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大气科学名词定名的几点原则

学校工作报告 时间:2023-07-09 08:50:33

中图分类号:N04;P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578(2010)03-0007-02

多年来,按照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的名词审定原则,一些研究者陆续开展了大气科学名词定名方面的研究工作,而在海峡两岸的名词交流工作方面,大气科学名词的两岸交流工作也是开展比较早的学科之一,取得了较大成果。作为审定工作的参与者,笔者认为在大气科学名词审定和两岸交流工作中,应该把握科学性、简明性、习惯性和从属性等几个基本原则。

(一)科学性

科学性是大气科学名词定名最重要的前提。一定要正确理解名词的含义后才能定名适当,对含义理解的偏差往往导致定名的不当,这在以往是不乏其例的。反之,含义理解正确了,定名主要考虑修辞、系统性和习惯性等方面,相对容易处理。

美国气象学会2000年版的《气象学词汇》收集了许多新词汇并且详加注释,给大气科学名词的定名工作提供了很多便利,是一本重要的参考书。当然,时间又过去了9年多,新词仍不断产生。因而该书也会有—些差错与不足的地方,不能完全局限于它。

现举几例与科学性有关的名词定名。

(1)与bulk有关的几个名词。bulk average是气象变量对某一层(如对流混合层)整个垂直厚度进行平均,总体平均值常常取为该气象变量在整层中的理想值,是一种不考虑该层变化的简化处理方法。由这点出发,对总体法(bulk method)、粗混合层模式(bulk mixed layer model)、粗里查森数(bulkRichardson number)、总体输送系数(bulk transfercoefficient)等的定名就会有所理解,原义都没错。“总体、整体、粗”(相对于考虑该层的细致结构而言)只是修辞的差别。定名时应考虑的是在不影响习惯性的前提下将其系统化。

(2)Total Totals index。它是估计对流风暴活动性的几种指数之一,可从探空曲线上求得,是1972年Miller提出的。全总指数Tr=VT+CT,这里VT是垂直总指数(Vertical Totals index),CT是交叉总指数(Cross Totals index)。根据以上释义,它是两项总体指数之和,所以以往有叫“总总指数”的,仅叫“总指数”不能概括全义,也有称为“全总指数”的,但也不太满意,看来只有叫“TT指数”比较恰当。

(3)gutttation。《气象学词汇》定义为The waterexudedfromleaves as a result of rootpressure(由于根部压力造成植物叶子的渗水),这里强调的是水。再根据该词出处的《植物学词汇》,也可查到guttation定名为“[叶尖]吐水”,因而用在此处也是确切的。

(4)bartier layer。按《气象学词汇》的说明,它是海表混合层底部与温跃层之间的区域(30~80 m深度间),它的作用是阻挡了热量向海洋深处的传递。按此定义,barrierlayer命名为“阻挡层”“障碍层”均可,不涉及地物的“地障层”。

(二)简明性

中英文字面一一对应的简明定名最易为大众接受,以往这方面比较成功的例子很多,如大气边界层(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南极臭氧洞(antarctic ozone hole)、对流尺度(convective scale)、动量交换(momentum exchange)、能量守恒(energyconservation)、冷锋(cold front)、暖脊(WalTa ridge)、暖舌(warnl tongue)、地转风(geostrophic wind)、云街(cloud street),等等。名词叫开了,也有了特定的含义,便于推广使用。

根据简明性的原则,有些词定名可采用此法。如cloud gun可定为“云枪”,为防止初期误解,可写作“[取样]枪”或“[探]云枪”。bufferfactor可定为“缓冲因子”,bubble high可定为“泡沫高压”或“气泡高压”,它们是具有特殊含义的名词。

(三)习惯性

海峡两岸在词汇使用方面有些习惯性的差别,这只能通过先对照,后习惯,逐渐加以理解来解决。

以“气候变化”(climate change)为例,此词在当今世界已很风行,气候变化也已受到各国政府、科学界及方方面面的高度重视。当初定名时由时任大气科学名词委主任章基嘉院士主持讨论,召集了有关方面的多位专家讨论了一天,参考了当时世界气象组织编写的《国际气象学词典》(1992版),最后确定了气候变化(climatic change)、气候振荡(climatic osciUafion)、气候振动(climatic fluctua-tion)、气候演变(climatic revolution)、气候变率(cli—matie variability)、气候变迁(climatic variation)等相近词汇的定名和定义。

在海峡两岸大气科学名词中,也不乏实例。如digit大陆多称“数字…‘数码”,台湾称“数位”;re-mote sensing大陆称“遥感”,台湾称“遥测”;image大陆称“图像”,台湾称“影像”;information大陆称“信息”,台湾称“资讯”;resolution大陆称“分辨率”,台湾称“解析”。这些习惯性的词汇差异,以及由它们衍生出来的大量其他词汇只要对照出来,也是不难理解的。

就这类问题,特别要提到的是air quality,大陆称“空气质量”,容易与air mass(空气质量)混淆。但就中文词汇“质量”本身而言,它具有两重意思,一是物质构成数量方面的质量(mass),一是物质构成品质的质量(quality)。air quality我们原来也曾定名“空气品位”,但未被群众接受,尤其是现在电视台上天天有环保局的“空气质量”播报,群众已经耳熟能详不会误解了。在此情况下,也只有“约定俗成”叫“空气质量”了。

其实名词定名是为了标准化,为了统一,但它同真正的规范也不完全一样,就像矢量与向量(vector),参量与参数(parameter),说不上孰优孰劣,只是习惯使然。《气象学词汇》中也有大量同义而不同称法的名词如same 8s、also called满书皆是。polarization原定名为极化(无线电波中)与偏振(光波中),但也常常混用。即便已定好名的如noise噪声(不能叫“噪音”,音是音乐,是规则的声音,只有声才是嘈杂之声,是干扰),在正规出版物中也往往混用,有待进一步纠正。再如几率、机率和概率(probability),现在一律提倡用“概率”,几率作为概率的旧称,而机率则属于错字,这些也是易引起混淆,须待时日逐渐统一的。

(四)从属性

随着大气科学的快速发展,它向各个学科的渗透越来越多,涉及其他学科的名词术语也越来越多。按照全国科技名词委的规定,这类新名词要遵从原学科的定名,这是十分自然的事情。一般情况下,大气科学不能不顾历史,自己再另行定名。

这次列出的新词中,如birefringence(双折射,物理定名)、dichroism(二向色性,物理定名;二色性,化学定名)、bistatie radar(双基地雷达,电子学定名)等,都要考虑它们主学科的定名。

还要说明一下的是Knudsen number,原来大气科学定名“努森数”,理据是K不发音,但物理学和化学中该人名都译为“克努森”,《世界姓名译名手册》中也写为Knudsen克努森[德、挪],所以这里译为“克努森数”既服从主科学,也服从多数。

人名、地名的译法,是相当麻烦的问题,没有很多道理可讲。我们主要根据主学科的习惯译法,如多普勒(Doppler)、傅里叶(Fourier)、菲涅耳(Fres-nel)、惠更斯(Huygens)、瑞利(Rayleigh)、开尔文(Kelvin)、亥姆霍兹(Helmholtz)、基尔霍夫(Kirch-hoff)、高斯(Gauss)等都是有名的物理学家或数学家。有些不常见经传的人名则根据出版单位规定的《世界姓名译名手册》译出。有些词汇的译法如贝塔(beta)、泰罗斯(Tiros),也都是其他学科的习惯译法,我们只能照章采用。

推荐访问:定名 几点 大气 名词 原则

热门文章