抚安置、医疗卫生、青少年服务、司法矫治等社会服务机构中,从事专门性社会服务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也被誉为”社会工程师”。

应具备的职业能力

社工职业水平评定可分为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和高级社会工作师三个级别,实行全国统一大纲、统一命题、统一时间、统一组织的考试制度,其中,助理社工师和社工师的考试时间为每年6月,考试方式为笔试,高级社工师则采用面试的方式。那么,社工应具备什么样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呢?

一是价值理念。社会工作价值,是指社会工作对社工在专业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倾向的要求和规定。作为一名专业社工,应具备平等、尊重、民主、接纳、诚信、助人自助、自决等专业价值理念。二是知识体系。社工除应具备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外,还应具备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管理学、教育学、法学等多学科综合知识,应熟悉与社会工作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知识。三是实务能力。社工应熟练运用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等工作方法,协助服务对象解决问题,克服困难,挖掘潜能,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

另外,社工还应具备相应的精神品质。

是崇高的社会责任。与普通公民相比,社工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具有更强的敏感度。同时,公众对社工这职业群体也会在道德上寄予更高的希望。二是丰富的人文情怀。人文情怀是社会工作实践中最重要的感性动力。较般公众内心具有的诸如慈善、怜悯等自发的助人意识,社工的人文情怀是一种更为丰富、成熟、稳定的社会情感。三是稳定的心理状态。是指社工在处理纷繁复杂的家庭和个人案例时,面对遇到的困难、挫折、紧急事件或处于危机状态,能够克制和调适负面情绪,从而保持理性的思考、判断和行为选择。四是勇敢的挑战精神。对处理家庭和个人案例的社工来说,由于要面对不同需求和问题,解决方案需要不断摸索。因此,培养这种敢于尝试、勇于负责的信念和毅力,并使之成为习惯,对维护专业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专业培养任重道远

社会工作是西方国家在社会政策实施过程中产生的传承机制,它已经日益成为社会保障服务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国进行社会建设和加强社会管理的重要制度。更有学者指出,社工是社会和谐的润滑剂、缓冲器,将成为未来整个社会体系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经济转型期,社会矛盾凸显,社会问题大量涌现,迫切需要大量掌握专业知识的社工人才协助政府做好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工作。同时,社工队伍也能有效促进经济发展。西方经济学家曾做过研究,认为“社会投资”与“经济投资”一样能获得回报——社会稳定和社会和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5.7%,而劳动力、资本、技术等其他社会经济要素的贡献率只有4.0%。

尽管我国从2008年起便开始举行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社会工作师成为新职业,并被纳入国家专业技术人员范畴,2009年民政部又发布了《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证书登记办法》和《社会工作者继续教育办法》,初步形成了职业水平考试、登记管理、继续教育相衔接的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制度体系,但目前我国专业社工依然奇缺,缺乏规范的岗位设置、科学的从业标准、有效的激励机制和良好的社会认同等,都是我国社工人才队伍建设发展缓慢的主因。

是专业人才数量少。社会工作在国际发达国家和地区已有一百多年发展历史,是一个成熟的专业和职业。在西方,每千人中就有2-2.5名社工,美国有67万社工,占总人口的2%。按此标准,我国需要专业社工300万人。而实际上,我国目前在职的社工只有100万人左右。其中,已经通过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的不到4万人,我国社工人才处于匮乏状态。

二是专业人才流失多。社会工作专业性很强,需要经过高等院校的专业教育,才能获得执业资格。当前我国约有200多所高校开设了社会工作或社区工作专业,形成了大专、本科、研究生三个办学层次,每年培养社工人才约万人,但因各种原因,仅有不到半数的学生选择了相应的社会工作。

三是培养与使用脱节。由于缺乏专业的岗位设置,我国的社工人才大多分属各种不同组织,且大部分社工人才采用行政化的管理体制,并未真正体现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更多的时候是一种“附带性”的工作。即使有的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进入了社会工作机构,从事的也是“地位较高”的行政管理类职业。而实际从事社会工作的人员绝大部分又没有接受

过系统的专业教育,缺乏专业的学历背景与知识技能,难以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系统化的服务,导致了我国社会管理、社区建设、福利养老等服务机构中,服务人员的专业性、服务质量和社会地位不高,培养与使用相脱节。

四是职业激励欠缺。对于当前社工人才而言,向上流动的机会少,流通渠道不畅通,职业成就性激励机制没有建立起来。在传统的选拔机制中,大部分社工,尤其是社区社工,很少能获得进入事业编制或成为公务员的机会,尽管他们有机会成为社区书记或居委会主任,但是由于职权与报酬偏低,这样的职位并不具有多少吸引力。

五是待遇偏低。在国外,社工处于中产阶级收入水平。在我国香港,社工专业毕业生一般要比其他专业毕业生的薪水高出约20%左右,一般初级社工月薪在1.2-1.8万元港币,高级社工年薪能达到40万元港币以上。然而在国内,像东莞和深圳的社工,其工资在全国同行业中都处于偏上等,初级社工师每月到手的工资也不过三千多元,没有取得职业资格社工人员收入更少,在其他一些省份社工甚至都属于低收入群体。

多措并举培养社工人才

社会工作不仅需要大批热心社会工作和公益事业的工作者和志愿者,更需要宏大的专业化、职业化的人才队伍来从事。否则,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稳定社会的功能就不可能真正实现,其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功能将会受到很大影响。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第一次将社会工作人才纳入党和国家人才发展大局,并提出:到2015年,社会工作人才总量达到200万人;到2020年,社会工作人才总量达到300万人。

建立社工人才队伍,重点是要建立起多元化的社工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灵活的社工人才使用机制,有效的社工人才激励机制。在这方面,美国和香港的经验都值得借鉴。在发展专业社会工作的过程中,香港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以非政府的社会工作机构为主体、由社会志愿者广泛参与的社会工作良性运行和发展机制”,这些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一是培养社工人才队伍耍坚持走专业化、职业化和本土化的道路。在培训内容上,不仅要安排西方社会工作的理论知识与实务技巧,还要根据国内各地区的社会工作实践,紧密结合本地社会工作事务,传授与交流符合中国实际的工作技能与经验;在培养对象上,不仅要引进具有社会工作专业背景的高校毕业生,也要注重原有社会工作队伍的整合,着力对已有的社会工作从业人员进行彻底培训与提升。布局和社工人才队伍职业化、专业化的要求,将社工人才队伍建设纳入中长期人才规划,通盘考虑,整体推进,实现人才培养的系统性。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在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实现人才增量的专业性;实施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鼓励政府部门、社区、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多渠道合作,提高人才培养的有效性。

三是建立健全使用机制。美国《社会工作百科全书》将社工涉及处理的问题分为52大类。而目前我国每年培养的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多数无法从事相关专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少相应的岗位。耍根据“以需定岗”的原则,在涉及社会工作的机关事业单位、社区组织和公益性民间组织中研究设定社会工作岗位,研究设计相应岗位等级、岗位数量,确定社工人才配置结构。要给予扶持政策,大力发展公益性社会团体和民办社会服务机构,拓展社工人才施展才能的空间和舞台。

四是完善评价机制。成立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评价机构,建立社工的职称评定机制,推行社会工作执业资格制度。可将其职称级别分为: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初级。原则上要求获得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并在职业水平评价机构进行登记注册,方能获得社会工作从业资格。对于从业年限长、社会工作实务经验丰富者,可以在培训之后,通过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评价机构的考核,保留执业资格。

五是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在职称评定的基础上,设立级别更为细致的专业技术职位,明确任职的资格条件、聘任程序及薪酬待遇,创造合理的社工职业晋升空间。同时,在公务员考试、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选拔调用等方面,适当地向优秀的专业社工倾斜,形成社会工作职业向上流动的渠道和机制。

总之,在社工人才队伍建设的制度建设中,培养、评价、使用与激励机制必须相互协调,形成有机的体系。只有政策上高度重视、组织上协同创新、资金上有效保障,才能够成功实现社工人才队伍的制度建设创新,为培育一支现代意义的社工人才队伍提供条件,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构的需求。

推荐访问:中国 急需 工程师 社会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